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熱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生物瀝青是將生物重油加入基質瀝青后攪拌制得的改性瀝青。但是,現(xiàn)如今在實驗室內對瀝青進行加熱時,所采用的室內瀝青加熱裝置大多都采用鋁鍋、溫度計、電爐等設備進行加熱,設備較為簡陋。并且,采用電爐對鋁鍋進行加熱的方式對瀝青進行加熱過程中,對鋁鍋的消耗很大,而且加熱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使用操作不便、加熱效率低下、攪拌不均勻、加熱溫度控制不精確等問題,同時由于生物重油在摻入基質瀝青時會有大量的溫室氣體與有害氣體排出,污染環(huán)境,并會對實驗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需設計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的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瀝青加熱裝置存在的使用操作不便、加熱過程不易控制、使用效果較差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瀝青加熱裝置存在的使用操作不便、加熱過程不易控制、使用效果較差等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底座、位于水平底座前側且上部設有開口的加熱艙、扣蓋在加熱艙上部的開口上且對所述開口進行密封的密封蓋、放置于加熱艙內且內部裝有需加熱生物瀝青的攪拌杯、布設在加熱艙內壁上的電熱絲、對攪拌杯內所裝需加熱生物瀝青的加熱溫度進行實時檢測的溫度傳感器、安裝在水平底座上的立柱、安裝在立柱上且能進行上下移動的水平安裝座和對攪拌杯內所裝需加熱生物瀝青進行連續(xù)攪拌且能隨水平安裝座同步上下移動的攪拌器,所述立柱位于加熱艙后側,所述電熱絲纏繞在攪拌杯外側;所述水平安裝座上安裝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下方安裝有對攪拌器進行驅動的驅動電機,所述攪拌器與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密封蓋上裝有與攪拌杯內部相通的排氣管,所述排氣管的一端插裝在密封蓋上且其另一端與氣體收集裝置或有害氣體吸收裝置連接;所述密封蓋上開有三個分別供溫度傳感器、攪拌器和排氣管安裝的安裝孔,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攪拌器均由上至下插裝入加熱艙內;所述控制箱包括箱體和安裝在所述箱體內的電子線路板,所述電子線路板上設置有控制器,所述電熱絲、驅動電機和溫度傳感器均與控制器相接。
[0005]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熱艙呈豎直向布設。
[0006]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攪拌器與攪拌杯均呈豎直向布設且二者呈同軸布設,所述攪拌器包括呈豎直向布設的攪拌棒和安裝在所述攪拌棒底部的攪拌頭。
[0007]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熱艙的形狀為立方形且其固定安裝在水平底座上。
[0008]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箱還包括與控制器相接的供電電源,所述供電電源與控制器之間的供電回路中串接有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為手動開關且其安裝在所述箱體的外側壁上。
[0009]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攪拌杯包括上部開口的杯體和蓋裝在所述杯體上的杯蓋,所述杯蓋上開有三個分別供溫度傳感器、攪拌器和排氣管安裝的安裝孔。
[0010]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立柱為側壁上裝有齒條的柱體,所述水平安裝座套裝在立柱上且其內部安裝有與所述齒條相配合使用的齒輪,所述齒條和所述齒輪組成帶動水平安裝座在立柱上進行上下移動的齒輪齒條傳動機構,所述水平安裝座上安裝有帶動所述齒輪進行轉動的手動轉動件,所述手動轉動件與所述齒輪相接。
[0011]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熱艙外側套裝有隔熱套。
[0012]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箱體的外側壁上還裝有參數(shù)設置單元和顯示單元,所述參數(shù)設置單元和顯示單元均與控制器相接。
[0013]上述一種生物瀝青實驗室加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上安裝有對其轉速進行實時檢測的轉速檢測單元,所述轉速檢測單元與控制器相接;所述電子線路板上還設置有與控制器相接的計時電路。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5]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安裝及使用操作簡便、投入成本較低,使用效果好。
[0016]2、參數(shù)調整簡便,能對加熱溫度、加熱時間、攪拌持續(xù)時間和攪拌轉速等參數(shù)進行調整。
[0017]3、設置有溫度傳感器,能對加熱溫度進行有效監(jiān)測;同時,通過轉速檢測單元對攪拌轉速進行監(jiān)測,使得生物瀝青的加熱過程易于控制。
[0018]4、加熱艙與密封蓋形成封閉瀝青加熱腔,同時通過杯蓋對攪拌杯進行進一步密封,在提高加熱效率的同時,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及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安全環(huán)保,對外界環(huán)境污染小,能有效保護實驗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因而,本實用新型采用封閉式加熱結構,熱效率高,不污染環(huán)境,安全可靠。同時,通過氣體收集裝置或有害氣體吸收裝置對所排放有害氣體進行收集或吸收,減少環(huán)境污染。同時,所采用的攪拌杯能多次重復使用并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
[0019]5、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外形美觀且環(huán)保,極大程度上方便了生物瀝青的加熱過程,并且加熱過程易于控制,瀝青加熱效果好。
[002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瀝青加熱裝置存在的使用操作不便、加熱過程不易控制、使用效果較差等問題。
[0021]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框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I一控制箱;1-1一參數(shù)設置單兀;1_2—顯不單兀;
[0026]1-3一控制器;2—溫度傳感器;3—密封蓋;
[0027]4一加熱艙;5—電熱絲;6—立柱;
[0028]7一控制開關;8—杯蓋;9一攬樣器;
[0029]10一攪拌杯;11一水平底座;12—排氣管;
[0030]13—有害氣體吸收裝置;14 一計時電路;15—水平安裝座;
[0031]16—驅動電機;17—轉速檢測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水平底座11、位于水平底座11前側且上部設有開口的加熱艙4、扣蓋在加熱艙4上部的開口上且對所述開口進行密封的密封蓋3、放置于加熱艙4內且內部裝有需加熱生物瀝青的攪拌杯10、布設在加熱艙4內壁上的電熱絲5、對攪拌杯10內所裝需加熱生物瀝青的加熱溫度進行實時檢測的溫度傳感器2、安裝在水平底座11上的立柱6、安裝在立柱6上且能進行上下移動的水平安裝座15和對攪拌杯10內所裝需加熱生物瀝青進行連續(xù)攪拌且能隨水平安裝座15同步上下移動的攪拌器9,所述立柱6位于加熱艙4后側,所述電熱絲5纏繞在攪拌杯10外側。所述水平安裝座15上安裝有控制箱1,所述控制箱I下方安裝有對攪拌器9進行驅動的驅動電機16,所述攪拌器9與驅動電機16的動力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密封蓋3上裝有與攪拌杯10內部相通的排氣管12,所述排氣管12的一端插裝在密封蓋3上且其另一端與氣體收集裝置或有害氣體吸收裝置13連接。所述密封蓋3上開有三個分別供溫度傳感器2、攪拌器9和排氣管12安裝的安裝孔,所述溫度傳感器2和攪拌器9均由上至下插裝入加熱艙4內。所述控制箱I包括箱體和安裝在所述箱體內的電子線路板,所述電子線路板上設置有控制器1-3,所述電熱絲
5、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