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磨削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鑄鐵鍋內(nèi)型面自動磨削平臺。
背景技術:
鑄鐵鍋是選用灰口鐵熔化用模型澆鑄制成的,由于是精鐵鑄成,雜質(zhì)少,因此,傳熱比較均勻,不容易出現(xiàn)粘鍋現(xiàn)象,與普通所謂無煙鍋、不粘鍋相比,其特有的鍋體無涂層設計從根本上杜絕了化學涂層和鋁制品對人體的危害,在保持不破壞菜肴的營養(yǎng)成份的情況下使全家盡享健康與美味,同時鑄鐵鍋特有的活性鐵原子易于吸收,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對于一般家庭而言,推薦使用鑄鐵鍋。
然而,鑄鐵鍋的鍋坯的紋路粗糙,需要進行拋光打磨,拋光打磨的關鍵程序目前通常只能是靠人工進行,非熟練工難以把握打磨精度,不但速度慢,而且常常打磨不均勻,導致產(chǎn)品合格率低,因此不但勞動強度高,而且制作效率低下。
近年來市場上逐步出現(xiàn)了極少量的磨鍋機,配合磨鍋機使用的內(nèi)型面打磨平臺僅僅起到固定和支撐的作用,不能配合磨頭對鍋坯進行復合軌跡的磨削,因而對鍋坯的打磨效率低下。解決以上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但有效固定、支撐鍋坯,還 帶動鍋坯轉動,加快磨削進度的鑄鐵鍋內(nèi)型面自動磨削平臺。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鑄鐵鍋內(nèi)型面自動磨削平臺,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該機架上的托鍋機構,其要點在于,還包括:動力總成,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減速器,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并分別與所述動力總成和托鍋機構連接,其受動力總成帶動,減速后帶動托鍋機構轉動;以及壓邊器,至少一個,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其配合托鍋機構對鍋坯進行固定。
采用以上結構,將鍋坯固定在托鍋機構中,動力總成帶動減速器,減速器減速后帶動托鍋機構以及其中的鍋坯做旋轉運動,配合磨頭對鍋坯的內(nèi)型面進行圓周向的進給切削,其磨削效率大大高于手工和固定非轉動式的打磨平臺,且磨削的成品率高,有效降低了加工損耗。
作為優(yōu)選:所述動力總成為電機,所述減速器為蝸輪蝸桿減速器,該蝸輪蝸桿減速器和電機之間通過電機皮帶連接。采用以上結構,穩(wěn)定可靠,使用壽命長,且成本相對低廉。
作為優(yōu)選:所述托鍋機構包括轉動盤以及設置在該轉動盤上的托鍋盤,其中,轉動盤與減速器連接,并能夠在該減速器的帶動下轉動。采用以上結構,減速器帶動轉動盤轉動,轉動盤帶動托鍋盤以及托鍋盤中的鍋坯一起轉動。
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轉動盤的下部圓柱體部分的外圓周上沿徑向設置有圓環(huán)形的皮帶槽。采用以上結構,使轉動盤向其他機構提供動力。
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托鍋盤的敞口處的內(nèi)側面設置有鍋坯墊。采用以上結構,使鍋坯更加牢固地固定在托鍋盤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轉動盤和托鍋盤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采用以上結構, 簡單實用,成本低廉。
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鑄鐵鍋內(nèi)型面自動磨削平臺,結構新穎,易于實現(xiàn),其帶動鍋坯做旋轉運動,配合磨頭對鍋坯的內(nèi)型面進行圓周向的進給切削,磨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且磨削的成品率高,有效降低了加工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鑄鐵鍋內(nèi)型面自動磨削平臺,包括機架1,在該機架1上設置有動力總成3、減速器4、托鍋機構2以及兩個壓邊器5。所述動力總成3為電機,所述減速器4為蝸輪蝸桿減速器,電機通過電機皮帶7帶動蝸桿轉動,蝸桿帶動蝸輪轉動,蝸輪帶動托鍋機構2轉動。
請參見圖1,托鍋機構2包括轉動盤21以及設置在該轉動盤21上的托鍋盤22,二者之間通過螺栓9固定連接,托鍋盤22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托鍋盤22的上部向上呈敞口形狀,在敞口處的內(nèi)側面設置有鍋坯墊8,用于放置鍋坯6,并配合兩個壓邊器5,將鍋坯6固定,托鍋盤22的下部呈圓柱體形狀,并與蝸輪固定連接,能夠在蝸輪的帶動下轉動。在托鍋盤22的下部的外圓周上沿徑向設置有圓環(huán)形的皮帶槽211,用于向其他機構提供動力。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將鍋坯6放置到托鍋機構2的托鍋盤22中,然后使用壓邊器5將鍋坯6進行固定,最后打開電機,該電機通過電機皮帶7帶動蝸桿轉動,蝸桿帶動蝸 輪轉動,蝸輪帶動托鍋機構2轉動,從而帶動托鍋盤22中的鍋坯6做旋轉運動,配合磨頭對鍋坯6的內(nèi)型面進行圓周向的進給切削,直到將鍋坯6打磨成合格的成品為止。
最后需要說明,上述描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