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反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反饋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的無線數字通信系統中,為了在惡劣的信道下,尤其是高數據速率
或高速移動環(huán)境中,提供可靠性高的數據通信,混合自動請求重傳(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才支術是一種普遍釆用的差錯控制4支術。
在HARQ方式中,發(fā)送端發(fā)送的碼,不僅能夠檢測錯誤,而且還具有一 定的糾錯能力。接收端譯碼器收到碼字后,首先檢驗錯誤情況,如果在碼的 糾錯能力以內,則自動進行糾錯,如果錯誤很多,超過了碼的糾錯能力,但 能檢測錯誤出來,則接收端通過反饋信道向發(fā)送端發(fā)送一個判決信號,要求 發(fā)送端重發(fā)信息。
目前,在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系統中,以HARQ技 術進行差錯控制,是通過控制信令ACK (Acknowledgement,正確應答信令) 或者NACK (Non-acknowledgement,非正確應答信令)來反饋傳輸正確或者 4晉誤,以此來判斷是否需要重傳。
終端是通過它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來獲得屬于自己的下行數據在物 理共享信道(PDSCH)上的發(fā)送資源位置,而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承載在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終端通過盲檢測的方式來尋找發(fā)送給自己的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由于無線信道環(huán)境比較復雜,在一些惡劣的傳輸條件下, 終端很可能檢測不到發(fā)給自己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也就是丟失了自己的下 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從而不知道自己的下行數據的資源位置,這樣終端就 不會去4妻收給自己的下行數據,也就不會反饋相應的下行數據接收的確認消 息。如果終端檢測到了自己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將在PDSCH上接收自
4己的下行數據,根據接收情況,反饋確認信息ACK或者NACK。因此,系統 需要建立一種機制,不僅能有效反饋ACK或者NACK這兩種下行數據接收 狀態(tài),還能保證基站可以獲知終端是否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檢測到了屬于 其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
對于下行數據傳輸,當前LTE系統規(guī)定,如果終端被其上行調度授權信 令(Uplink scheduling grant)授權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有資源 用于上行數據發(fā)送,包括動態(tài)調度和半持續(xù)調度,終端對于自己接收的下行 數據的確認消息(ACK或者NACK)就須在自己已授權的PUSCH資源上傳 輸,也就是說,終端在發(fā)送下行數據確認消息的子幀(Sub-frame)上,如果 該子幀上終端同時具備有PUSCH資源來發(fā)送上行數據,那么終端就應該在該 PUSCH資源上傳輸該終端接收的下行數據的確認信息。否則,終端就應該在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傳輸下行數據接收的確認消息。
當前LTE系統的兩種發(fā)送下行數據接收確認信息的方式中,當下行數據 的確認消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中傳輸時,基站可以通過盲檢測物理上行控 制信道的方法來判斷用戶是否發(fā)送了下行數據的確認消息,從而,可以知道 終端是否檢測到了 PDCCH上屬于其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但是,當下 行數據的確認消息應該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傳輸時,根據目前LTE的技術 規(guī)范(Technical Spec迅cation),基站無法檢測出終端是否正確接收了 PDCCH 上屬于其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因為確認信息ACK或者NACK是通過 打掉PUSCH上的一些上行數據符號來進行傳輸,如果基站發(fā)送了下行數據而 終端又沒有檢測到自己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自然終端接收不到任何信 息也就不會反饋任何確認信息,也就是終端認為斷續(xù)發(fā)射(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簡稱為DTX),從而該終端的PUSCH資源上本該發(fā)送確認信 息ACK或者NACK的地方,發(fā)送的都是上行數據,但是此時基站還是會到 PUSCH資源上去接收自己的確認信息,就會錯誤的把上行數據當成下行數據 的確認信息,從而會誤檢成ACK或者NACK,也就是基站有可能把終端沒有 接收到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的情況錯誤的認為是正確接收(DTX錯誤檢測 成ACK),因為PUSCH上采用都是普通的編碼調制,基站將DTX誤解成下 行確認消息為ACK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造成終端不能正確的獲取接收到的數據塊所傳遞的信息,需要更高層來進行重傳處理,這就增加了額外的延時 和復雜度,這個是系統不能接受的。
針對上述下行數據的確認消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傳輸時出現的問
題,目前在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會議上討論的一種解決方案是通過 在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增加lbit (比特)來指示該終端是否有下行資 源分配控制信令,通過這lbit來通知終端是否應該在PUSCH預留發(fā)送確認 信息的資源。通過這種方式,只要有發(fā)送給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就 算終端沒有檢測到自己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也可以通過該上行調度授 權信令中的指示來獲知自己是丟失了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而不是基站沒有 發(fā)送,那么終端還是會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預留資源上凈艮下行數據接收狀 態(tài)而不是全部用于發(fā)送上行數據,從而基站就可以獲知終端是否檢測到發(fā)給 其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也就是終端除了能發(fā)送ACK或者NACK狀態(tài) 外,通過上行調度授權信令的指示,還能在PUSCH上預留資源以發(fā)送DTX 狀態(tài),從而基站知道終端丟失了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
但是,目前LTE系統中,當終端是發(fā)送半持續(xù)調度數據或者重傳數據的 時候,有可能沒有伴隨上行調度授權信令的發(fā)送,在這種場景下,終端在物 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同樣有可能不能正確上報自己接收下行數據的狀態(tài),基站 也就無法確切獲知終端是否檢測到發(fā)給自己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此外, LTE時分雙工(LTETDD)系統中, 一個終端存在一個物理上行共享信道需 要發(fā)送多個下行子幀的確認信息的情況,此時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只增加1 比特信息可能無法解決丟失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的上報問題。因此目前的 LTE系統中在PUSCH上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方式還需要一步完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 一種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反饋方法,解 決現有反饋方法中基站無法獲知終端是否檢測到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是 否正確接收數據,從而不能及時進行數據重傳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 一種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反饋方法,基站要發(fā)送下行數據至終端時,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發(fā)送該終端的下行 資源分配控制信令,還包含,
基站判斷其期望接收的該終端反饋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上基站是 否將調度該終端在該子幀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發(fā)送上行數據,如果是,所 述基站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須發(fā)送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所述上 行調度授權信令中包含一第一信息域,指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是否存
在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
終端收到該上行調度授權信令后,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域指示所述物理下 行控制信道上存在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所述終端在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上預留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資源,在該資源上反饋下行數據接收 狀態(tài)。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上行數據為上行半持續(xù)調 度、上行多子幀綁定傳輸、上行動態(tài)調度數據或者這些調度形式的重傳數據。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第一信息域為1比特。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還可具有以下特點,如果所述基站期望終端在所述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反饋多個下行^t據的接收狀態(tài),還在所述上行調度授權 信令中設置一N比特的第二信息域,指示所述終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預 留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資源編號K,所述終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的第 K個預留資源反饋第K個下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其中2W ^尤。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基站在期望接收的該終端 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上盲檢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獲取下行數據接收狀 態(tài)。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還可具有以下特點,如果基站判斷其期望接收的該 終端反饋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上,基站不調度該終端在該子幀的物理 上行共享信道上發(fā)送上行數據,所述終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反饋下行數 據接收狀態(tài),基站通過在期望接收的該終端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上 盲檢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獲取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還可具有以下特點,所述方法適用于長期演進時分
7雙工系統和/或長期演進頻分雙工系統。
本發(fā)明可以保證在LTE系統中,對于需使用物理上4亍共享信道來發(fā)送下 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所有情況,基站從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可以準確獲知終端 是否檢測到基站發(fā)給其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兌明書的一部分,與本 發(fā)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圖l是LTE中時分雙工系統的幀結構示意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流程圖3是LTE中頻分雙工系統的幀結構示意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主要構思是,當基站需要動態(tài)調度地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上傳輸某終端的下行數據時,基站通過與該PDSCH相關聯的物 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發(fā)送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來指示發(fā)送 下行數據的資源,同時基站判斷其期望接收的該終端反饋的下行數據傳輸的 確認消息(ACK或者NACK)所在的子幀上,是否該終端會有上行數據以某 種形式被調度在該子幀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發(fā)送,即基站是否 將調度該終端在該子幀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發(fā)送上行^:據,基站是PUSCH 上資源發(fā)送的調度者,所以能夠知道PUSCH上該終端是否分配有資源發(fā)送 上行數據,其中,所述上行數據包括半持續(xù)調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上行多子幀綁定傳輸(TTI bundling),動態(tài)調度(Dynamic scheduling)或者 這些調度形式的重傳(Re-transmission)數據。
如果有,基站在與該PDSCH相關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還須同時發(fā)送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Uplink scheduling grant),并且該 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設置有1比特的信息域可用來指示該終端在該PDCCH 上是否存在自身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即利用該比特來指示終端是否應 在其PUSCH上預留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資源。
終端收到自己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后,如果該信令指示該終端在該 PDCCH上存在自身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在其PUSCH上預留資源,發(fā) 送基站期望的下行數據傳輸的接收狀態(tài)。
終端可以根據上行調度授權信令判斷是否丟失了自己的下行資源分配控 制信令,即如果該信令指示在PDCCH上存在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而終 端未檢測到PDCCH,從而丟失了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終端無法接收下行 數據,在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時,反饋NACK信息,從而準確的在預留的 PUSCH資源上發(fā)送基站期望的下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解決了原來終端實際該 接收但未收到下行數據時,不反饋接收狀態(tài)信息的問題。而且,本發(fā)明中, 在終端發(fā)送的上行數據為半持續(xù)調度或重傳數據時,也發(fā)送上行調度授權信 令,解決了原有技術中在上行數據為半持續(xù)調度或重傳數據時,不發(fā)送上行 調度授權信令,可能出現的終端未接收到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不反饋下 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導致基站無法獲知終端是否檢測到發(fā)給自己的下行資源分 配控制信令的問題。
此外,進一步地,如果基站期望該終端在同一個PUSCH上反饋多個下 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還需要在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另設置一n比特的信息域, 用于指示終端在PUSCH上預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接收狀態(tài)反饋資源編號,也 就是順序指示第k個下行數據傳輸對應PUSCH上第k個反饋資源,其中 2">/i;。
如果沒有,該終端在基站期望的上行子幀中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PUCCH)上發(fā)送下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此時基站可以通過PUCCH盲檢測 來獲知終端是否在與該下行數據傳輸相關聯的PDCCH上4全測到了屬于其的 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9買施例1
圖1示出了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為LTE)系統時分雙工 (Time Division Duplex,簡稱為TDD )模式的幀結構,在這種幀結構中,一 個10ms的無線幀(radioframe) i皮分成兩個半幀(halfframe),每個半幀分 成10個長度為0.5ms時隙,相鄰兩個時隙組成一個長度為1ms的子幀。在這 種幀結構中,子幀的配置特點為
(1) 為了減少上下行子幀數的配置數目,LTE TDD規(guī)定了 7種上下行 子幀數在一個無線幀中的配置方案,如表1所示,為不同網絡配置沖莫式下, 無線幀中上下行子幀的配置方案。所有子幀都分為三類,下行子幀、特殊子 幀和上行子幀,其中,D表示下行子幀,U表示上行子幀,S表示特殊子幀。 例如配置模式為l時,子幀#2, #3, #7,站為上行子幀,子幀#0,斜,#5, #9為下行子幀,子幀#1, #6為特殊子幀。
(2) 特殊子幀包含3個特殊時隙,分別是下行導頻時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簡稱為DwPTS)、保護間隔(Guard Period,簡稱為GP)及上行 導頻時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簡稱為UpPTS )。其中,DwPTS用于下行, 最少一個符號用于傳輸主同步信道(Primary-Synchronization Channel,簡稱為 P-SCH); GP為保護時間,不傳輸任何數椐;UpPTS用于上行,可以用于傳 輸隨機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簡稱為RACH)、纟冢測導頻等信 號。
表1 LTE TDD上下行比例配置
DL/UL比轉換點
例配置周期0
05 msD
15 msD
25 msD
310 msD
410 msD
510 msD
610 msD
在LTE TDD中,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簡稱為UE)可以在子幀n
9UDDDDDD
8UUDDDDU
7UUUDDDU
6 SSSDDDS
5DDDDDDD
4UDDUDDU
3UUDUUDU
2UUUUUUU
10+ k (k>3 )的上行子幀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簡稱為PUCCH)中,對下行子幀n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筒稱為PDSCH)傳輸的數據反饋確認信息,進行正確應答 (ACK) /錯誤應答(NACK);也可以在該上行子幀中用于上行數據傳輸的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簡稱為PUSCH)中反饋 下行子幀n的接收狀態(tài)。但是在LTE TDD中,下行分配的子幀數目會大于上 行分配的子幀數目,即一個上行子幀需要反饋多個PDSCH子幀的確認信息, 表2示出了在表1的不同配置下,上行子幀反饋下行PDSCH所對應的下行子 幀數目。
表2上行子幀反饋確認刊 DL/UL比轉換點周
例配置 期 0
0 -
1 5 ms -
2 -
3 -
4 10 ms -
6 -
l時對應的下行子幀數目 子幀號
123456789
- 1 - 1 - - 1 - 1 -2 1 —— -2 1 -_ 4 _ _ _ 一 4 _ 一
-3 2 2 .....
一 4 4 ----- 一
-9 ——.....
- 1 1 1 - - 1 1 -
下面就以DL/UL比例配置3為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在LTE TDD中的 應用,如圖2所示,包含如下步驟
步驟101:根據LTE TDD DL/UL比例配置,基站和終端都知道預先定義 的HARQ反饋的定時關系(如表l, 2)和上下行子幀的編號,所有跟上下行 配置相關的參數都配置下去。
步驟102:基站要在某無線幀m的下行子幀弁5, #6, #7上給某終端發(fā)送 動態(tài)調度下行數據,那么基站須在無線幀m的下行子幀#5,#6,#7上的PDCCH 上分別發(fā)送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指示下行數據的資源位置。
步驟103:根據DL/UL比例配置3的下行HARQ反饋定時,無線幀m的 下行子幀#5, #6, #7對應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反饋應該在下一個無線幀m+l的子幀#2上,此時基站預判斷下無線幀m+l的子幀#2上該終端是否以 某種方式在PUSCH上分配有資源發(fā)送上行數據,包括半持續(xù)調度,上行多子 幀綁定傳輸,動態(tài)調度或者任何形式的重傳,如果有,執(zhí)行步驟104;如果沒 有,執(zhí)行步驟106。
步驟104:基站還須在無線幀m的子幀弁5, #6, #7上的PDCCH上分別 發(fā)送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系統還須在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預先定義 兩個消息域 一個1比特的信息域A指示終端在該PDCCH上是否存在自身 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這里假設l表示存在,O表示不存在; 一個2比 特的信息域B表示DL/UL比例配置3下,終端在一個PUSCH上反饋不超過 4個下行子幀的接收狀態(tài),這里信息域B的編號同時順序指示PUSCH反饋資 源的編號。則基站分別設置子幀#5的PDCCH上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 中,信息域A設置為1 ,信息域B設置為00;設置子幀#6的PDCCH上該終 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信息域A設置為1,信息域B設置為01;設置子 幀#7的PDCCH上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信息域A設置為l,信息 域B設置為10,執(zhí)行步驟105;
步驟105,終端在無線幀m+l的子幀#2的PUSCH上發(fā)送無線幀m的子 幀#5, #6, #7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終端根據無線幀m的子幀弁5, #6, #7 上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無論在#5, #6, #7上是否檢測到下行資源分配控 制信令,都在無線幀m+l的子幀#2中預留3塊接收狀態(tài)反饋資源,第1塊反 饋子幀#5的下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第2塊反饋子幀#6的下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 第3塊反饋#7的下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則基站在無線幀m+l的子幀#2的 PUSCH上終端預留的反饋資源上分別檢測無線幀m的子幀#5, 6, 7的3種 接收狀態(tài)DTX或者ACK或者NACK,結束。
步驟106:終端在無線幀m+l的子幀#2的PUCCH上發(fā)送無線幀m的子 幀#5, #6, #7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基站在無線幀m+l的子幀#2上通過盲 檢測PUCCH確定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結束。
實施例2
圖3示出了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為LTE)系統頻分雙工
12(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簡稱為FDD )才莫式的幀結構,在這種幀結構中, 一個10ms的無線幀(radioframe)被分成兩個半幀(halfframe),每個半幀 分成5個長度為lms子幀。LTEFDD上下行采用的是不同的頻帶資源,子幀 編號也是相同的,所以其上行和下行是完全對稱的,上行子幀和下行子幀可 以做到完全的一對一對應,不會存在一個上行子幀反饋多個下行子幀接收狀 態(tài)的情況,也就是LTE FDD的HARQ的定時是——對應的。根據LTE FDD 規(guī)定的處理時延3ms,下行子幀存k的接收狀態(tài),終端應該在上行子幀弁k+4上 進行反饋。
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進一步說明了本發(fā)明在LTEFDD中的應用, 包含
步驟201:基站在下行子幀妝上給某終端發(fā)送動態(tài)調度下行數據,也就 是觸發(fā)下行動態(tài)調度,那么基站在下行子幀存k上的PDCCH上發(fā)送該終端的 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指示下行數據的資源位置。
步驟202:基站預判斷上行子幀弁k+4上該終端是否以某種方式在PUSCH 上分配有資源發(fā)送上行數據,包括是否有上行半持續(xù)調度,是否有上行動態(tài) 調度,是否有上行多子幀綁定傳輸,是否有上行半持續(xù)調度數據的重傳或者 上行動態(tài)調度數據的重傳。如果有其中任何一種上行數據發(fā)送,執(zhí)行步驟203, 如果沒有,執(zhí)行步驟205。
步驟203:基站還須在下行子幀漲發(fā)送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系 統還須在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預先定義一個消息域1比特的信息域A指示
里假設l表示存在,0表示不存在;則基站設置下行子幀漲的上行調度授權 信令中的該信息域為l,執(zhí)行步驟204;
步驟204,終端在上行子幀tfk+4的PUSCH上發(fā)送下行子幀弁k上的下行 數據接收狀態(tài),終端盲檢測下行子幀弁k的PDCCH時候,無論是否檢測到下 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都可以通過上行調度授權信令得知基站在下行子幀存k 上發(fā)送了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則終端在上行子幀存k+4的PUSCH上屬于 自己的資源中預留一塊用于反饋下行子幀妝的接收狀態(tài)DTX或者ACK或 者NACK?;驹谏闲凶訋瑵q+4上通過盲檢測PUSCH確定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結束。
數據接收狀態(tài)?;驹谏闲凶訋蚹+4上通過盲檢測PUCCH確定下行數據接 收狀態(tài),結束。
從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本技術方案可以保證在LTE系統中,對于須使 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來發(fā)送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所有情況,基站從物理上行 共享信道上可以準確獲知終端是否檢測到基站發(fā)給其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 令。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 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 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 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反饋方法,基站要發(fā)送下行數據至終端時,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發(fā)送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基站判斷其期望接收的該終端反饋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上基站是否將調度該終端在該子幀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發(fā)送上行數據,如果是,所述基站在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須發(fā)送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所述上行調度授權信令中包含一第一信息域,指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是否存在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終端收到該上行調度授權信令后,如果所述第一信息域指示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存在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所述終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預留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資源,在該資源上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數據為上行半持續(xù) 調度、上行多子幀綁定傳輸、上行動態(tài)調度數據或者這些調度形式的重傳數 據。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為l比特。
4、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基站期望 終端在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反饋多個下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還在所述上 行調度授權信令中設置一N比特的第二信息域,指示所述終端在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上預留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資源編號K,所述終端在物理上行共享 信道上的第K個預留資源反饋第K個下行數據的接收狀態(tài),其中2W》Z。
5、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期望接 收的該終端反饋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上盲檢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獲 取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基站判斷其期望接收的 該終端反饋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上,基站不調度該終端在該子幀的物 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發(fā)送上行數據,所述終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基站通過在期望接收的該終端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 上盲檢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獲取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
7、如權利要求l、 2、 3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適用于 長期演進時分雙工系統和/或長期演進頻分雙工系統。
全文摘要
一種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反饋方法,基站要發(fā)送下行數據至終端時,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發(fā)送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基站判斷其期望接收的該終端反饋的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子幀上終端是否在該子幀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發(fā)送上行數據,如果是,基站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須發(fā)送該終端的上行調度授權信令,該信令中包含一第一信息域,指示是否存在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終端收到后,當第一信息域指示存在該終端的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時,終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預留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的資源,反饋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本發(fā)明對于需使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來發(fā)送下行數據接收狀態(tài)時,基站可以獲知終端是否檢測到下行資源分配控制信令。
文檔編號H04W72/14GK101621849SQ20081012821
公開日2010年1月6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斌 喻, 杜忠達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