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半掛車支撐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便于拆裝的半掛車支腿。
背景技術:
目前,在鋼廠、碼頭等地方用來運輸散貨的車輛多為半掛自卸車。為提高運輸效率,減少等待時間,鋼廠或碼頭等單位采用碼頭牽引車來牽引半掛車。碼頭牽引車連接上掛車后,通過舉高碼頭牽引車的鞍座,不用再搖起支腿,可直接將掛車拖走。但是,在路況不好的地方,因為鞍座舉升的高度有限,導致支腿離地的高度太小,容易與地面的突出物產生碰撞,碰壞支腿。因此,在實際使用時需要司機下車搖起支腿。這樣給司機造成了額外的工作量,且上下車不便容易造成事故。而且現(xiàn)有的半掛車支腿都不可拆卸,不方便拆裝。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便于拆裝的半掛車支腿,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便于拆裝的半掛車支腿,支腿安裝于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缸體固定于車板上端,液壓缸的活塞桿豎直向下,在車板下端伸縮;
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支撐塊、底座和鎖緊裝置,支撐塊上端設 有插槽,活塞桿插入插槽內,支撐塊上相對的兩側設有螺孔,鎖緊裝置可旋緊設于螺孔內,底座固定于支撐塊的下方;
所述鎖緊裝置設有兩個,每個鎖緊裝置包括依次相連的鎖緊端、螺桿和手輪,鎖緊端設于插槽內,手輪設于支撐塊外部,當手輪旋緊螺桿后,鎖緊端緊貼于活塞桿。
進一步,所述支撐塊的上端面設有槽體,支撐塊插入槽體內并焊接固定。
進一步,所述支撐塊的縱截面為等腰梯形。
進一步,所述鎖緊端為橡膠墊。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半掛車后懸部位的加強支腿裝置具有以下優(yōu)勢:通過氣缸實現(xiàn)收縮架的自動升降,減少了運輸過程中司機的工作量,避免了不必要的事故,而且方便拆裝。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缸體;2-車板;3-活塞桿;4-支撐塊;5-手輪;6-螺桿;7-鎖緊端;8-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便于拆裝的半掛車支腿,支腿安裝于車板,包括:
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缸體1固定于車板2上端,液壓缸的活塞桿3豎直向下,在車板2下端伸縮;
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支撐塊4、底座8和鎖緊裝置,支撐塊4上端設有插槽,活塞桿3插入插槽內,支撐塊4上相對的兩側設有螺孔,鎖緊裝置可旋緊設于螺孔內,底座8固定于支撐塊4的下方;
所述鎖緊裝置設有兩個,每個鎖緊裝置包括依次相連的鎖緊端7、螺桿 6和手輪5,鎖緊端7設于插槽內,手輪5設于支撐塊4外部,當手輪5旋緊螺桿6后,鎖緊端7緊貼于活塞桿3。
所述支撐塊4的上端面設有槽體,支撐塊4插入槽體內并焊接固定。
所述支撐塊4的縱截面為等腰梯形。
所述鎖緊端7為橡膠墊。
安裝時,車板2上至少要對稱安裝4組該裝置,能保證車板2的平衡性。液壓缸通過電磁閥連接控制。手輪5旋緊螺桿6后,鎖緊端7緊貼于活塞桿3,起到緊固的作用。需要拆卸時,將手輪5松開即可拆卸。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