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路板維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結構簡單、可隨意旋轉并定位的旋轉式維修裝置。
背景技術: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稱為印制電路板,又稱印刷線路板,是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由于它是采用電子印刷術制作的,故被稱為“印刷”電路板。
印制板從單層發(fā)展到雙面、多層和撓性,并且仍舊保持著各自的發(fā)展趨勢。由于不斷地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發(fā)展,不斷縮小體積、減少成本、提高性能,使得印制板在未來電子設備的發(fā)展工程中,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
電路板在生產或使用過程中,其電子元件封裝不好或損壞時,均需要進行進行維修。常見的維修均采用直接接觸工作臺面進行操作,其缺點是元件在維修過程中極易受碰撞,撞件風險很大,使陶瓷元件產生微裂紋,影響其使用壽命;其次,直接接觸工作臺面進行維修操作,在需要不同角度進行焊接或裝配時,均是通過手工移動產品,不僅操作不便,若工作臺面臟污、有異物,還會污染焊盤。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隨意旋轉并定位的旋轉式維修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旋轉式維修裝置,包括:一底座、一旋轉機構、一載臺、至少一第一磁鐵及多個第二磁鐵,所述載臺通過該旋轉機構可旋轉設置在底座上,所述載臺與底座上分別設有相互朝向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磁鐵固定設置在載臺的第一表面上,所述載臺以該旋轉機構為中心進行旋轉進而帶動第一磁鐵一同旋轉,多個第二磁鐵有間距的固定設置在底座的第二表面上并對應第一磁鐵的旋轉軌跡,所述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的相對端之間的極性相反,所述載臺及第一磁鐵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轉,當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相對應時進行吸合固定,進而固定載臺的位置,使載臺可在多個角度上進行切換。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回轉軸承,所述底座上凹陷設有一凹槽,所述回轉軸承的外軸套固定卡設在底座的凹槽內,所述載臺上還凸出設置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穿設在回轉軸承的外軸套內,進而使載臺可旋轉設置在底座上。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載臺的第一表面及底座的第二表面均向內凹陷設有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磁鐵及第二磁鐵分別嵌設在該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載臺包括:一旋轉板、一載板及多個立柱,所述載臺的旋轉板通過該旋轉機構可旋轉設置在底座上,所述載板通過立柱有間距的設置在旋轉板上,所述載板上設有貫穿該載板上下表面的容置窗口。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yōu)選方案,形成容置窗口的載板的側壁上還設有多個高度低于載板表面的擋塊。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yōu)選方案,多個擋塊的表面分別設有定位柱及定位孔。
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載臺通過該旋轉機構可旋轉設置在底座上,所述載臺與底座上分別設有相對應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磁鐵固定設置在載臺的第一表面上,多個第二磁鐵有間距的固定設置在底座的第二表面上并對應第一磁鐵的旋轉軌跡,所述載臺及第一磁鐵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轉,當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相對應時進行吸合固定,進而固定載臺的位置,使載臺可在多個角度上進行切換并固定,其具有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可隨意旋轉并定位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實施例中旋轉式維修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所示為實施例中旋轉式維修裝置的分解示意圖一;
圖3所示為實施例中旋轉式維修裝置的分解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說明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有附圖。這些附圖為本實用新型揭露內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說明實施例,并可配合說明書的相關描述來解釋實施例的運作原理。配合參考這些內容,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圖中的組件并未按比例繪制,而類似的組件符號通常用來表示類似的組件。
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旋轉式維修裝置,包括:一底座10、一旋轉機構、一載臺、一第一磁鐵60及八個第二磁鐵70。
所述所述載臺包括:一旋轉板30、一載板50及四個立柱40,所述載板50通過立柱40有間距的設置在旋轉板30上,所述載板50上設有貫穿該載板50上下表面的容置窗口51。形成容置窗口51的載板的側壁上還設有四個高度低于載板50表面的擋塊52。其中,三個擋塊52的表面凹陷設有定位孔53,另一擋塊52的表面設有一定位柱54,將電路板對應容置窗口51的位置,電路板的四個角分別抵觸在擋塊52上并分別通過定位柱54及定位孔53進行定位。
所述旋轉板30上設有一貫穿該旋轉板30的固定柱32,該固定柱32還凸出于該旋轉板30的下表面,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回轉軸承20,凸出于該旋轉板30的下表面的固定柱32固定穿設在回轉軸承20的內軸套內。所述底座10的上表面凹陷設有一凹槽11,所述回轉軸承20的外軸套固定卡設在底座10的凹槽11內。進而將載臺通過該旋轉機構可旋轉設置在底座10上。
所述載臺與底座10上分別設有相互朝向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即為載臺的旋轉板30的下表面(即第一表面)與底座10的上表面(即第二表面)始終相對應。所述旋轉板30的下表面向內凹陷設有第一容置槽31,所述第一磁鐵60嵌設在該第一容置槽31內,其表面與旋轉板30的下表面平齊,所述載臺以該旋轉機構為中心進行旋轉進而帶動第一磁鐵60一同旋轉,第一磁鐵60的旋轉軌跡呈一以旋轉機構為中心的圓周軌跡。在底座10的上表面并對應第一磁鐵60的旋轉軌跡的圓周位置上有間距并均勻排布有八個第二容置槽12,所述第二磁鐵70分別嵌設在該八個第二容置槽12內,其表面與底座10的上表面平齊。所述第一磁鐵60與第二磁鐵70的相對端之間的極性相反,即所述第一磁鐵60下端的極性為N極,第二磁鐵70上端的極性為S極(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磁鐵下端的極性為S極,第二磁鐵上端的極性為N極)。所述載臺及第一磁鐵60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轉,當第一磁鐵60與其中一個第二磁鐵70相對應時進行吸合固定,進而固定載臺的位置,使載臺可在每隔45度的角度上進行切換并固定。
本實施例中,載臺的載板50通過立柱40有間距的設置在旋轉板30上,所述載板50上設有貫穿該載板50上下表面的容置窗口51。當電路板放置在容置窗口上時,電路板的上下表面均懸空,在維修過程中不會損傷已經封裝在該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
本實施例中,第一磁鐵60只設置一個,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磁鐵60也可以設置二個或二個以上,只要保證第一磁鐵60可同時對應第二磁鐵70即可。如第一磁鐵60設置二個時,每轉一個角度,二個第一磁鐵60均同時對應八個第二磁鐵70中的二個。
本實施例中,第二磁鐵70設有八個,使載臺可在每隔45度的角度上進行切換并固定。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定至少二個的第二磁鐵。
本實施例中,底座10的底部還設有四個固定墊13,可使該裝置放置在不平的臺面上,只要固定該四個固定墊13即可,適用場地廣。
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載臺通過該旋轉機構可旋轉設置在底座上,所述載臺與底座上分別設有相對應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磁鐵固定設置在載臺的第一表面上,多個第二磁鐵有間距的固定設置在底座的第二表面上并對應第一磁鐵的旋轉軌跡,所述載臺及第一磁鐵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轉,當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相對應時進行吸合固定,進而固定載臺的位置,使載臺可在多個角度上進行切換并固定,其具有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可隨意旋轉并定位等特點。
盡管結合優(yōu)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