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由封裝引線形成的天線的集成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總的涉及用于整體封裝半導體IC (集成電路)芯片的裝 置和方法,所述半導體IC芯片具有使用芯片封裝引線形成的天線結構,從而提供用于毫米波應用的高度集成無線電/無線通信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無線系統(tǒng)和設備中的技術創(chuàng)新促使了用于無線PAN (個域 網(wǎng))、無線LAN (局域網(wǎng))、無線WAN (廣域網(wǎng))、蜂窩網(wǎng)絡和其 它類型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無線網(wǎng)絡應用的廣泛發(fā)展。為了能夠在無線網(wǎng) 絡中的設備之間無線通信,所述設備必須配備有可以向/從網(wǎng)絡中的其 它設備有效發(fā)射/接收信號的接收器、發(fā)射機或收發(fā)器以及天線。通常,使用單獨包裝和/或以低集成度設置在印刷電路板上的分 立元件構成傳統(tǒng)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例如,圖l示意性示出傳統(tǒng)無線電 通信系統(tǒng)(10)。系統(tǒng)(10)包括有引線芯片封裝(11),其具有 集成電路芯片(12)和突出封裝引線(13)。封裝引線(13)連接至 例如在PCB (印刷電路板)或印刷接線板上形成的互連結構(14)。 互連結構(14)提供與發(fā)射機或接收器天線(15)(例如,形成在板 級上的印刷天線結構)的電連接。通常,使用昂貴和大量波導和/或封 裝級或板級微帶結構建立電互連(14)。然而,對于具有集成發(fā)射機/接收器/收發(fā)器和天線系統(tǒng)的更緊湊 無線電系統(tǒng)的市場需求正逐漸增加,這種系統(tǒng)提供了高性能、高數(shù)據(jù) 傳輸率、高容量、低功耗、低成本和輕量級的解決方案。當然,當前 的通信系統(tǒng)需要用以提供例如寬帶寬、高增益和高效率運行特征的高 性能天線系統(tǒng)。隨著運行頻率的增加,傳統(tǒng)波導前端的制造和組裝變 得更加困難。在這點上,與更高運行頻率需求相關的在半導體制造和封裝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使得將天線與RF集成電路的集成以提供高度集成 的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變得實際可行。發(fā)明內(nèi)容概括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包括用于將半導體IC (集成電 路)芯片與天線整體封裝的裝置和方法,其中所述天線是通過將芯片 封裝引線用作輻射元件而形成的,從而提供了用于毫米波應用的高度 集成無線電/無線通信系統(tǒng)。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IC(集成電路) 芯片;和天線系統(tǒng),其中所述IC芯片和天線系統(tǒng)一起整體封裝在有 引線的芯片級封裝中。所述天線系統(tǒng)包括天線,所述天線具有由封裝 引線形成的輻射元件。例如,所述輻射元件是直線引線、具有至少一 個彎曲部分的引線、或倒置翼形引線。在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 述天線包括由配置在所述輻射元件附近的封裝引線形成的調(diào)諧元件。 在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集成天線饋電網(wǎng)絡,所述 集成天線饋電網(wǎng)絡包括在所述IC芯片的有源表面上形成的芯片上 饋電結構;以及將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與所述輻射元件的一端連接的 引線接合件。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包括CPW(共面波導),所述CPW 包括與所述天線的所述輻射元件引線接合連接的中心導體,以及配置 在所述中心導體的相對邊上并與其分開的第一和第二接地元件。所述 天線還包括由配置在所述輻射元件附近的引線形成的調(diào)諧元件,其中 所述調(diào)諧元件與所述CPW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元件中的一個引線 接合。在另 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包括平衡差分饋 電線,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共面饋電線,其中將所迷天線的輻射元件與 所述第一饋電線引線接合。所述天線還包括與所述第二饋電線引線接 合的第二輻射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輻射元件形成例如雙引極的 平衡天線結構。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天線可以包括由配置在所述 輻射元件附近的引線形成的調(diào)諧元件,其中所述調(diào)諧元件與所述第二饋電線引線接合。在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包括印刷 電路板;和安裝于所述印刷電路板的芯片封裝。所述芯片封裝包括一 起整體封裝在有引線的芯片級封裝中的IC (集成電路)芯片和天線系 統(tǒng),其中所述天線系統(tǒng)包括天線,所述天線具有由封裝引線形成的輻 射元件。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印刷電路板包括金屬接地結構,該 金屬接地結構用作天線接地元件、輻射反射器、或兩者。在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中,所述輻射元件可以是直線引線,其基 本上平行于金屬接地元件并與該金屬接地元件分開地延伸,或者所述 輻射元件可以是具有與所述金屬接地元件連接的彎曲部分的封閉引 線,或者所述輻射元件可以是配置在所述金屬接地元件上的開放的倒 置翼形引線。在本發(fā)明的其它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天線可以包括配 置在一個或多個輻射元件附近的一個或多個封閉和/或開放的調(diào)諧元件。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示例性實施例、方面、目的、特點和優(yōu)點將 被描述或根據(jù)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下詳細描述將變得清楚,結合附圖來 說明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
圖1示意性示出傳統(tǒng)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示意性實施例的用于整體封裝IC芯片和天線 的裝置的高度示意性示圖,其中所述天線是由一個或多個封裝引線形 成的。圖3A和3B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封裝裝 置,其用于整體封裝IC芯片和由一個或多個封裝引線形成的天線結構o圖4A和4B示出在圖3A和3B中所述的電子封裝裝置的尺度, 其用于構成在大約60GHz的基頻下運行的集成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圖5A和5B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接地共面波導結構。圖6A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統(tǒng)。 圖6B用曲線示出圖6A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 圖6C用曲線示出圖6A的示例性天線系統(tǒng)的模擬輻射效率。 圖7A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統(tǒng)。圖7B用曲線示出圖7A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圖8A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統(tǒng)。圖8B用曲線示出圖8A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圖9A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統(tǒng)。圖9B用曲線示出圖9A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圖10A和10B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統(tǒng)。圖IOC用曲線示出圖IOA、 10B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
具體實施方式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示意性實施例的用于整體封裝IC芯片和天線 的裝置的高度示意性示圖。具體地,圖2示出裝置(20),其包括芯 片級封裝結構(21),該結構具有IC芯片(22)和天線(23),所 述天線(23)是由所述封裝(21)的引線框架的一個或多個封裝引線 形成的。IC芯片(22)可包括芯片上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其具有以毫米 波頻率(例如,20GHz和更高頻率)運行的集成接收器、發(fā)射機或收 發(fā)器系統(tǒng)。IC芯片(22)可包括其它集成RF有源或無源器件/電路, 例如天線饋電裝置、傳輸線、低噪音放大器、濾波器等。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可使用多種引線封裝技術來形成具有 一個或多個封裝引線的引線框架結構,其中對所述引線設置大小,定 形和/或配置以形成天線結構。 一般地,引線芯片封裝通常基于引線的 形狀命名,例如翼形引線、J引線、C引線或直線I引線。在芯片封 裝處理期間,封裝引線通常在封裝模塑(molding)處理之后定形。封裝引線首先形成直線,其通過附加在組件本體的金屬環(huán)機械支撐, 這防止了引線在處理期間損壞。隨后,使用適當?shù)墓ぞ咔谐h(huán),并使 用常用的整齊和成形設備對封裝引線定形??梢岳斫?,在引線形成處理期間,可對一個或多個引線設置大小, 定形和/或配置以形成具有期望天線特征(例如諧振運行頻率、輻射效 率、增益、運行帶寬等)的天線結構??蓪⒁€設計成具有給定長度, 從而大部分引線從用于形成封裝模具(或包裝)的有損耗絕緣材料突 出,并且不被該材料覆蓋。當然,引線可被定形和設置大小成從封裝 結構突出的輻射元件,從而大部分天線區(qū)域被空氣圍繞。在更詳細描述的其它示例性實施例中,如果必要,可以以與板級 接地平面和/或接地連接相結合的方式設計具有引線天線元件的天線 結構。具體地,根據(jù)應用,引線天線元件可以在具有開口或短路的板 級上終止,以提供所需的邊界條件。板級接地平面可用作用于天線引 線元件的接地終端,可作為用于單極輻射器的天線接地平面運行,以 及可作為反射表面運行,以將輻射指引到給定方向上。在更詳細描述的其它示例性實施例中,可通過使用 一個或多個接地或末端開放(叩en-ended)引線元件(調(diào)諧元件)形成天線結構, 所述一個或多個接地或末端開放引線元件(調(diào)諧元件)配置在輻射引 線元件的附近用于對天線進行調(diào)諧,以實現(xiàn)期望的天線屬性。可對引 線調(diào)諧元件設定大小、定形并將其配置用于控制天線阻抗,增加天線 帶寬,控制天線輻射模式等。圖3A和3B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電子封裝裝 置(30),其用于整體封裝IC芯片和由一個或多個封裝引線形成的 天線結構。圖3A是裝置(30)的頂視平面圖,圖3B是裝置(30)的 沿圖3A中的線3B-3B的側(cè)視圖。裝置(30)包括封裝模具(31) (或封裝包裝)、承載基板(32)(或封裝框結構)、IC芯片(33)、 多個封裝引線(34)、 (35)、 (36)和引線接合連接件(37) 、 (38)。 將電子封裝(30)描述為安裝于PCM(印刷電路板)(39),在其 表面上具有金屬接地平面(39a)。金屬接地平面(39a)可用作天線接地平面和/或輻射反射器。承載基板(32 )和引線(34 ) 、 ( 35 )和(36 )是使用已知技術 (例如,蝕刻、沖壓)形成的金屬引線框架結構的一部分。管芯支架 (die paddle) (32)用于在封裝制造期間機械支撐IC芯片(33 )。 使用已知技術,在管芯裝配處理期間將IC芯片(33)背面安裝于基 板(32) 。 IC芯片(33)(或管芯)可包括集成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例 如,接收器、發(fā)射機、收發(fā)器等)。在引線接合處理期間,引線(34)、 (35)和(36)通過引線接合件(37)和(38)連接至芯片(33)的 有源表面上的適當接合焊盤。引線(34)在PCM (39)上的外部布 線/焊盤和IC芯片(33)的有源表面上的BEOL (后段工藝)烊盤/ 布線之間提供I/O連接和電源連接。此外,在圖3A和3B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形成封裝引線(36), 以作為天線結構的輻射元件運行。將封裝引線(36)定形成倒置翼形 引線,但這僅是示例性的,并且其它引線形狀也可以形成天線輻射元 件。在本發(fā)明的其它示例性實施例中,可形成多個引線,作為輻射元 件,以構成包括例如天線陣列或多頻天線等的各種類型天線結構。如上所述,可通過使用 一個或多個接地或末端開放引線元件形成 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天線結構,所述一個或多個接地或末端開 放引線元件配置在輻射引線元件的附近用于對天線進行調(diào)諧,以實現(xiàn) 期望的天線屬性。例如,在圖3A/3B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可將引線(35 ) 用作天線調(diào)諧元件,其配置在輻射元件(36)的每一側(cè),并連接至PCB (39)的接地平面(39a)。對引線元件(35)設定大小、定形并將 其配置用于控制天線阻抗,增加天線帶寬,控制天線輻射模式等。在 圖3A/3B的示例性實施例中,以與PCM (39)上形成的板級接地平 面(39a)相連接的方式形成具有輻射元件(36)和調(diào)諧元件(35) 的天線結構,其中輻射元件(36)相對于接地平面(39a)開放,并 且調(diào)諧元件(35)具有與接地平面(39a)(或接地焊盤/接觸件)短 路的終端。同樣地,形成天線結構的引線可以在具有開口或短路的板 級上終止,以提供所需的邊界條件。以下將參照例如圖6A、 7A、 8A、9A和10A所述的示例性實施例來討論根據(jù)利用板級接地結構的本發(fā) 明其它示例性實施例的天線結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通過饋電網(wǎng)絡以阻抗控制方式實現(xiàn)集 成的芯片與天線連接,其中所述饋電網(wǎng)絡通過接合線和芯片上饋電結 構構成,以提供期望的天線輸入阻抗。例如,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 例的天線饋電網(wǎng)絡包括芯片上饋電結構,例如CPW(共面波導)、 差動饋電線等,它們作為IC芯片的BEOL金屬化的一部分而形成; 和接合線,用于將芯片上饋電結構與引線天線元件連接。以下將參照 例如圖6A、 7A、 8A、 9A和10A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來討論才艮據(jù)本 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統(tǒng),其具有由芯片上饋電結構和接合 線形成的芯片上饋電系統(tǒng)。圖4A和4B示出在圖3A和3B中所示的電子封裝裝置(30 )的 尺度,其用于構成在大約60GHz的基頻下運行的集成無線電通信系 統(tǒng)。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將封裝模具(31 )表示為具有l(wèi)mm的厚度、 5mm的長度和IOO微米的封裝偏移。優(yōu)選地,封裝模具(3i)可以由具有相對低的介電常數(shù)和相對低的介電損失的材料(塑膠、環(huán)氧樹脂) 形成。引線元件(34) 、 (35)和(36)由銅(或其它適合的金屬材 料)形成,并且具有300微米的厚度,而接合線(37)的厚度是50 微米。在PCB (39)的表面上形成的接地平面(39a)配置在天線引 線元件(35)和(36)下方。引線元件(35)和(36)的總長度是 2.2亳米,并且分開500微米的距離。元件(36)的上彎曲部分(36a) 的長度(具有600微米的示例性長度)影響諧振頻率。在上彎曲部分 (36a)和接地平面(39a)之間的1.2毫米的間隔影響天線的帶寬。 天線引線元件(35) 、 (36)連接至由接合線(37)和芯片(33)的 有源表面上的芯片上饋電結構(例如CPW)形成的天線饋電網(wǎng)絡。圖5A和5B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天線饋電結 構。具體地,圖5A和5B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實現(xiàn)不 均衡饋電網(wǎng)絡的共面波導(CPW)結構,所述不均衡饋電網(wǎng)絡用于向 由封裝引線形成的天線結構供電。圖5A是包括與一對接地元件(50b,50c)分開的中心導體(50a)的CPW饋電結構(50)的平面圖。CPW (50)的元件(50a, 50b和50c)共面(形成在相同平面上)。CPW (50)可作為BEOL互連結構的上金屬層的一部分形成在芯片上。圖 5B示意性示出在電介質(zhì)(51)的中心平面區(qū)域(50,)中嵌入的CPW 饋電結構。電介質(zhì)(51)配置在PCB (59)的接地平面(59a)上方。 對具有圖5A和5B所示的示例性結構尺度的CPW饋電結構執(zhí) 行計算機模擬,以提供75歐姆CPW。在圖5A的示例性實施例中, 將中心導體(50a)定義為具有500微米的長度和IOO微米的寬度。 將接地元件(50b)和(50c)定義為具有類似尺度,500微米x500 微米的長度x寬度。將中心導體(50a)與每一個接地元件(50b)和 (50c )分開50微米。在圖5B中,將電介質(zhì)(51)定義為具有1毫 米的厚度,并且與接地平面(59a)分開IOO微米。將CPW饋電結構 與接地平面(59a)分開600微米的距離。將電介質(zhì)(51)定義為由 介電常數(shù)為2.7和損耗因數(shù)為0.04的材料形成??梢岳斫?,如圖5A所示的CPW結構和引線接合一起可用于形 成天線饋電網(wǎng)絡,其用于對引線元件形成的天線不均衡供電。例如, 將參照圖6A、 7A、 8A和9A的示例性實施例討論通過由CPW饋電 網(wǎng)絡供電的開放和接地引線天線元件所設計的各種天線系統(tǒng)。為了確 定圖6A、 7A、 8A和9A的示例性CPW供電天線結構的電性能、屬 性和特征,基于用于大約60GHz的基本運行頻率的在圖6A、 7A、 8A 和9A中所示的天線元件和饋電結構的示例性尺度執(zhí)行計算機模擬。 將參照圖6B、 6C、 7B、 8B和9B討論計算機;漠擬的結果。對于每一 個計算機模擬,假設在圖6A、 7A、 8A和9A中的天線CPW饋電結 構嵌入在電介質(zhì)中,并按照如參照圖5B所述的示例性尺度和介電性 能與接地平面間隔開。圖6A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統(tǒng)。具 體地,圖6A示出天線饋電網(wǎng)絡(60),其包括CPW結構(61)和 引線接合件(62),所述天線饋電網(wǎng)絡(60)向包括輻射元件(65) 的天線結構供電。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輻射元件(65)是與接地平面(64) 平行配置并且與其分開的直線、開放的封裝引線。CPW結構 (61)包括中心導體(61a)和鄰近的接地元件(61b)和(61c)。引線接合件(62)在CPW (60)的中心導體(61a)和引線輻射元件(65) 的一端(供電端)之間提供電連接。將天線饋電網(wǎng)絡(60)和 輻射元件(65)的供電端嵌入在電介質(zhì)(63)中。圖6A示出為用于大約60GHz運行頻率的圖6A的天線系統(tǒng)的計 算機模擬所定義的示例性布局和結構尺度。在圖6A中,將天線元件 (65)定義為具有2050微米的長度。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將長度L1 (其包括引線接合件(62)和元件(65)的嵌入電介質(zhì)(63)的一部 分)選擇為運行頻率的大約四分之一波長,將長度L2選擇為運行頻 率的大約一半波長。將CPW結構(61)的元件定義為具有如參照圖 5A所討論的相同平面尺度,其中將CPW結構(61)配置在距離電介 質(zhì)(63)的側(cè)邊1500微米。將電介質(zhì)(63)定義為具有如圖5B所述 的上述厚度和間隔尺度。圖6B和6C示出用于圖6A的示例性天線系統(tǒng)的模擬結果。具體 地,圖6B用曲線示出標準化為31歐姆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 具體地,對于頻率范圍50-70GHz的以dB為單位的模擬回波損耗 (Sll)。圖6B中的模擬結果示出至少4GHz的帶寬,其中基于Sn 被測量為大約-10dB或更好的頻率范圍定義帶寬。圖6C用曲線示出 在頻率范圍50-70GHz上圖6A的示例性天線系統(tǒng)的模擬輻射效率。 模擬的結果示出在頻率范圍59-64GHz上輻射效率為80%或更好。圖7A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 統(tǒng)。具體地,圖7A示出天線饋電網(wǎng)絡(70),其包括CPW結構(71) 和引線接合件(72),所述天線饋電網(wǎng)絡(70)向包括輻射元件(75) 的天線供電。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輻射元件(75)是具有長度L的直 線部分和非饋電(終止)端的接地引線,所述直線部分配置為與接地 平面(74 )平行并且與其分開,所述非饋電(終止)端向接地平面(74 ) 彎曲并且與其連接。CPW結構(71)包括中心導體(71a)和鄰近的 接地元件(71b)和(71c)。引線接合件(72)在CPW (70)的中心導體(71a)和引線輻射元件(75)的一端之間提供電連接。將天 線饋電網(wǎng)絡(70)和輻射元件(75)的饋電端部分嵌入電介質(zhì)(73) 中。與其中輻射模式僅具有水平一個極化的圖6A中的天線結構不同, 圖7A的天線具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極化。圖7A示出為用于大約60GHz運行頻率的圖7A的天線系統(tǒng)的計 算機模擬所定義的示例性布局和結構尺度。在圖7A中,將天線元件(75)定義為具有3050微米的長度L。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將長度 Ll (其包括線接合(72)和元件(75)的嵌入電介質(zhì)(73)的一部分) 選擇為運行頻率的大約四分之一波長,將長度L2選擇為運行頻率的 大約四分之三波長。將CPW結構(71 )定義為配置在距離電介質(zhì)(73 ) 的側(cè)邊1500微米,但是(相比于圖6A的CPW結構(60)的1200 微米)具有600微米的更窄尺度。將電介質(zhì)(73 )定義為具有如圖5B 所述的示例性厚度和間隔尺度。圖7B示出用于圖7A的示例性天線系統(tǒng)的模擬結果。具體地, 圖7B用曲線示出標準化為37歐姆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具體 地,對于頻率范圍50-70GHz的以dB為單位的模擬回波損耗(S11)。 圖7B中的模擬結果示出至少2.5GHz的帶寬,其中基于Su被測量為 大約-10dB或更好的頻率范圍定義帶寬。圖8A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 統(tǒng)。具體地,圖8A示出天線饋電網(wǎng)絡(80),其包括CPW結構(81) 和引線接合件(82)和(87),所迷天線饋電網(wǎng)絡(80)向天線結構 供電,所述天線結構包括由封裝引線形成的輻射元件(85)和調(diào)諧元 件(86) 。 CPW結構(81)包括中心導體(81a)和鄰近的接地元件(81b )和(81c )。引線接合件(82 )在CPW ( 80 )的中心導體(81a ) 和輻射元件(85 )的一端之間提供電連接。引線接合件(87 )在CPW(80)的接地元件(81b)和調(diào)諧元件(86)之間提供電連接。將天 線饋電網(wǎng)絡(80)和輻射與調(diào)諧元件(85)和(86)的饋電端嵌入電 介質(zhì)(83)中。在圖8A的示例性實施例中,輻射元件(85)是開放的、直線封裝引線,其配置為與接地平面(84)平行并且與其分開。此外,調(diào)諧 元件(86)是開放的、直線封裝引線,其平行于接地平面(84)和天 線輻射元件(85),并且與它們分開。與圖6A的天線系統(tǒng)相比,圖 8A的天線系統(tǒng)包括配置在輻射元件(85)附近的調(diào)諧元件(86), 作為用以調(diào)節(jié)由于天線元件(85)和(86)之間的電磁(EM)耦合 引起的天線共振頻率和阻抗的裝置。圖8A示出為用于大約60GHz運行頻率的圖8A的天線系統(tǒng)的計 算機模擬所定義的示例性布局和結構尺度。在圖8A中,將天線輻射 元件(85)定義為具有2050微米的長度,將天線調(diào)諧元件(86)定 義為具有1500微米的長度。此外,CPW結構(81)的接地元件(81b ) 和(81c)的尺度不同,與調(diào)諧天線元件(86)連接的接地元件(81b) 比接地元件(81c)更寬。將電介質(zhì)(83)定義為具有如圖5B所述的 示例性厚度和間隔尺度。圖8B示出用于圖8A的示例性天線系統(tǒng)的模擬結果。具體地, 圖8B用曲線示出標準化為31歐姆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具體 地,對于頻率范圍50-70GHz的以dB為單位的模擬回波損耗(Sll)。 圖8B中的模擬結果示出至少4GHz的帶寬,其中基于Sn被測量為大 約-10dB或更好的頻率范圍定義帶寬。將圖6B和8B中所示的模擬結 果相比較,可以看出,配置在輻射元件(85)附近的附加引線調(diào)諧元 件(86)導致天線共振頻率和阻抗的偏移。圖9A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天線系 統(tǒng)。具體地,圖9A示出天線饋電網(wǎng)絡(90),其包括CPW結構(91) 和引線接合件(92) 、 (97)和(99),所述天線饋電網(wǎng)絡(卯)向 天線結構供電,所述天線結構包括由封裝引線形成的輻射元件(95) 和調(diào)諧元件(96)和(98) 。 CPW結構(91)包括中心導體(91a) 和鄰近的接地元件(91b )和(91c )。引線接合件(92 )在CPW ( 91) 的中心導體(91a)和輻射元件(95)的一端之間提供電連接。引線 接合件(97 )在CPW ( 91 )的接地元件(91b )和調(diào)諧元件(96 )之 間提供電連接。引線接合件(99)在CPW (91)的接地元件(91c)和調(diào)諧元件(98)之間提供電連接。將天線饋電網(wǎng)絡(90)和輻射與 調(diào)諧元件(95) 、 (96)和(98)的饋電端嵌入電介質(zhì)(93)中。在圖9A的示例性實施例中,輻射元件(95)是由開放的、直線 封裝引線形成的,其配置為與接地平面(94)平行并且與其分開。此 外,調(diào)諧元件(96)和(98)是由開放的、直線封裝引線形成的,它 們平行于接地平面(94)并且在天線輻射元件(95)的相對端。與圖 8A的天線系統(tǒng)相比,圖9A的天線系統(tǒng)包括配置在輻射元件(95)附 近,并且配置在相對端的多個調(diào)諧元件(96)和(98),作為用以調(diào) 節(jié)由于天線元件(95)和(96)和(98)之間的電磁耦合引起的天線 共振頻率和阻抗的裝置。圖9A示出為用于大約60GHz運行頻率的圖9A的天線系統(tǒng)的計 算機模擬所定義的示例性布局和結構尺度。在圖9A中,將天線輻射 元件(95)定義為具有2050微米的長度,將天線調(diào)諧元件(96)和 (98 )定義為具有1500微米的長度。此外,類似地定義CPW結構(91) 的接地元件(91b)和(91c)的尺度。將電介質(zhì)(93)定義為具有如 圖5B所述的示例性厚度和間隔尺度。圖9B示出用于圖9A的示例性天線系統(tǒng)的模擬結果。具體地, 圖9B用曲線示出標準化為31歐姆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損耗,具體 地,對于頻率范圍50-70GHz的以dB為單位的模擬回波損耗(Sll)。 圖8B中的模擬結果示出至少2.5GHz的帶寬,其中基于Sn被測量為 大約-10dB或更好的頻率范圍定義帶寬。將圖6B、 8B和9B中所示的 模擬結果相比較,可以看出,配置在輻射元件(92)附近的附加引線 調(diào)諧元件(99)導致天線共振頻率和阻抗的偏移。圖10A和10B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 天線系統(tǒng)。具體地,圖IOA示出天線饋電網(wǎng)絡(IOOO),其包括平衡 差分饋電線(1001)和引線接合件(1002)和(1007),所述天線饋 電網(wǎng)絡(IOOO)向天線結構供電,所述天線結構包括由封裝引線形成 的輻射元件(1005)和調(diào)諧元件(1006)。差分饋電結構(1001)包 括兩個共面的饋電線(1001a)和(1001b)。引線接合件(1002)在差分線(1001a)和輻射元件(1005)的一端之間提供電連接。引線 接合件(1007)在差分線(1001b)和調(diào)諧元件(1006)之間提供電 連接。將天線饋電網(wǎng)絡(1000)和輻射與調(diào)諧元件(1005)和(1006) 的饋電端嵌入電介質(zhì)(1003 )中。圖IOB是圖10A的示例性天線結構的透視圖。在圖IOB的示例 性實施例中,輻射元件(1005)是開放的封裝引線,其定形為具有直 線部分(1005a)和彎曲部分(1005b)和(1005c)的倒置翼形引線。 此外,調(diào)諧元件(1006 )是具有直線部分(1006a)的封閉的封裝引 線,其與輻射元件(1005)的接地平面(1004)和部分(1005a)兩 者平行,并且與它們分開。此外,調(diào)諧元件(1006 )具有彎曲部分 (1006b),其從直線部分(1006a)的端部朝向接地平面(1004)向 下延伸,并與接地平面(1004)接觸。圖IOA和IOB示出為用于大約60GHz運行頻率的天線系統(tǒng)的計 算機^^莫擬所定義的示例性布局和結構尺度。在圖10A中,將天線輻射 元件(1005 )定義為具有1300 + 200 + 200微米的長度(在x方向上), 將天線調(diào)諧元件(1006 )定義為具有1300 + 200微米的長度(在x方 向上)。此外,平衡饋電線(1001a, 1001b)分開150微米的距離分 開(其中可修改所述距離,以調(diào)諧所述饋電線阻抗)。將示例性偏移 距離定義為175微米。可改變這種偏移距離,以調(diào)節(jié)在(1005 )和(1006 ) 之間的分開距離,從而調(diào)整天線性能。將饋電線(1001 )和引線(1005, 1006 )之間的引線接合件(1002)和(1007)在"x"方向之間的示 例性長度定義為400微米(可變化所述長度,以改變天線共振頻率)。 將電介質(zhì)(1003 )定義為具有如圖5B所述的示例性厚度和間隔尺度。圖10C示出用于圖IOA和10B的示例性天線系統(tǒng)的模擬結果。 具體地,圖IOC用曲線示出標準化為150歐姆的天線結構的模擬回波 損耗,具體地,對于頻率范圍50-70GHz的以dB為單位的模擬回波 損耗(Sll)。圖10C中的模擬結果示出至少6GHz的帶寬,其中基 于Sn被測量為大約-10dB或更好的頻率范圍定義帶寬。將圖6B、 7B、 8B、 9B和10C中所示的模擬結果相比較,可以看出,主要由于在輻射元件(1005)和接地平面(1004 )之間的相對大的分開距離,所以 差分饋電天線結構提供了相對更寬的運行帶寬。在本發(fā)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修改圖10A和10B的天線 構架,從而使得元件(1006 )不接地,而是將元件(1005 )和(1006 ) 形成在由平衡差分線供電的平衡天線結構(例如,偶極子天線)中。 例如,可以將引線(1005)和(1006)在y方向上以彼此相反方向彎 曲并分開,以形成半波長偶極子輻射器。上文討論的集成天線系統(tǒng)僅是用以示出使用封裝引線形成天線 結構的示例性實施例。基于這里的教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容 易地想象出其它實施例,在這些實施例中可形成一個或多個引線以作 為天線輻射元件運行,從而形成包括例如天線陣列和多帶天線結構的 天線結構,以及在這些實施例中可形成一個或多個封裝引線以作為用 于控制天線阻抗的天線調(diào)諧元件運行,從而增加天線帶寬或控制天線 輻射模式。上文討論的示例性天線結構用以示出具有引線的天線設計 的靈活性,并且不應該理解為對于由權利要求所主張的本發(fā)明范圍的 限制。例如,在圖8A和9A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可形成調(diào)諧元件代 替能夠進行多帶運行的具有共振頻率的輻射元件。通過具體實例,在 圖8A中,元件(85)和(86)可以是用于提供雙帶運行的在不同頻 帶中具有共振頻率的單獨輻射元件,以及圖9A中的元件(95)、 (96)和(98)可以是用于提供三帶運行的在不同頻帶中具有共振頻率的單 獨輻射元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容易理解與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天線和集 成天線封裝相關的各個優(yōu)點。例如,使用已知技術的封裝引線整體形 成的示例性天線設計能實現(xiàn)高容量天線制造能力。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 示例性實施例的集成IC封裝使得天線與IC芯片(例如收發(fā)器芯片) 整體封裝,從而提供在收發(fā)器和天線之間具有很低損耗的緊湊設計。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使用集成天線/IC芯片封裝節(jié)省了很大的空間、尺 寸、成本和重量,這對于實質(zhì)上任意商業(yè)或軍事應用都是具有優(yōu)勢的。盡管為了說明的目的在這里參照附圖描述了示例性實施例,但是可以理解,本發(fā)明不限于這些精確的實施例,并且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范 圍的情況下,可以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進行各種其它改變和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裝置,包括IC(集成電路)芯片;和天線系統(tǒng),其中所述IC芯片和天線系統(tǒng)一起整體封裝在有引線的芯片級封裝中,并且其中所述天線系統(tǒng)包括天線,所述天線具有由封裝引線形成的輻射元件。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輻射元件是直線引線。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迷輻射元件是具有至少一 個彎曲部分的引線。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迷輻射元件是倒置翼形引線。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天線包括由配置在所述 輻射元件附近的封裝引線形成的調(diào)諧元件。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還包括集成天線饋電網(wǎng)絡,所述 集成天線饋電網(wǎng)絡包括在所述IC芯片的有源表面上形成的片上饋 電結構;以及將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與所述輻射元件的一端連接的引 線接合件。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包括 CPW(共面波導),所述CPW包括與所述天線的所述輻射元件引線 接合連接的中心導體,以及配置在所述中心導體的相對邊上并與其分 開的第 一和第二接地元件。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天線還包括由配置在所 述輻射元件附近的引線形成的調(diào)諧元件,其中所述調(diào)諧元件與所述 CPW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元件中的一個引線接合。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包括平 衡差分饋電線,所述平衡差分饋電線包括第一和第二共面饋電線,其中所迷天線的輻射元件與所述第 一饋電線引線接合。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天線還包括與所述第二 饋電線引線接合的第二輻射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輻射元件形成 例如偶極子的平衡天線結構。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迷的裝置,其中所述天線包括由配置在所述 輻射元件附近的引線形成的調(diào)諧元件,其中所述調(diào)諧元件與所述第二 饋電線引線接合。
12. —種無線通信裝置,包括 印刷電路板;和安裝于所述印刷電路板的芯片封裝,其中所述芯片封裝包括一起 整體封裝在有引線的芯片級封裝中的IC(集成電路)芯片和天線系統(tǒng), 其中所述天線系統(tǒng)包括天線,所述天線具有由封裝引線形成的輻射元 件。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印刷電路板包括金屬 接地結構,所述金屬接地結構用作天線接地元件、輻射反射器、或兩 者。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輻射元件是直線引線, 其基本上平行于金屬接地元件并與所述金屬接地元件分開地延伸。
15.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輻射元件是具有與所 述金屬接地元件連接的彎曲部分的引線。
16.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輻射元件是配置在所 述金屬接地元件上的開放的倒置翼形引線。
17.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天線包括由配置在所 述輻射元件附近的封裝引線形成的調(diào)諧元件,其中所述調(diào)諧元件的至 少 一部分與所述輻射元件的 一部分基本上平行地延伸。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調(diào)諧元件具有與所述 金屬接地元件連接的彎曲部分。
19.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還包括集成天線饋電網(wǎng)絡,所 述集成天線饋電網(wǎng)絡包括在所述IC芯片的有源表面上形成的芯片上饋電結構;以及將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與所述輻射元件的一端連接 的引線接合件。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包括 CPW(共面波導),所述CPW包括與所述天線的所述輻射元件引線 接合連接的中心導體,以及配置在所述中心導體的相對邊上并與其分 開的第一和第二接地元件。
21.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芯片上饋電結構包括 平衡差分饋電線,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共面饋電線,其中所述天線的輻 射元件與所述第一饋電線引線接合。
22. —種用于構成電子封裝裝置的方法,包括將IC芯片和天 線一起整體封裝在有引線的芯片級封裝中,其中所述天線由一個或多 個封裝引線形成。
23. 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包括形成具有多個引線的引線框架結構;和 對至少一個引線定形,以形成天線輻射元件。
24.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對至少一個引線定形, 以形成配置在所述天線輻射元件附近的天線調(diào)諧元件。
全文摘要
公開一種用于將半導體IC(集成電路)芯片與天線整體封裝的裝置和方法,所述天線具有由封裝引線形成的一個或多個輻射元件和調(diào)諧元件,對所述封裝引線進行適當定形和設置,以形成用于毫米波應用的天線結構。在一個方面中,一種電子裝置(20),包括IC(集成電路)芯片(22);和天線系統(tǒng)(23),其中將所述IC芯片(22)和天線系統(tǒng)(23)一起整體封裝在有引線的芯片級封裝(21)中,并且其中所述天線系統(tǒng)(23)包括天線,所述天線具有由封裝引線形成的輻射元件。
文檔編號H01L23/48GK101336475SQ200680051805
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月26日
發(fā)明者B·P·高謝爾, T·M·茲維克, U·R·費弗, 劉兌現(xiàn) 申請人: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