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收發(fā)卡機,特別是一種帶卡道旋轉機構的收發(fā)卡機。
背景技術:
自動收發(fā)卡機已經成為高速公路各個站口的常用設備。其主體結構包括裝卡定位在機箱支架上、具有自動輸送卡片的儲卡箱和配套的收發(fā)卡機構,在機箱上設置與收發(fā)卡機構傳輸端對應的進/出卡口,即進/出卡口與收發(fā)卡機構傳輸通道是對接的。進/出卡口位置的設置取決于收發(fā)卡機構的設置,是不可調整的。
但是收發(fā)卡機常安裝于高速公路收費亭或停車場的收費亭,而收費亭內的空間普遍很小,按照既有空間布置的收發(fā)卡機,其進/出卡口的設置方位有時不便于收發(fā)卡機工作人員的操作。而現有技術中的收發(fā)卡機,對于同一儲卡箱不能設置不同朝向的進/出卡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卡道旋轉機構的收發(fā)卡機,在收發(fā)卡機構的傳送末端增設一可旋轉的搓卡機構,從而改變卡片輸入/輸出方向,滿足現場不同環(huán)境的需求,既節(jié)約收費空間,又方便收費員操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帶卡道旋轉機構的收發(fā)卡機,包括設有進/出卡口的殼體、機架、裝配在機架上的儲卡箱和配套的收發(fā)卡機構,在收發(fā)卡機構的傳輸末端設置具有旋轉自由度的卡道,所述卡道內還設置與收發(fā)卡機構的收發(fā)卡通道相銜接的搓卡機構。
優(yōu)選的,所述卡道包括定位在被動輪上、構成進出卡通道的兩個支撐板,所述被動輪與裝配在機架上的旋轉軸定位、并與定位在機架上的第一電機同步輸出的第一主動輪形成傳動配合,所述被動輪帶動支撐板具有繞旋轉軸轉動的自由度。
所述搓卡機構包括限位在兩個支撐板之間的主動滾輪和配套的從動滾輪,所述主動滾輪的傳動軸輪借助傳送帶與定位在支撐板上的第二電機同步輸出的第二主動輪相連、形成搓卡傳動結構。
上述技術方案中,卡道在進/出卡口與收發(fā)卡機構之間具有旋轉自由度,當進/出卡口不便于工作人員操作時,借助收發(fā)卡機構將卡片撥至與之銜接的搓卡機構內,然后旋轉卡道至預期的方向,搓卡機構再將卡片輸送至進/出卡口,操作人員可以方便地將卡片取走。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實用新型增設了具有搓卡和旋轉功能的卡道,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及安裝擺放要求,可以通過卡道旋轉實現進出卡方向的選擇,給收費亭工作人員的操作提供最大的方便,同時提高收費亭內部空間利用率;(2)旋轉卡道的設置,使進/出卡口的位置及其與儲卡箱的相對位置的設計更加靈活,使現有的收發(fā)卡機的機身更加靈巧輕便,占用空間少,重量輕,可單獨置放于基礎使用,也可實現嵌入式安裝,如安裝于桌面底部等地方使用,收費員操作界面只有進/出卡口,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卡道與收發(fā)卡機構平行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卡道旋轉90°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電機,2、第一主動輪,3、第二主動輪,4、傳動軸輪,5、卡片,6、從動滾輪,7、支撐板,8代表收發(fā)卡機構,9、旋轉軸,10、被動輪,11、主動滾輪,12、第二電機,13、傳送帶,14、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3,本實施例中的收發(fā)卡機,包括設有進出卡口的殼體、機架、以及裝配在機架上的儲卡箱和與所述儲卡箱配套設置的收發(fā)卡機構8。儲卡箱未在附圖中畫出,儲卡箱的結構和功能與現有技術相同,收發(fā)卡機構8實現將卡片從儲卡箱中撥出或者將卡片推進儲卡箱中。本實施例的關鍵改進在于:在收發(fā)卡機構8的傳輸末端設置具有旋轉自由度的卡道,所述卡道內還設置與收發(fā)卡機構8的收發(fā)卡通道相銜接的搓卡機構??ǖ涝谶M/出卡口和收發(fā)卡機構設有間隙、使之既具有旋轉自由度又能夠對卡片進行有效輸送。
所述卡道包括定位在被動輪10上、構成進出卡通道的兩個支撐板7,所述被動輪10與裝配在機架上的旋轉軸9定位,具有與旋轉軸9同步旋轉的自由度,支撐板7下端是自由的,因此能夠與被動輪10一起轉動;機架是固定的,被動輪10還可以借助旋轉軸9安裝在收發(fā)卡機構的支架上,如附圖所示。被動輪10與定位在支架上的第一電機1同步輸出的第一主動輪2形成傳動配合,在第一電機1的作用下,所述被動輪10帶動支撐板7及限位在支撐板7上的搓卡機構一起具有繞旋轉軸9轉動的自由度。即由第一電機1帶動第一主動輪2轉動,第一主動輪2通過皮帶14傳動,帶動被動輪10轉動,由于支撐板7與被動輪10固定牢固,所以支撐板7在被動輪10的帶動下實現旋轉。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軸搓9搓豎直向設置,所述卡道繞所述旋轉軸搓9搓在水平面內具有旋轉自由度;在殼體相鄰的兩個側面分別設置與旋轉的卡道相對應的進/出卡口。具體使用哪個進/出卡口,可以根據具體的安裝環(huán)境及操作便利進行選擇,而且還可以根據操作人員的位置,進行變換。
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軸搓9搓還可以水平向設置,所述卡道繞所述旋轉軸搓9搓在豎直面內具有旋轉自由度;在殼體頂面或/和側面分別設置與旋轉的卡道相對應的進/出卡口。在頂面設置時,還可以實現收發(fā)卡機的嵌入式安裝,使操作界面只有進/出卡口,操作簡明、方便。
所述搓卡機構包括限位在兩個支撐板7之間的主動滾輪11和配套的從動滾輪6,所述主動滾輪11的傳動軸輪4借助傳送帶13與定位在支撐板7上的第二電機12同步輸出的第二主動輪3相連、形成搓卡傳動結構。搓卡機構的控制端與收發(fā)卡機的控制系統(tǒng)連接,當與收發(fā)卡機構8對正時,與收發(fā)卡機構8同時動作、將卡片輸入到卡道中或者將卡道中的卡片送至儲卡箱中;當與進/出卡口對正時,將卡片搓至進/出卡口。
綜上,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
在發(fā)卡機中,卡道處于圖2所示位置,此時卡道與收發(fā)卡機構8平行,卡片5與收發(fā)卡機構8內部的執(zhí)行機構對正,卡道內的搓卡機構與收發(fā)卡機構8內部的執(zhí)行機構一起動作,將卡片5從收發(fā)卡機構8下方的儲卡箱中發(fā)出,使卡片5到達卡道中。然后第一電機1開始轉動,帶動卡道一起轉動,使卡道旋轉至圖3所示位置,在該旋轉過程中設置在卡道內的讀寫裝置可以對卡片信息進行讀寫;卡道與收發(fā)卡機構8垂直,與預期的進/出卡口對正,搓卡機構動作、將卡片送至進/出卡口,操作人員取走卡片5。
在收卡機中,支撐板7處于如圖3所示位置,卡道7與收發(fā)卡機構8垂直。操作人員將卡片5插入進/出卡口中,搓卡機構動作,將卡片送至卡道中;第一電機1開始轉動,帶動卡道一起轉動,卡道旋轉至圖2所示位置,卡道與收發(fā)卡機構8平行,卡片5與收發(fā)卡機構8內部的執(zhí)行機構對正,此時,搓卡機構與收發(fā)卡機構8內部的執(zhí)行機構一起動作,把卡片收入收發(fā)卡機構8下方的儲卡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