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監(jiān)視與處理主機與管理系統間傳輸數據的監(jiān)視系統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監(jiān)視與處理一計算機或是一服務器的監(jiān)視系統及其所使用的監(jiān)視方法,及可擴及于一種載置有該監(jiān)視系統的程序代碼的芯片。特別地,是關于一監(jiān)視系統及其所使用的監(jiān)視方法,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的一畫面數據,以及一種可以載置有該監(jiān)視系統的程序代碼的芯片。
背景技術:
通常在計算機當機時,計算機內的操作系統都會把當時系統的錯誤狀態(tài)顯示在屏幕上,這些信息可能包括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緩存器、內存的內容或硬件的錯誤信息等等,所以計算機服務人員或是管理人員稍后可以去將這些信息從計算機系統中重新存取出來,并將這些錯誤信息加以分析以找出真正的產生錯誤的來源所在。
由于,計算機內所設置的操作系統在顯示出這些信息后,整個計算機系統便馬上停止,因此若想要借助純軟件,亦即利用一般計算機運作時的應用程序的設計方式來記錄這些錯誤信息是不可能的。再者,由于現在市場上所運用的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通常會有“當機自動重開”的功能,一旦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自動重開機后,這些錯誤信息便會馬上消失,致使后續(xù)欲進行檢修的計算機服務人員或是管理人員無法追蹤到真正的當機原因。
現有技術上已有通過一張遠程診斷卡,額外地插置于計算機系統的外部設備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接口上,以達到記錄計算機系統或是服務器產生錯誤時可能來自于CPU緩存器、內存的內容或硬件的等等錯誤信息的目的。但這張遠程診斷卡必須占用一個PCI插槽,并以隨時監(jiān)視PCI總線上的信號,若是接收到一影像信號,它便會記錄下來,所以,在計算機系統或是服務器當機后,它便可將最后的畫面存儲起來,或是傳送到遠程的一計算機系統或是服務器以供以進一步分析,但是利用遠程診斷卡這個方式有下列數項缺點。
首先,利用遠程診斷卡會占用掉計算機系統上的一個PCI插槽。由于現在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常會連接許多周邊或是不同應用接口,但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上的PCI插槽有限,對于一般使用者所使用的計算機系統而言可能只有1至2個PCI插槽,一但有一個PCI插槽被這張遠程診斷卡使用,那么此一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的擴展性便會受到限制。
另外,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插置的這張遠程診斷卡必須與系統中的影像繪圖使用的VGA芯片設置在同一個PCI總線上,但如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已知,現今PCI的規(guī)格允許有255個總線,因此有可能此張卡與系統的VGA芯片并不在同一PCI總線上,在這種情況下這張卡便無法使用。再者,若是系統的VGA芯片被設置在圖形加速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 port,AGP)總線上,同樣地,這遠程診斷卡亦無法被使用。此外,要提及的是,此種遠程診斷卡單價很高,有時甚至比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所裝置的主機板還貴,所以這樣的解決方式,并不適于一般使用者,且難為一般使用者所能負擔。
除了插置一張遠程診斷卡于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現今亦有其它人士,例如圖1所示;微軟公司提出一種緊急管理服務10(Emergency ManagementService,EMS)的規(guī)格,此規(guī)格會要求計算機系統內的操作系統11,在緊急的情況下必須把重要的信息傳遞出去,以使得發(fā)生當機時的數據能被記錄下來。在此一結構中,主要是將管理當機錯誤信息的一個服務處理器12去與一通用異步接收及傳送器接口13(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Interface,UART)連接,所以操作系統便能將當機時所產生的錯誤信息通過UART接口13,傳送至服務處理器12。之后,再進一步通過外傳串行端口14以及連接于該服務處理器12與一遠程管理系統15的一虛擬調制解調器16將該錯誤信息傳送至該管理系統15以供進一步分析處理。
根據上述的結構,雖然可以將產生錯誤時的當機畫面存儲起來,但仍有缺點。首先就微軟公司的結構上,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的主機板上必須直接提供一個額外的通用異步接收及傳送器接口(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 Interface,UART)。但是這種UART接口的設計并不普及,在一般的服務處理器(Service Processor),例如Philip 87C652、Winbond83910F等等芯片上,雖然都有串行端口設計,但是都沒有UART接口,因此若欲以前述的緊急管理服務移植到這些不具有UART接口設計的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上都必須重新設計整個系統的邏輯電路,這不僅費時,而且成本亦將增加。另外,在設計上還必須通過虛擬調制解調器去連接至另一個管理系統,如此一來,對企業(yè)或公司而言,一但增加一臺計算機系統或是服務器機器就必需跟著增加一個管理系統,或可能是另一臺計算機,如此會使企業(yè)成本急劇升高,并不能符合實際的企業(yè)需求。
所以本發(fā)明基于在無須改變原有的服務器或是計算機系統的設計下,且不需另設置一臺計算機系統或是管理系統的成本考慮下,又能有效記錄當機產生的錯誤信息,而提出一種監(jiān)視系統,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的一數據,以及一種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的一畫面數據的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種監(jiān)視系統,以處理一主機或是一服務器當機時的情況。
根據上述構想,該監(jiān)視系統用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的一數據,且該監(jiān)視系統包含一數據輸出/輸入裝置,以伺機地傳輸與管理進出于該管理系統與該主機的該數據;一處理裝置,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傳輸至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而處理與確認該數據;一內存,以記錄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以及一傳輸裝置,可選擇地將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最好,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是通過一內部串行端口與該主機連接。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是通過一外部串行端口與該管理系統連接。而該外部串行端口進一步通過一虛擬調制解調器而連接至該管理系統。
最好,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是通過一RS232串行端口與該管理系統連接。更佳地,該RS232串行端口是連接于該主機的一集成電路的一通用異步收發(fā)接口。
最好,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包含一第一輸出/輸入管理模塊以負責該內部串行端口與該主機的通信。且該傳輸裝置為一網絡芯片。另外,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包含一第二輸出/輸入管理模塊以負責該外部串行端口、該網絡芯片與該管理系統的通信。
最好,本發(fā)明提供的監(jiān)視系統還包含一確認裝置以確認被用于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之間的一AT指令集以及一傳輸自該管理系統的一特定指令。更佳地,該確認裝置與該處理裝置相配合而讀取該AT指令集與該特定指令。
最好,該內存為一非易失性內存。該傳輸裝置是通過一網絡芯片和一網絡而與另一管理系統通信。并且,該另一管理系統可選擇地與該管理系統相配合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之間的該數據。且前述的該數據為一畫面數據。而該畫面數據為記錄該主機當機時的一當機數據。所以,最好,該管理系統為一種處理該主機產生錯誤或當機時的一服務器。且該主機為一服務器。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監(jiān)視方法,以使服務器當機時能將當機的錯誤信息傳輸出來以供以一管理系統分析。
根據此一想法,該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的一畫面數據的方法,包含步驟(a)伺機地監(jiān)視該管理系統與該主機的運作;(b)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產生的觸發(fā)而讀取與確認該畫面數據;(c)記錄步驟(b)的被確認的該畫面數據于一內存;以及(d)可選擇地將步驟(c)的該畫面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最好,其中于該步驟(b)之前還包含一步驟(e),用以判斷該畫面數據是否為傳輸自該主機或是該管理系統。
最好,其中于該步驟(b)的該畫面數據是通過一串行端口而被傳輸于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其中之一。
最好,其中于該步驟(c)之前還包括一步驟(f),以標示該畫面數據被該監(jiān)視系統接收的時間。
最好,其中該監(jiān)視系統是通過一網絡芯片和一網絡而與另一管理系統通信。
最好,其中于該步驟(e)的該畫面數據是通過一輸出/輸入管理裝置而被傳輸于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之間。
最好,其中于該步驟(b)的該畫面數據是通過一串行端口而由該主機被傳輸至該監(jiān)視系統。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計算機系統,以利用一網絡聯機方式而與一遠程管理系統連接已將當機產生的錯誤信息立即地傳送至該管理系統。
根據上述構想,該計算機系統,其用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一數據,包含一數據輸出/輸入裝置,以伺機地傳輸與管理進出于該管理系統與該主機的該數據;一處理裝置,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傳輸至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而處理與確認該數據;一內存,以記錄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以及一傳輸裝置,可選擇地將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芯片以實作于主機板的南橋芯片組上,以有效且提供不同途徑而將當機時所產生的錯誤信息傳送出來。
根據上述構想的該芯片,被設置于一計算機系統的一主機板的一電路布局上,用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該計算機系統與一管理系統之間一數據,包含一數據輸出/輸入裝置,以伺機地使該計算機系統傳輸與管理進出于該管理系統與該計算機系統的該數據;一處理裝置,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傳輸至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而使該計算機系統處理與確認該數據;一內存,以使該計算機系統記錄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以及一傳輸裝置,可選擇地使該計算機系統將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本發(fā)明的其它技術內容、特征及優(yōu)點,在以下配合參考附圖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在附圖中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及優(yōu)點,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明白,在圖式中圖1是一方塊圖,說明現有的一緊急服務管理的結構;圖2是一方塊圖,以說明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監(jiān)視系統的硬件結構的一優(yōu)選圖6是一流程圖,其為圖5的更詳細說明,以例示本發(fā)明的監(jiān)視系統處理當機時所產生的畫面數據的判斷與處理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監(jiān)視系統,在不改變原有主機或是計算機系統中的服務處理器20(Service Processor)的情況下,使得運行中的某一主機或是服務器可以去將記錄當機時所產生的一批數據(意即前述所稱的錯誤信息),由主機本身的中央處理器21出發(fā),透過主機板上所設計的南橋芯片上的一個一般用途輸出入緩存器接口22(General Purpose Input and Output,GPIO interface)、通用異步接收及傳送接口(UART接口)23、以及一串行端口(在本實施例中是利用RS232接口24,而其它適合于用為數據傳輸的適當接口亦可適用于本技術方案),傳送至計算機系統中的服務處理器20的RS232接口25、服務處理器20與RS232接口25’后,再被輸出至另一管理系統,以分析該批數據。或是可選擇地直接將傳送至服務處理器20的錯誤信息透過RS232接口25’傳送到本發(fā)明提供的監(jiān)視系統30內設置的一內存301存儲起來以利于進一步分析與處理錯誤信息。而本發(fā)明亦可將此錯誤信息利用一網絡芯片302將錯誤信息輸出,并通過網絡,以將此批錯誤信息傳送至任一個可以進行分析的管理系統上。
圖3的硬件結構與圖2相同,主要是直接將主機的串行端口,也就是利用主機具有的RS232串行端口24與服務處理器的RS232串行端口25對接,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下可以利用一虛擬調制解調器(圖未示)對接RS232串行端口24與RS232串行端口25,但主機本身并不會察覺硬件結構的改變,所以,當機的錯誤信息仍會傳給UART接口23,且經由利用虛擬調制解調器直接連接,所以服務處理器20可以收到這些錯誤信息。
圖3不同于圖2之處在于當錯誤信息經由RS232接口24后,它可以選擇地由服務處理器的RS232接口25或是RS232接口25’傳輸至服務處理器內。在此,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監(jiān)視系統在實體連接上也能適于不具有UART接口的計算機系統。在實施本發(fā)明的監(jiān)視系統時,僅需考慮在一般用途輸出入緩存器接口(GPIO interface)與RS232接口之間的通路連接即可達成監(jiān)視與處理當機畫面的目的所以,由以上的說明可知,本發(fā)明在無須重大改變硬件結構下,即可在主機上就可以直接將錯誤信息(此錯誤信息常是以一畫面數據,可為常見的藍屏(B1ue Screen))記錄下來,并且能如后敘說明的技術,以加上記錄時間等等有用的信息供以日后分析,而且可依照內存的容量大小來記錄多批當機產生時的畫面數據。另外,本發(fā)明的監(jiān)視系統30僅需直接利用虛擬調制解調器方式連接即可,所以,不需每一臺主機或是服務器都要連接一臺管理系統,并可以同時記錄多臺服務器所傳輸的多個畫面數據以供分析。除此之外,主機端可以利用局域網絡或是因特網并行管理系統的連接,以大大地減少線路連接的工程施工,使得計算機管理人員在分析處理與管理時更加方便與避免人力資源耗費。
現在就本發(fā)明提供的監(jiān)視系統作一詳細說明如下。
首先,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監(jiān)視系統30主要包含有前述的內存301,作為傳輸用途的網絡芯片302以外,還包含一處理裝置303,一數據輸出/輸入裝置304以及一確認裝置305。當主機產生當機時,首先,主機的操作系統40,優(yōu)選的為視窗操作系統,更佳地為微軟視窗操作系統95以上的版本,它會將當機時所產生的一畫面數據通過內部的串行端口41將畫面數據傳輸至數據輸出/輸入裝置304后,經由處理裝置303確認該畫面數據確實為當機時操作系統所產生的一批錯誤信息記錄后,再將此一畫面數據存儲至內存301內。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數據輸出/輸入裝置304,它也可以選擇地將經由該處理裝置303確認的該畫面數據經由網絡芯片302以及經由網絡聯機方式將畫面數據傳輸至管理系統2而存儲。而確認裝置305則是用以確認被用于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1或是管理系統2之間的一AT指令集或是用以確認一傳輸自該管理系統1或管理系統2的一特定指令,例如,確認裝置305可確認一電源控制執(zhí)行命令而使主機進行電源控制工作,或是可與處理裝置303配合以讀取存儲于內存301的畫面數據。
上述于圖4中標示的(A)線是配合圖2的系統結構時才會出現,而標示(B)線的部分則是配合圖3的系統結構為時才會出現。而不論是圖2或是圖3的結構在功能上都可以達到捕捉當機時的畫面數據的目的,亦即可抓取藍屏(Blue Screen)上顯示的數據。再則,本發(fā)明的監(jiān)視系統30也有支持網絡主機服務器所采用的緊急管理服務,而且更擴大范圍地,除了能在既有的緊急管理服務(EMS)的規(guī)格加入網絡功能,但又可以在EMS不要網絡聯機的時候,走標示(B)線的部分,也就是走串行端口傳輸的路徑的時候,使服務處理器20的負擔減輕,所以在走標示(B)線的部分,服務處理器20只要負責監(jiān)控數據即可,而不需要做數據接駁的工作。
而上述結構中的內存301,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下,可采用一非易失性內存來存儲畫面數據,且可視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內存的不同可有不同接口的適用,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下可使用一內部集成電路總線(inter-integrated circuit bus)的接口設計,例如多層級雙線接口串行端口總線(multi-master 2-wire serialbus,12C)為最佳。而在連接網絡芯片的接口設計上,可與主機操作系統共享一網絡通信端口,在實體上,本發(fā)明則是利用網絡芯片上預留的系統管理總線(system mmanagement bus)以實作網絡通信。
數據輸出/輸入裝置304,主要包含有第一輸出/輸入管理模塊,以負責該內部串行端口41與該主機操作系統40之間的通信,另外亦具有一第二輸出/輸入管理模塊以負責外部串行端口42、網絡芯片302與管理系統1、2之間的通信。第一輸出/輸入管理模塊包含了圖4中的內部串行端口數據輸入裝置306、內部串行端口數據輸出裝置307,而第二輸出/輸入管理模塊包含主控端數據輸出工作區(qū)308,以及主控端數據輸入工作區(qū)309。而這些內部的結構處理數據的流程請見以下說明。
如圖5所示,當本發(fā)明的監(jiān)視系統自RS232串行端口接收來自主機的一數據后,會經由處理裝置303進行確認步驟50,以先行確認該批數據是否為當機時所產生的一批畫面數據,若為”否”則會走向主機是否需重新開機步驟52,若為”是”則會走向標示該畫面數據被該監(jiān)視系統接收的時間的標示步驟51,與以標示當機時間或是其它信息等,并將其傳輸至內存301中存儲。在重開機步驟52中若需進行重開機則路徑走回標示步驟51,倘若不是要進行重新開機則會再進入看門狗電路的判斷步驟53,以檢視時間是否有逾時的情況,之后再回動至步驟51。
更詳細地,配合圖4的結構與圖6的流程說明,首先在操作開始時,服務處理器(見第二、三圖)會將內部所有緩存器的數據清空。當數據由主機傳來時,監(jiān)視系統會先判斷此批傳送進來的數據是否是由內部串行端口41所傳來的數據。當確認該數據確實為內部串行端口41所傳來的數據時,便先將此批數據存儲至主機緩存器中,之后再經由外部串行端口將此數據傳送至管理系統1也就是圖4所走的(B)部分。若此批傳送進來的數據不是來自內部串行端口41時便會走向判斷此數據是否是由外部串行端口42所傳來的數據,當確認所傳來的數據是由外部串行端口42所傳來時。便將此批數據通過主控端數據輸入工作區(qū)309、內部串行端口數據輸出裝置307以及內部串行端口41傳送至主機內的緩存器存儲。當確認所傳來的數據不是由外部串行端口42所傳來時,便再進入判斷此數據是否是一批由管理系統2通過網絡聯機而傳來的指令且為來自外部串行端口所傳來的數據,當答案為”是”時,且知道此一指令是要存取該時段中最后一批皙存數據時,便會將此最后一批皙存數據,由主機緩存器中取出后,經由內部串行端口數據輸入裝置306、主控端數據輸出工作區(qū)308以及網絡聯機的途徑而傳送至管理系統2。假若判斷出此數據是一批由管理系統2通過網絡聯機且為來自外部串行端口42所傳來的指令時,并且是要存取該時段中所有的暫存數據時,便會將所有暫存數據,由主機緩存器中取出后,經由內部串行端口數據輸入裝置306、主控端數據輸出工作區(qū)308以及網絡聯機的途徑而傳送至管理系統2。之后,亦或走入如圖5的標示步驟52,以及會走向標示該畫面數據被該監(jiān)視系統接收的時間的標示步驟51,并將之傳輸至內存301中存儲。
而本發(fā)明提供的監(jiān)視系統在實施上,是建構在計算機系統的內部,并可通過撰寫程序代碼于原有的計算機系統中以及通過串行端口的接口連接而達成。但一如熟悉本技術的人士可知,在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下,本發(fā)明提供的監(jiān)視系統可以程序代碼的實施方式被實施在計算機系統的主機板上的某特定芯片上,最好,可連接于南僑芯片組的接口,以有效地與計算機系統本身的內部或外部串行端口連接,亦可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
歸納上述,本發(fā)明的監(jiān)視系統以及其所使用的方法,能有效且能提供不同選擇途徑,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的一數據,故確實能達到發(fā)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應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實施的范圍,即凡是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書及發(fā)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fā)明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監(jiān)視系統,用于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的一數據,包含一數據輸出/輸入裝置,以伺機地傳輸與管理進出于該管理系統與該主機的該數據;一處理裝置,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傳輸至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而處理與確認該數據;一內存,以記錄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以及一傳輸裝置,可選擇地將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是通過一內部串行端口與該主機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是通過一外部串行端口與該管理系統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外部串行端口還通過一虛擬調制解調器而連接至該管理系統。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通過一RS232串行端口與該管理系統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RS232串行端口是連接于該主機的一集成電路的一通用異步收發(fā)接口。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包含一第一輸出/輸入管理模塊以負責該內部串行端口與該主機的通信。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傳輸裝置為一網絡芯片。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包含一第二輸出/輸入管理模塊以負責該外部串行端口、該網絡芯片與該管理系統的通信。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還包含一確認裝置以確認被用于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之間的一AT指令集以及一傳輸自該管理系統的一特定指令。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確認裝置與該處理裝置相配合而讀取該AT指令集與該特定指令。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內存為一非易失性內存。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傳輸裝置通過一網絡芯片和一網絡而與另一管理系統通信。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另一管理系統可選擇地與該管理系統相配合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之間的該數據。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數據為一畫面數據。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畫面數據為記錄該主機當機時的一當機數據。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管理系統為一種處理該主機產生錯誤或當機時的一服務器。
1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監(jiān)視系統,其中該主機為一服務器。
19.一種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的一畫面數據的方法,包含步驟(a)伺機地監(jiān)視該管理系統與該主機的運作;(b)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產生的觸發(fā)而讀取與確認該畫面數據;(c)記錄步驟(b)的被確認的該畫面數據于一內存;以及(d)可選擇地將步驟(c)的該畫面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該步驟(b)之前還包含一步驟(e),用以判斷該畫面數據是否為傳輸自該主機或是該管理系統。
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該步驟(b)的該畫面數據是通過一串行端口而被傳輸到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其中之一。
22.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該步驟(c)之前還包括一步驟(f),以標示該畫面數據被該監(jiān)視系統接收的時間。
23.如權利要求19項所述方法,其中該監(jiān)視系統是通過由一網絡芯片和一網絡而與另一管理系統通信。
24.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該步驟(e)的該畫面數據是通過一輸出/輸入管理裝置而被傳輸于該主機與該管理系統之間。
25.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該步驟(b)的該畫面數據是通過一串行端口而由該主機被傳輸至該監(jiān)視系統。
26.一種計算機系統,其用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一數據,包含一數據輸出/輸入裝置,以伺機地傳輸與管理進出于該管理系統與該主機的該數據;一處理裝置,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傳輸至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而處理與確認該數據;一內存,以記錄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以及一傳輸裝置,可選擇地將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27.一種芯片,設置于一計算機系統的一主機板的一電路布局上,用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該計算機系統與一管理系統之間一數據,包含一數據輸出/輸入裝置,以伺機地使該計算機系統傳輸與管理進出于該管理系統與該計算機系統的該數據;一處理裝置,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傳輸至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而使該計算機系統處理與確認該數據;一內存,以使該計算機系統記錄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以及一傳輸裝置,可選擇地使該計算機系統將經由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是通過一內部串行端口與該計算機系統連接。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芯片,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是通過一外部串行端口與該管理系統連接。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芯片,其中該外部串行端口還通過一虛擬調制解調器而連接至該管理系統。
31.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管理裝置是通過一RS232串行端口與該管理系統連接。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芯片,其中該RS232串行端口是連接于該計算機系統的一集成電路的一通用異步收發(fā)接口。
33.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芯片,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包含一第一輸出/輸入管理模塊以負責該內部串行端口與該主機的通信。
34.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芯片,其中該傳輸裝置為一網絡芯片。
35.如權利要求34所述的芯片,其中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包含一第二輸出/輸入管理模塊以負責該外部串行端口、該網絡芯片與該管理系統的通信。
36.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還包含一確認裝置以確認被用于該計算機系統與該管理系統之間的一AT指令集以及一傳輸自該管理系統的一特定指令。
37.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芯片,其中該確認裝置與該處理裝置相配合而讀取該AT指令集與該特定指令。
3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其中該內存為一非易失性內存。
39.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其中該傳輸裝置為通過一網絡芯片與一網絡而與另一管理系統通信。
40.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其中該另一管理系統可選擇地與該管理系統相配合以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該計算機系統與該管理系統之間的該數據。
41.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其中該數據為一畫面數據。
42.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其中該畫面數據為記錄該主機當機時的一當機數據。
43.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芯片,其中該管理系統為一種處理該主機產生錯誤或當機時的一服務器。
44.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芯片,其中該計算機系統為一服務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監(jiān)視系統,以處理一主機或是一服務器當機時的情況,該監(jiān)視系統用來監(jiān)視與處理傳輸于一主機與一管理系統之間一畫面數據,且該監(jiān)視系統包含一數據輸出/輸入裝置,以伺機地傳輸與管理進出于該管理系統與該主機的該畫面數據;一處理裝置,響應于該畫面數據被傳輸至該數據輸出/輸入裝置而處理與確認該畫面數據;一內存,以記錄被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畫面數據;以及一傳輸裝置,可選擇地將被該處理裝置確認的該畫面數據經由一網絡存儲于該管理系統。
文檔編號G06F11/34GK1485738SQ0214446
公開日2004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陳怡勛, 詹森達, 吳宜昌 申請人:緯創(chuàng)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