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測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子測量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shù)電子測量設備都比較笨重,需要外接交流電供電,只能放在固定的實驗室中使用,不適合移動作業(yè)環(huán)境的量測。而適合移動作業(yè)環(huán)境的測量設備(如萬用表)功能又太簡單,無法滿足應用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子測量電路,既可作為供電電源用,又可作為電子測量儀表用。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子測量電路:其包括充電電路、鋰電池組、可調電壓輸出電路、測量單元電路、LCD顯示單元以及邏輯控制單元;所述充電電路、可調電壓輸出電路、測量測量電路、LCD顯示單元均與邏輯控制單元連接;
所述充電電路對鋰電池組進行充電、過流保護以及過壓保護;所述可調電壓輸出電路用于輸出高電壓;所述測量測量電路用于測量電路的電流、電壓以及電量;所述邏輯控制單元將鋰電池組的電量狀態(tài)顯示在LCD顯示單元。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所述充電電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一二極管D1、第一電感L1以及第一接口USB1,所述第一電阻R1的兩端分別接所述芯片U1的第1、4端并且所述第一電阻R1的一端與所述芯片U1的第4端之間接第一電容C1,所述芯片U1的第2端經第一電感L1、第二電阻R2接B+的一端,所述第一電感L1、第二電阻R2之間接所述芯片U1的第6端,所述L1、R2之間還經第三電容C3接地,所述B+的另一端接所述U1的第7端,所述USB1的第4、5端一路共接地,另一路接U1的第4端;所述U1的第5端經C2接地。
所述可調電壓輸出電路3包括第二芯片U2,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1端經第六電阻R6接DIS_CON,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2、3端與第九電容C9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4端經第八電容C8以及第六電容C6接B+的一端,所述B+的另一端與第二電感L2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感L2另一端分兩路,一路與NMOS管Q2的源極連接,另一路經第二二極管D2與第二接口USB2的第4端連接,所述NMOS管Q2的柵極與第二芯片U2的第3端連接,所述NMOS管Q2的漏極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5端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6端接FB_CA,所述第二二極管D2與第二接口USB2之間經第十三電容C13和第十四電容C14并聯(lián)接地,所述第二二極管D2與第二接口USB2之間還經第十電阻R10和第十一電阻R11接地,所述第十電阻R10和第十五電容C15并聯(lián)。
所述邏輯控制單元和LCD顯示單元之間串聯(lián)有DAC轉換芯片,所述DAC轉換芯片的第1端通過第五十電容C50接地,所述DAC轉換芯片的第2端接地,DAC轉換芯片的第8、9端一路共接地,所述DAC轉換芯片的第11端通過三極管Q6和第五十七電阻R57接LCD顯示單元5的LCD_LIGHT。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使用恒流充電電路對鋰電池組充電,用可調電壓輸出電路以及測量測量電路監(jiān)測充電狀態(tài)并用LCD顯示單元即時顯示電壓、電量,再用可調升壓、降壓線路把鋰電池組中的電能根據(jù)用戶所要求的電壓輸出,給其他待測線路提供測試電源;本方案做出來的多功能量測表靈巧輕便,便于攜帶,既可作為供電電源用,又可作為電子測量儀表用,非常適合需要移動作業(yè)的量測環(huán)境下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測量電路的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測量電路中充電電路的電路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測量電路中可調電壓輸出電路的電路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測量電路中LCD顯示單元的電路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測量電路中DAC轉換模塊的取樣電路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測量電路中DAC轉換模塊中信號的波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測量電路,如圖1所示,其包括充電電路1、鋰電池組2、可調電壓輸出電路3、測量單元電路4、LCD顯示單元5以及邏輯控制單元6;所述充電電路1、可調電壓輸出電路3、測量測量電路4、LCD顯示單元5均與邏輯控制單元6連接;
所述充電電路1對鋰電池組2進行充電、過流保護以及過壓保護;所述可調電壓輸出電路3用于輸出高電壓;所述測量測量電路4用于測量電路的電流、電壓以及電量;所述邏輯控制單元6將鋰電池組2的電量狀態(tài)顯示在LCD顯示單元。
如圖2所示,所述充電電路1包括第一芯片U1、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一二極管D1、第一電感L1以及第一接口USB1,所述第一電阻R1的兩端分別接所述芯片U1的第1、4端并且所述第一電阻R1的一端與所述芯片U1的第4端之間接第一電容C1,所述芯片U1的第2端經第一電感L1、第二電阻R2接B+的一端,所述第一電感L1、第二電阻R2之間接所述芯片U1的第6端,所述L1、R2之間還經第三電容C3接地,所述B+的另一端接所述U1的第7端,所述USB1的第4、5端一路共接地,另一路接U1的第4端;所述U1的第5端經C2接地。
如圖3所示,所述可調電壓輸出電路3包括第二芯片U2,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1端經第六電阻R6接DIS_CON,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2、3端與第九電容C9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4端經第八電容C8以及第六電容C6接B+的一端,所述B+的另一端與第二電感L2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感L2另一端分兩路,一路與NMOS管Q2的源極連接,另一路經第二二極管D2與第二接口USB2的第4端連接,所述NMOS管Q2的柵極與第二芯片U2的第3端連接,所述NMOS管Q2的漏極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5端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6端接FB_CA,所述第二二極管D2與第二接口USB2之間經第十三電容C13和第十四電容C14并聯(lián)接地,所述第二二極管D2與第二接口USB2之間還經第十電阻R10和第十一電阻R11接地,所述第十電阻R10和第十五電容C15并聯(lián)。
如圖4所示,所述邏輯控制單元6和LCD顯示單元5之間串聯(lián)有DAC轉換芯片,具體實施時,所述DAC轉換模塊的主芯片為DAC0830,所述DAC0830芯片的第1端通過第五十電容C50接地,所述DAC0830芯片的第2端接地,所述DAC0830芯片的第8、9端一路共接地,所述DAC0830芯片的第11端通過三極管Q6和第五十七電阻R57接LCD顯示單元5的LCD_LIGHT。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如圖1所示,測量單元電路4檢測鋰電池組2的電量,同時把檢測數(shù)據(jù)送給邏輯控制單元6,并通過LCD顯示單元5顯示;鋰電池組2電量不夠時,要從外部接入適合電壓的直流電源,通過充電電路1對其進行充電,充電過程中,邏輯控制單元6通過不斷采集鋰電池組2的電量來控制充電電路1,保證正確高效地對鋰電池組2進行充電;作為移動電源用時,首先用戶通過可調電壓輸出電路3設置輸出電壓,并通過LCD顯示單元5顯示,確認輸出電壓設置后,邏輯控制單元6會開啟可調電壓輸出電路3,為移動設備充電,同時測量單元電路4不斷檢測輸出狀態(tài)(鋰電池組2的電量,輸出電壓,輸出電流),同時顯示在LCD顯示單元5上。
另外,DAC轉換模塊經過取樣、保持、量化及編碼4個過程將時間連續(xù)、幅值也連續(xù)的模擬量轉換為時間離散、幅值也離散的數(shù)字信號,圖5為取樣電路結構,其中,傳輸門受取樣信號S(t)控制,在S(t)的脈寬τ期間,傳輸門導通,輸出信號vO(t)為輸入信號v1,而在(Ts-τ)期間,傳輸門關閉,輸出信號vO(t)=0,電路中各信號波形如圖6所示。
采用上述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使用恒流充電電路對鋰電池組充電,用可調電壓輸出電路以及測量測量電路監(jiān)測充電狀態(tài)并用LCD顯示單元即時顯示電壓、電量,再用可調升壓、降壓線路把鋰電池組中的電能根據(jù)用戶所要求的電壓輸出,給其他待測線路提供測試電源;本方案做出來的多功能量測表靈巧輕便,便于攜帶,既可作為供電電源用,又可作為電子測量儀表用,非常適合需要移動作業(yè)的量測環(huán)境下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