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采樣槍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樣槍固定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污染源管道中氣態(tài)及顆粒態(tài)污染物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屬于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根據(jù)HJ/T 397-2007《固定源廢氣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中相關要求,對現(xiàn)有污染源管道中的氣態(tài)及顆粒態(tài)污染物,使用不銹鋼采樣槍進行采樣,這種采樣槍的長度一般為I米飛米,重量為幾斤到幾十斤。采樣時,需要2 3人扶住或托住采樣槍,每隔一段時間移動采樣位置,更換采樣孔。以目前日常采集一個樣品需要I小時計,每次采集3個樣品,則需要 連續(xù)往復工作3 4小時,采樣強度大,需要較多人力。此外,采用現(xiàn)有裝置和方法采集到的樣品準確性難以保證。首先,更換采樣孔時,需拔出采樣槍,由于采樣槍較長,難以控制采樣槍從采樣孔法蘭拔出時不接觸法蘭內壁,使得采樣孔法蘭內壁上殘存的浮灰、鐵銹等雜質容易吸附到采樣槍前段,引起采樣誤差;其次,由于管道內煙氣流速較大,采樣時僅靠手工握住采樣槍柄,很難保持采樣槍垂直于采樣斷面,影響采樣結果;另外,目前大部分污染源管道的采樣孔法蘭為非標構件,使用采樣槍采樣時,采樣槍與采樣孔法蘭之間存在縫隙,使得污染源管道內的煙氣與外界空氣接觸,弓丨起采樣誤差,現(xiàn)有使用回絲等封閉采樣槍與采樣孔法蘭間縫隙的方法不僅浪費人力和時間,而且密封效果難以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采樣槍固定裝置,降低采樣強度,節(jié)省人力資源,避免采樣誤差,提高采樣精度。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采樣槍固定裝置,包括一端與采樣孔法蘭連接的法蘭盤套筒;從所述法蘭盤套筒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圓筒狀支撐套管,所述支撐套管包括與所述法蘭盤套筒固定連接的第一半部和與所述法蘭盤套筒可拆卸地連接的第二半部,所述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分別包括軸向延伸的壁面和從所述壁面向所述法蘭盤套筒徑向延伸的環(huán)片。所述支撐套管的徑向直徑小于所述法蘭盤套筒的徑向直徑。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對稱設置。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壁面與第二半部的壁面通過緊固件相連。所述緊固件包括設于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壁面上的第一、第二固定端以及圍繞所述第二半部延伸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固定端可拆卸地連接。所述緊固件包括鄰近所述環(huán)片設置的第一緊固件和遠離所述環(huán)片設置的第二緊固件。所述法蘭盤套筒包括與所述采樣孔法蘭連接的法蘭部以及與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環(huán)片連接的套筒部。所述法蘭盤套筒的法蘭部與所述采樣孔法蘭通過螺栓相連。所述法蘭盤套筒的法蘭部與所述采樣孔法蘭之間設有密封墊片。所述法蘭盤套筒的套筒部與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環(huán)片通過焊接相連。本實用新型的采樣槍固定裝置,通過與采樣孔法蘭連接的法蘭盤套筒以及從法蘭盤套筒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圓筒狀支撐套管對采樣槍提供固定和支撐,能夠在污染源管道中使用采樣槍長時間連續(xù)取樣時降低監(jiān)測人員的勞動強度,節(jié)省人力資源,提高采樣精度,另外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和攜帶方便、通用性強等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圖2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采樣槍固定裝置不同角度的立體圖;圖3是圖2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采樣槍固定裝置的側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采樣槍固定裝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jù)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使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特點。
圖1-5示出本實用新型的采樣槍固定裝置的具體結構,該采樣槍固定裝置包括一端與采樣孔法蘭(未示出)連接的法蘭盤套筒1,以及從法蘭盤套筒I的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圓筒狀支撐套管5,該支撐套管5包括與法蘭盤套筒I固定連接的第一半部51和與法蘭盤套筒I可拆卸地連接的第二半部52,該第一半部51和第二半部52分別包括軸向延伸的壁面511、521和從壁面511、521向法蘭盤套筒I徑向延伸的環(huán)片512、522。在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法蘭盤套筒I包括與采樣孔法蘭連接的法蘭部11以及與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環(huán)片512焊接相連的套筒部12。使用時,首先將法蘭盤套筒I的法蘭部11與待測管道的采樣孔法蘭通過3個可伸縮調節(jié)螺栓3固定連接,優(yōu)選地,法蘭部11與采樣孔法蘭之間設有密封墊片2以便在其間實現(xiàn)密封,從而避免因待測管道內的煙氣與外界空氣接觸而引起采樣誤差。然后將采樣槍4沿著支撐套管5的第一半部51的壁面511伸入法蘭盤套筒I中,再將支撐套管5的第二半部52與第一半部51對應放置以形成用于容納和支撐采樣槍4的圓筒形結構,并通過緊固件6、7將第一半部的壁面511與第二半部的壁面521相連。其中,支撐套管5的徑向直徑小于法蘭盤套筒I的徑向直徑,并且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51和第二半部52對稱設置。如圖3所示,鄰近環(huán)片512、522設置的第一緊固件7包括設于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壁面上的兩個固定端71、73以及圍繞第二半部52延伸的連接部72,該連接部72的一端與第一固定端71固定連接,該連接部72的另一端與第二固定端73可拆卸地連接,從而將支撐套管5的第一半部51與第二半部52穩(wěn)固連接。類似地,遠離環(huán)片512、522設置的第二緊固件6包括設于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壁面上的兩個固定端61、63以及圍繞第二半部52延伸的連接部62,該連接部62的一端與第一固定端61固定連接,該連接部62的另一端與第二固定端63可拆卸地連接,從而便于調節(jié)采樣槍4在支撐套管5中的松緊程度。樣品采集時,首先松開第二緊固件6,一人即可將采樣槍4推至待測管道中的采樣位置,然后擰緊緊固件6以便將采樣槍4固定,法蘭盤套筒I和支撐套管5優(yōu)選由不銹鋼制成以便對采樣槍4提供足夠的受力支撐,因此無需人工扶持即可避免采樣位置的變動。樣品采集結束時,首先松開第二緊固件6,將采樣槍4從待測管道中移回至法蘭盤套筒I內,然后松開第一緊固件7,使支撐套管5的第一半部51與第二半部52分離,以便將采樣槍4從支撐套管5以及法蘭盤套筒I中拔出,更換樣品后,重復上述步驟進行采樣。所有樣品采集結束后,擰松3個可伸縮調節(jié)螺栓3,即可將法蘭盤套筒I與待測煙道的采樣孔法蘭分離。本實用新型的采樣槍固定裝置,能夠在污染源管道中使用采樣槍長時間連續(xù)取樣時固定采樣槍,降低監(jiān)測人員長時間采樣的勞動強度,節(jié)省人力資源,提高采樣精度,另外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和攜帶方便、通用性強等特點。對實例的描述,以使本領域內的任何技術人員可使用或利用本實用新型。對該實施例,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基礎上,可以作出各種修改或者變·換。應當理解,這些修改或者變化都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與采樣孔法蘭連接的法蘭盤套筒; 從所述法蘭盤套筒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圓筒狀支撐套管,所述支撐套管包括與所述法蘭盤套筒固定連接的第一半部和與所述法蘭盤套筒可拆卸地連接的第二半部,所述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分別包括軸向延伸的壁面和從所述壁面向所述法蘭盤套筒徑向延伸的環(huán)片。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套管的徑向直徑小于所述法蘭盤套筒的徑向直徑。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對稱設置。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壁面與第二半部的壁面通過緊固件相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包括設于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壁面上的第一、第二固定端以及圍繞所述第二半部延伸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固定端可拆卸地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包括鄰近所述環(huán)片設置的第一緊固件和遠離所述環(huán)片設置的第二緊固件。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蘭盤套筒包括與所述采樣孔法蘭連接的法蘭部以及與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環(huán)片連接的套筒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蘭盤套筒的法蘭部與所述采樣孔法蘭通過螺栓相連。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蘭盤套筒的法蘭部與所述采樣孔法蘭之間設有密封墊片。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采樣槍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蘭盤套筒的套筒部與所述支撐套管的第一半部的環(huán)片通過焊接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采樣槍固定裝置,包括一端與采樣孔法蘭連接的法蘭盤套筒;從所述法蘭盤套筒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圓筒狀支撐套管,所述支撐套管包括與所述法蘭盤套筒固定連接的第一半部和與所述法蘭盤套筒可拆卸地連接的第二半部,所述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分別包括軸向延伸的壁面和從所述壁面向所述法蘭盤套筒徑向延伸的環(huán)片。本實用新型的采樣槍固定裝置,通過與采樣孔法蘭連接的法蘭盤套筒以及從法蘭盤套筒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圓筒狀支撐套管對采樣槍提供固定和支撐,能夠在污染源管道中使用采樣槍長時間連續(xù)取樣時降低監(jiān)測人員的勞動強度,節(jié)省人力資源,提高采樣精度,另外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和攜帶方便、通用性強等特點。
文檔編號G01N1/22GK202693383SQ20122034177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宋釗, 韓中豪, 朱偉忠, 宋夢潔, 張暉 申請人:上海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