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擋邊的吸盤,屬于真空吸盤領域的技術。
背景技術:
真空吸盤能夠吸附在玻璃、瓷磚等平整光潔的物體表面,因此常被制作成用于懸掛或抓取物件的工具。
真空吸盤一般采用硅橡膠或PVC材料或聚氨酯或丁腈橡膠或含乙烯基的聚合物等具一定剛性又具有一定柔韌性的可塑性材料制成。大部分真空吸盤的結構為中空錐形體,朝向吸附物表面的吸盤壁面為中部向上凹陷的錐形,使用時將吸盤抵在吸附物表面后向吸附物表面按壓吸盤中部,使吸盤的錐形腔內的空氣被擠出,然后放開吸盤,吸盤在自行復位的過程中在吸盤的錐形腔內產生負壓,使吸盤能夠吸附在物品的表面,或者將吸盤抵在吸附物表面后再拉動吸盤中部,使吸盤腔內形成負壓從而能夠吸附在吸附物的表面。這些吸盤是由具有一定變形能力的材料制作,主要適用于平整光潔的物體表面。
但是,很多物體表面平整但不夠光潔,例如帶有紋路的磁磚、毛玻璃等物體,現有的吸盤很難吸在這些表面毛糙的物體上。即使勉強吸上,很快就會因漏氣而從物體表面脫落。
因此,需要尋找一種不僅適用于平整光潔的物體表面,還適用于雖然平整但不光潔的物體表面的真空吸盤。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僅適用于平整光潔的物體表面,還適用于雖然平整但不光潔的物體表面的真空吸盤。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擋邊的吸盤,主要由吸盤1、壓環(huán)2、壓盤3、調節(jié)栓4、雙面膠圈5以及密封圈6組成,吸盤中心設有向外突出的帶外螺紋的連接柱11,壓環(huán)朝向物體表面的壁面上設有一圈向物體表面方向突出的擋邊,壓盤設有中心通孔,調節(jié)栓的內孔中設有與連接柱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圍繞壓盤的中心通孔在壓盤內壁設有一圈定位突緣,組裝時,先將壓環(huán)壓進壓盤內腔,使定位突緣進入壓環(huán)內孔,定位突緣與壓環(huán)內孔形成緊配合,在壓盤的四周邊緣與壓環(huán)之間形成一圈儲膠槽,再將吸盤壓進壓環(huán)的擋邊內孔,使吸盤的連接柱穿過壓盤的中心通孔向外突出,吸盤的四周邊緣安置在擋邊內的壓環(huán)上,將調節(jié)栓擰在連接柱上;往儲膠槽里壓下一圈密封圈6,密封圈的高度小于儲膠槽深度的一半;在吸盤朝向物體表面的端面四周粘上雙面膠圈5,在雙面膠圈朝外的壁面上覆蓋離型紙;使用時,撕掉雙面膠圈上的離型紙,往儲膠槽里注入粘膠,將帶擋邊的吸盤壓到物體表面上,雙面膠圈使帶擋邊的吸盤粘貼在物體表面上,粘膠在壓力下溢出填平物體表面與壓盤之間的縫隙,等粘膠表面固化后,再繼續(xù)旋轉調節(jié)栓,使連接柱更多地進入調節(jié)栓內孔,將吸盤中部拉離物體表面,在吸盤與物體表面之間形成負壓空間,調節(jié)栓上同時還產生一個將壓盤壓向物體表面的力量,壓盤通過壓環(huán)將吸盤四周壓在物體表面,直至帶擋邊的吸盤吸緊在物體表面。
吸盤的四周邊緣與擋邊的內孔形成緊配合。
在連接柱根部設有從吸盤壁面上向外突起的柱形連接體12,連接柱位于連接體的中心;旋轉調節(jié)栓使連接柱的末端更多的進入調節(jié)栓的內孔,連接體向壓盤的中心通孔移動,直至連接體全部進入壓盤的中心通孔,這時,連接體的壁面抵緊壓盤的中心通孔內壁。
在擋邊內孔中的壓環(huán)表面粘上雙面膠,把吸盤壓進擋邊內孔中,使吸盤粘在雙面膠上。
有益效果:
1、在壓環(huán)與壓盤內壁之間形成儲膠槽,在儲膠槽里放置密封圈,再往儲膠槽里注入粘膠,通過粘膠填滿壓盤與物體表面之間的縫隙,使帶擋邊的吸盤能夠吸附在毛糙的物體表面,在吸盤中心設置與壓盤的中心通孔形成緊配合的連接體,將帶擋邊的吸盤吸在物體表面上時,連接體進入壓盤的中心通孔,連接體有助于將調節(jié)栓與連接柱螺紋連接產生的部分力量轉移到與其緊密接觸的壓盤中心通孔壁面上,進而轉移到壓盤上,一部分力量轉移到壓盤壓向物體表面的端面上,從而能夠使壓盤更緊地壓緊在物體表面上,還有一部分力量通過壓環(huán)將吸盤壓緊在物體表面上,防止吸盤向內變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外觀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爆炸圖;
圖3是本發(fā)明吸附在物體表面上后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組裝完成后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到圖4所示,一種帶擋邊的吸盤,主要由吸盤1、壓環(huán)2、壓盤3、調節(jié)栓4、雙面膠圈5以及密封圈6組成,吸盤中心設有向外突出的帶外螺紋的連接柱11,壓環(huán)朝向物體表面的壁面上設有一圈向物體表面方向突出的擋邊,壓盤設有中心通孔,調節(jié)栓的內孔中設有與連接柱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圍繞壓盤的中心通孔在壓盤內壁設有一圈定位突緣,組裝時,先將壓環(huán)壓進壓盤內腔,使定位突緣進入壓環(huán)內孔,定位突緣與壓環(huán)內孔形成緊配合,在壓盤的四周邊緣與壓環(huán)之間形成一圈儲膠槽,再將吸盤壓進壓環(huán)的擋邊內孔,使吸盤的連接柱穿過壓盤的中心通孔向外突出,吸盤的四周邊緣安置在擋邊內的壓環(huán)上,將調節(jié)栓擰在連接柱上;往儲膠槽里壓下一圈密封圈6,密封圈的高度小于儲膠槽深度的一半;在吸盤朝向物體表面的端面四周粘上雙面膠圈5,在雙面膠圈朝外的壁面上覆蓋離型紙。
使用時,撕掉雙面膠圈上的離型紙,往儲膠槽里注入粘膠,將帶擋邊的吸盤壓到物體表面上,雙面膠圈使帶擋邊的吸盤粘貼在物體表面上,粘膠在壓力下溢出填平物體表面與壓盤之間的縫隙,等粘膠表面固化后,再繼續(xù)旋轉調節(jié)栓,使連接柱更多地進入調節(jié)栓內孔,將吸盤中部拉離物體表面,在吸盤與物體表面之間形成負壓空間,調節(jié)栓上同時還產生一個將壓盤將向物體表面的力量,壓盤通過壓環(huán)將吸盤四周更緊地壓在物體表面,直至帶擋邊的吸盤吸緊在物體表面。
在旋轉調節(jié)栓的過程中,吸盤的連接柱進入調節(jié)栓的內孔越多,吸盤內腔產生的負壓就越大,負壓對吸盤產生的向內向下的拉力也就越強。吸盤向內向下的拉力通過連接柱傳遞給與連接柱螺紋連接的調節(jié)栓,由于調節(jié)栓壓在壓盤頂上,因此,吸盤向內向下的拉力就會通過調節(jié)栓壓到壓盤上,再通過壓盤壓到物體上及將吸盤四周壓緊在物體表面。因此,吸盤內腔的負壓越大,那么,壓盤壓向物體表面和壓環(huán)的力量也就越大,壓環(huán)壓向吸盤四周邊緣的力量也就越大。所以,盡管吸盤的壁面受到吸盤內腔負壓的吸力,但由于吸盤的四周邊緣被壓盤和壓環(huán)壓緊,從而使吸盤不能向內產生移動,使吸盤能夠保持強大的吸力。
擋邊有三個作用,一個是用于與壓盤的內壁形成儲膠槽,一個是阻擋粘膠,防止粘膠溢出到吸盤上,一個是對吸盤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吸盤定位在擋邊內孔中。
所述的吸盤為平面吸盤或錐度較小的吸盤。
在吸盤朝向連接柱的中心設有向調節(jié)栓方向突起的柱形連接體12,連接柱安置在連接體的中心;旋轉調節(jié)栓使連接柱的末端更多的進入調節(jié)栓的內孔,連接體向壓盤的中心通孔移動,直至連接體全部進入壓盤的中心通孔,這時,連接體的壁面抵緊壓盤的中心通孔內壁,使連接體與壓盤的中心通孔形成活動的緊配合。
所述的壓盤的中心通孔朝向壓盤內孔的邊緣倒角,以便于引導連接體進入壓盤的中心通孔。所述的倒角通常選用圓弧角。
把帶擋邊的吸盤吸附在物體表面上后,壓盤與物體表面之間留有空隙,壓盤與物體表面之間的空隙通過儲膠槽里溢出的粘膠填滿。
擋邊與物體表面接觸的端面為平面,當吸盤進入擋邊,吸盤的邊緣與擋邊的內孔形成緊配合。
在擋邊內孔中的壓環(huán)表面粘上雙面膠,把吸盤壓進擋邊內孔中,使吸盤粘在雙面膠上,防止吸盤從壓環(huán)上脫落。
在調節(jié)栓上設置掛桿。掛桿與調節(jié)栓套接或螺紋連接。掛桿根據實際需要還能夠做成掛鉤等形狀。在實際的應用中,掛桿能夠做成和調節(jié)栓一體化,甚至直接固定在壓盤外壁。
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解釋本發(fā)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的實質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替代,也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