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軸同步轉動的樞紐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雙軸同步轉動的樞紐器,包括兩轉軸、同步件、限位板和連接板;連接板上設置有兩個第一圓孔,兩轉軸分別插入兩個第一圓孔內(nèi);兩轉軸在連接板的同一側上都設置有圓柱體,兩圓柱體上對稱設置有螺旋導向槽,兩螺旋導向槽旋向相反,螺旋升角相同;同步件的兩端設置有凸起,所述同步件兩端的凸起插入螺旋導向槽中,并使同步件與兩轉軸都垂直設置;限位板的一端和連接板連接,并且限位板和圓柱體處于連接板的同一側,限位板設置有和所述同步件上下接觸并且平行的上下板面,上下板面限制同步件的上下移動,使同步件沿著上下板面做水平移動。
【專利說明】一種雙軸同步轉動的樞紐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樞紐器,具體涉及一種雙軸同步連動式的樞紐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增長,人們對筆記本電腦、電子書等電子產(chǎn)品的要求也變高,對于折疊式的電子產(chǎn)品,傳統(tǒng)的使用雙軸的樞紐器結構無連動效果,使用時不方便,對單軸施加力時只能單邊進行轉動,不能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現(xiàn)有的也有帶有連動效果的雙軸樞紐器,但是都是采用齒輪傳動的方式,齒輪傳動存在間隔性、空行程的問題,并且使用齒輪傳動對安裝的要求很高,齒輪傳動容易導致磨損,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為了解決齒輪傳動的滯后等問題,現(xiàn)需要一種替代齒輪的可以達到同步轉動的雙軸樞紐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雙軸同步轉動的樞紐器。
[0004]為了解決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雙軸同步轉動的樞紐器,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同步件、限位板和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兩個第一圓孔,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分別插入兩個第一圓孔內(nèi);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在連接板的同一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圓柱體和第二圓柱體,所述第一圓柱體上設置有第一螺旋導向槽,所述第二圓柱體上設置有第二螺旋導向槽;所述第一螺旋導向槽和第二螺旋導向槽相對設置,兩者旋向相反;所述同步件的兩端設置有凸起,所述同步件兩端的凸起分別插入第一螺旋導向槽和第二螺旋導向槽中;所述限位板一端和所述連接板連接,所述限位板設置有和所述同步件上下接觸并且平行的上下板面,所述同步件沿著上下板面水平移動。
[000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導向槽和第二螺旋導向槽的螺旋升角相同。
[0006]本發(fā)明為了能夠?qū)崿F(xiàn)中間定位狀態(tài),還包括設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凸輪、設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凸輪、第一彈性件、第二彈性件、定位板、第一擋止部和第二擋止部,所述定位板上設置有兩個第三圓孔,所述第一轉軸在連接板側依次套設第一凸輪、第一彈性件、第三圓孔和第一擋止部,并且第一轉軸上的各個部件依次緊靠,所述第二轉軸在連接板側依次套設第二凸輪、第二彈性件、連接板上的另一個第三圓孔和第二擋止部,并且第二轉軸上的各個部件依次緊靠;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都設有至少一個平削面,所述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上設有和所述平削面匹配的第一定位面,所述平削面和所述定位面接觸,所述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隨著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轉動而轉動;所述第一凸輪上設置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凸輪上設置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二定位凸部,所述連接板在和第一凸輪、第二凸輪的接觸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第二定位凸部相匹配的定位凹部,當?shù)谝欢ㄎ煌共亢偷诙ㄎ煌共啃D至相應的定位凹部時,所述樞紐器處于中間定位狀態(tài);上述中的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為螺旋狀的壓縮彈簧;通過凸輪上的定位凸部和連接板上的定位凹部的配合,使得兩轉軸在轉動過程中產(chǎn)生中間的定位角度,方便使用者使用。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輪上還設置有多組相對的第三定位凸部,和第二凸輪上還設置多組相對的第四定位凸部,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和所述第三定位凸部和第四定位凸部相匹配的定位凹部,所述第三定位凸部和第四定位凸部進入對應的定位凹部時,所述樞紐器處于中間定位狀態(tài);本發(fā)明還可以設置多對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實現(xiàn)多個中間定位角度,用戶可以根據(jù)個人使用情況旋轉轉軸至合適的中間定位角度使用。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端部為螺紋部,所述第一擋止部和第二擋止部的組成相同,包括一設有第三通孔的平板墊片、一個或者數(shù)個設有第四通孔的彈簧墊片和一螺母,所述平板墊片和定位板抵靠接觸,兩彈簧墊片抵靠所述平板墊片,所述螺母連接在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螺紋部,并且和所述彈簧墊片側面接觸;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設置有和所述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的平削面匹配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和所述平削面接觸,所述平板墊片和彈簧墊片隨著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的轉動而轉動,其中彈簧墊片用于調(diào)節(jié)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扭力。
[0009]本發(fā)明還包括一中空結構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開口,另一端內(nèi)縮設有一定位平臺,所述定位平臺上設有兩第四圓孔,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從套筒的開口端伸入并分別穿出所述第四圓孔,所述定位板由于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的作用力被抵靠在所述定位平臺的內(nèi)表面,所述第一擋止部和第二擋止部從定位平臺的外側安裝在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端部。
[0010]進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上下內(nèi)壁上設有定位凸面,所述限位板、連接板、定位板的上下表面設有定位凹面,所述定位凸面卡在所述定位凹面內(nèi);通過定位凸面和定位凹面的配合,使裝置更緊密,此設計結構簡單。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軸一端連接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轉軸一端連接有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為扁平狀,并和外部連接;扁平狀的連接件方便和外部連接。
[0012]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板的上下板面的邊緣和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為圓弧過渡接觸,使兩圓柱體轉動的更順。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相對的旋轉角度為O度至180度,當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從O度旋轉至180度,所述同步件相對于第一轉軸或者第二轉軸相對旋轉T 90 度。
[0014]本發(fā)明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發(fā)明通過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設置螺旋導向槽,同步件兩端設于螺旋導向槽內(nèi),并設有限制同步件上下移動的限位板,通過同步件傳遞一邊轉軸的力給另外一邊,只需要轉動其中一個轉軸,另外轉軸會通過中間同步件的作用達到同步轉動的效果,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安裝和使用方便,使用時,不需要按住一軸再轉動另外一軸,并且具有連動方式的設計更美觀;相對于達到同步效果的齒輪傳動,本發(fā)明的結構不容易磨損,傳動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空行程和傳動滯后的問題,而且齒輪傳動的安裝要求高,增大了安裝的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去除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1的整體剖視圖;
[0019]圖4為本發(fā)明的整體分解示意圖;
[0020]圖5為連動部分的分解示意圖;
[0021]圖6為本發(fā)明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同步件的位置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本發(fā)明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同步件的位置結構示意圖;
[0023]圖8為本發(fā)明處于展開狀態(tài)和折疊狀態(tài)時同步件和轉軸的位置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圖8從D方向看的示意圖;
[0025]圖10為本發(fā)明處于展開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11為本發(fā)明處于中間定位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12為本發(fā)明處于折疊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13為本發(fā)明凸輪和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4為本發(fā)明限位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詳細的描述。
[0031]參見圖1至圖13,本發(fā)明一種雙軸同步轉動的樞紐器,包括第一轉軸3、第二轉軸4,同步件51、限位板52和連接板6 ;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4平行設置,并且兩者的中部的同一位置處設置有第一圓柱體31和第二圓柱體41,第一圓柱體31和第二圓柱體41上設置有對稱的第一螺旋導向槽32和第二螺旋導向槽42,第一螺旋導向槽32和第二螺旋導向槽42相對設置,兩者的旋向相反,螺旋升角相同;同步件51為圓柱形設計,兩頭設置有突出的對稱設置的凸起;連接板6設置有兩個第一圓孔61,其中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4的同一端分別穿入兩個第一圓孔61并使得連接板6的側面抵靠在圓柱體31和圓柱體32的端面上,兩個第一圓孔61的中間設置有第二圓孔62,限位板52 —端設置有帶有螺紋孔的凸緣521,凸緣521從第一圓柱體31和第二圓柱體41側伸入連接板6的第二圓孔62中,并通過連接件63從連接板6的另一側進行鎖緊,具體實施中采用的連接件63為螺釘,同步件51兩端的凸起分別設于第一圓柱體31的第一螺旋導向槽32和第二圓柱體41的第二螺旋導向槽42內(nèi),并可沿著第一螺旋導向槽32和第二螺旋導向槽42運動,其中限位板52設置有和同步件51上下接觸的上下板面522,上下板面522為上下平行設置,上下板面522限制同步件51的上下移動,上下板面522的邊緣為圓弧設置,和第一圓柱體31、第二圓柱體41圓弧過渡連接,使第一圓柱體31和第二圓柱體41可順暢的轉動;第一轉軸3在連接板6和第一圓柱體31之間設置有第一摩擦墊片33,第二轉軸4在連接板6和第二圓柱體41之間設置有第二摩擦墊片43,摩擦墊片內(nèi)設置有和平削面配合的第三定位面,第一摩擦墊片33和第二摩擦墊片43會隨著第一凸輪3和第二凸輪4的轉動而轉動,同步件51在具體實施例中為銷釘設計。
[0032]根據(jù)上述說明,當轉動第一轉軸3,第一轉軸3會對設于螺旋導向槽32的同步件51施加力,同步件51又對第二轉軸4施加力,使第二轉軸4同步于第一轉軸3并且相向、反向轉動,同步件51在限位板52、第一螺旋導向槽32和第二螺旋導向槽42的同時作用下沿著限位板52水平移動,即沿著兩個轉軸軸向移動;本發(fā)明通過在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4上設置螺旋導向槽,同步件兩端設于螺旋導向槽內(nèi),只需要轉動其中一個轉軸,另外轉軸會通過中間同步件同步的轉動,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相對于達到同步效果的齒輪傳動,本發(fā)明不容易磨損,傳動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空行程的問題,齒輪傳動的安裝精度要求高,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安裝更方便。
[0033]參見圖6至圖12,本發(fā)明樞紐器設置的角度為O度(折疊狀態(tài))至180度(展開狀態(tài))之間,其中圖6和圖10為180度(展開狀態(tài))時的狀態(tài)分解示意圖,圖7和圖12為O度(折疊狀態(tài))時的狀態(tài)分解示意圖,圖8為單根軸和同步件51在O度和180度兩個角度時的位置關系,相當于同步件51繞著轉軸旋轉了 90度,當樞紐器角度為O度或者180度時,同步件51兩端的凸起處于第一螺旋導向槽32和第二螺旋導向槽42的端部,第一螺旋導向槽32和第二螺旋導向槽42的端點為樞紐器的兩個極限位置;而非連動的樞紐器,在轉軸從O度到180度之間旋轉時,必須要把單邊旋轉180度,才可以達到相應的角度,相對來說,本發(fā)明的樞紐器使用時方便,更適于當代人的要求。
[0034]上述中的連接板6在兩個第一圓孔61的邊緣都設置有兩個相對的定位凹部64,本發(fā)明還設置有和連接板6同一側相抵接的第一凸輪71和第二凸輪72,第一凸輪71上設置有和連接板6上的定位凹部64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凸部711,第二凸輪72上設置有和連接板6上的定位凹部64相匹配的第二定位凸部721,第一凸輪71上設置有第一通孔712,第二凸輪72上設置有第二通孔722,第一通孔712從連接板6遠離第一圓柱體31側插入第一轉軸3,第二通孔722從連接板6遠離第二圓柱體41側插入第二轉軸4,使第一凸輪71的第一定位凸部711端、第二凸輪72的第二定位凸部721端與連接板6設有定位凹部64側相抵接。第一轉軸3在第一凸輪71側設有第一彈性件81,第一彈性件81外側設有第一擋止部91,第二轉軸4在第二凸輪72側設有第二彈性件82,第二彈性件82外側設有第二擋止部92,第一彈性件81和第二彈性件82為螺旋壓縮彈簧,其中第一擋止部91和第二擋止部92分別擠壓第一彈性件81和第二彈性件82使得第一凸輪71和第二凸輪72始終抵靠在連接板6上。
[0035]本發(fā)明第一凸輪71上還可以設置多組相對的第三定位凸部,第二凸輪72上還可以設置多組相對的第四定位凸部,其中第三定位凸部和第一定位凸部結構一樣,第四定位凸部的結構和第二定位凸部的結構一樣,所述連接板6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三定位凸部、第四定位凸部相匹配的定位凹部,所述第三定位凸部和第四定位凸部進入對應的定位凹部時,所述樞紐器處于中間定位狀態(tài),這樣可以在兩轉軸轉動過程中增加中間定位狀態(tài),可以滿足用戶根據(jù)個人的需求定位到所需的角度。
[0036]第一轉軸3在第一圓柱體31靠近第一凸輪71側設置有至少一個平削面33,第二轉軸4在第二圓柱體41靠近第二凸輪72側設置有至少一個平削面43,第一凸輪71中的第一通孔712內(nèi)設置有和平削面33匹配接觸的第一定位面,第二凸輪72中的第二通孔722內(nèi)設置有和平削面43匹配接觸的第一定位面,第一凸輪71和第二凸輪72通過第一定位面分別與第一轉軸3、第二轉軸4的平削面進行定位,防止其相對轉動,當?shù)谝晦D軸3和第二轉軸4進行轉動時,第一凸輪71和第二凸輪72也會隨之轉動,由于連接部6設置的為圓孔,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4會相對連接部6轉動,其中第一凸輪71和第二凸輪72相對于連接板6轉動,當?shù)谝欢ㄎ煌共?11和第二定位凸部721轉動到連接板6的定位凹部64時,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4處于定位的狀態(tài),同理本發(fā)明兩個凸輪和連接板的第一圓孔還可以設置多組相匹配的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進行中間定位,可以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的位置設置需要的中間定位角度,其中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中的中間定位角度為105度,參見圖11。
[0037]本發(fā)明中的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4分別連接有第一連接部I和第二連接部2,第一連接部I和第二連接部2分別連接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和主機,或者連接其它的需要翻轉的電子產(chǎn)品中,其中第一連接部I和第二連接部2分別為扁平形狀設計。
[0038]本發(fā)明還設置有套筒10,套筒10為中空結構,其中一端開口,另一端設有兩個供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4穿出的第四圓孔,第一擋止部91和第二擋止部92設于轉軸的端部并且被定位在套筒10的第四圓孔上;套筒的上下內(nèi)壁上設置有定位凸面101,相應的,和套筒10內(nèi)壁接觸的限位板52、連接板6和定位板93上下都設置有和定位凸面101匹配的定位凹面102,通過定位凹面使得以上限位板52,、連接板6和定位板93卡位在套筒10內(nèi)。
[0039]本發(fā)明中的第一擋止部91和第二擋止部92是為了壓住第一彈性件81和第二彈性件82,使第一凸輪71和第二凸輪72 —直處于抵靠的狀態(tài),以第一擋止部91 一側進行說明,其中第一擋止部91包括螺母913、設有第四通孔的彈簧墊片912和設有第三通孔的平板墊片911,首先第一轉軸3伸入套筒10中,在套筒10的第四圓孔靠近開口端處設有定位板93,定位板93設置有兩個第三圓孔,第一轉軸3 —端穿入套筒10內(nèi),并且穿過定位板93的第三圓孔再穿入套筒10的第四圓孔,其中定位板93 —端被第一彈性件81施加擠壓力,另一端抵靠在套筒10的第四圓孔的一側,第一轉軸3在定位板93遠離第一彈性件81的一側套設有平板墊片911,第一轉軸3在平板墊片911的外側套設有兩個彈簧墊片912,第一轉軸3的末端設置有螺紋,其中螺紋套設有螺母913進行限位;同理,第二擋止部92和第一擋止部91的部件以及連接形式相同,第二擋止部92包括包括螺母923、設有第四通孔的彈簧墊片922和設有第三通孔的平板墊片921 ;其中平板墊片上設置的第三通孔和彈簧墊片上設置的第四通孔內(nèi)設置有和所述第一轉軸3、第二轉軸4上的平削面相匹配的第二定位面,使得平板墊片和彈簧墊片隨著第一凸輪3和第二凸輪4的轉動而轉動;其中所述彈簧墊片用于調(diào)節(jié)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4的扭力,彈簧墊片為一個或者數(shù)個。
[0040]根據(jù)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發(fā)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發(fā)明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軸同步轉動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同步件、限位板和連接板; 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兩個第一圓孔,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分別插入兩個第一圓孔內(nèi);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在連接板的同一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圓柱體和第二圓柱體,所述第一圓柱體上設置有第一螺旋導向槽,所述第二圓柱體上設置有第二螺旋導向槽;所述第一螺旋導向槽和第二螺旋導向槽相對設置,兩者旋向相反; 所述同步件的兩端設置有凸起,所述同步件兩端的凸起分別插入第一螺旋導向槽和第二螺旋導向槽中;所述限位板一端和所述連接板連接,所述限位板設置有和所述同步件上下接觸并且平行的上下板面,所述同步件沿著上下板面水平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導向槽和第二螺旋導向槽的螺旋升角相同。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凸輪、設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凸輪、第一彈性件、第二彈性件、定位板、第一擋止部和第二擋止部,所述定位板上設置有兩個第三圓孔,所述第一轉軸在連接板側依次套設第一凸輪、第一彈性件、第三圓孔和第一擋止部,并且第一轉軸上的各個部件依次緊靠,所述第二轉軸在連接板側依次套設第二凸輪、第二彈性件、連接板上的另一個第三圓孔和第二擋止部,并且第二轉軸上的各個部件依次緊靠;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都設有至少一個平削面,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設有和所述平削面匹配的第一定位面,所述平削面和所述定位面接觸,所述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隨著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轉動而轉動; 所述第一凸輪上設置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凸輪上設置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二定位凸部,所述連接板在和第一凸輪、第二凸輪的接觸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第二定位凸部相匹配的定位凹部,當?shù)谝欢ㄎ煌共亢偷诙ㄎ煌共啃D至相應的定位凹部時,所述樞紐器處于定位狀態(tài)。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輪上還設置有多組相對的第三定位凸部,第二凸輪上還設置多組相對的第四定位凸部,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和所述第三定位凸部、第四定位凸部相匹配的定位凹部,所述第三定位凸部和第四定位凸部進入對應的定位凹部時,所述樞紐器處于定位狀態(tài)。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端部為螺紋部,所述第一擋止部和第二擋止部的組成相同,包括一設有第三通孔的平板墊片、一個或者數(shù)個設有第四通孔的彈簧墊片和一螺母,所述平板墊片和定位板抵靠接觸,兩彈簧墊片抵靠所述平板墊片,所述螺母連接在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螺紋部,并且和所述彈簧墊片側面接觸; 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設置有和所述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的平削面匹配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和所述平削面接觸,所述平板墊片和彈簧墊片隨著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的轉動而轉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中空結構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開口,另一端內(nèi)縮設有一定位平臺,所述定位平臺上設有兩第四圓孔,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從套筒的開口端伸入并分別穿出所述第四圓孔,所述定位板由于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的作用力被抵靠在所述定位平臺的內(nèi)表面,所述第一擋止部和第二擋止部從定位平臺的外側安裝在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端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上下內(nèi)壁上設有定位凸面,所述限位板、連接板、定位板的上下表面設有定位凹面,所述定位凸面卡在所述定位凹面內(nèi)。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一端連接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轉軸一端連接有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為扁平狀,并和外部連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上下板面的邊緣和第一圓柱體、第二圓柱體為圓弧過渡接觸。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樞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相對的旋轉角度為O度至180度,當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從O度旋轉至180度,所述同步件相對于第一轉軸或者第二轉軸相對旋轉了 90度。
【文檔編號】F16C11/12GK104132059SQ201410335035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15日
【發(fā)明者】張繼濤 申請人:東莞市冠曄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