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減震器領域,特別是指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油壓緩沖器是一種將沖擊動能轉化為液壓油熱能,實現物體線性減速最終平穩(wěn)停止的一種液壓裝置。在減壓領域中,彈簧、橡膠、氣缸緩沖在移動物體行程初期以最低成線性持續(xù),隨著行程增加其反作用力也逐漸增強,在行程接近末端時,反作用力也達到最高峰,由于運動物體能量無法被吸收而是被暫時儲存,運動物體最終不可避免地產生極大反·彈,造成機械損壞。現有使用阻尼器作為減震裝置的,但阻尼器在油孔系統(tǒng)方面的缺陷,在減震行程初期會以高峰反作用力使運動物體瞬間停止,造成極大的機械沖擊,然后阻尼器再緩慢滑行到行程末端?,F技術使用的油壓緩沖器基本是設置有蓄壓裝置,即將壓力通過緩沖器內的彈簧控制活塞的運動距離,而因此溢出的減壓油通過設置于緩沖器內壓缸體上的油孔進入蓄壓裝置。但這一裝置有一點缺陷是當緩沖器受撞擊開始時也有高峰反作用力,雖然這一反作用力在緩沖器內不會蓄積,但是也不能很快達到平穩(wěn)狀態(tài)?,F使用的油壓緩沖器從受到力的沖擊到平穩(wěn)時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這一結果就導致對于在短時間內反復撞擊運動的緩沖作用無法實現,也就是如何縮小緩沖器的緩沖時間是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對現有的油壓緩沖器結構的改進,通過該改進技術方案,能夠實現線性減速并以柔和的力量將運動物體平穩(wěn)的停止運動。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縮小油壓緩沖器的緩沖時間,以適應于短時間內有反復撞擊的工作環(huán)境。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包括殼體,后蓋,油封,內壓缸體,活塞,活塞桿,撞擊頭,軸承,彈簧,蓄壓裝置,流量調整栓和流量調整旋鈕;位于內壓缸體內的活塞桿端部設置有儲油室,所述儲油室的開口于活塞桿端部的軸心處,該開口同內壓缸體相通,所述后蓋處和活塞桿端部各有一逆止閥,將帶有逆止閥的活塞桿裝入殼體內,并用油封封閉,依次裝入蓄壓裝置,然后在殼體內裝入內壓缸體,內壓缸體內裝入彈簧,然后用后蓋將殼體封閉,后蓋上裝入流量調整栓和流量調整旋鈕;所述內壓缸體上有兩個以上油孔;所述油孔的位置靠近蓄壓裝置附近。所述蓄壓裝置為蓄壓海綿。所述流量調整栓上有逐漸加深的凹槽結構,所述凹槽垂直于調整栓的軸心。所述內壓缸體上的油孔為3-9個,最佳選擇為5個,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間距相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3]1,通過本實用新型,可以將運動物體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吸收沖擊能量,通過蓄壓裝置的使用,減輕了保養(yǎng)量,延長使用壽命。2,通過在設置內壓缸體上的多個油孔,能夠給活塞桿提供一固定大小的緩沖力,達到線性減速的目的,能夠用柔和的力量將運動物體平穩(wěn)停止下來。3,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受到撞擊開始時,活塞桿處的儲油室在逆止閥關閉前會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將動能的部分吸收,這樣再結合多個油孔的作用,緩沖器能夠最短時間內平穩(wěn)。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內壓缸體過油孔軸心的軸截面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活塞桿軸截面示意圖。 組件說明1,殼體 2,活塞 3,蓄壓裝置4,軸承5,油封 6,活塞桿7,撞擊頭8,消音套 9,彈簧10,18,逆止閥 11,凹槽 12,流量調整栓13,流量調整旋鈕14,后蓋 15,內壓缸體16,油孔17,儲油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只能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包括殼體1,后蓋14,油封5,內壓缸體15,活塞2,活塞桿6,撞擊頭7,軸承4,彈簧9,蓄壓裝置3,流量調整栓12和流量調整旋鈕13 ;位于內壓缸體15內的活塞桿6端部設置有儲油室17,所述儲油室17的開口于活塞桿6端部的軸心處,該開口同內壓缸體15相通,所述后蓋14處和活塞桿6端部各有一逆止閥(10,18),將帶有逆止閥18的活塞桿6裝入殼體I內,并用油封5封閉,依次裝入蓄壓裝置3,然后在殼體內裝入內壓缸體15,內壓缸體15內裝入彈簧9,然后用后蓋14將殼體封閉,后蓋上裝入流量調整栓和流量調整旋鈕;所述內壓缸體上有兩個以上油孔16 ;所述油孔16的位置靠近蓄壓裝置3附近。所述蓄壓裝置為蓄壓海綿。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選用其它種類的蓄壓裝置,但蓄壓海綿具有成本低,適應范圍廣等優(yōu)點。所述流量調整栓上有逐漸加深的凹槽11結構,所述凹槽11垂直于調整栓的軸心。在所述油壓緩沖器的撞擊頭上還安裝有消音套8。當運動物體的撞擊通過撞擊頭反應到壓縮活塞的過程,活塞的運動首先會使得兩個逆止閥關閉,油因活塞的擠壓通過油孔進入蓄壓裝置內,通過油的運動將作用于撞擊頭部的力消減,待沖擊解除后,彈簧使活塞桿復位,同時逆止閥打開,油迅速流到內壓缸體內。[0033]所述內壓缸體上的油孔為3-9個,最佳選擇為5個,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間距相同。在本實施例中選用的油孔為5個,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可以根據油壓緩沖器的緩沖壓力范圍選用3個至9個不同的油孔。根據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油壓緩沖器的行程有8mm, 10mm, 16mm, 20mm,25mm, 50mm, 60mm, 75mm 等不同。以行程8mm為例,現使用的油壓緩沖器每次可吸收能量為4Nm,當平穩(wěn)時需要大約 30秒時間,而在使用本技術方案改進后,同樣是以8_行程油壓緩沖器為例,平均每次可吸收能量為12Nm,其中初次吸收能量為20Nm-36Nm左右,當油壓緩沖器平穩(wěn)時需要6秒-12秒時間。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具體描述,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技術方案進行改進,這些改進應當被認為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包括殼體,后蓋,油封,內壓缸體,活塞,活塞桿,撞擊頭,軸承,彈簧,蓄壓裝置,流量調整栓和流量調整旋鈕;其特征在于位于內壓缸體內的活塞桿端部設置有儲油室,所述儲油室的開口于活塞桿端部的軸心處,該開口同內壓缸體相通,所述后蓋處和活塞桿端部各有一逆止閥,將帶有逆止閥的活塞桿裝入殼體內,并用油封封閉,依次裝入蓄壓裝置,然后在殼體內裝入內壓缸體,內壓缸體內裝入彈簧,然后用后蓋將殼體封閉,后蓋上裝入流量調整栓和流量調整旋鈕;所述內壓缸體上有兩個以上油孔;所述油孔的位置靠近蓄壓裝置附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壓裝置為蓄壓海綿。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調整栓上有逐漸加深的凹槽結構,所述凹槽垂直于調整栓的軸心。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壓緩沖器的撞擊 頭上還安裝有消音套。
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壓缸體上的油孔為3-9個,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間距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壓缸體上的油孔為5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油壓緩沖器改進結構,包括殼體,后蓋,油封,內壓缸體,活塞,活塞桿,撞擊頭,軸承,彈簧,蓄壓裝置,流量調整栓和流量調整旋鈕;位于內壓缸體內的活塞桿端部設置有儲油室,所述后蓋處和活塞桿端部各有一逆止閥,將帶有逆止閥的活塞桿裝入殼體內,并用油封封閉,依次裝入蓄壓裝置,然后在殼體內裝入內壓缸體,內壓缸體內裝入彈簧,然后用后蓋將殼體封閉,后蓋上裝入流量調整栓和流量調整旋鈕;所述內壓缸體上有兩個以上油孔。
文檔編號F16F9/32GK202646509SQ2012202338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沈皓 申請人:寧波科賽特氣動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