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張鎖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構(gòu)件用的器件,特別涉及一種自張鎖定器。
背景技術(shù):
目前,用于礦山開采及地下工程中巖體、巷道巖層內(nèi)部拉線或拉桿式位移監(jiān)測的儀 器設備,其巖層測點處的拉線和拉桿伸入巖孔的連接線固定多采用簡易彈性棘爪固定裝 置。簡易彈性棘爪固定裝置在現(xiàn)場安裝時,棘爪易產(chǎn)生塑性變形,在巖層松軟及鉆孔不 規(guī)則等情況下,彈性棘爪容易發(fā)生滑移,從而無法準確測量巖層位移。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容易發(fā)生滑移的自張鎖定器。 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其中
下封蓋固定在筒狀殼體下端,上封蓋固定在所述殼體上端;
所述殼體下半部分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槽,可轉(zhuǎn)動的三個棘爪分別安裝在固 定于所述殼體下半部三個所述槽內(nèi)的環(huán)形軸上;
承壓桿通過所述下封蓋伸入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承壓桿在所述殼體內(nèi)的部分固定一承 壓盤,所述棘爪伸入殼體內(nèi)的部分位于所述承壓盤下面;
套在所述承壓桿上的壓力彈簧下端壓在承壓盤上,上端抵在所述上封蓋下面。
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其中
下封蓋固定在筒狀殼體下端,上封蓋固定在所述殼體上端;
所述殼體下半部分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槽,所述下封蓋對應上述三個槽設有 向外側(cè)開口的三個凹槽,可轉(zhuǎn)動的三個棘爪分別安裝在固定于所述凹槽上的環(huán)形軸上;
承壓桿通過所述下封蓋伸入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承壓桿在所述殼體內(nèi)的部分固定一承 壓盤,所述棘爪伸入殼體內(nèi)的部分位于所述承壓盤下面;
套在所述承壓桿上的壓力彈簧下端壓在承壓盤上,上端抵在所述上封蓋下面。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其中
承壓桿從下向上依次穿過環(huán)狀的底盤和頂盤的中心孔;
所述底盤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槽,三個擴張臂的下端分別鉸接在槽內(nèi)的銷軸
上;
所述頂盤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與所述底盤上的槽對應的槽,三個棘爪分別鉸 接在槽內(nèi)的銷軸上;三個所述擴張臂的上端分別鉸接在對應的所述棘爪中部;
所述承壓桿在位于所述底盤和所述頂盤中間的部分設有承壓盤,壓力彈簧下端壓在 所述承壓盤上,上端抵在所述頂盤下面。
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易于安裝,推動自張鎖定器下端的承壓桿壓縮壓力彈簧,使 棘爪自動收縮,整個自張鎖定器可輕易推送至預定巖層測點;停止推動自張鎖定器的承 壓桿,在壓力彈簧的作用下棘爪張開并卡在巖孔內(nèi)壁上,拉力線的拉力越大,棘爪張開 的角度就越大,整個自張鎖定器就更加牢固地卡在巖孔中預定位置,從而消除了測點滑 移的現(xiàn)象,提高了巖層位移測量的準確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第一種實施方式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3是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第二種實施方式的主視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5是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第一種實施方式的變體的主視圖; 圖6是圖5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作進一步說明。 圖l、圖2是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第一種實施方式,其中下封蓋38固定在筒狀 殼體41下端,上封蓋42固定在殼體41上端;殼體41下半部分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 三個槽,可轉(zhuǎn)動的三個棘爪39分別安裝在固定于所述殼體41下半部三個所述槽內(nèi)的環(huán) 形軸50 (環(huán)形軸50是一個截面為圓形的環(huán))上;承壓桿37通過下封蓋38伸入殼體41 內(nèi),承壓桿37在殼體41內(nèi)的部分固定一承壓盤51,棘爪39伸入殼體41內(nèi)的部分位于 承壓盤51下面;套在承壓桿37上的壓力彈簧40下端壓在承壓盤51上,上端抵在上封
4蓋42下面。為提高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的強度,上述所有部件均為鋼制。
圖5、圖6是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第一種實施方式的一種變體,它與第一種實施 方式的區(qū)別在于,下封蓋對應上述三個槽設有向外側(cè)開口的三個凹槽,可轉(zhuǎn)動的三個棘 爪分別安裝在固定于所述凹槽上的環(huán)形軸90上,而不是安裝在殼體的槽上。這個變體 裝配更為方便,環(huán)形軸與下封蓋為分別制造,最終裝配時將兩者膠結(jié)在一起。
圖3、圖4是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第二種實施方式,其中承壓桿77從下向上依 次穿過環(huán)狀的底盤78和頂盤72;底盤78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槽,三個擴張臂 73的下端分別鉸接在槽內(nèi)的銷軸上;頂盤72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與底盤78上的 槽對應的槽,三個棘爪79分別鉸接在槽內(nèi)的銷軸上;三個擴張臂73的上端分別鉸接在 對應的棘爪79中部;承壓桿77在位于底盤78和頂盤72中間的部分設有承壓盤75,壓 力彈簧70下端壓在承壓盤75上,上端抵在頂盤72下面。
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易于安裝,先將巖層測點處的拉線和拉桿伸入巖孔的連接線 固定在承壓桿下端,然后推動承壓桿壓縮壓力彈簧,使棘爪自動收縮,整個自張鎖定器 可輕易推送至預定巖層測點;停止推動自張鎖定器的承壓桿,在壓力彈簧的作用下棘爪 張開并卡在巖孔內(nèi)壁上,拉力線的拉力越大,棘爪張開的角度就越大,整個自張鎖定器 就更加牢固地卡在巖孔中預定位置,從而消除了測點滑移的現(xiàn)象,提高了巖層位移測量 的準確性。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 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祌的前提下,本領(lǐng)域普通工程技術(shù)人員對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quán)利要求書確定的 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 一種自張鎖定器,其特征在于下封蓋(38)固定在筒狀殼體(41)下端,上封蓋(42)固定在所述殼體(41)上端;所述殼體(41)下半部分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槽,可轉(zhuǎn)動的三個棘爪(39)分別安裝在固定于所述殼體(41)下半部三個所述槽內(nèi)的環(huán)形軸(50)上;承壓桿(37)通過所述下封蓋(38)伸入所述殼體(41)內(nèi),所述承壓桿(37)在所述殼體(41)內(nèi)的部分固定一承壓盤(51),所述棘爪(39)伸入殼體(41)內(nèi)的部分位于所述承壓盤(51)下面;套在所述承壓桿(37)上的壓力彈簧(40)下端壓在承壓盤(51)上,上端抵在所述上封蓋(42)下面。
2. —種自張鎖定器,其特征在于 下封蓋固定在筒狀殼體下端,上封蓋固定在所述殼體上端;所述殼體下半部分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槽,所述下封蓋對應上述三個槽設有 向外側(cè)開口的三個凹槽,可轉(zhuǎn)動的三個棘爪分別安裝在固定于所述凹槽上的環(huán)形軸(90) 上;承壓桿通過所述下封蓋伸入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承壓桿在所述殼體內(nèi)的部分固定一承 壓盤,所述棘爪伸入殼體內(nèi)的部分位于所述承壓盤下面;套在所述承壓桿上的壓力彈簧下端壓在承壓盤上,上端抵在所述上封蓋下面。
3. —種自張鎖定器,其特征在于承壓桿(77)從下向上依次穿過環(huán)狀的底盤(78)和頂盤(72)的中心孔; 所述底盤(78)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槽,三個擴張臂(73)的下端分別鉸接 在槽內(nèi)的銷軸上;所述頂盤(72)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與所述底盤(78)上的槽對應的槽,三 個棘爪(79)分別鉸接在槽內(nèi)的銷軸上;三個所述擴張臂(73)的上端分別鉸接在對應 的所述棘爪(79)中部;所述承壓桿(77)在位于所述底盤(78)和所述頂盤(72)中間的部分設有承壓盤 (75),壓力彈簧(70)下端壓在所述承壓盤(75)上,上端抵在所述頂盤(72)下面。
專利摘要一種自張鎖定器,其中下封蓋固定在筒狀殼體下端,上封蓋固定在所述殼體上端;所述殼體下半部分沿圓周相隔120度設有三個槽,可轉(zhuǎn)動的三個棘爪分別安裝在固定于所述殼體下半部或下封蓋的環(huán)形軸上;承壓桿通過所述下封蓋伸入所述殼體內(nèi),所述承壓桿在所述殼體內(nèi)的部分固定一承壓盤,所述棘爪伸入殼體內(nèi)的部分位于所述承壓盤下面;套在所述承壓桿上的壓力彈簧下端壓在承壓盤上,上端抵在所述上封蓋下面。本實用新型自張鎖定器可以更加牢固地卡在巖孔中預定位置,從而消除了測點滑移的現(xiàn)象,提高了巖層位移測量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F16B13/00GK201306344SQ20082023361
公開日2009年9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2月18日
發(fā)明者慶 劉, 安里千, 毛靈濤 申請人:安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