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發(fā)動機皮帶輪,尤其是涉及一種 由輪圈、輻板和軸承座組成的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
技術背景 中國專利CN201027953Y公開了這樣一種雙面成型板制旋壓 皮帶輪,其結構特點是:鋁鎂合金的皮帶輪體的中心兩邊有皮帶齒槽.由于鋁鎂合 金塑性變形較小,需用鋁鎂合金制成皮帶輪毛坯,再進行加工成成品.該皮帶輪重 量較輕,但多了制坯工藝,因此,成本較高.中國專利CN1030970A還公開了這樣 一種板金制多槽三角皮帶輪,其結構特點是:鋼板經拉深加工后制成其底面圓周 與圓筒狀側壁連成一個整體的旋壓皮帶輪毛坯,然后,在毛坯側壁上按規(guī)定的間 距形成多道V型槽,在底面的軸心部分,整體地形成圓筒部分和軸肩部分,上述圓 筒部分側壁的開口部分側突出,壓入軸承并使其嵌合,而且對軸承進行緊固,上述 軸肩部分從上述圓筒的頂端邊緣部分向內側突出,與壓入到上述圓筒內并嵌合的 軸承接觸,同時,在上述圓筒和上述側壁之間的面上,形成與側壁軸線同心,且朝著 側壁開口部分側凸鼓的環(huán)狀彎曲部分.采用該結構后,側壁與底面構成懸臂狀,側 壁與底面連接部分增厚,底面減簿,增加了產品的不合格品率,更主要的是易產生 拉深面的應力集中,從而降低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節(jié)省材料、成型更容易、使用 壽命更長的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由輪圈、輻板和軸承 座組成,其輪圈、輻板與軸承座連成一個整體,從截面看,輪圈與輻板呈T字狀, 在上述輪圈外表面上按規(guī)定的間距形成多道V形槽,上述輻板由環(huán)狀板面和圓筒 組成,環(huán)狀板面垂直于圓筒軸線,并與圓筒一端連接,圓筒內壁緊貼在軸承座外壁 上,其另一端與軸承座沒有軸肩的一端連接。環(huán)狀板面應置于便于環(huán)狀板面頂部向兩邊拉伸的輪圈軸向方向的中間位置。
環(huán)狀板面與圓筒連接端和圓筒與軸承座連接端,形成與軸承座軸線同心的 環(huán)狀彎曲部分。
采用這種結構后,由于直接在經沖壓成型的輻板頂部沿徑向方向,并垂直軸 線往兩邊進行旋壓,型成齒槽,從而解決了輪圈與輻板之間連接處存在應力集中 等問題,提高了產品合格率和產品使用壽命,同時,也節(jié)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的主剖視示意圖。
圖中l(wèi).輪圈2.輻板3.圓筒4.軸承座5.環(huán)狀板面6.軸肩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由輪圈1、輻 板2和軸承座4組成,其輪圈1、輻板2與軸承座4連成一個整體,從截面看,輪 圈1與輻板2呈T字狀,在上述輪圈1外表面上按規(guī)定的間距形成多道V形槽, 上述輻板2由環(huán)狀板面5和圓筒3組成,環(huán)狀板面5垂直于圓筒3軸線,并與圓筒 3 —端連接,圓筒3內壁緊貼在軸承座4外壁上,其另一端與軸承座4沒有軸肩6 的一端連接;環(huán)狀板面5應置于便于環(huán)狀板面5頂部向兩邊拉伸的輪圈1軸向方 向的中間位置;環(huán)狀板面5與圓筒3連接端和圓筒3與軸承座4連接端,形成與軸 承座4軸線同心的環(huán)狀彎曲部分。
權利要求1.一種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由輪圈、輻板和軸承座組成,其輪圈、輻板與軸承座連成一個整體,從截面看,輪圈與輻板呈T字狀,在上述輪圈外表面上按規(guī)定的間距形成多道V形槽,其特征在于上述輻板(2)由環(huán)狀板面(5)和圓筒(3)組成,環(huán)狀板面(5)垂直于圓筒(3)軸線,并與圓筒(3)一端連接,圓筒(3)內壁緊貼在軸承座(4)外壁上,其另一端與軸承座(4)沒有軸肩(6)的一端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其特征在于環(huán)狀板 面(5)應置于便于環(huán)狀板面(5)頂部向兩邊拉伸的輪圈(l)軸向方向的中間位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其特征在于環(huán)狀板 面(5)與圓筒(3)連接端和圓筒(3)與軸承座(4)連接端,形成與軸承座(4)軸線同心的環(huán)狀彎曲部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這樣一種輻板折疊式多槽皮帶輪。為解決已有鈑金制皮帶輪存在的產品合格率低、材料消耗過多等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上述輻板(2)由環(huán)狀板面(5)和圓筒(3)組成,環(huán)狀板面(5)垂直于圓筒(3)軸線,并與圓筒(3)一端連接,圓筒(3)內壁緊貼在軸承座(4)外壁上,其另一端與軸承座(4)沒有軸肩(6)的一端連接,從而具有加工簡單、產品合格率高、材料省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F16H55/36GK201301947SQ20082022931
公開日2009年9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吳海航, 林衛(wèi)東, 汪建中 申請人:福建威而特汽車動力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