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抽水泵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抽水泵專用的新型底閥。
背景技術:
底閥由閥體、閥蓋、閥瓣、密封圈和墊片等部件組成,底閥的閥瓣有單瓣、雙瓣和多瓣等幾個類型。底閥在接入管路后,液體介質從閥蓋方向進入閥體,液體的壓力作用于閥瓣,使得閥瓣被打開允許介質流過,當閥體內(nèi)的介質壓力變化或消失時,閥瓣關閉阻止介質倒流。眾所周知,從水井抽水的抽水泵(除自吸泵之外),吸水管的地下入水口處都裝有底閥,用來水泵停止運轉時維持吸水管充水狀態(tài),防止泄漏,保證再次開泵時水泵的上吸能力。傳統(tǒng)的底閥只適合于清水中,而對于環(huán)境較差,渾濁度明顯,水中顆粒物較多的水源中,傳統(tǒng)的底閥孔徑大,顆粒物容易被吸入閥體內(nèi),不僅有可能會造成閥蓋的變形,又可能導致底閥損壞,如若只是通過減小孔徑大小來解決顆粒物吸入問題,雖可解決上述顆粒問題,但是卻增加了其他問題,一般底閥是鋼鐵制成,其阻物性好但透水性差,底閥孔徑太小會嚴重影響抽水的效率,因此減小底閥孔徑大小無法解決實質上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抽水泵專用的新型底閥,能夠有效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抽水泵專用的新型底閥,包括閥體、閥座和閥罩,所述閥座的上下方分別設置所述閥體和閥罩,閥體和閥罩通過相應的螺栓固定,閥座和閥體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所述閥體的出口端外壁固接有法蘭,閥體內(nèi)通過三角支架和中空軸設置有閥瓣;所述閥罩的內(nèi)側設置有倒Ω型過濾罩,所述倒Ω型過濾罩與閥罩形成的夾層內(nèi)設置有多層交錯疊加的網(wǎng)紗;所述倒Ω型過濾罩與閥座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一限位塊,所述閥座設置有與第一限位塊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倒Ω型過濾罩與閥罩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二限位塊,所述閥罩設置有與第二限位塊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倒Ω型過濾罩與閥座之間固定設置有密封圈。
所述倒Ω型過濾罩的進水孔小于閥罩的進水孔。
所述網(wǎng)紗的網(wǎng)孔小于倒Ω型過濾罩的進水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增設的倒Ω型過濾罩和多層交錯疊加的網(wǎng)紗,在確保抽水泵抽水的透水性的前提下;增強底閥的過濾阻物性能,避免顆粒性的物質進入底閥內(nèi),影響底閥的使用性能,乃至損壞。適用于環(huán)境較差,渾濁度明顯,水中顆粒物較多的水資源使用的抽水泵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擴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現(xiàn)將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考圖1-2,一種抽水泵專用的新型底閥,包括閥體1、閥座2和閥罩3,所述閥座2的上下方分別設置所述閥體1和閥罩3,閥體1和閥罩3通過相應的螺栓5固定,閥座2和閥體1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6;所述閥體1的出口端外壁固接有法蘭7,閥體1內(nèi)通過三角支架10和中空軸11設置有閥瓣12;所述閥罩3的內(nèi)側設置有倒Ω型過濾罩4,所述倒Ω型過濾罩4與閥罩3形成的夾層內(nèi)設置有多層交錯疊加的網(wǎng)紗8;所述倒Ω型過濾罩4與閥座2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一限位塊41,所述閥座2設置有與第一限位塊41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未標識);所述倒Ω型過濾罩4與閥罩3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二限位塊42,所述閥罩3設置有與第二限位塊42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未標識);所述倒Ω型過濾罩4與閥座2之間固定設置有密封圈9;所述倒Ω型過濾罩4的進水孔小于閥罩3的進水孔,所述網(wǎng)紗8的網(wǎng)孔小于倒Ω型過濾罩4的進水孔。
通過增設的倒Ω型過濾罩4和多層交錯疊加的網(wǎng)紗8,在確保抽水泵抽水的透水性的前提下,增強底閥的過濾阻物性能,避免顆粒性的物質進入底閥內(nèi),影響底閥的使用性能;通過設置在倒Ω型過濾罩4與閥罩3形成的夾層內(nèi)的多層交錯疊加的網(wǎng)紗8,便于網(wǎng)紗8的取放和清洗,便捷更換;多層網(wǎng)紗8交錯疊加設置增強過濾性能,有保證透水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