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MEMS)微加工技術,具體涉及一種襯底上基片的微 細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SOI (絕緣體上硅)技術在半導體和微機械領域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高深寬比 的SOI MEMS器件應用于慣性傳感器和靜電驅(qū)動,得到的器件工藝簡單,效率高,電容極 板面積大、驅(qū)動力大、占用芯片面積小、功率承載能力和集成度都較高。然而,SOI晶圓 成本較高,這妨礙了成本敏感的應用;另外,SOI使用硅作為唯一結(jié)構材料,硅材料存在 自身導電性能不佳,斷裂韌度低等缺點,制約了器件的性能和應用范圍和可靠性,如需要 接觸導電的應用場合需要在硅表面使用特殊工藝形成側(cè)墻覆蓋,并且長時間工作將導致觸 點失效。此外,硅材料脆性大,不耐大沖擊和大過載,也無法在惡劣環(huán)境下工作,限制了 器件的應用范圍。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加工MEMS器件的襯底上基片的微 細加工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方法,其步驟包括
1) 使用聚合物作為中間黏附層,通過壓力鍵合的方法,將襯底與基片鍵合在一起,形 成襯底上基片;
2) 對基片減薄,并深刻蝕形成通孔;
3) 對上述通孔進行回填,再次對基片進行深刻蝕形成電鍍孔;
4) 在電鍍孔內(nèi)電鍍金屬,形成襯底與基片間的支撐;
5) 釋放上述通孔,通過該通孔對聚合物進行刻蝕,釋放結(jié)構。 一種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方法,其步驟包括
1)使用聚合物作為中間黏附層,通過壓力鍵合的方法,將襯底片與基片鍵合在一起, 形成襯底上基片;2) 基片減薄,并深刻蝕形成電鍍孔;
3) 在電鍍孔內(nèi)電鍍金屬,形成襯底與基片間的支撐;
4) 對基片再次深刻蝕,形成通孔;
5) 通過上述通孔對聚合物進行刻蝕,釋放結(jié)構。
在上述兩方法的步驟l)中,在襯底的上表面進行金屬布線,該金屬層位于基片的電鍍 孔下方。
上述兩方法中,所述襯底為玻璃、硅、金屬鈦、鋁或鉬。
上述兩方法中,所述基片釆用硅、鍺、III-V族化合物、金屬鈦、鋁和鉬中的一種。 上述兩方法中,所述聚合物為光刻膠SU8、 BCB、 Polyimide、 PMMA、 AZ系列光刻 膠等。
上述兩方法中,所屬電鍍金屬為金、銅、鎳、錫等。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方法通過壓力鍵合、化學機械拋光、深刻蝕和電鍍工藝,
可在襯底上實現(xiàn)多種材料的低成本、高精度、高深寬比三維加工,且工藝與CMOS工藝兼 容的微機械加工,可用于加工多種MEMS器件。
如使用金屬作為結(jié)構材料,可以降低接觸電阻,提高斷裂強度,增加系統(tǒng)可靠性,制 作出的器件可在惡劣環(huán)境下工作。
且,在襯底上可進行金屬布線,并通過電鍍與結(jié)構層連接,形成襯底上金屬系統(tǒng),可 以實現(xiàn)交叉互連以及多層互連。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工藝流程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采用先刻蝕通孔后制備電鍍孔的方法,具體步驟為
一、 襯底的制備可以選用玻璃、硅、金屬鈦、鋁或鉬作為襯底,請見圖1 (a)。
二、 基片的選擇基片材料可以為硅、鍺、ni-v族化合物、金屬鈦、鋁或鉬等。
三、 襯底片表面淀積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層1和層2,并圖形化金屬層2。具體為,為了保證后續(xù)的電鍍只發(fā)生在金屬層2的區(qū)域,首先在襯底片表面淀積不會 發(fā)生電鍍的金屬層l,如濺射Cr30nm;再淀積金屬層2,如濺射Au500nm;,如圖1 (b) 所示,金屬層2圖形化,請見圖l (c)。
四、 聚合物作為中間黏附層,通過壓力鍵合將襯底與基片鍵合在一起。
具體為,在襯底淀積一層聚合物,比如厚5wm的低介電樹脂BCB,再將基片與之重 疊放置,使聚合物處于中間層,如圖1 (d)所示。
通過壓力鍵合將襯底與基片連接在一起,請見圖1 (e)。
五、 基片減薄,并進行深刻蝕,形成通孔。
具體為,基片減薄,通過化學機械拋光的方法,將基片減薄至合適的厚度,如40" m-100tim,如圖1 (f)所示;
然后,基片表面淀積深刻蝕掩膜,如厚50um的SU8光刻膠或金屬硬掩膜等,并圖 形化,請見圖1 (h);
通過深刻蝕,將基片刻蝕穿通,如圖1 (i)所示。
六、 去除基片表面的掩膜,淀積填充物,比如parylene回填,請見圖1 (k)。
七、 光刻,圖形化填充物薄膜,如圖1 (1)所示。
八、 通過深刻蝕,將基片刻蝕穿通形成電鍍孔,請見圖1 (m),進一步去除部分聚 合物,如圖1 (n)所示。
九、 在電鍍孔內(nèi)電鍍金屬層3,比如Cu,形成支撐,請見圖l (o)。 十、去除基片表面的填充物薄膜,并釋放通孔,如圖1 (p)所示。
十一、穿過基片的通孔,對中間聚合物進行刻蝕,比如采用氟基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 體刻蝕中間聚合物BCB,釋放結(jié)構,如圖l (q)所示。
十二、去除金屬層l,請見圖l (r),完成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
實施例二,釆用先制備電鍍孔后刻蝕通孔的方法,具體步驟為
一、 襯底的制備可以選用玻璃、硅、金屬鈦、鋁或鉬作為襯底,如圖2 (a)所示。
二、 基片的選擇基片材料可以為硅、鍺、III-V族化合物、金屬鈦、鋁或鉬等。
三、 襯底片表面淀積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層1和層2,并圖形化金屬層2。
具體為,為了保證后續(xù)的電鍍只發(fā)生在金屬層2的區(qū)域,首先在襯底片表面淀積不會 發(fā)生電鍍的金屬層l,如濺射Cr30nm;再淀積金屬層2,如濺射Au500nm,如圖2(b) 所示;金屬層2圖形化,請見圖2 (c)。四、 聚合物作為中間黏附層,通過壓力鍵合將襯底與基片鍵合在一起。
具體為,在襯底淀積一層聚合物,如圖2 (d)所示,比如厚5um的BCB,再將基片 與之重疊放置,使聚合物處于中間層。通過壓力鍵合將襯底與基片連接在一起,請見圖2 (e)。
五、 基片減薄,并進行深刻蝕,形成電鍍孔。
具體為,基片減薄,通過化學機械拋光的方法,將基片減薄至合適的厚度,如40u m-100um,如圖2 (f)所示;
然后,基片表面淀積深刻蝕掩膜,如厚50um的SU8光刻膠或金屬硬掩膜等,并圖 形化,請見圖2 (g);
通過深刻蝕,將基片刻蝕穿通,形成電鍍孔,如圖2 (h)所示。
去除部分聚合物,請見圖2 (i)。
六、 在電鍍孔內(nèi)電鍍金屬層3,比如Cu,形成支撐,如圖2 (j)所示。
七、 去除基片表面的掩膜,請見圖2 (k)。
八、 基片表面淀積深刻蝕掩膜,如厚50um的SU8光刻膠或金屬硬掩膜等,并圖形 化,如圖2 (1)所示。
九、 通過深刻蝕,將基片刻蝕穿通,形成通孔,如圖2 (m)所示。
十、去除基片表面的深刻蝕掩膜,如圖2 (n)所示,通過基片的通孔對中間聚合物進 行刻蝕,比如采用氟基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刻蝕中間聚合物BCB,釋放結(jié)構,請見圖2 (o)。
十一、去除金屬層l,完成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如圖2 (p)所示。 聚合物既可以淀積在襯底上,也可以淀積在基片上。
另夕卜,本發(fā)明聚合物除BCB外,還可以是光刻膠SU8, Polyimide以及PMMA和AZ
系列光刻膠等。
以上通過詳細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方法,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實質(zhì)的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發(fā)明做一定的變形或修改;其 制備方法也不限于實施例中所公開的內(nèi)容。
權利要求
1、一種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方法,其步驟包括1)使用聚合物作為中間黏附層,通過壓力鍵合的方法,將襯底與基片鍵合在一起,形成襯底上基片;2)對基片減薄,并深刻蝕形成通孔;3)對上述通孔進行回填,再次對基片進行深刻蝕形成電鍍孔;4)在電鍍孔內(nèi)電鍍金屬,形成襯底與基片間的支撐;5)釋放上述通孔,通過該通孔對聚合物進行刻蝕,釋放結(jié)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襯底的上表面進行金屬布線,該金屬 層位于基片的電鍍孔下方。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為玻璃、硅、金屬鈦、鋁或鉬,所述基片采用硅、鍺、m-v族化合物、金屬鈦、鋁和鉬中的一種。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為光刻膠SU8、 BCB、 Polyimide、 PMMA或AZ系列光刻膠。
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屬電鍍金屬為金、銅、鎳或錫。
6、 一種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方法,其步驟包括1) 使用聚合物作為中間黏附層,通過壓力鍵合的方法,將襯底片與基片鍵合在一起, 形成襯底上基片;2) 基片減薄,并深刻蝕形成電鍍孔;3) 在電鍍孔內(nèi)電鍍金屬,形成襯底與基片間的支撐;4) 對基片再次深刻蝕,形成通孔;5) 通過上述通孔對聚合物進行刻蝕,釋放結(jié)構。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襯底的上表面進行金屬布線,該金屬 層位于基片的電鍍孔下方。
8、 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為玻璃、硅、金屬鈦、鋁 或鉬,所述基片采用硅、鍺、III-V族化合物、金屬鈦、鋁和鉬中的一種。
9、 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為光刻膠SU8、 BCB、 Polyimide、 PMMA或AZ系列光刻膠。
10、 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屬電鍍金屬為金、銅、鎳或錫。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襯底上基片的微細加工方法,該方法包括使用聚合物作為中間黏附層,通過壓力鍵合的方法,將襯底與基片鍵合在一起,形成襯底上基片;對基片減薄,并深刻蝕形成通孔;對通孔進行回填,再次對基片進行深刻蝕形成電鍍孔;在電鍍孔內(nèi)電鍍金屬,形成襯底與基片間支撐;釋放通孔,通過通孔對聚合物進行刻蝕,從而釋放結(jié)構。或,形成襯底上基片后,基片減薄,并深刻蝕形成電鍍孔;在電鍍孔內(nèi)電鍍金屬,形成襯底與基片間的支撐,再對基片深刻蝕形成通孔;通過通孔對聚合物進行刻蝕,最后釋放結(jié)構。本發(fā)明可在襯底上實現(xiàn)多種材料的低成本、高精度、高深寬比三維加工,且工藝與CMOS工藝兼容的微機械加工,可用于加工多種MEMS器件。
文檔編號B81C1/00GK101445217SQ20081024110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張軼銘, 兢 陳 申請人: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