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發(fā)明一種浪涌發(fā)電機,把浪涌能轉換成清潔環(huán)保的可再生電能。
背景技術:
目前浪涌發(fā)電技術的現(xiàn)狀是:對浪涌進行能量采集,經液壓、或齒輪、或傳動輪等傳動機構把浪涌轉換成旋轉運動,再驅動旋轉式發(fā)電機機發(fā)電。實現(xiàn)這種轉換中間環(huán)節(jié)多,過程復雜、設備龐大、成本高、效率低,不能直接、簡單有效地把浪涌轉換成電能。浪涌發(fā)電領域呼喚新的、直接有效的浪涌發(fā)電機。
發(fā)明目的
海面無風三尺浪,浪涌一刻不停地澎湃著,它蘊藏了巨大的能量。把浪涌能轉換成電能是清潔環(huán)保的可再生能源。本發(fā)明依據浪涌的運動形式發(fā)明一種浪涌發(fā)電機,把浪涌能直接、簡單高效地轉換成電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不用旋轉式發(fā)電方式,依據浪涌的運動形式發(fā)明的浪涌發(fā)電機,把浪涌能直接轉換成電能。
直形永磁磁體同性磁極相臨直線排列構成磁棒,磁體之間留有間隙,中空筒套在磁棒外,線圈繞制在中空筒上,磁棒和線圈中空筒分別固定在固定板上,磁棒插入線圈中空筒內;底盤、立柱、下?lián)醢?、上擋板是一個整體,線圈中空筒固定板固定在上擋板上;立柱從浮子中心穿過,浮子以立柱為軸在下?lián)醢?、上擋板之間自由滑動,磁棒固定板用連接臂與浮子連接;橡皮筒套在磁棒和線圈的外圍;墜砣固定在底盤上。浪涌發(fā)電機放入水中,底盤在水下,立柱上下直立,浮子浮在水面以立柱為軸隨浪涌上下浮動。由于底盤受水的重力及黏滯阻力對底盤產生阻尼,底盤在水下保持靜止(相對)不動,使線圈靜止不動;浮子受水的浮力帶動磁棒隨浪涌上下浮動,致使磁棒相對線圈運動使線圈產生動生電。
技術方案
直形永磁磁體同性磁極相臨直線排列構成磁棒,既一個直形永磁磁體的N極與另一個直形永磁磁體的N極端頭對端頭相臨,S極與另一個磁體的S極端頭對端頭相臨直線排列(如圖1所示)構成磁棒。
直形永磁磁體的端頭磁性強,由于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直形永磁磁體同性磁極端頭對端頭相臨,磁體之間互相排斥使磁體間存在間隙。壓縮磁體間隙,磁體之間的距離變窄,使磁體間隙及間隙周圍的磁力線密度增加,磁體間隙及間隙周圍的磁場強度增大,能有效提高發(fā)電機的發(fā)電效率。
每個磁棒內有多個磁體和多個間隙,磁棒內所有間隙、磁體固定成一個整體,間隙大小一致固定不變。
磁棒垂直于固定板面,單端固定在磁棒固定板上(如圖2所示)。
線圈以磁體間隙相等的寬度繞制在中空筒上。每個中空筒上繞制多個線圈,線圈中空筒垂直于固定板面,單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如圖3所示)。
把磁棒插入線圈中空筒內(如圖4所示)。線圈中空筒套在磁棒外,中空筒的內徑與磁棒的外徑吻合,磁棒與線圈中空筒間相互運動靈活。
多個磁棒插入同樣多線圈中空筒內(如圖5所示)。
如圖6所示,下端的底盤是片狀的。底盤、立柱是一個整體,立柱的中部有下?lián)醢?,立柱的頂部是上擋板。線圈中空筒固定板(圖7)與立柱頂部的上擋板連接固定在一起,裝配出圖8。底盤、立柱、下?lián)醢?、上擋板、與線圈固定板固定成一個整體。
磁棒固定板兩邊伸出兩個(可多個)連接臂如圖9。圖9放在圖8的上方,形如圖10。
圖11是浮子。立柱從浮子中心穿過,浮子以立柱為軸能在下?lián)醢濉⑸蠐醢逯g自由滑動。
磁棒固定板的連接臂連接固定在浮子上,磁棒固定板與浮子固定成一個整體,如圖12。
圖13是橡皮筒,橡皮筒把磁棒、線圈中空筒套在筒內,橡皮筒的兩端分別與中空筒固定板和磁棒固定板連接在一起,并做密封防水處理。橡皮筒的長度大于浮子上下浮動的最大距離。橡皮筒的作用是對橡皮筒內的磁棒、線圈防水保護。
圖14是墜砣。墜砣固定在底盤上,由于墜砣的重力作用,使浪涌發(fā)電機在水中保持底盤在水下、立柱上下直立。
從上述可知:線圈、立柱、底盤是一個整體,磁棒、浮子是一個整體,兩者之間用橡皮筒柔性連接。浪涌發(fā)電機放入水中,底盤在水下,立柱上下直立,浮子浮在水面上隨浪涌上下浮動。至此,裝配出了完整的浪涌發(fā)電機,如圖15。
發(fā)電過程簡述:浪涌發(fā)電機放入水中,底盤在水下,立柱上下直立,浮子浮在水面上隨浪涌上下浮動。由于底盤受水的重力及黏滯阻力對底盤產生阻尼,底盤在水下保持靜止(相對),既線圈靜止;浮子受浪涌的浮力以立柱為軸、在上下?lián)醢逯g、帶動磁棒隨浪涌上下浮動。實質是浪涌帶動磁棒相對線圈運動使線圈產生動生電。
附圖說明
圖1是同名磁極相臨磁棒結構電氣圖。
圖2是由多個直形磁體同名磁極相臨構成的磁棒結構圖。
圖3是由線圈、中空筒、固定板連接構成的多線圈中空筒圖。
圖4是把圖2磁棒插入圖3多線圈的中空筒內組合圖。
圖5是由4個圖2構成的磁棒插入4個圖3構成的多線圈中空筒內組合圖。
圖6是片狀底盤、立柱、下?lián)醢?、上擋板一體結構圖。
圖7是多線圈中空筒,固定板示意圖。
圖8是多線圈的中空筒固定板與上擋板連接示意圖。
圖9是多個磁棒及固定板連接臂示意圖。
圖10是磁棒固定板與線圈固定板裝配位置圖。
圖11是浮子示意圖。
圖12是立柱插入浮子中心,磁棒固定板連接臂與浮子連接圖。
圖13是橡皮筒示意圖。
圖14是墜砣示意圖。
圖15是浪涌發(fā)電機外形圖。
圖中:1.磁體,2.線圈,3.線圈的同名端標示符,4.磁體間的間隙,5.磁體間隙填充物,6.多個磁體構成的磁棒,7.磁體S極N極標識,8.磁棒固定板,9.中空筒,10.中空筒固定板,11.片狀底盤,12.立柱,13.上擋板,14.下?lián)醢澹?5.多個線圈中空筒,16.磁棒固定板連接臂,17.浮子,18.橡皮筒。
具體實施實例
一個形浪涌發(fā)電機由10個磁棒組成。每個磁棒由20個直形永磁磁體組成。直形永磁磁體是高10毫米、直徑20毫米的圓柱體。每個磁體端頭對端頭同名磁極相鄰一字型直線排列。磁體間隙壓縮至5毫米。將這20個磁體19個間隙固定成一個磁棒。每個磁棒的長度=20x10+19x5=295毫米。10個磁棒垂直于固定板面,單端固定在一個固定板上。
線圈繞在300毫米圓形骨架(中空筒)上,骨架內徑20.1毫米。用毫米的漆包線繞制。線圈寬度和磁體間隙一樣也是5毫米。線圈繞線長39米。
每個中空筒上繞制19個線圈。10個線圈中空筒垂直于固定板面,單端固定在一個固定板上。固定在一個固定板上10個磁棒插進固定在另一個固定板上10個線圈中空筒內。
底盤用厚0.5毫米316不銹鋼板,底盤直徑2000毫米。立柱用直徑100毫米的316不銹鋼管,立柱長5000毫米,下?lián)醢濉⑸蠐醢逯g的距離1600毫米。選用浮體外徑700毫米,浮體內徑101毫米,浮體長1000毫米的聚乙烯浮子。立柱從浮子中心穿過,浮子在下?lián)醢濉⑸蠐醢逯g能自由滑動。選用長630毫米,直徑500毫米的橡皮筒。
線圈中空筒固定板固定在上擋板上,磁棒固定板用2個連接臂與浮子連接固定成一個整體,橡皮筒把磁棒、線圈中空筒套在筒內,橡皮筒兩端分別與磁棒固定板、線圈中空筒固定板連接并做防水處理。
制備5個3公斤水泥墜砣,增減固定在底盤上的水泥墜砣,確保發(fā)電機的底盤在水下,立柱上下直立。
假設磁棒與線圈間的勻速運動速度=1米/秒,均勻磁場強度B=0.71特斯拉,線圈導線與磁場垂直。在這樣的的理想狀態(tài)下,估算每個線圈產生的瞬時空載電動勢E=Blv=0.71x39x1=27.69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