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切削液,尤其涉及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
背景技術:
在金屬的切削以及加工當中,因刀具與工件之間持續(xù)的產(chǎn)生摩擦,切削區(qū)將產(chǎn)生大量熱量,這不僅會造成刀具局部變暗、退火、燒傷等損傷,影響刀具的使用壽命和工作效率,同時還易使切削工件因受熱而變,從而影響工件質(zhì)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金屬切削加工中常使用金屬加工液。所謂的金屬加工液就是指在金屬加工中,凡是能夠減少刀具工件、切削之間的摩擦,降低切削區(qū)域的溫度,降低切削力、提高切削效率,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提高加工工件精度以及延長刀具壽命所使用的液體,又叫金屬切削液。
現(xiàn)有技術中的金屬切削液的防銹性能無法滿足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的需求,因此亟需開發(fā)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具有優(yōu)異的防銹、潤滑和抗磨性能。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20-30份、氯化石蠟5-15份、乙二醇2-8份、油酸三乙醇胺酯3-9份、硫化油酸1-4份、偏硅酸鈉2-5份、磷酸鈉3-6份、機械油1-4份、棉籽油2-5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3-6份、環(huán)烷酸鉛1-5份、妥爾油酸鈉鹽2-5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3-6份、改性防銹油1-4份、復合緩蝕劑2-8份。
優(yōu)選地,改性防銹油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樹脂和稀釋單體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60-80℃恒溫攪拌至溶解透明,然后加入光引發(fā)劑,于65-75℃攪拌至完全溶解,最后加入防銹劑攪拌25-35min,再加入助劑攪拌30-50min,冷卻至室溫得到改性防銹油。
優(yōu)選地,改性防銹油的制備工藝中,樹脂由改性環(huán)氧丙烯酸酯樹脂和脂肪族丙烯酸酯樹脂按重量比2-4:3-5混合而成。
優(yōu)選地,改性防銹油的制備工藝中,稀釋單體由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四甲基丙二胺按重量比1-5:4-8混合而成。
優(yōu)選地,改性防銹油的制備工藝中,助劑由流平劑和消泡劑按重量比2-8:1-5混合而成。
優(yōu)選地,復合緩蝕劑由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和石油磺酸鈉按重量比1-3:2-6混合而成。
優(yōu)選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由松香、順酐和多元胺按重量比1-4:2-5:3-6混合而成。
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22-28份、氯化石蠟8-12份、乙二醇3-7份、油酸三乙醇胺酯4-8份、硫化油酸2-3份、偏硅酸鈉3-4份、磷酸鈉4-5份、機械油2-3份、棉籽油3-4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4-5份、環(huán)烷酸鉛2-4份、妥爾油酸鈉鹽3-4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4-5份、改性防銹油2-3份、復合緩蝕劑3-7份。
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25份、氯化石蠟10份、乙二醇5份、油酸三乙醇胺酯6份、硫化油酸2.5份、偏硅酸鈉3.5份、磷酸鈉4.5份、機械油2.5份、棉籽油3.5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4.5份、環(huán)烷酸鉛3份、妥爾油酸鈉鹽3.5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4.5份、改性防銹油2.5份、復合緩蝕劑5份。
本發(fā)明的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其原料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氯化石蠟、乙二醇、油酸三乙醇胺酯、硫化油酸、偏硅酸鈉、磷酸鈉、機械油、棉籽油、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環(huán)烷酸鉛、妥爾油酸鈉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改性防銹油和復合緩蝕劑。以環(huán)烷基礎油作為油相基料,賦予本發(fā)明金屬切削液優(yōu)異的潤滑性能,并通過添加氯化石蠟、乙二醇、油酸三乙醇胺酯、硫化油酸、偏硅酸鈉、磷酸鈉、機械油、棉籽油、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環(huán)烷酸鉛和妥爾油酸鈉鹽作為助劑,有效提高了本發(fā)明油基金屬切削液的防銹防腐性能,同時賦予了本發(fā)明金屬切削液優(yōu)異的綜合性能,具有優(yōu)異的潤滑、抗磨和殺菌性能。其中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松香、順酐和多元胺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能夠有效提高了本發(fā)明金屬切削液的潤滑性能;添加的改性防銹油以樹脂、稀釋單體、光引發(fā)劑、防銹劑和助劑為原料制備得到,能夠有效提高本發(fā)明金屬切削液的防銹防腐性能。其中添加的復合緩蝕劑由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和石油磺酸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具有優(yōu)異的防銹防腐性能。本發(fā)明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具有優(yōu)異的防銹、潤滑和抗磨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出詳細說明,應當了解,實施例只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用于對本發(fā)明進行限定,任何在本發(fā)明基礎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換等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具體實施方式中,環(huán)烷基礎油的重量份可以為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氯化石蠟的重量份可以為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乙二醇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油酸三乙醇胺酯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硫化油酸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偏硅酸鈉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磷酸鈉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機械油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棉籽油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環(huán)烷酸鉛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2份、3份、4份、5份;妥爾油酸鈉鹽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改性防銹油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復合緩蝕劑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
實施例1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25份、氯化石蠟10份、乙二醇5份、油酸三乙醇胺酯6份、硫化油酸2.5份、偏硅酸鈉3.5份、磷酸鈉4.5份、機械油2.5份、棉籽油3.5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4.5份、環(huán)烷酸鉛3份、妥爾油酸鈉鹽3.5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4.5份、改性防銹油2.5份、復合緩蝕劑5份。
改性防銹油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樹脂和稀釋單體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70℃恒溫攪拌至溶解透明,然后加入光引發(fā)劑,于70℃攪拌至完全溶解,最后加入防銹劑攪拌30min,再加入助劑攪拌40min,冷卻至室溫得到改性防銹油。
改性防銹油的制備工藝中,樹脂由改性環(huán)氧丙烯酸酯樹脂和脂肪族丙烯酸酯樹脂按重量比3:4混合而成。稀釋單體由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四甲基丙二胺按重量比3:6混合而成。助劑由流平劑和消泡劑按重量比5:3混合而成。
復合緩蝕劑由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和石油磺酸鈉按重量比2:4混合而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由松香、順酐和多元胺按重量比2.5:3.5:4.5混合而成。
實施例2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20份、氯化石蠟15份、乙二醇2份、油酸三乙醇胺酯9份、硫化油酸1份、偏硅酸鈉5份、磷酸鈉3份、機械油4份、棉籽油2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6份、環(huán)烷酸鉛1份、妥爾油酸鈉鹽5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3份、改性防銹油4份、復合緩蝕劑2份。
改性防銹油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樹脂和稀釋單體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60℃恒溫攪拌至溶解透明,然后加入光引發(fā)劑,于75℃攪拌至完全溶解,最后加入防銹劑攪拌25min,再加入助劑攪拌50min,冷卻至室溫得到改性防銹油。
改性防銹油的制備工藝中,樹脂由改性環(huán)氧丙烯酸酯樹脂和脂肪族丙烯酸酯樹脂按重量比2:5混合而成。稀釋單體由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四甲基丙二胺按重量比1:8混合而成。助劑由流平劑和消泡劑按重量比2:5混合而成。
復合緩蝕劑由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和石油磺酸鈉按重量比1:6混合而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由松香、順酐和多元胺按重量比1:5:3混合而成。
實施例3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30份、氯化石蠟5份、乙二醇8份、油酸三乙醇胺酯3份、硫化油酸4份、偏硅酸鈉2份、磷酸鈉6份、機械油1份、棉籽油5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3份、環(huán)烷酸鉛5份、妥爾油酸鈉鹽2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6份、改性防銹油1份、復合緩蝕劑8份。
改性防銹油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樹脂和稀釋單體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80℃恒溫攪拌至溶解透明,然后加入光引發(fā)劑,于65℃攪拌至完全溶解,最后加入防銹劑攪拌35min,再加入助劑攪拌30min,冷卻至室溫得到改性防銹油。
改性防銹油的制備工藝中,樹脂由改性環(huán)氧丙烯酸酯樹脂和脂肪族丙烯酸酯樹脂按重量比4:3混合而成。稀釋單體由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四甲基丙二胺按重量比5:4混合而成。助劑由流平劑和消泡劑按重量比8:1混合而成。
復合緩蝕劑由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和石油磺酸鈉按重量比3:2混合而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由松香、順酐和多元胺按重量比4:2:6混合而成。
實施例4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22份、氯化石蠟12份、乙二醇3份、油酸三乙醇胺酯8份、硫化油酸2份、偏硅酸鈉4份、磷酸鈉4份、機械油3份、棉籽油3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5份、環(huán)烷酸鉛2份、妥爾油酸鈉鹽4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4份、改性防銹油3份、復合緩蝕劑3份。
改性防銹油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樹脂和稀釋單體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65℃恒溫攪拌至溶解透明,然后加入光引發(fā)劑,于72℃攪拌至完全溶解,最后加入防銹劑攪拌28min,再加入助劑攪拌45min,冷卻至室溫得到改性防銹油。
改性防銹油的制備工藝中,樹脂由改性環(huán)氧丙烯酸酯樹脂和脂肪族丙烯酸酯樹脂按重量比2.5:4.5混合而成。稀釋單體由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四甲基丙二胺按重量比2:7混合而成。助劑由流平劑和消泡劑按重量比3:4混合而成。
復合緩蝕劑由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和石油磺酸鈉按重量比1.5:5混合而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由松香、順酐和多元胺按重量比2:4:4混合而成。
實施例5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高防銹性能的油基金屬切削液,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環(huán)烷基礎油28份、氯化石蠟8份、乙二醇7份、油酸三乙醇胺酯4份、硫化油酸3份、偏硅酸鈉3份、磷酸鈉5份、機械油2份、棉籽油4份、聚氧乙烯烷基酚醚4份、環(huán)烷酸鉛4份、妥爾油酸鈉鹽3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5份、改性防銹油2份、復合緩蝕劑7份。
改性防銹油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樹脂和稀釋單體混合均勻,然后升溫至75℃恒溫攪拌至溶解透明,然后加入光引發(fā)劑,于68℃攪拌至完全溶解,最后加入防銹劑攪拌32min,再加入助劑攪拌35min,冷卻至室溫得到改性防銹油。
改性防銹油的制備工藝中,樹脂由改性環(huán)氧丙烯酸酯樹脂和脂肪族丙烯酸酯樹脂按重量比3.5:3.5混合而成。稀釋單體由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四甲基丙二胺按重量比4:5混合而成。助劑由流平劑和消泡劑按重量比7:2混合而成。
復合緩蝕劑由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和石油磺酸鈉按重量比2.5:3混合而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由松香、順酐和多元胺按重量比3:3:5混合而成。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