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包裝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配套 在針筒包裝機上,將待包裝的針筒喂送給包裝機,由包裝機實施包裝。
背景技術:
一次性塑料針筒在醫(yī)療部門早已廣泛使用,其長處在于免消毒而只需拆封使用,又 可防止交叉感染等,因而在臨床較受醫(yī)務人員的歡迎并且患者也樂意接受。 一次性塑料針 筒的結構是周知的,由針筒本體、配置在針筒本體的容腔內的活塞式推桿(也稱針蕊)、 配置在針筒本體的出液口部位的注射針和套置在注射針外的護針套構成,在上述四個部件 裝配后進入包裝,包裝后再進行后續(xù)的消毒等工序,藉以確保出荷產品無菌。
傳統(tǒng)的包裝方式是由在線工作人員(工人)將待包裝的針筒喂給包裝機包裝,并且 在喂給包裝機包裝的同時將不合格的針筒剔除。所謂的不合格的針筒是指在生產流程中因 周轉(從一個工序到另一個工序)原因例如從組裝線(也可稱裝配線)轉移至包裝線的過 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護針套從針筒本體上脫落的情形,從而使注射針敞露于外。注射針一 旦敞露,那么不僅無法實施包裝,因為鋒利的針尖會刺破包裝物,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注 射針失去了護針套的保護而無法滿足無菌的衛(wèi)生指標要求,切忌在臨床使用。
上述由工人憑借責任性和專注力將不合格針筒剔除所帶來的不足之一,工人的勞動 強度大,效率低下;之二,難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剔除,因為不免存在疏忽情形;之三,為 了確保萬無一失,生產廠商需進行包裝后的復檢,從而導致兩次投入人力,使勞動力成本 增加,并且由于兩次檢驗是在包裝之后進行的,因此客觀上已造成了包裝物的無為浪費。
圖3所示是已有技術中所使用的與包裝機相配套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該裝 置包括一機架1; 一轉盤座2,與機架1固定并且位于機架1的上部; 一轉盤3和一傳動 機構4,轉盤3位于轉盤座2的上部并且與傳動機構4傳動聯結,傳動機構4安裝在機架 l上,在轉盤3的盤緣31上間隔開設有針筒挾持槽311; —第一導軌5,圍繞于所述盤緣 31與轉盤座2固定并且與盤緣31之間形成有一供針筒通過的隙道51,在第一導軌5的上 方還固設有一壓板52; —對第一引出導軌6,設在轉盤座2上并且與所述的隙道51相對 應。上述結構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的工作原理是當針筒饋入裝置10將針筒20
喂給轉盤3時,針筒20便進入針筒挾持槽311,并且在第一導軌5的圍護下,使針筒20 在隙道51中行移,同時由壓板52將針筒20的活塞式推桿201向針筒20內驅趕,當針筒
20抵達一對引出導軌6之間的第一導槽61時,在轉盤3的旋轉下使針筒20驅出第一導軌 6進入包裝機的傳送帶供包裝機包裝。在上述過程中,由在線工作人員察看是否存在有護 針套脫落的情形,若有則將其剔除。由此而知,上述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僅解決了自 動輸送針筒的問題,而并不能自動地將不合格的針筒即脫落有護針套的針筒剔除。因此, 不合格針筒仍然由人工剔除而不免存在疏忽引起的進入包裝機包裝之虞,從而仍不足以消 除上面所提及的三點一足。
鑒上,如何使一次性塑料針筒在充分確保合格的情況下進入包裝機包裝成了業(yè)界關 注的并且期取解決的技術問題,也就是說,只要存在護針套脫落的情形,那么便可將其自 動剔除,從而能全面消除前述的欠缺。申請人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下面將要介紹的技 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能將脫落有護針套的針筒自動剔出避免進入包裝機 包裝而藉以減輕工人工作強度、提高包裝效率和防止無效包裝情形發(fā)生的一次性塑料針筒 輸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 一種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它包括一機架, 一固定于機架上的并且對應于機架的上部的轉盤座, 一與設在機架上的傳動機構傳動聯結 的并且位于轉盤座的上部的轉盤,在該轉盤的盤緣上間隔開設有針筒挾持槽, 一第一導軌, 圍繞于所述盤緣與轉盤座固定并且與盤緣之間構成有隙道,在該第一導軌的上方還固設有 一壓板, 一對設在轉盤座上的并且與所述隙道相對應的第一引出導軌, 一對第一引出導軌 之間構成有第一導槽,特點是還包括有一對第二引出導軌、至少一枚第二導軌和一分檢 塊, 一對第二引出導軌對應于所述的一對第一引出導軌的下部并且與所述的隙道相對應, 該對第二引出導軌之間構成有第二導槽,第二導槽與所述的第一導槽相對應,第二導軌對 應于所述第一導軌的下部,并且第二導軌與第一導軌之間構成有第一通道,分檢塊在對應 于所述的隙道的部位與所述轉盤座固定,在該分檢塊的長度方向開設有開口朝向并且對應 于所述第二導槽的起針槽。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電機、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和主軸,電機固定在機架上,主動齒輪固定在電機的動力輸出軸上,并且與從動齒輪 相嚙合,從動齒輪固定在主軸的下端部,而主軸的上端部與所述的轉盤固定,并且主軸通 過攜有軸承的軸承座支承于所述的機架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壓板的整體形狀呈波浪形。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第二引出導軌與所述的一對第 一引出導軌同軸地固定于所述的轉盤座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第二引出導軌與所述的一對第 一引出導軌之間保持有第二通道。
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導軌與所述的第一導軌同軸地 固定于所述的轉盤座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導軌的數量有一對,并且一 對第二導軌之間構成有第三通道。
在本實用新型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轉盤座的一端固設有一不合格針 筒導出槽,該不合格針筒導出槽位于第二引出導軌的第二導槽的末端。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第一導軌的末端固設有一 用于將針筒過渡到包裝機包裝的過渡導槽,該過渡導槽的槽口與所述的第一導槽末端的針 筒引出口相對應,并且在過渡導槽的槽口的兩側各設有一擋板,該對擋板對應于所述的一 對第二引出導軌的末端。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過渡導槽上還設有一支架,支 架上設有一信號采集器和一上擋板,其中,上擋板對應于所述的過渡導槽的上方,所述的 信號采集器為紅外線探頭。
本實用新型由于增設了一對第二引出導軌、至少一枚第二導軌和一分檢塊,因此一 旦存在護針套脫落情形時,因露裸的注射針進入分檢塊上的走針槽,使針筒的位置降低, 得以進入一對第二引出導軌引出,而合格的針筒則正常地由第一引出民軌引出,因此不需 要象已有技術那樣憑借人工分檢,既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后道的包裝效率和包裝 質量,又可徹底杜絕不合格針筒流入包裝工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示意圖。圖3為已有技術中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和有 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結合附圖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 是對本實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 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范疇。
請見圖1和圖2,給出了具體的形狀并不受到圖示限制的機架1,在該機架l的底部 設有一用于為轉盤3提供動力的即驅使轉盤3運動的傳動機構4,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傳 動機構4的結構如下 一電機41與機架1固定,在電機41的動力輸出軸上用鍵固定主動 齒輪42,主動齒輪42與從動齒輪43相嚙合,而從動齒輪43固定在主軸44的下端(顯然 地,主軸44穿過轉盤座2伸展到機架1的下方),主軸44由攜有軸承的軸承座441樞置 于即可轉動地支承于機架1上,主軸44的上端與轉盤3的中央固定。如果變主、從動齒 輪42、 43為主、從動皮帶輪,并且在主、從動皮帶輪上套置傳動皮帶,那么這種情形應 視為與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上述技術內容相等效。又,如果將主、從動齒輪42、 43改為 主、從動鏈輪,并且在主、從動鏈輪上套設傳動鏈條,則同樣應視為與本實用新型所公開 的技術內容相等效。
由圖1和圖2所示,在轉盤3的盤緣31上以間隔狀態(tài)地并且優(yōu)選為等距離地構成有 一組針筒挾持槽311,由圖1所示意的針筒饋入裝置10饋及的針筒20率先進入針筒挾持 槽311中,并且由第一導軌5的導擋使針筒20在隙道51中移動,直至抵達一對第一引出 導軌6的第一導槽61引出,即從第一導槽61的針筒引出口611引至過渡導槽63,最終到 達輸送帶供包裝機包裝或稱封裝。前述的隙道51是由第一導軌5與盤緣31之間所形成的 空間而產生的,因為第一導軌5是圍繞于轉盤3的盤緣31并且以懸空狀態(tài)地設置于轉盤 座2上的。在第一導軌5的上表面通過定位套522和螺栓521固定有一形狀呈波浪形的壓 板52,當以寸差不齊的狀態(tài)而探出于針筒20的活塞式推桿201途經壓板52的區(qū)域時,則 由壓板52將活塞式推桿201向針筒20的本體內即針筒20的推桿腔內驅趕,使各針筒20 的活塞式推桿201表現為同一種狀態(tài),即充分地并且一致地進入于推桿腔。
請繼續(xù)見圖1和圖2,作為本實用新型所推薦的技術方案的技術要點,在對應于一對 第一引出導軌6的下部設有一對第二引出導軌7,第二引出導軌7與第一引出導軌6之間 保持有第二通道62 (圖2示), 一對第二 導軌7之間構成有供不合格針筒30 (圖2示)移動的第二導槽71,該第二導槽71是與前述的第一導槽61相對應的。 一對第一、第二引出 導軌6、 7以同軸狀態(tài)地固定在轉盤座2上,具體是通過一組數量不受圖示限制的第一固 定螺釘64與轉盤座2固定,其中,在第一固定螺釘61上套置有第一、第二隔圈641、 642, 第一隔圈641位于第一、第二引出導軌6、 7之間,由該第一隔圈641的高度限定第一、 第二引出導軌6、 7之間的第二通道62的高度,第二隔圈642位于第二引出導軌7與轉軸 座2之間,由該第二隔圈642的高度限定第二引出導軌7懸空于轉軸座2的高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的另一技術要點,在對應于前述的第一導軌5的一 端的下部設有一對第二導軌8, 一對第二導軌8同樣由相應的第二固定螺釘53與第一導軌 5同軸固定,并且在第二固定螺釘53上套置有第三、第四、第五隔套531、 532、 533,由 第三隔套531限定第一導軌5與一對第二導軌8中的上面的一枚第二導軌8之間的間距, 即限定前述的第一通道81的高度,由第四隔套532限定前述的一對第二導軌8之間的第 三通道82的高度,由第五隔套533限定一對第二導軌8中的下面的一枚第二導軌8與轉 軸座2之間的距離。從圖2可看到,第一導軌5的末端對應于第二通道62,第二導軌8 的末端對應于第二引出導軌7的下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的還一技術要點,在轉軸座2上用調整螺釘93固
定分檢塊9,該分檢塊9的位置無疑是對應于前述的隙道51部位的,也即對應于隙道51
的針筒引出口部位,更具體地講對應于第二導軌8的末端部位(第二導軌8的盡頭部位)。
調整螺釘93可起到調節(jié)分檢塊9的高度,以適應針筒20的高低,即,使護針套202能恰到好
處地沿護針套導引面92行移。在分檢塊9的長度方向并且居中開設有開口朝向上即朝向
第二導槽71方向的走針槽91,對應于走針槽91的槽口的兩側自然地形成為護針套導引面
92。為了便于公眾理解,申請人在圖2中分別示出了合格的針筒20和不合格針筒30,在
合格的針筒20上保持有護針套202,而不合格針筒30上的護針套202己脫落,注射針203
處于敞露狀態(tài)。于是在轉盤3的運動下,當脫落有護針套202的不合格針筒30抵達分檢
塊9時,其上的注射針203只要進入圖l所示的走針槽91,在該情形下,不合格針筒30
的高度被降低,從而只能沿一對第二引出導軌7之間的第二導槽71行移,當抵達第二導
槽71的盡頭時落入固設在轉盤座2上的不合格針筒導出槽21內,由不合格針筒導出槽21
導出。而圖2中的合格的針筒20,由于護針套202未出現有脫落情形,因此護針套202
沿分檢塊9的護針套導引面92行移,使針筒20順利進入一對第一引出導軌6的第一導槽
61,直至進入過渡導槽63,最終由過渡導槽63饋至包裝機包裝。請重點見圖l,在過濾導槽63的槽口631的部位的兩側各設有一擋板632,該對擋板 632是用來阻擋不合格針筒30竄出的。此外,在過渡導槽63上還配設有一支架633,并 且在支架633上安裝有信號采集器6331和一上擋板6332,對于信號采集器6331優(yōu)選而非 限于地使用紅外線探頭或采用類似的感應元件,由線路與包裝機的控制器電氣連接,當待 包裝的針筒20用盡時,即信號采集器6331采集不到信號時,那么由其發(fā)出信號給控制器, 使包裝機停止工作。圖1中示意在針筒饋入裝置10的饋出槽101上的探頭1011的功用是 當其探及不到待包裝的針筒時,由其發(fā)出信號給控制器,由控制器發(fā)出指令使針筒饋入裝 置10工作,向轉盤3輸送。
申請人結合圖1和圖2簡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依據公知之理,由圖l所示的振 動式的針筒饋入裝置10和本實用新型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以及圖中未示出的包裝 機構成為成套的針筒自動包裝生產流水線,當傳動裝置4的電機41工作,由主動齒輪42 帶動從動齒輪43,由從動齒輪43使主軸44運動(旋轉),由于轉盤3是與主軸44固定的, 因此轉盤3旋轉。此時,針筒饋入裝置10也工作,將待包裝針筒20饋至轉盤3,進入轉 盤3的盤緣31上的針筒挾持槽311,針筒20在第一導軌5與盤緣31之間所限定的隙道5 中行移,針筒20的活塞式推桿201 (業(yè)界也稱針蕊)進入針筒20內的程度由壓板52擔當。 請重點結合圖2,只要是合格的針筒20,如前述,由于護針套202未脫落,因此由護針套 202沿分檢塊9的護針套導引面91移動,也就是說針筒20處于高位行移,進入一對第一 引出導軌6的第一導槽61,直至進入過渡導槽63,供給包裝機包裝。然而,當存在護針 套202脫落情形時,注射針203便進入走針槽91,由于沒有了護針套202,不合格針筒30 的位置顯著降低,只能進入對應于第一引出導軌6下方的第二引出導軌7的第二導槽71, 直至進入不合格針筒引出槽21收集。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推薦的技術方案,不再需要象已有技術那樣憑借人力分檢, 能可靠地將不合格針筒20 —個不漏地剔除,從而全面地克服了申請人在背景技術欄中所 提及的已有技術中所存在的諸項不足,不失為是一個極致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1、一種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它包括一機架(1),一固定于機架(1)上的并且對應于機架(1)的上部的轉盤座(2),一與設在機架(1)上的傳動機構(4)傳動聯結的并且位于轉盤座(2)的上部的轉盤(3),在該轉盤(3)的盤緣(31)上間隔開設有針筒挾持槽(311),一第一導軌(5),圍繞于所述盤緣(31)與轉盤座(2)固定并且與盤緣(31)之間構成有隙道(51),在該第一導軌(5)的上方還固設有一壓板(52),一對設在轉盤座(2)上的并且與所述隙道(51)相對應的第一引出導軌(6),一對第一引出導軌(6)之間構成有第一導槽(6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對第二引出導軌(7)、至少一枚第二導軌(8)和一分檢塊(9),一對第二引出導軌(7)對應于所述的一對第一引出導軌(6)的下部并且與所述的隙道(51)相對應,該對第二引出導軌(7)之間構成有第二導槽(71),第二導槽(71)與所述的第一導槽(61)相對應,第二導軌(8)對應于所述第一導軌(5)的下部,并且第二導軌(8)與第一導軌(5)之間構成有第一通道(81),分檢塊(9)在對應于所述的隙道(51)的部位與所述轉盤座(2)固定,在該分檢塊(9)的長度方向開設有開口朝向并且對應于所述第二導槽(71)的起針槽(9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4) 包括電機(41)、主動齒輪(42)、從動齒輪(43)和主軸(44),電機(41)固定在機架(1)上,主動 齒輪(42)固定在電機(41)的動力輸出軸上,并且與從動齒輪(43)相嚙合,從動齒輪(43)固定 在主軸(44)的下端部,而主軸(44)的上端部與所述的轉盤(3)固定,并且主軸(44)通過攜有 軸承的軸承座(441)支承于所述的機架(1)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板(52) 的整體形狀呈波浪形。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第二 引出導軌(7)與所述的一對第一引出導軌(6)同軸地固定于所述的轉盤座(2)上。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 第二引出導軌(7)與所述的一對第一引出導軌(6)之間保持有第二通道(62)。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導軌(8)與所述的第一導軌(5)同軸地固定于所述的轉盤座(2)上。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 導軌(8)的數量有一對,并且一對第二導軌(8)之間構成有第三通道(82)。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盤座(2) 的一端固設有一不合格針筒導出槽(21),該不合格針筒導出槽(21)位于第二引出導軌(7)的 第二導槽(71)的末端。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第一 導軌(6)的末端固設有一用于將針筒過渡到包裝機包裝的過渡導槽(63),該過渡導槽(63)的 槽口(631)與所述的第一導槽(61)末端的針筒引出口(611)相對應,并且在過渡導槽(63)的槽 口(631)的兩側各設有一擋板(632),該對擋板(632)對應于所述的一對第二引出導軌(7)的末 端。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渡導槽 (63)上還設有一支架(633),支架(633)上設有一信號采集器(6331)和一上擋板(6332),其中, 上擋板(6332)對應于所述的過渡導槽(63)的上方,所述的信號采集器(6331)為紅外線探頭。
專利摘要一種一次性塑料針筒輸送裝置,屬于包裝機械技術領域。包括一機架,一轉盤座,一轉盤,一第一導軌,一壓板,一對第一引出導軌,一對第一引出導軌之間的第一導槽,特點是還包括有一對第二引出導軌、至少一枚第二導軌和一分檢塊,一對第二引出導軌對應于一對第一引出導軌的下部且與隙道相對應,該對第二引出導軌之間構成有第二導槽,第二導槽與第一導槽相對應,第二導軌對應于第一導軌的下部,且第二導軌與第一導軌之間構成有第一通道,分檢塊在對應于隙道的部位與轉盤座固定,在該分檢塊的長度方向開設有起針槽。優(yōu)點既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后道的包裝效率和包裝質量,又可徹底杜絕不合格針筒流入包裝工序。
文檔編號B07B13/04GK201371961SQ200920042230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吳弼濟 申請人:常熟乙星包裝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