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環(huán)境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污水預處理池。
背景技術:
目前,農(nóng)村排放的污水中混有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為了防止水泵和處理構筑物的機械設備和管道被磨損或堵塞,同時減輕后續(xù)處理單元和處理構筑物的處理負荷,使之正常、穩(wěn)定運行,在污水處理系統(tǒng)或水泵前必須設置格柵。一般情況下設置粗、細兩道格柵。
農(nóng)村地區(qū)排水體制多為雨污合流,生活污水中除夾帶較大的懸浮物、漂浮物外,降雨時雨水中攜帶大量泥沙進入排水管道中。目前,農(nóng)村小型污水處理站生物處理單元多采用MBR(膜生物反應器)膜處理工藝或人工濕地工藝,一級處理單元采用格柵僅能攔截較大的漂浮物,細格柵的柵間距在1.5~10mm之間,也無法攔截顆粒較小的懸浮物和泥沙;且受處理規(guī)模、占地等限制,格柵之后無法設置獨立的構筑物對懸浮物及泥沙進行沉淀處理,大量泥沙和懸浮物經(jīng)過格柵直接進入后續(xù)生物處理單元,影響后續(xù)生物處理的效果,嚴重時可導致生物膜反應器於堵、斷絲,或造成人工濕地調料堵塞,導致生物處理單元無法正常使用,大大影響處理效果。對上述問題進行解決十分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xiàn)有的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過程中,預處理的裝置無法攔截顆粒較小的懸浮物和泥沙,導致后續(xù)生物處理單元無法正常使用,對處理效果帶來不利影響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污水預處理池, 包括池體、粗格柵和土工布格柵,所述池體一端設有進水管,另一端設有出水管,所述池體內(nèi)側由所述進水管至所述出水管的方向依次設置所述粗格柵和所述土工布格柵,所述土工布格柵包括支撐架和土工布,所述支撐架的兩側與所述池體的側壁連接,所述土工布設置于所述支撐架上。
其中,所述土工布為單層結構的無紡土工布,規(guī)格為300g/m2,滲透系數(shù)大于或等于1.0×10-1cm/s。
其中,所述土工布格柵沿水流方向傾斜設置,與所述池體的底壁的夾角為70°。
其中,所述池體的側壁上設有滑槽,所述支撐架的兩側安裝于所述滑槽內(nèi)。
其中,所述滑槽與所述池體的側壁通過膨脹螺栓連接。
其中,所述膨脹螺栓呈梅花型布置。
其中,所述支撐架包括外側的塑鋼框架和內(nèi)側的橡膠硬條,所述橡膠硬條將所述土工布固定于所述塑鋼框架上。
其中,所述塑鋼框架上設有把手。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污水預處理池作為設在生化處理單元前的一級處理格柵池,土工布格柵是作為細格柵設置在粗格柵后,污水通過進水管進入池體中,依次通過粗格柵與土工布格柵的過濾,粗格柵用于攔截污水中較大粒徑的懸浮物和漂浮物,土工布格柵可攔截粒徑較小的懸浮物,減輕預處理的殘留對后續(xù)生物處理單元的影響,可有效地對污水中小粒徑泥沙和懸浮物進行截流、過濾,防止膜或填料等的堵塞,降低了農(nóng)村地區(qū)污水中泥沙及小粒徑懸浮物對小型污水處理站生物處理階段處理效果的影響。對于雨污合流的農(nóng)村地區(qū)來說,可提高小型農(nóng)村污水處理效果;降低后期維護養(yǎng)護及運行的難度;相比鋼格柵和生物處理膜組件,土工布價格低廉,同時省去建設沉砂池等預處理設施,只要定期更換土工布即 可,更換土工布格柵成本較低,適用于農(nóng)村地區(qū)小型污水處理站的預處理。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構成的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以及有這些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所帶來的優(yōu)點之外,本實用新型的其他技術特征及這些技術特征帶來的優(yōu)點,將結合附圖作出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污水預處理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污水預處理池的土工布柵格與池體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污水預處理池的土工布柵格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池體;2:粗格柵;3:土工布格柵;4:進水管;5:出水管;11:滑槽;12:膨脹螺栓;31:支撐架;32:土工布;311:塑鋼框架;312:橡膠硬條;313: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 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多根”、“多組”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若干個”、“若干根”、“若干組”的含義是一個或一個以上。
如圖1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污水預處理池,包括池體1、粗格柵2和土工布格柵3,池體1一端設有進水管4,池體1另一端設有出水管5,池體1內(nèi)側由進水管4至出水管5的方向依次設置粗格柵2和土工布格柵3,土工布格柵3包括支撐架31和土工布32,支撐架31的兩側與池體1的側壁連接,土工布32設置于支撐架31上。
本實用新型污水預處理池作為設在生化處理單元前的一級處理格柵池,土工布格柵是作為細格柵設置在粗格柵后,污水通過進水管進入池體中,依次通過粗格柵與土工布格柵的過濾,粗格柵用于攔截污水中較大粒徑的懸浮物和漂浮物,土工布格柵可攔截粒徑較小的懸浮物,減輕預處理的殘留對后續(xù)生物處理單元的影響,可有效地對污水中小粒徑泥沙和懸浮物進行截流、過濾,防止膜或填料等的堵塞,降低了農(nóng)村地區(qū)污水中泥沙及小粒徑懸浮物對小型污水處理站生物處理階段處理效果的影響。對于雨污合流的農(nóng)村地區(qū)來說,可提高小型農(nóng)村污水處理效果;降低后期維護養(yǎng)護及運行的難度;相比鋼格柵和生物處理膜組件,土工布價格低廉,同時省去建設沉砂池等預處理設施,只要定期更換土工布即可,更換土工布格柵成本較低,適用于農(nóng)村地區(qū)小型污水處理站的預處理。
其中,土工布32為單層結構的無紡土工布,規(guī)格為300g/m2,滲透系數(shù)大于或等于1.0×10-1cm/s。土工布是由合成纖維通過針刺或編織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它具有優(yōu)秀的過濾、排水、隔離、防滲、防護作用,重量輕、抗拉強度高、滲透性好、耐老化、耐腐蝕、成本低等特性,廣泛用于水利、電力、礦井、公路和鐵路等土工工程。本實用新型采用單層無紡土工布,等效孔徑一般在0.05~0.20mm之間, 滲透系數(shù)為1.0~9.9×(10-1~10-3)cm/s。
具體的,土工布格柵3沿水流方向傾斜設置,且與池體1的底壁的夾角為70°。在保證污水能夠順利通過土工布格柵的同時,增大土工布與污水的接觸面積,強化過濾效果。
其中,如圖2所示,池體1的側壁上設有滑槽11,支撐架31的兩側安裝于滑槽11內(nèi)。其中,滑槽11與池體1的側壁通過膨脹螺栓12連接。其中,膨脹螺栓12呈梅花型布置。土工布格柵采用滑槽與池體的側壁安裝連接,在池體的側壁上設置兩道12#槽鋼滑槽,滑槽上預先打孔,滑槽與池體池壁通過膨脹螺栓相接,在實際應用中,土工布格柵可沿滑槽抽出,與池體分離,便于拆卸更換。膨脹螺栓呈梅花型布置,間距20cm。
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支撐架31包括外側的塑鋼框架311和內(nèi)側的橡膠硬條312,橡膠硬條312將土工布32固定于塑鋼框架311上。土工布的邊緣被橡膠硬條架裝固定于塑鋼框架上,土工布需要更換時,拆卸橡膠硬條即可卸下更換,方便快捷。
其中,塑鋼框架311上設有把手313。塑鋼型材外框上安裝不銹鋼提手,方便將土工布格柵提升,更換土工布。
使用時,污水通過進水管進池體,首先經(jīng)過前端的粗格柵,纖維、碎皮、木屑、果皮、蔬菜、塑料制品等較大的漂浮物被攔截,然后污水通過土工布格柵,污水中的小顆粒懸浮物、泥沙等被攔截,水透過土工布由出水管道進入下一個處理單,起到過濾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污水預處理池作為設在生化處理單元前的一級處理格柵池,土工布格柵是作為細格柵設置在粗格柵后,污水通過進水管進入池體中,依次通過粗格柵與土工布格柵的過濾,粗格柵用于攔截污水中較大粒徑的懸浮物和漂浮物,土工布格柵可攔截粒徑較小的懸浮物,減輕預處理的殘留對后續(xù)生物處理單元的影響,可有效地對污水中小粒徑泥沙和懸浮物進行截流、過濾,防止膜或填料等的堵塞,降低了農(nóng)村地區(qū)污水中泥沙及小粒徑懸浮物對小型污水處理 站生物處理階段處理效果的影響。對于雨污合流的農(nóng)村地區(qū)來說,可提高小型農(nóng)村污水處理效果;降低后期維護養(yǎng)護及運行的難度;相比鋼格柵和生物處理膜組件,土工布價格低廉,同時省去建設沉砂池等預處理設施,只要定期更換土工布即可,更換土工布格柵成本較低,適用于農(nóng)村地區(qū)小型污水處理站的預處理。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