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包括進水管,副水槽,其中,進水管的出水口連接副水槽的進水口,副水槽中設有斜板槽,斜板槽中設有斜板,裝置還包括溢水槽和過濾水槽,溢水槽的進水口連接副水槽的出水口,溢水槽的底部連接有溢水管,溢水管的下方設有溢水濾網,溢水濾網連接過濾水槽的進水口,且過濾水槽中設有鐵粉吸附裝置,過濾水槽的出水口連接排水管。通過增設溢水槽,溢水管和溢水濾網再次對水進行過濾,通過鐵粉吸附裝置吸附細小鐵粉,提高凈化率,進水管前端增設進水濾網,副水槽中增設擋板和濾網,減慢水流速度的同時,清除了雜質,且進水管為弧形有利于雜質沉淀,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專利說明】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涂裝工藝前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
技術背景
[0002]目前,國內外主流汽車廠家涂裝工藝中前處理予清洗工序主要采用的是沉降式噴淋水洗過濾式、磁性分離過濾式、離心式分離過濾式,對予清洗水洗槽內循環(huán)水中含有的鐵粉、纖維、WE膠污、焊渣、毛刺等顆粒雜質進行過濾。涂裝車間前處理予清洗采用的是節(jié)能式循環(huán)水沖洗,半數離心分離過濾式(單支)。在沖洗過程中,會將白車身上的大量鐵粉、纖維、WE膠污等雜質沖洗入到水洗槽內,造成槽液內含有大量的鐵粉顆粒等雜質,且無法有效地過濾細小鐵粉、纖維、焊渣。毛刺等雜質,在對車身進行沖洗過程中,會對車身進行二次污染,車身內裝品質下降(ED內裝單臺顆粒件數),造成其它水洗槽液污染程度惡化,影響整車沖洗效果。必須要每日在生產結束后對槽液進行更換,以免造成品質的劇烈惡化。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該裝置能很好的對予清洗洗水槽內的循環(huán)水進行過率,避免對車身進行二次污染。
[0004]為實現此目的,本發(fā)明所設計的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包括進水管,副水槽,其中,進水管的出水口連接副水槽的進水口,副水槽中設有斜板槽,斜板槽中設有斜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溢水槽和過濾水槽,溢水槽的進水口連接副水槽的出水口,溢水槽的底部連接有溢水管,溢水管的下方設有溢水濾網,溢水濾網連接過濾水槽的進水口,且過濾水槽中設有鐵粉吸附裝置,過濾水槽的出水口連接排水管。
[0005]進一步地,所述進水管的前端設有進水濾網。
[0006]進一步地,所述進水管為弧形。
[0007]進一步地,所述斜板的前方設有副水槽擋水板,斜板的下方設有副水槽濾網,副水槽濾網與副水槽擋水板相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副水槽的出水口處設有副水槽出水濾網。
[0009]進一步地,所述鐵粉吸附裝置內壁的上下表面之間設有磁棒。
[0010]更進一步地,所述鐵粉吸附裝置內壁的上下表面之間還設有鐵粉吸附濾網,第一擋水板和第二擋水板,第一擋水板連接鐵粉吸附裝置內壁的上表面,且不封閉,第二擋水板連接鐵粉吸附裝置內壁的下表面,且不封閉。
[001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增設溢水槽,溢水管和溢水濾網對水進行再次過濾,通過鐵粉吸附裝置對細小鐵粉進行吸附,進一步提高了凈化率,且進水管前端設有進水濾網,進一步提高了凈化率,副水槽中擋板和濾網的增設,使水流速度在減慢的同時,進一步減少了雜質,且進水管為弧形有利于雜質的沉淀,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的主視圖;
[0013]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的俯視圖;
[0014]圖3為本發(fā)明中進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發(fā)明中副水槽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本發(fā)明中鐵粉吸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其中,1一進水管,2—副水槽,3—過濾水槽,4一排水管,5—斜板,6—溢水槽,7—溢水管,8—溢水濾網,9 一鐵粉吸附裝置,10—進水濾網,11 一副水槽擋水板,12—副水槽濾網,13—副水槽出水濾網,14 一磁棒,15—鐵粉吸附濾網,16—第一擋水板,17—第二擋水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9]如圖1所示的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包括進水管1,副水槽2,其中,進水管I的出水口連接副水槽2的進水口,副水槽2中設有斜板槽,斜板槽中設有斜板
5,裝置還包括溢水槽6和過濾水槽3,溢水槽6的進水口連接副水槽2的出水口,溢水槽6的底部連接有溢水管7,溢水管7的下方設有溢水濾網8,溢水濾網8連接過濾水槽3的進水口,且過濾水槽3中設有鐵粉吸附裝置9,過濾水槽3的出水口連接排水管4。通過增設溢水槽6,溢水管7,溢水濾網8和鐵粉吸附裝置15對水進行多次過濾,大大提高了凈化效率。且溢水管7有六根,可在工作允許的范圍內對部分溢水管7進行拆卸和清洗,操作方便,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0020]上述技術方案中,如圖3所示,所述進水管I的前端設有進水濾網10。進一步提高了進化率。
[0021]上述技術方案中,如圖2所示,所述進水管I為弧形?;⌒蔚脑O計有利于減緩水流的速度,更有利于雜質沉淀。
[0022]上述技術方案中,如圖4所示,所述斜板5的前方設有副水槽擋水板11,斜板5的下方設有副水槽濾網12,副水槽濾網12與副水槽擋水板11相連接。通過副水槽擋水板11減緩水流速度,通過副水槽濾網12對水進行再次過濾,進一步提高了凈化效率。
[0023]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副水槽2的出水口處設有副水槽出水濾網13。進一步提高了凈化效率。
[0024]上述技術方案中,如圖5所示,所述鐵粉吸附裝置9內壁的上下表面之間設有磁棒14。磁棒14可吸附細小的鐵粉,結構簡單,凈化效果明顯,具有很好的實用性能。
[0025]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鐵粉吸附裝置9內壁的上下表面之間還設有鐵粉吸附濾網15,第一擋水板16和第二擋水板17,第一擋水板16連接鐵粉吸附裝置9內壁的上表面,且不封閉,第二擋水板17連接鐵粉吸附裝置9內壁的下表面,且不封閉。通過第一擋水板16和第二擋水板17,兩次減緩水流速度,更有利于雜質的沉淀,也更有利于鐵粉吸附濾網15對水的過濾。
[0026]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循環(huán)水首先從進水管I流入系統(tǒng),進水濾網10首先對循環(huán)水進行過濾,然后循環(huán)水通過進水管I流入副水槽2中,通過副水槽擋水板11時流速減慢,經過副水槽濾網12過濾后流過斜板槽中的斜板5,通過副水槽出水濾網13流出副水槽2。循環(huán)水通過副水槽2后,進入溢水槽6,溢水槽6的底部連接有溢水管7,循環(huán)水通過溢水管7,流入溢水管7下方的溢水濾網8,通過溢水濾網8對循環(huán)水進行再次過濾,經過溢水濾網8的循環(huán)水流入過濾水槽3中,通過過濾水槽3中的鐵粉吸附裝置9對循環(huán)水進行最后的過濾,在通過鐵粉吸附裝置9時,首先由第一擋水板16和第二擋水板17減慢循環(huán)水的流速,然后通過磁棒14對水中的細小鐵粉進吸附,最后通過鐵粉吸附濾網15對循環(huán)水進行過濾,經過鐵粉吸附裝置9過濾后的循環(huán)水通過排水管4再次進入系統(tǒng)。本發(fā)明對循環(huán)水進行了多次過濾,大大提高了凈化效率,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包括進水管(1),副水槽(2),其中,進水管(I)的出水口連接副水槽(2)的進水口,副水槽(2)中設有斜板槽,斜板槽中設有斜板(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溢水槽(6)和過濾水槽(3),溢水槽(6)的進水口連接副水槽(2)的出水口,溢水槽(6 )的底部連接有溢水管(7 ),溢水管(7 )的下方設有溢水濾網(8 ),溢水濾網(8 )連接過濾水槽(3 )的進水口,且過濾水槽(3 )中設有鐵粉吸附裝置(9 ),過濾水槽(3 )的出水口連接排水管(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I)的前端設有進水濾網(10)。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I)為弧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5)的前方設有副水槽擋水板(11),斜板(5)的下方設有副水槽濾網(12),副水槽濾網(12)與副水槽擋水板(11)相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槽(2 )的出水口處設有副水槽出水濾網(13 )。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鐵粉吸附裝置(9)內壁的上下表面之間設有磁棒(14)。
7.如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種涂裝工藝前處理予清洗除鐵粉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鐵粉吸附裝置(9)內壁的上下表面之間還設有鐵粉吸附濾網(15),第一擋水板(16)和第二擋水板(17),第一擋水板(16)連接鐵粉吸附裝置(9)內壁的上表面,且不封閉,第二擋水板(17)連接鐵粉吸附裝置(9)內壁的下表面,且不封閉。
【文檔編號】C02F9/12GK103896439SQ201210580856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王康, 勾天生, 殷俊, 羅浩, 廖敏, 涂同權, 劉飛 申請人: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