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空調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汽車空調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水箱、集流管Ⅰ、集流管Ⅱ、隔板和干燥瓶,其特征在于:水箱設置在冷凝器的正上方;集流管Ⅰ和集流管Ⅱ分別設置在水箱和冷凝器的兩側,所述水箱扁管和冷凝器扁管的兩端嵌入集流管Ⅰ和集流管Ⅱ的內部,與之連通;集流管Ⅰ和集流管Ⅱ的內部均設置有上中下三個隔板,集流管Ⅰ設置有水箱進液口,冷凝器進液口和冷凝器出液口,集流管Ⅱ設置有水箱出液口,右側設置有干燥瓶;干燥瓶與集流管Ⅱ的空腔連通。由于其采用將水箱集成在冷凝器上和用集流管整合冷凝器和水箱積液管的結構,實現汽車散熱器的一體化,節(jié)約空間,優(yōu)化結構,增大散熱面積,降低制造成本且安裝方便,從而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空調冷凝器【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冷卻系統(tǒng),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空調冷凝器。
【背景技術】
[0002]現在的汽車制造商力圖追求安全可靠、節(jié)能環(huán)保、成本低而高效的造車理念。為此,要求汽車配件的集成化和輕量化,但是現有的汽車冷卻系統(tǒng)的冷凝器和水箱多采用獨立的制造方式,然后分別安裝于汽車發(fā)動機艙內或者是通過支架并排連接在一起后安裝于車上,這樣就使得冷凝器和水箱之間連接點比較多,結構也比較復雜,從而使冷凝器和水箱安裝不方便,而且此種結構同等面積總體換熱效率較低、制造成本也較高。顯然,現有技術汽車冷卻系統(tǒng)存在著結構復雜、安裝不便和成本較高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空調冷凝器,以解決現有技術汽車冷卻系統(tǒng)存在的結構復雜、安裝不便和成本較高等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水箱、集流管1、集流管I1、隔板和干燥瓶;其特征在于:水箱設置在冷凝器的正上方;集流管I和集流管II分別設置在水箱和冷凝器的兩側,所述水箱扁管和冷凝器扁管的兩端嵌入集流管I和集流管II的內部,與之連通;集流管I和集流管II 的內部均設置有上中下三個隔板,上隔板和中隔板設置在水箱扁管和冷凝器扁管之間,且二個隔板間設置有間隙,下隔板設置在集流管下端;其中,集流管I的上部設置水箱進液口,在集流管I中隔板和下隔板之間設置冷凝器進液口,在下隔板的下面設置冷凝器出液口 ;集流管II的中上部設置水箱出液口,右側面設置有干燥瓶;干燥瓶與集流管II的中隔板和下隔板之間和下隔板下面的空腔連通。
[0005]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的水箱進液口水平高度高于水箱出液口。
[0006]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的冷凝器和水箱之間設置一根觀察扁管,且在該觀察扁管對應的集流管正面設置有觀察孔。
[0007]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整體采用四個安裝支架固定在汽車發(fā)動機前端散熱器或龍門架上端。
[0008]按照上述組裝而成的汽車空調冷凝器,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采用了將水箱集成在冷凝器上的結構和用集流管整合冷凝器和水箱積液管的結構,實現了汽車散熱器的一體化,節(jié)約空間,優(yōu)化了結構,增大了散熱面積,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安裝方便,從而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I為集流管I,2為水箱進液口,3為上隔板,4為中隔板,5為冷凝器進液口,6為下隔板,7為冷凝器出液口,8為冷凝器,9為干燥瓶,10為觀察孔,11為水箱出液口,12為集流管II,13為水箱,14為觀察扁管。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的結構和工作過程作進一步的描述。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包括冷凝器8、水箱13、集流管I 1、集流管II 12、隔板和干燥瓶9;其特征在于:水箱13設置在冷凝器8的正上方;集流管I I和集流管II 12分別設置在水箱13和冷凝器8的兩側,所述水箱扁管和冷凝器扁管的兩端嵌入集流管I I和集流管II 12的內部,與之連通;集流管I I和集流管II 12的內部均設置有上中下三個隔板,上隔板3和中隔板4設置在水箱扁管和冷凝器扁管之間,且二個隔板間設置有間隙,下隔板6設置在集流管下端;其中,集流管I I的上部設置水箱進液口 2,在集流管I I上,中隔板4和下隔板6之間設置冷凝器進液口 5,在下隔板6的下面設置冷凝器出液口 7 ;集流管II 12的中上部設置水箱出液口 11,右側面設置有干燥瓶9 ;干燥瓶9與集流管II 12的中隔板4和下隔板6之間和下隔板6下面的空腔連通。
[0013]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的水箱進液口 2的水平高度高于水箱出液口 11,其作用是易于水箱13內液體的流動;冷凝器8和水箱13之間設置一根觀察扁管14,且在該觀察扁管14對應的集流管正面設置有觀察孔10,設置觀察孔10的目的是預防或檢測集流管是否出現串漏的現象;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整體采用四個安裝支架固定在汽車發(fā)動機前端散熱器或龍門架上端,其結構簡單,易于固定。
[0014]在具體使用時,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通過四個安裝支架安裝在汽車發(fā)動機前端散熱器或龍門架上端,首先,水箱水從集流管I I上的水箱進液口2進入集流管I I內上隔板3上端的空腔中,徑流到水箱13散熱器再從集流管II 12上的水箱出液口 11流出,從而循環(huán);其次,冷凝液從集流管I I上的冷凝器進液口 5進入集流管I I內中隔板4和下隔板6之間的空腔,徑流到冷凝器8到集流管II 12內中隔板4和下隔板6之間的空腔中,再從干燥瓶9設置在集流管II 12內中隔板4和下隔板6之間的進口流入干燥瓶9中,再從干燥瓶9設置在集流管II 12內下隔板6下方的出口流入冷凝器8,最后流入集流管II內下隔板6下方的空腔中,從冷凝器出液口 7流出,得以循環(huán);最后通過集流管I I和集流管II 12上的兩個觀察孔10對本實用新型汽車空調冷凝器的工作狀況進行觀察和檢測,從而判斷是否出現漏液串液等現象。
[0015]按照上述組裝而成的汽車空調冷凝器,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采用了將水箱集成在冷凝器上的結構和用集流管整合冷凝器和水箱積液管的結構,實現了汽車散熱器的一體化,節(jié)約空間,優(yōu)化了結構,增大了散熱面積,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安裝方便,從而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空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冷凝器、水箱、集流管1、集流管I1、隔板和干燥瓶;水箱設置在冷凝器的正上方;集流管I和集流管II分別設置在水箱和冷凝器的兩側,所述水箱扁管和冷凝器扁管的兩端嵌入集流管I和集流管II的內部,與之連通;集流管I和集流管II的內部均設置有上中下三個隔板,上隔板和中隔板設置在水箱扁管和冷凝器扁管之間,且二個隔板間設置有間隙,下隔板設置在集流管下端;其中,集流管I的上部設置水箱進液口,在集流管I中隔板和下隔板之間設置冷凝器進液口,在下隔板的下面設置冷凝器出液口 ;集流管II的中上部設置水箱出液口,右側面設置有干燥瓶;干燥瓶與集流管II的中隔板和下隔板之間和下隔板下面的空腔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空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該冷凝器的水箱進液口水平高度高于水箱出液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空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該冷凝器的冷凝器和水箱之間設置一根觀察扁管,且在該觀察扁管對應的集流管正面設置有觀察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空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該冷凝器整體采用四個安裝支架固定在汽車發(fā)動機前端散熱器或龍門架上端。
【文檔編號】F25B39/04GK203501567SQ20132044961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26日
【發(fā)明者】鄭永, 胡振武 申請人:重慶超力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