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及成型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注塑模具及成型設備,該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后模、制品模腔、第一驅動件及用于成型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的活動件,其中,制品模腔由前模與后模形成;活動件貫穿前?;蛘吆竽TO置,活動件的一端與第一驅動件連接,第一驅動件驅動活動件另一端從前?;蛘吆竽_M出制品模腔。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注塑成型制品在成型后表面存在接合線的問題,有利于提高注塑成型制品的質量。
【專利說明】注塑模具及成型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注塑模具及成型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模具設計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對產(chǎn)品對外觀要求很高的注塑成型產(chǎn)品,這就需要在模具設計時,提高模具的設計精度。但是在帶有通孔或者是盲孔的注塑成型產(chǎn)品中,想要提高其外觀要求,非常困難。
[0003]參照圖1及圖2,目前的成型模具都是在前模10丨或者是后模20丨上設置固定鑲件30',通過該固定鑲件30'的形狀來成型產(chǎn)品100'的通孔200'或是盲孔的形狀。當采用這種結構的模具來成型產(chǎn)品100 '時,由于該固定鑲件30'預先在制品模腔內(nèi),導致在制品模腔內(nèi)流動的塑膠會在接觸該固定鑲件30丨時被其分隔而形成兩股膠體,且這兩股膠體在繞過固定鑲件30丨后會相互匯合,繼續(xù)流動,直至填充滿整個制品模腔,以形成產(chǎn)品。由于這種填充式的成孔方法,當產(chǎn)品冷卻成型后,就可能會在兩股膠體的匯合處出現(xiàn)接合線等質量問題。當通孔200'或者盲孔較多時,對產(chǎn)品100 '質量的影響就更為嚴重。為保證產(chǎn)品100丨質量,目前常用的解決辦法是通過調整注塑機的模具溫度、射膠壓力或者射膠速度等參數(shù)來改善外觀問題,但通常都達不到客戶所要求的效果,以致?lián)p失了很多客戶,不利于市場的競爭。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注塑模具及成型設備,旨在解決注塑成型制品表面接合線的問題,以提高注塑成型制品的質量。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后模、由所述前模與后模形成的制品模腔、第一驅動件,及貫穿所述前?;蛘吆竽TO置的活動件,所述活動件用于成型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活動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所述活動件另一端從所述前?;蛘吆竽_M出所述制品模腔。
[0006]優(yōu)選地,所述活動件與其對應成型的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的形狀、大小相同。
[0007]優(yōu)選地,所述活動件包括驅動段及成型段,所述驅動段與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連接,所述成型段用于成型所述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驅動段在所述第一驅動件的驅動下,帶動所述成型段進出所述制品模腔。
[0008]優(yōu)選地,所述成型段與其對應成型的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的形狀、大小相同。
[0009]優(yōu)選地,所述注塑模具還包括頂出件及第二驅動件,所述頂出件貫穿所述后模設置,所述頂出件的一端與所述制品模腔中塑膠制品的位置對應,所述頂出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二驅動件驅動所述頂出件頂出所述制品模腔中的塑膠制品。
[0010]優(yōu)選地,所述頂出件包括推板及至少一頂針,所述推板設置在所述后模背向所述前模的一側且與第二驅動件驅動連接,所述頂針垂直設于所述推板與所述后模相對的一側。
[0011]優(yōu)選地,所述后模上對應所述頂針的位置設有與所述頂針適配的過孔,所述頂針在所述過孔中滑動。
[0012]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驅動件及所述第二驅動件為氣缸或者直線電機。
[0013]此外,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成型設備,該成型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后模、由所述前模與后模形成的制品模腔、第一驅動件,及貫穿所述前模或者后模設置的活動件,所述活動件用于成型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活動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所述活動件另一端從所述前?;蛘吆竽_M出所述制品模腔。
[0014]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用于成型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的活動件,該活動件貫穿所述前?;蛘吆竽TO置,該活動件一端與第一驅動件連接,并由第一驅動件驅動該活動件從所述前模或者后模進出所述制品模腔,因此,在成型時,可以先對制品模腔注膠,注完膠后,再由第一驅動件驅動活動件插入至制品模腔中,以形成所述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在注塑時由于固定鑲件在制品模腔內(nèi)分隔塑膠,而使得在制品表面上形成接合線的問題,因此,提高了注塑成型制品的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注塑模具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所示的注塑模具開模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注塑模具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是圖3所示的注塑模具注滿塑膠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19]圖5是圖4所示的注塑模具成型通孔或者盲孔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20]圖6是圖5所示的注塑模具開模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1]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2]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注塑模具,該注塑模具適用于成型帶有通孔或者盲孔的塑膠制品,參照圖3至圖6,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模10、后模20及用于成型塑膠制品100的制品模腔30,其中,所述前模10與后模20相互配合,以形成成型所述塑膠制品100的制品模腔30。
[0024]本實施例中,為了解決帶有通孔或者盲孔的塑膠制品100,在注塑成型后表面出現(xiàn)接合線的問題,以及提高注塑成型制品100的質量,所述注塑模具還包括第一驅動件(圖未示出),及用于成型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的活動件40。其中,第一驅動件可以是氣缸或者是直線電機。所述活動件40貫穿所述前模10或者后模20設置,且該活動件40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連接,以在所述第一驅動件的驅動下,該活動件40從所述前模10或者后模20進出所述制品模腔30。應當理解的是,該活動件40是在成型產(chǎn)品(塑膠件)冷卻前插入至制品模腔30內(nèi)而形成所述通孔或者盲孔。
[0025]成型時,先對制品模腔30進行注膠,注完膠后,再通過第一驅動件驅動該活動件40至制品模腔30內(nèi),以形成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在注塑時由于固定鑲件(參照圖1及圖2中的固定鑲件30丨)在制品模腔30內(nèi)分隔塑膠,而使得在制品表面上形成接合線的問題,因此,提高了注塑成型制品的質量。
[0026]本實施例中,為保證活動件40能夠成型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活動件40需要設置成與其對應成型的塑膠制品100的通孔(可參照圖2中的通孔200 ’ )或者盲孔的形狀、大小相同。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活動件40還可以是一部分結構與對應的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的形狀、大小相同,成型時,就只需將活動件40的該部分結構插入至制品模腔30中即可形成所述通孔或者盲孔,例如,如圖5所示,所述活動件40包括驅動段41及成型段42,所述驅動段41與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連接,所述成型段42用于成型所述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驅動段41在所述第一驅動件的驅動下,帶動所述成型段42進出所述制品模腔30。其中,所述成型段42與其對應成型的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的形狀、大小相同。
[0027]并且,為保證活動件40能夠成型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本實施例中,活動件40與制品模腔30的位置關系與通孔或者盲孔在其塑膠制品100上的位置關系對應。
[0028]需要說明的是,在向制品模腔30中注膠前,由第一驅動件驅動活動件40至前模10或者后模20上的預定位置,并使活動件40與所述前模10及后模20共同組成所述制品模腔30,此時,用于成型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的活動件40未在制品模腔30內(nèi),因此,在向制品模腔30注入塑膠時,注入至制品模腔30內(nèi)的塑膠可以均勻地流動至其內(nèi)部各處,從而不會被分隔成兩股或者多股膠體。
[0029]此外,還需說明的是,在向制品模腔30注膠時,需要預留相當于活動件40體積大小或者是成型段42體積大小的余量空間,以保證在將活動件40插入至制品模腔30中時,塑膠能將整個制品模腔30充滿,以防止塑膠制品100缺損。當然,如果塑膠制品100的通孔或者盲孔的體積較小,則可忽略活動件40或者驅動段42的體積,將制品模腔30注滿塑膠,也不會影響產(chǎn)品質量。
[0030]基于上述實施例,參照圖3,在進一步地實施例中,為方便將成型后的塑膠制品100脫模取出,所述注塑模具還包括頂出件50及第二驅動件(圖未示出),所述頂出件50貫穿所述后模20設置,所述頂出件50的一端與所述制品模腔30中塑膠制品100的位置對應,所述頂出件50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二驅動件驅動所述頂出件50頂出所述制品模腔30中的塑膠制品100。該第二驅動件可以是氣缸或者直線電機,在第二驅動件的驅動下,該頂出件50可以將成型后的塑膠制品100脫模。
[0031]需要說明的是,在注膠前,第二驅動件驅動頂出件50至預定位置,并使得該頂出件50與活動件40、前模10及后模20共同組成所述制品模腔30。開模時,由第二驅動件驅動頂出件50向制品模腔30的方向運動,以將成型好的塑膠制品100脫模。此外,在第二驅動件驅動頂出件50將塑膠制品100脫模時,本實施例中可以控制第一驅動件驅動活動件40與頂出件50同步運動,運動方向與頂針的運動方向一致,通過活動件40進一步帶動塑膠制品100與前模10或后模20脫落,從而增強了脫模力,進而防止了塑膠制品100粘模。
[0032]具體地,參照圖3,上述實施例中頂出件50包括推板51及至少一頂針52,所述推板51設置在所述后模20背向所述前模10的一側且與第二驅動件驅動連接,所述頂針52垂直設于所述推板51與所述后模20相對的一側。
[0033]上述后模20上對應所述頂針52的位置設有與所述頂針52適配的過孔(圖未示出),所述頂針52在所述過孔中滑動。其中,該頂針52插入至過孔內(nèi)時,兩者之間存在微小的間隙,以保證頂針52能夠在過孔內(nèi)滑動,同時,又可以防止制品模腔30在注滿膠后,其內(nèi)部的塑膠不會從頂針與過孔之間的縫隙溢出。
[0034]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成型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的詳細結構可參照上述實施例,此處不再贅述。由于在本實用新型成型設備中使用了上述注塑模具,因此,本實用新型成型設備在成型帶孔的塑膠制品時,不會使產(chǎn)品表面上出現(xiàn)接合線,從而提高了注塑成型制品的質量。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后模及由所述前模與后模形成的制品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還包括第一驅動件,及貫穿所述前?;蛘吆竽TO置的活動件,所述活動件用于成型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活動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所述活動件另一端從所述前?;蛘吆竽_M出所述制品模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件與其對應成型的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的形狀、大小相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件包括驅動段及成型段,所述驅動段與所述第一驅動件驅動連接,所述成型段用于成型所述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所述驅動段在所述第一驅動件的驅動下,帶動所述成型段進出所述制品模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段與其對應成型的塑膠制品的通孔或者盲孔的形狀、大小相同。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還包括頂出件及第二驅動件,所述頂出件貫穿所述后模設置,所述頂出件的一端與所述制品模腔中塑膠制品的位置對應,所述頂出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二驅動件驅動所述頂出件頂出所述制品模腔中的塑膠制品。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出件包括推板及至少一頂針,所述推板設置在所述后模背向所述前模的一側且與第二驅動件驅動連接,所述頂針垂直設于所述推板與所述后模相對的一側。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上對應所述頂針的位置設有與所述頂針適配的過孔,所述頂針在所述過孔中滑動。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件及所述第二驅動件為氣缸或者直線電機。
9.一種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注塑模具。
【文檔編號】B29C45/26GK203854160SQ201420232506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7日
【發(fā)明者】張俊, 倪小兵 申請人:Tcl通力電子(惠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