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模型機領域,具體是用于輕、小、微型固定翼無人機零距離發(fā)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無人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人或企業(yè)開始使用無人機。目前我國無人機的發(fā)射有火箭助推發(fā)射,車載發(fā)射,自主起降,橡筋彈射等方式。這幾種發(fā)射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大,部分發(fā)射方式保養(yǎng)維護困難。如火箭助推涉及到火工作品的保養(yǎng)維護,成本高等問題;而車載發(fā)射與自主起降都需要較長的跑道,對環(huán)境要求較高,橡筋彈射橡筋容易老化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輕、小、微型無人機發(fā)射成本高或受環(huán)境制約等不足,提供一種發(fā)射成本低,不受任何環(huán)境制約即可快速對輕、小、微型無人機進行發(fā)射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輕、小、微型固定翼無人機零長發(fā)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機構、動力系統(tǒng)、機臂、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安裝板和無刷電子調速器,兩個機臂固定安裝在安裝板兩端;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和無刷電子調速器安裝在安裝板上;所述安裝板下表面上安裝有固定翼無人機掛架;無人機掛架上設有無人機釋放舵機;所述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控制無人機釋放舵機、無刷電子調速器和提升機構,動力系統(tǒng)為提升機構、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和無刷電子調速器提供所需能源。其中所述的提升機構至少為兩組以上且對稱安裝在兩機臂上。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提升機構由正轉電機、正轉螺旋槳、反轉電機和反轉螺旋槳組成,且所述正轉電機和正轉螺旋槳組成的上升動力機構安裝在機臂上方;反轉電機和反轉螺旋槳安裝在機臂下方。這樣就可以通過正轉和反轉控制整個設備的垂直上升和垂直下降。
本實用新型中前述的正轉電機和正轉螺旋槳與反轉電機和反轉螺旋槳最好上對稱安裝在機臂上,這樣整個設備更加規(guī)整,外形更加美觀,且受力更加容易控制。
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本裝置,本實用新型還在所述機臂兩端的下方還安裝有撐桿起落架;撐桿起落架的高度略高于固定翼無人機的高度,這樣可以可以有效保護無人機與地面或者其他支撐面的摩擦,降低無人機刮擦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動力系統(tǒng)可以為電池組或蓄電池;所述安裝板上還裝有保護罩,保護罩將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無刷電子調速器和動力系統(tǒng)罩住,預防元件的無故損耗。并且保護罩頂面裝有差分GPS天線,這樣可以更加精準地操控整個裝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廉的優(yōu)點,同時由于采用的是直上和直降方式,在水平方向上零距離變化即可實現(xiàn)無人機的發(fā)射,避免了需要助跑帶來的環(huán)境制約問題,大幅度改善無人機的發(fā)射環(huán)境,使得無人機的操作更加安全快捷,方便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圖
圖中:1、正轉螺旋槳;2、正轉電機;3、機臂;4、保護罩;5、差分GPS天線;6、撐桿起落架;7、釋放舵機;8、無人機掛架;9、反轉螺旋槳;10、反轉電機;11、無刷電子調速器;12、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13、動力系統(tǒng);14、安裝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僅限于以下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輕、小、微型固定翼無人機零長發(fā)射系統(tǒng),其包括提升機構、動力系統(tǒng)13、機臂3、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12、安裝板14和無刷電子調速器11.兩個機臂3固定安裝在安裝板14兩端。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12、動力系統(tǒng)13和無刷電子調速器11安裝在安裝板14上。所述安裝板14下表面上安裝有固定翼無人機掛架8;無人機掛架8上設有無人機釋放舵機7。所述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12控制無人機釋放舵機7、無刷電子調速器11和提升機構,動力系統(tǒng)13為提升機構、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12和無刷電子調速器11提供所需能源。其中所述的提升機構至少為兩組以上且對稱安裝在兩機臂上,本實用新型分別在兩機臂的左右兩端各安裝一組提升機構,總計四個提升機構,從而使得整個提升或降落過程變得更加平穩(wěn)。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提升機構由正轉電機2、正轉螺旋槳1、反轉電機10和反轉螺旋槳9組成,且所述正轉電機2和正轉螺旋槳1組成的上升動力機構安裝在機臂3上方;反轉電機10和反轉螺旋槳9安裝在機臂3下方。這樣就可以通過正轉和反轉控制整個設備的垂直上升和垂直下降。且正轉電機2和正轉螺旋槳1與反轉電機10和反轉螺旋槳9對稱安裝在機臂上,這樣整個設備更加規(guī)整,外形更加美觀,且受力更加容易控制。
本實用新型還在所述機臂3兩端的下方還安裝有撐桿起落架6;撐桿起落架6的高度略高于固定翼無人機的高度,這樣可以可以有效保護無人機與地面或者其他支撐面的摩擦,降低無人機刮擦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動力系統(tǒng)通??梢圆捎秒姵亟M或蓄電池;所述安裝板14上還裝有保護罩4,保護罩4將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12、無刷電子調速器11和動力系統(tǒng)13罩住,預防元件的無故損耗。并且保護罩4頂面裝有差分GPS天線5,這樣可以更加精準地操控整個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4個正轉電機和4個反轉電機,分別帶動4個正轉螺旋槳和4個反轉螺旋槳,通過動力電池組或蓄電池構成的動力系統(tǒng)供電,并有飛控計算機控制轉速,實現(xiàn)本裝置的起飛、懸停、爬升、前飛、下降和著陸。任務固定翼飛機采用飛機掛架鏈接,在接收到飛控計算機發(fā)出的釋放信號時控制釋放舵機投放任務固定翼飛機。
固定翼飛機安裝在掛架8上時,飛機縱軸與水平面有一個正6-10°的相對夾角,當本裝置帶著飛機向前飛行的時候,由4個正轉螺旋槳和4個反轉螺旋槳組成的機構通過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的控制將本裝置調整成為有一個6-10°的前傾角,這樣預置的安裝夾角有利于多旋翼前飛時,使固本裝置形成一個較小的迎角,減小前飛阻力,有利于速度的累加。
當?shù)竭_預設的飛行速度后,飛控計算機系統(tǒng)發(fā)出釋放指令,由釋放舵機完成投放工作,固定翼按預設任務飛行,多旋翼飛行器自主下降到起飛點著陸。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的等同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