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搖籃式童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童車。
現(xiàn)有技術中,童車一般由車架、置于車架下方的車輪、置于車架上的用于推車的推手、座墊架等組成。為了使童車具有搖藍的功能,在童車車架的下部設有弧形車架,需要作搖藍使用時,將車輪向上折疊,使所述的弧形架著地即可使童車搖擺。當作為推車使用時,需要將車輪放下并鎖緊,弧形架懸空。這種結構的童車由于有一對弧形架,故使制造工藝復雜化,童車的制作成本也隨之提高。另外由于推車、搖車的轉換需要抬起或放下車輪,故使用者操作麻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省去弧形架的搖藍式童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兩個側支架通過橫向連桿連接,所述的側支架為前支承桿的前部與前腿的上部活動連接,其連接處設有鎖定裝置;前支承桿的后部與后腿的上部活動連接,藍框架分別與前腿和后腿活動連接;輪子分別設置于前腿和后腿上,推手桿與前支承桿連接;前擺桿上端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或前腿上,后擺桿上端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或后腿上,所述前擺桿和后擺桿的下部分別與座子的下部活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1).由前腿、前支承桿、后腿、藍框架組成的車架結構簡單,展開時呈穩(wěn)定的三角形狀結構;折疊時,前腿逆時針方向、前支承桿順時針方向相對轉動,使車架完成上下方向的折疊,便于一手抱小孩的使用者操作。
(2).前擺桿與后擺桿可前后擺動,使設置于前后擺桿上的座子能象搖藍一樣擺動。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剖視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附圖3為附
圖1的前擺桿和后擺桿的下部及座底架處的結構放大圖;附圖4為附
圖1的前擺桿和后擺桿的下部及座底架和后腿之間的鎖定裝置的結構放大圖;附圖5為前支承桿與前腿之間的鎖定裝置的結構放大圖;附圖6為前支承桿與前腿之間的另一鎖定裝置的結構放大圖;附圖7為前支承桿與前腿之間的再一種鎖定裝置的結構放大圖;其中[1].輪子;[2].前腿;[3].藍框架;[4].座底架;[5].前擺桿;[6].座框架;[7].前支承桿;[8].推手桿;[9].后擺桿;[10].掛鉤;[11].后腿;[12].鎖定連桿;[13].卡槽;[14].銷軸;[15].銷軸;[16].銷軸;[17].卡板;[18].卡槽;[19].彈簧;[20].把手;[21].壓簧;[22].拉簧;[23].凸塊;[24].斜面;[25].斜面;[26].長槽;[27].銷軸;[28].卡槽;[29].壓簧;[30].轉軸;[31].卡緊滑塊;[32].搭扣;[33].壓簧。
實施例兩個側支架通過橫向連桿連接,所述側支架中,前支承桿[7]的前部與前腿[2]的上部活動連接,其連接處設有鎖定裝置;前支承桿[7]的后部與后腿[11]的上部活動連接,藍框架[3]分別與前腿[2]和后腿[11]活動連接;輪子[1]分別設置于前腿[2]和后腿[11]上,推手桿[8]與前支承桿[7]連接;前擺桿[5]上端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7]或前腿[2]上,后擺桿[9]上端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7]或后腿[11]上,所述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下部分別與座子活動連接。所述的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上端部之間或下端部之間設有距離調(diào)節(jié)裝置,所述的距離調(diào)節(jié)裝置是座子后部設有前后向的用于后擺桿[9]前后滑動的調(diào)節(jié)長槽,后擺桿[9]的下端部位于該調(diào)節(jié)長槽內(nèi)。所述的前擺桿[5]的下端部與座子前部鉸接用以支持座子的前部。所述的距離調(diào)節(jié)裝置是座子前部設有前后向的用于前擺桿[5]前后滑動的調(diào)節(jié)長槽,前擺桿[5]的下端部位于該調(diào)節(jié)長槽內(nèi)。所述的后擺桿[9]的下端部與座子后部鉸接用以支持座子的后部。所述的調(diào)節(jié)長槽為開在座子下部的前后向的長條形孔。該長條形孔上有一個與前擺桿[5]或后擺桿[9]相鉸接的鉸接點,該鉸接點上,前后兩根擺桿下端部之間的距離等于前后兩根擺桿上端部之間的距離。所述的長條形孔的上壁或下壁設有彈生裝置。所述的彈性裝置為在長條形孔相鄰于壁部還開有條形槽,長條形孔與相鄰條形槽之間的長條形孔壁具有彈性。所述的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下部分別與座子的下部活動連接。所述的藍框架[3]的下方設置有藍子。所述的后擺桿[9]呈″U″形,其上端分別活動連接于兩個側支架的后部,其下端穿過座子后在座子底的下部呈橫桿狀橫向連接。所述的前擺桿[5]呈″U″形,其上端分別活動連接于兩個側支架的前部,其下端穿過座子后在座子底的下部呈橫桿狀橫向連接。所述的后擺桿[9]在座子底下部的橫桿前方還設有與座子連接的橫向桿。所述的鎖定的調(diào)節(jié)長槽位于座底架[4]上。所述的橫向連接的后擺桿前方設有的與座子連接的橫向桿為連接兩側卡板[17]之間的橫向桿。所述的一根前擺桿[5]或后擺桿[9]可以由數(shù)段相互鉸接的桿件連接而成(如鏈條狀),也可以為一整根桿件,或為一柔性桿件(如鋼繩等),本專利所稱的擺桿不僅僅是剛性的桿件,也包括上述柔性的桿件。參見附
圖1,本實用新型的前支承桿[7]的前端部與前腿[2]的上端部鉸連接(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活動連接方式),其連接處設有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可以參見附圖5、附圖6、附圖7所示的三種結構。在附圖5中,所述的前腿[2]與前支承桿[7]之間的鎖定裝置包括一端鉸接于前支承桿[7]上的把手[20]、與把手[20]上的斜面[25]相接觸的滑塊、滑塊與前支承桿[7]之間的拉簧[22]、把手[20]與前支承桿[7]之間的壓簧[21],所述的滑塊前端設有凸塊[23],該凸塊[23]插在前腿[2]的缺口內(nèi),所述的缺口下方設有斜面[24]。當把手[20]逆時針方向克服壓簧[21]的壓力轉動時,把手[20]上的斜面[25]推動滑塊克服拉簧[22]的拉力右向滑動,滑塊左端部的凸塊[23]脫離前腿[2]的缺口,使前腿[2]與前支承桿[7]可以相對轉動折疊。鎖緊時,凸塊[23]沿前腿[2]上的斜面[24]滑入缺口內(nèi),可以達到前腿[2]與前支承桿[7]之間的鎖定目的。附圖6提供了另一種鎖定裝置的結構圖,該圖中前腿[2]和前支承桿[7]不是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兩者的鎖定依靠與前支承桿[7]相連接的卡緊滑塊[31]上的卡槽[28]卡在前腿[2]上實現(xiàn)。當解開該鎖定裝置時,向右拉動卡緊滑塊[31],使卡槽[28]脫離前腿[2]的端部,則前支承桿[7]繞轉軸[30]順時針轉動,完成折疊目的。附圖7提供了第三種鎖定裝置的實施例,當搭扣[32]壓迫壓簧[33]并脫離前腿[2]后,鎖定裝置解鎖,前支承桿[7]繞轉軸[30]順時針轉動,達到折疊的目的。此附圖7中的前支承桿[7]與前腿[2]也不是處于同一直線上。參見附
圖1,前支承桿[7]的后部與后腿[11]的上部活動連接,藍框架[3]分別與前腿[2]和后腿[[11]活動連接,藍框架[3]上可以設置藍子;輪訊[1]分別設置于前腿[2]和后腿[11]上,推手桿[8]與前支承桿[7]連接,推手桿[8]可以為折疊式或伸縮式,推手桿[8]也可以間接與前支承于[7]相連接。前擺桿[5]上端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7]或前腿[2]上,后擺桿[9]上端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7]或后腿[11]上,所述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下部分別與座子的下部活動連接,這樣座子可以前后擺動。所述的前支承桿[7]和前腿[2]連接后呈外凸的弧形或直線形,由前腿[2]、前支承桿[7]、后腿[11]、藍框架[3]構成一個三角形架。這里所稱的三角形架是廣義的三角形,前腿[2]和前支承桿[7]可以是弧形,也可以是直線形,還可以是附圖6和附圖7所示的不是直線形的連接,但這里把前支承桿[7]與前腿[2]所形成的連接均視為三角形架的一個邊。所述的座子包括座底架[4]和座框架[6],所述的座底架[4]與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下部分別活動連接,座框架[6]與座底架[4]活動連接,而座框架上可以設置座位。參見附圖3和附圖4,所述的座底架[4]前部和后部分別設有卡槽[13]和卡槽[18],座框架[6]前部和后部設有銷軸[14]和銷軸[15],所述的銷軸[14]插在卡槽[13]內(nèi),所述的銷軸[15]插在卡槽[18]內(nèi)。所述的銷軸和卡槽之間設有鎖定裝置;所述的鎖定裝置包括鉸接于座底架[4]上的卡板[17]、兩端分別與座底架[4]和卡板[17]相連接的彈簧[19],所述的卡板[17]上設有斜開口的卡槽,該卡槽卡在座框架[6]的銷軸上,所述的兩側卡板[17]之間通過位于座框架[6]底部的橫向鎖定連桿[12]連接。逆時針拉動鎖定連桿[12]時,卡板[17]上的斜開口卡槽脫離銷軸[15],座框架[6]及與座框架[6]相連接的座位可以取下,脫離童車。所述前腿[2]與前支承桿[7]的活動連接處位于前支承桿[7]與后腿[11]的連接部、前腿[2]與藍框架[3]的連接部這兩個連接部之間的中部。所述的由前支承桿[7]、前腿[2]、藍框架[3]、后腿[11]組成的車框架與由前擺桿[5]、后擺桿[9]、座底架[4]、座框架[6]組成的座位擺動裝置之間設有鎖定裝置,附圖4提供了由掛鉤[10]為主組成的鎖定裝置,所述的鎖定裝置為后腿[11]上設有掛鉤[10],也可以在前腿上設置掛鉤。該掛鉤[10]的前鉤部鉤在座底架[4]上,附圖4中掛鉤鉤在后擺桿[9]的橫向桿上。
權利要求1.一種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兩個側支架通過橫向連桿連接,所述側支架中,前支承桿[7]的前部與前腿[2]的上部活動連接,其連接處設有鎖定裝置;前支承桿[7]的后部與后腿[11]的上部活動連接,藍框架[3]分別與前腿[2]和后腿[11]活動連接;輪子[1]分別設置于前腿[2]和后腿[11]上,推手桿[8]與前支承桿[7]連接;前擺桿[5]上端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7]或前腿[2]上,后擺桿[9]上端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7]或后腿[11]上,所述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下部分別與座子活動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上端部之間或下端部之間設有距離調(diào)節(jié)裝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離調(diào)節(jié)裝置是座子后部設有前后向的用于后擺桿[9]前后滑動的調(diào)節(jié)長槽,后擺桿[9]的下端部位于該調(diào)節(jié)長槽內(nèi)。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擺桿[5]的下端部與座子前部鉸接用以支持座子的前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距離調(diào)節(jié)裝置是座子前部設有前后向的用于前擺桿[5]前后滑動的調(diào)節(jié)長槽,前擺桿[5]的下端部位于該調(diào)節(jié)長槽內(nèi)。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擺桿[9]的下端部與座子后部鉸接用以支持座子的后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diào)節(jié)長槽為開在座子下部的前后向的長條形孔。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該長條形孔上有一個與前擺桿[5]或后擺桿[9]相鉸接的鉸接點,該鉸接點上,前后兩根擺桿下端部之間的距離等于前后兩根擺桿上端部之間的距離。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長條形孔的上壁或下壁設有彈性裝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裝置為在長條形孔相鄰于壁部還開有條形槽,長條形孔與相鄰條形槽之間的長條形孔壁具有彈性。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下部分別與座子的下部活動連接。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藍框架[3]的下方設置有藍子。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擺桿[9]呈″U″形,其上端分別活動連接于兩個側支架的后部,其下端穿過座子后在座子底的下部呈橫桿狀橫向連接。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擺桿[5]呈″U″形,其上端分別活動連接于兩個側支架的前部,其下端穿過座子后在座子底的下部呈橫桿狀橫向連接。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擺桿[9]在座子底下部的橫桿前方還設有與座子連接的橫向桿。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承桿[7]和前腿[2]連接后呈外凸的弧形或直線形,由前腿[2]、前支承桿[7]、后腿[11]、藍框架[3]構成一個三角形架。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子包括座底架[4]和座框架[6],所述的座底架[4]與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下部分別活動連接,座框架[6]與座底架[4]活動連接。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底架[4]前部和后部分別設有卡槽,座框架[6]前部和后部設有銷軸,所述的銷軸分別插在卡槽內(nèi)。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銷軸和卡槽之間設有鎖定裝置;所述的鎖定裝置包括鉸接于座底架[4]上的卡板[17]、兩端分別與座底架[4]和卡板[17]相連接的彈簧[19],所述的卡板[17]上設有斜開口的卡槽,該卡槽卡在座框架[6]的銷軸上,所述的兩側卡板[17]之間通過座框架[6]底部的橫向鎖定連桿[12]連接。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腿[2]與前支承桿[7]的活動連接處位于前支承桿[7]與后腿[11]的連接部、前腿[2]與藍框架[3]的連接部這兩個連接部之間的中部。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2]與前支承桿[7]之間的鎖定裝置包括一端鉸接于前支承桿[7]上的把手[20]、與把手[20]上的斜面[25]相接觸的滑塊、滑塊與前支承桿[7]之間的拉簧[22]、把手[20]與前支承桿[7]之間的壓簧[21],所述的滑塊前端設有凸塊[23],該凸塊[23]插在前腿[2]的缺口內(nèi),所述的缺口側設有斜面[24]。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前支承桿[7]、前腿[2]、藍框架[3]、后腿[11]組成的車框架與由前擺桿[5]、后擺桿[9]、座底架[4]、座框架[6]組成的座位擺動裝置之間設有鎖定裝置。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2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定裝置為后腿[11]或前腿[2]上設有掛鉤[10],該掛鉤[10]的前鉤部鉤在座底架[4]上。
24.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5或17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diào)節(jié)長槽位于座底架[4]上。
25.根據(jù)權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向連接的后擺桿前方設有的與座子連接的橫向桿為連接兩側卡板[17]之間的橫向桿。
2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藍式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前擺桿[5]或后擺桿[9]由數(shù)段相互鉸接的桿件連接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搖籃式童車,其特征在于:前支承桿[7]與前腿[2]活動連接,其連接處設有鎖定裝置;前支承桿[7]與后腿[11]活動連接,籃框架[3]分別與前腿[2]和后腿[11]活動連接;輪子[1]分別設置于前腿[2]和后腿[11]上,前擺桿[5]活動連接于前支承桿[7]上,后擺桿[9]活動連接于后腿[11]上,所述前擺桿[5]和后擺桿[9]的下部分別與座子的下部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可以前后搖擺座位,適宜于兒童坐臥。
文檔編號B62B7/04GK2277909SQ9620557
公開日1998年4月8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4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3月4日
發(fā)明者宋鄭還 申請人:昆山市好孩子童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