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可轉換兩用電動三輪車。
背景技術:
電力作為一種環(huán)保,清潔,轉換率高的重要的能源,廣泛用于生產和生活,以電力為應用來驅動交通工具的更新換代,促進交通運輸行業(yè)的低碳化發(fā)展,降低交通成本,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是世界各國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經應用在電動城市公交車輛,廠礦電動運輸車輛,電動城市環(huán)衛(wèi)清潔車輛,工程,遂道,地鐵施工專用車輛等諸多領域,電動三輪車以其適用性強,機動靈活,維護簡單,維修方便,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可以靈活地穿行于狹小的馬路間,電動三輪車具有倒車開關,可以方便的實現倒順行駛功能,這在道路狹窄的胡同、小巷非常實用,無論行駛停車均非常方便,廣泛應用于家庭、城鄉(xiāng)、個體出租、廠區(qū)、礦區(qū)、環(huán)衛(wèi)、社區(qū)保潔等短途運輸領域,可以作為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用來代步、出行,目前,傳統(tǒng)自行車結構均為固定結構且體型較大,不能更具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調整,很大程度限制了自行車的靈活性,使用時帶來諸多不便,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電動三輪車類產品的研發(fā)及技術專業(yè)性要求越來越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可轉換兩用電動三輪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可轉換兩用電動三輪車包括前輪控制支桿、前輪、車燈、車架、角度調節(jié)機構、車座支桿、車座、后車座、蓄電池、后車輪、固定連桿、粗桿、固定孔、細桿、伸縮環(huán)和可調車輪,所述前輪控制支桿下側安裝前輪,所述前輪控制支桿右側安裝車燈,所述前輪控制支桿左側與車架固定,所述車架固定在角度調節(jié)機構上,所述角度調節(jié)機構上側安裝車座支桿,所述車座支桿上安裝車座,所述車座支桿后側安裝后車座,所述后車座上安裝蓄電池,所述后車座下側設置有后車輪,所述控制支桿和車架之間連接固定連桿,所述固定連桿下側設置有粗桿,所述粗桿通過固定孔與細桿連接,所述細桿上安裝伸縮環(huán),所述細桿左側尾部安裝可調車輪。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新型可轉換兩用電動三輪車結構簡單且合理,使其更為方便的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調節(jié),靈活性更高,并且新型可轉換兩用電動三輪車速度快,舒適性好,安全性強。
優(yōu)選的:所述車座支桿和后車輪通過角度調節(jié)機構進行角度調節(jié);角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固定在車架中后部的、中部帶有轉軸、外端面為齒面的第一圓盤,在車座支桿的下端設有中部帶有軸孔、內端面為齒面的第二圓盤,轉軸位于軸孔內,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兩者的齒面相對,還包括用于將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鎖定的緊固螺栓。
優(yōu)選的:所述粗桿控制細桿進行豎直方向收縮。
優(yōu)選的:所述細桿依靠伸縮環(huán)水平伸縮。
優(yōu)選的:所述可調車輪和后車輪在同一水平線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前輪控制支桿; 2、前輪; 3、車燈; 4、車架; 5、角度調節(jié)機構;6、車座支桿; 7、車座; 8、后車座; 9、蓄電池; 10、后車輪; 11、固定連桿;12、粗桿; 13、固定孔; 14、細桿; 15、伸縮環(huán); 16、可調車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技術實現要素: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可轉換兩用電動三輪車,包括前輪控制支桿1、前輪2、車燈3、車架4、角度調節(jié)機構5、車座支桿6、車座7、后車座8、蓄電池9、后車輪10、固定連桿11、粗桿12、固定孔13、細桿14、伸縮環(huán)15和可調車輪16。其中,
前輪控制支桿1下側安裝前輪2,前輪控制支桿1右側安裝車燈3,前輪控制支桿1左側與車架4固定,車架4固定在角度調節(jié)機構5上,角度調節(jié)機構5上側安裝車座支桿6,車座支桿6上安裝車座7,車座支桿6后側安裝后車座8,后車座8上安裝蓄電池9,后車座8下側設置有后車輪10。
本實施例中,車座支桿6和后車輪10通過角度調節(jié)機構5進行角度調節(jié)。本實施例中,角度調節(jié)機構5包括固定在車架4中后部的、中部帶有轉軸、外端面為齒面的第一圓盤,在車座支桿6的下端設有中部帶有軸孔、內端面為齒面的第二圓盤,轉軸位于軸孔內,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兩者的齒面相對,還包括用于將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鎖定的緊固螺栓,通過松開和旋緊緊固螺栓,調整第一圓盤與第二圓盤之間的角度,實現上述角度調節(jié),齒面的鎖合保證了固定后的可靠性。這樣設置,使其更具靈活性,且結構更加穩(wěn)固,使用時安全性更高。
控制支桿1和車架4之間連接固定連桿11,固定連桿11下側設置有粗桿12,粗桿12通過固定孔13與細桿14連接,細桿14上安裝伸縮環(huán)15,細桿14左側尾部安裝可調車輪16。
粗桿12控制細桿14進行豎直方向收縮,細桿14依靠伸縮環(huán)15水平伸縮,可調車輪16和后車輪10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設置更加方便對該車的控制和調節(jié)。
工作原理:當使用者需要使該車進行三輪行進時,可通過固定孔13調節(jié)粗桿12和細桿14,并通過伸縮環(huán)15將細桿14調節(jié)至于后車輪10與水平位置處,并且通過角度調節(jié)機構5調節(jié)車座支桿6和后車輪10,使其結構更加穩(wěn)固,使用時安全性更高,可調車輪16落下即轉化成了電動三輪車;當需要兩輪行駛時,將細桿14收縮,并通過固定孔13將粗桿12和細桿14固定,使可調車輪16固定在固定連桿11一側,即可轉變成電動兩輪自行車使用。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