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導向輪,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履帶式臺車的導向輪。
背景技術:
導向輪安裝在履帶式臺車的前部,它主要用來引導履帶的行駛方向,并借助緩沖裝置使履帶保持一定的緊度,減小履帶在運行中的跳動,從而減小沖擊載荷以及額外的功率損耗,并防止履帶脫軌。同時它與其后面安裝的張緊裝置一起使履帶保持一定的張緊度,并緩和地面?zhèn)鱽淼臎_擊力,減少履帶在運動過程中的振跳現(xiàn)象。其通常以滑塊與臺車架相連,后接張緊機構,通過沿縱向移動導向輪的位置,可以調整履帶的松緊度,并在機械行駛中起緩沖作用。大部分導向輪同時起到支重輪的作用,這樣可增加履帶對地面的接觸面積,減小比壓。
履帶式臺車在行走作業(yè)時,特別是在轉向時,導向輪處受到的沖擊力較大,傳統(tǒng)的導向輪在受到較大沖擊力時容易導致導向輪內(nèi)部的潤滑油由于壓力過大而泄露,從而導致導向輪潤滑不夠造成磨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履帶式臺車的導向輪,確保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保證潤滑油不外泄,從而保證導向輪潤滑充分,提高耐久性及使用壽命。
為了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優(yōu)點,提供了一種用于履帶式臺車的導向輪,其特征在于,包括:
圓柱形的導向輪軸;
套設于所述導向輪軸上的圓盤形的導向輪體;以及
分別套設于所述導向輪軸的左右兩端的左蓋板與右蓋板,
其中,所述左蓋板及右蓋板分別與所述導向輪體的左端面及右端面相固接,所述導向輪體及導向輪軸之間套設有至少一個軸承及浮動油封,且所述軸承及浮動油封均套設于所述導向輪軸之上。
優(yōu)選的是,所述軸承設有兩個,分別為左軸承及右軸承,所述左軸承及右軸承關于所述導向輪軸呈左右對稱設置。
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軸承與右軸承上分別套設有左軸承座與右軸承座。
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軸承座及右軸承座外側邊緣一體式地設有一圈安裝環(huán)。
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軸承座的安裝環(huán)設于所述左蓋板與導向輪的左端面之間,所述右軸承座的安裝環(huán)設于所述右蓋板與導向輪的右端面之間。
優(yōu)選的是,所述浮動油封設有兩個,分別為左浮動油封及右浮動油封,所述左浮動油封及右浮動油封關于所述導向輪軸呈左右對稱設置,所述左浮動油封設于所述左蓋板與左軸承之間,所述右浮動油封設于所述右蓋板與右軸承之間。
優(yōu)選的是,所述左浮動油封及右浮動油封均與所述導向輪軸固接。
優(yōu)選的是,所述導向輪軸的內(nèi)部設有沿所述導向輪軸的徑向延伸的潤滑油路,所述潤滑油路的開口處設有用于選擇性封堵所述潤滑油路的堵頭。
優(yōu)選的是,所述導向輪軸的內(nèi)部還設有與所述潤滑油路相連通且分別通往所述左軸承及右軸承的左支路及右支路。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確保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保證潤滑油不外泄,從而保證導向輪潤滑充分,提高耐久性及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一實施例中用于履帶式臺車的導向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明顯,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jù)以實施。
參照圖1,用于履帶式臺車的導向輪100包括:導向輪體110、及導向輪軸120,其中,導向輪軸120呈圓柱形,導向輪體110套設于導向輪軸120上,導向輪軸120的左右兩端分別套設有左蓋板111與右蓋板112,左蓋板111及右蓋板112分別與導向輪體110的左端面113及右端面114相固接,導向輪體110及導向輪軸120之間套設有至少一個軸承及浮動油封,且所述軸承及浮動油封均套設于導向輪軸120之上。在一實施例中,導向輪體110的中間設有一圈凸起的擋肩環(huán)110a,擋肩環(huán)110a的兩側為導向輪體110的左端面113及右端面114用于支撐履帶起支撐作用,擋肩環(huán)110a用于導向作用。
再次參照圖1,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軸承設有兩個,分別為左軸承123及右軸承124,左軸承123及右軸承124關于導向輪軸120的X軸呈左右對稱設置。左軸承123與右軸承124上分別套設有左軸承座125與右軸承座126,在一實施例中,左軸承座125與右軸承座126上分別設有左軸承座密封圈125a與右軸承座密封圈126a。在一實施例中,左軸承座125及右軸承座126外側邊緣一體式地設有一圈安裝環(huán),左軸承座125的安裝環(huán)設于左蓋板111與導向輪110的左端面113之間,右軸承座126的安裝環(huán)設于右蓋板112與導向輪110的右端面114之間。
再次參照圖1,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浮動油封設有兩個,分別為左浮動油封127及右浮動油封128,左浮動油封127及右浮動油封128關于導向輪軸110的X軸呈左右對稱設置,左浮動油封127設于左蓋板111與左軸承123之間,右浮動油封128設于右蓋板112與右軸承124之間。左浮動油封127及右浮動油封128分別通過導向輪軸120上的安裝孔129b、129c與導向輪軸120固接,在一實施例中,左浮動油封127及右浮動油封128上均套設有兩條O型圈127a、128a,兩條O型圈127a的外表面分別與左蓋板111的內(nèi)側及左軸承座125的內(nèi)側相抵觸從而壓緊左浮動油封127,兩條O型圈128a的外表面分別與右蓋板112的內(nèi)側及右軸承座126的內(nèi)側相抵觸從而壓緊右浮動油封128,左浮動油封127及右浮動油封128分別用于密封左軸承123及右軸承124的外側,防止?jié)櫥偷男孤?/p>
再次參照圖1,導向輪軸120的內(nèi)部設有沿導向輪軸120的徑向延伸的潤滑油路129,潤滑油路129的開口處設有用于選擇性封堵潤滑油路129的堵頭129a,導向輪軸120的內(nèi)部還設有與潤滑油路129相連通且分別通往左軸承123及右軸承124的左支路129d及右支路129e。在一實施例中,導向輪軸120的左右兩端與左蓋板111及右蓋板112相接出分別設有左凹槽與右凹槽,在左凹槽及右凹槽中均設有密封圈122a。
工作原理:如圖1所述,按照裝配圖將各個零部件組裝完成后,將堵頭129a封堵的潤滑油路129的開口打開,往潤滑油路129內(nèi)部通入一定量的潤滑油后再將潤滑油路129的開口用堵頭129a重新封住,潤滑油通過左支路129d及右支路129e分別流通到左軸承123及右軸承124的內(nèi)側,當導向輪100開始旋轉時,潤滑油充分潤滑左軸承123及右軸承124,同時左軸承123及右軸承124的外側分別由左浮動油封127及右浮動油封128所密封,潤滑油在左浮動油封127及右浮動油封128磨損之前均不會泄漏,倘若潤滑油泄露,可從左蓋板111及右蓋板112與導向輪體110相連處的細縫處觀察到,從而能夠及時對損壞的浮動油封進行更換。
這里說明的設備數(shù)量和處理規(guī)模是用來簡化本發(fā)明的說明的。對本發(fā)明的應用、修改和變化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取得如下有益效果:確保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保證潤滑油不外泄,從而保證導向輪潤滑充分,提高耐久性及使用壽命,倘若潤滑油發(fā)生泄露能夠及時更換浮動油封。
盡管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fā)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xiàn)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