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手柄、手柄軸、轉軸鎖板、角度傳感器、控制模塊、避震支架、行駛驅動電機、轉向驅動電機、減速箱體、驅動輪,避震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驅動底座、滑動桿、減震彈簧、調節(jié)驅動油缸、上彈簧座、調節(jié)彈簧以及下彈簧座,本發(fā)明避震支架上的調節(jié)驅動油缸、上彈簧座、調節(jié)彈簧以及下彈簧座構成的彈性調節(jié)結構,可以為減震彈簧提供輔助的彈性支撐,而且通過驅動調節(jié)驅動油缸工作,可以調整調節(jié)彈簧的距離驅動底座的距離,從而實現(xiàn)避震強度的調整,在保證避震的效果的同時,可以適應不同的避震需求,從而可以讓驅動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地工作。
【專利說明】一種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大噸量電動搬運車為了操作人員更加方便實現(xiàn)轉向,產會安裝電子助力轉向系統(tǒng),電子助力轉向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是角度傳感器識別手柄的轉向,并通過控制系統(tǒng)將角度傳感器采集的信號反饋到用于控制轉向輪轉動的電機上,電子助力轉向系統(tǒng)由于需要集成轉向結構還有行駛驅動結構,因此結構比較復雜,如何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穩(wěn)定工作是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F(xiàn)有的電子助力轉向系統(tǒng)的避震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電動搬運車在經受較大坑洼地面造成的沖擊時,容易導致系統(tǒng)的結構性破壞,影響正常使用。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牢固、運行穩(wěn)定的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
[0004]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手柄、手柄軸、轉軸鎖板、角度傳感器、控制模塊、避震支架、行駛驅動電機、轉向驅動電機、減速箱體、驅動輪,其中,手柄的一端鉸接在手柄軸的上端,手柄軸的豎直設置并轉動安裝在車架上,手柄軸的下端通過齒輪帶動角度傳感器上的活動部件轉動,從而識別手柄軸的轉動角度,控制模塊連接角度傳感器、轉向驅動電機、行駛驅動電機,從而將傳感器采集的信號反饋至控制模塊,并通過控制模塊控制轉向驅動電機轉動,避震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驅動底座、滑動桿、減震彈簧、調節(jié)驅動油缸、上彈簧座、調節(jié)彈簧以及下彈簧座,上支架、下支架固定在車架上,上支架上對稱設置有兩根呈豎直安裝的滑動桿,滑動桿的上端和下端均套接導向環(huán),位于滑動桿的上端的導向環(huán)固定在上支架上,位于滑動桿的下端的導向環(huán)固定在下支架上,驅動底座上設置有兩個用于套接滑動桿的固定孔,兩個滑動桿分別穿入兩個固定孔并固定在驅動底座上,驅動底座位于上支架、下支架之間,滑動桿上均套設有減震彈簧,減震彈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抵在上支架和驅動底座上,調節(jié)驅動油缸的缸體固定在上支架上,調節(jié)驅動油缸的軸線呈豎直設置,調節(jié)驅動油缸的伸縮桿固定上彈簧座,調節(jié)彈簧呈豎直設置,調節(jié)彈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固定上彈簧座和下彈簧座,調節(jié)驅動油缸位于兩根滑動桿之間,轉向驅動電機、行駛驅動電機均固定在驅動底座的上表面上,驅動底座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回轉大軸承,回轉大軸承的轉動軸線垂直設置,回轉大軸承下方固定有轉向齒輪,從而使得轉向齒輪轉動安裝在驅動底座上,轉向齒輪上安裝有減速箱體,驅動輪的轉軸水平設置并固定在減速箱體的輸出軸上,轉向驅動電機、行駛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均豎直設置,行駛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驅動底座并與減速箱體的輸入軸連接,從而通過行駛驅動電機驅動減速箱體上的驅動輪轉動,從而實現(xiàn)行進動作,轉向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驅動底座并與轉向齒輪通過齒輪傳動連接,從而通過轉向驅動電機驅動減速箱體實現(xiàn)轉向動作。
[0006]作為優(yōu)選,驅動底座包括呈Ω字形的底座主體以及一體式固定在主體外側的呈Ω字形的外延體,其中,底座主體的前端兩側均設置有截面呈L形的高臺體,驅動底座上的兩個滑動孔分別位于高臺體的前方,所述高臺體的上端高于底座主體,底座主體上設置有沿著底座主體的邊沿分布的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兩個高臺體的上端,行駛驅動電機固定在底座主體上,轉向驅動電機固定在外延體上。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行駛驅動電機采用交流電機。
[0008]作為優(yōu)選,手柄軸的軸線與轉向齒輪的軸線共線設置。
[0009]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避震支架上的調節(jié)驅動油缸、上彈簧座、調節(jié)彈簧以及下彈簧座構成的彈性調節(jié)結構,可以為減震彈簧提供輔助的彈性支撐,而且通過驅動調節(jié)驅動油缸工作,可以調整調節(jié)彈簧的距離驅動底座的距離,從而實現(xiàn)避震強度的調整,在保證避震的效果的同時,可以適應不同的避震需求;避震支架的結構合理,牢固,并且有效地布局驅動輪、驅動系統(tǒng),使得驅動輪、驅動系統(tǒng)與車架之間實現(xiàn)了彈性連接,電動搬運車可以經受較大坑洼地面造成的沖擊,從而可以讓驅動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地工作;采用立式交流驅動電機進行驅動,有效地減小了獨立驅動系統(tǒng)的橫向尺寸,簡化了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2]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避震支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14]參見圖1-3,本實施例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包括車架、手柄21、手柄軸22、轉軸鎖板23、角度傳感器24、控制模塊、避震支架25、行駛驅動電機261、轉向驅動電機262、減速箱體263、驅動輪264,其中,手柄21的一端鉸接在手柄軸22的上端,手柄軸22的豎直設置并轉動安裝在車架上,手柄軸22的下端通過齒輪帶動角度傳感器24上的活動部件轉動,從而識別手柄軸22的轉動角度,控制模塊連接角度傳感器24、轉向驅動電機262、行駛驅動電機261,從而將傳感器采集的信號反饋至控制模塊,并通過控制模塊控制轉向驅動電機262轉動,避震支架25包括上支架251、下支架252、驅動底座253、滑動桿254、減震彈簧255、調節(jié)驅動油缸256、上彈簧座257、調節(jié)彈簧258以及下彈簧座259,上支架251、下支架252固定在車架上,上支架251上對稱設置有兩根呈豎直安裝的滑動桿254,滑動桿254的上端和下端均套接導向環(huán),位于滑動桿254的上端的導向環(huán)固定在上支架251上,位于滑動桿254的下端的導向環(huán)固定在下支架252上,驅動底座253上設置有兩個用于套接滑動桿254的固定孔2535,兩個滑動桿254分別穿入兩個固定孔2535并固定在驅動底座253上,驅動底座253位于上支架251、下支架252之間,滑動桿254上均套設有減震彈簧255,減震彈簧255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抵在上支架251和驅動底座253上,調節(jié)驅動油缸256的缸體固定在上支架251上,調節(jié)驅動油缸256的軸線呈豎直設置,調節(jié)驅動油缸256的伸縮桿固定上彈簧座257,調節(jié)彈簧258呈豎直設置,調節(jié)彈簧258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固定上彈簧座257和下彈簧座259,調節(jié)驅動油缸256位于兩根滑動桿254之間,轉向驅動電機262、行駛驅動電機261均固定在驅動底座253的上表面上,驅動底座253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回轉大軸承265,回轉大軸承265的轉動軸線垂直設置,回轉大軸承265下方固定有轉向齒輪266,從而使得轉向齒輪266轉動安裝在驅動底座253上,轉向齒輪266上安裝有減速箱體263,驅動輪264的轉軸水平設置并固定在減速箱體263的輸出軸上,轉向驅動電機262、行駛驅動電機261的輸出軸均豎直設置,行駛驅動電機261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驅動底座253并與減速箱體263的輸入軸連接,從而通過行駛驅動電機261驅動減速箱體263上的驅動輪264轉動,從而實現(xiàn)行進動作,轉向驅動電機262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驅動底座253并與轉向齒輪266通過齒輪傳動連接,從而通過轉向驅動電機262驅動減速箱體263實現(xiàn)轉向動作。驅動底座253包括呈Ω字形的底座主體2531以及一體式固定在主體外側的呈Ω字形的外延體2532,其中,底座主體2531的前端兩側均設置有截面呈L形的高臺體2533,驅動底座253上的兩個滑動孔分別位于高臺體2533的前方,所述高臺體2533的上端高于底座主體2531,底座主體2531上設置有沿著底座主體2531的邊沿分布的加強筋2534,所述加強筋2534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兩個高臺體2533的上端,行駛驅動電機261固定在底座主體2531上,轉向驅動電機262固定在外延體2532上。所述行駛驅動電機261采用交流電機。手柄軸22的軸線與轉向齒輪266的軸線共線設置。
[0015]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發(fā)明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手柄、手柄軸、轉軸鎖板、角度傳感器、控制模塊、避震支架、行駛驅動電機、轉向驅動電機、減速箱體、驅動輪,其中,手柄的一端鉸接在手柄軸的上端,手柄軸的豎直設置并轉動安裝在車架上,手柄軸的下端通過齒輪帶動角度傳感器上的活動部件轉動,從而識別手柄軸的轉動角度,控制模塊連接角度傳感器、轉向驅動電機、行駛驅動電機,從而將傳感器采集的信號反饋至控制模塊,并通過控制模塊控制轉向驅動電機轉動,避震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驅動底座、滑動桿、減震彈簧、調節(jié)驅動油缸、上彈簧座、調節(jié)彈簧以及下彈簧座,上支架、下支架固定在車架上,上支架上對稱設置有兩根呈豎直安裝的滑動桿,滑動桿的上端和下端均套接導向環(huán),位于滑動桿的上端的導向環(huán)固定在上支架上,位于滑動桿的下端的導向環(huán)固定在下支架上,驅動底座上設置有兩個用于套接滑動桿的固定孔,兩個滑動桿分別穿入兩個固定孔并固定在驅動底座上,驅動底座位于上支架、下支架之間,滑動桿上均套設有減震彈簧,減震彈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別抵在上支架和驅動底座上,調節(jié)驅動油缸的缸體固定在上支架上,調節(jié)驅動油缸的軸線呈豎直設置,調節(jié)驅動油缸的伸縮桿固定上彈簧座,調節(jié)彈簧呈豎直設置,調節(jié)彈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固定上彈簧座和下彈簧座,調節(jié)驅動油缸位于兩根滑動桿之間,轉向驅動電機、行駛驅動電機均固定在驅動底座的上表面上,驅動底座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回轉大軸承,回轉大軸承的轉動軸線垂直設置,回轉大軸承下方固定有轉向齒輪,從而使得轉向齒輪轉動安裝在驅動底座上,轉向齒輪上安裝有減速箱體,驅動輪的轉軸水平設置并固定在減速箱體的輸出軸上,轉向驅動電機、行駛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均豎直設置,行駛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驅動底座并與減速箱體的輸入軸連接,從而通過行駛驅動電機驅動減速箱體上的驅動輪轉動,從而實現(xiàn)行進動作,轉向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所述驅動底座并與轉向齒輪通過齒輪傳動連接,從而通過轉向驅動電機驅動減速箱體實現(xiàn)轉向動作。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驅動底座包括呈Ω字形的底座主體以及一體式固定在主體外側的呈Ω字形的外延體,其中,底座主體的前端兩側均設置有截面呈L形的高臺體,驅動底座上的兩個滑動孔分別位于高臺體的前方,所述高臺體的上端高于底座主體,底座主體上設置有沿著底座主體的邊沿分布的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的兩端分別延伸至兩個高臺體的上端,行駛驅動電機固定在底座主體上,轉向驅動電機固定在外延體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駛驅動電機采用交流電機。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助力轉向驅動總成,其特征在于:手柄軸的軸線與轉向齒輪的軸線共線設置。
【文檔編號】B62D5/04GK104386121SQ201410709875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28日
【發(fā)明者】張漢章, 陳葉青 申請人:浙江上加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