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前縱梁總成以及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包括第一、第二豎邊及第一橫邊,第一、第二豎邊及第一橫邊形成一下框的結構,還包括分別由第一、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的內(nèi)側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還包括一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第一側邊與第一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二側邊與第二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三側邊與橫側壁連接,加強板、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連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強板上與所述第三側邊相對的一邊設置有一第二橫邊;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固定于左前輪罩總成上,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固定于所述左縱梁總成上。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左前縱梁總成。
【專利說明】左前縱梁總成以及左前輪罩増強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左前縱梁總成以及左前輪罩增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由于左前縱梁總成處的復雜結構,汽車的左前輪罩總成的增強一直是個結構設計的難題,即要滿足碰撞的強度又要滿足焊接的工藝。而且由于結構的限制,左前輪罩的加強板需要設計的很復雜,而且采用分段的焊接方式;同時還遮蔽了很多安裝點,導致左前縱梁的布置擁擠。
[0003]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簡便的連接于縱梁總成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采用單件焊接,足夠的截面深度和寬度可以提高汽車的碰撞強度。同時提供足夠多的安裝點。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左前縱梁總成,包括左前輪罩、位于左前輪罩一端的左縱梁總成以及連接于左前輪罩與左縱梁總成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所述左縱梁總成由左縱梁前段、左縱梁中段以及左縱梁后段組成,所述左縱前段的第一端與所述左縱梁中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中段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前段包括第一縱梁以及第一傾斜梁,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縱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縱梁中段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傾斜梁具有弧度;所述左縱梁中段包括第二傾斜梁以及第二縱梁,所述第二傾斜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傾斜梁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縱梁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縱梁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的一端焊接;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呈一體成型的隆起狀,包括第一豎邊、與第一豎邊對應的第二豎邊、連接于第一豎邊和第二豎邊頂部的第一橫邊,所述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形成一下框的結構,還包括分別由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的內(nèi)側向上延伸的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還包括一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一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二側邊與所述第二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三側邊與所述橫側壁連接,所述加強板、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連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強板上與所述第三側邊相對的一邊設置有一第二橫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固定于所述左前輪罩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固定于所述左縱梁中段上。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貼于所述左前輪罩的外側,并通過多個焊點焊接在所述左前輪罩的外側上,所述第二橫邊貼于所述左縱梁中段的上端,并通過多個焊點與所述左縱梁中端的上端焊接。
[0007]進一步的,在所述加強板上多根豎直的加強筋。
[0008]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豎邊和第二豎邊上分別設有多根加強筋。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它的上端固定于左前輪罩上,下端固定在左縱梁總成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呈一體成型的隆起狀,其包括第一豎邊、與第一豎邊對應的第二豎邊、連接于第一豎邊和第二豎邊頂部的第一橫邊,所述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形成一下框的結構,還包括分別由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的內(nèi)側向上延伸的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還包括一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一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二側邊與所述第二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三側邊與所述橫側壁連接,所述加強板、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連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強板上與所述第三側邊相對的一邊設置有一第二橫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固定于所述左前輪罩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固定于所述左縱梁總成上。
[0010]進一步的,所述左縱梁總成由左縱梁前段、左縱梁中段以及左縱梁后段組成,所述左縱前段的第一端與所述左縱梁中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中段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前段包括第一縱梁以及第一傾斜梁,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縱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縱梁中段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傾斜梁具有弧度;所述左縱梁中段包括第二傾斜梁以及第二縱梁,所述第二傾斜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傾斜梁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縱梁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縱梁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的一端焊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貼于所述左前輪罩的外側,并通過多個焊點焊接在所述左前輪罩的外側上,所述第二橫邊貼于所述左縱梁中段的上端,并通過多個焊點與所述左縱梁中端的上端焊接。
[0011]本發(fā)明實施例,左前縱梁總成以及左前輪罩增強結構,通過一體成形的隆起狀結構,增加了該左前輪罩增強結構自身的強度,通過在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不同位置設置加強筋,使得左前輪罩增強結構進一步的增加了強度,該左前輪罩增強結構通過在不同邊上設置多個焊點與左前輪罩以及左縱梁總成焊接,牢固的使該左前輪罩增強結構與左前輪罩與左縱梁總成相固定。使得左前縱梁總成的防碰撞強度得到大大的提升,在對汽車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采用本發(fā)明的左前輪罩以及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大大地減輕了汽車的變形,增加了汽車的抗碰撞力度。
[0012]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本發(fā)明左前縱梁總成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發(fā)明左前輪罩增強結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18]首先,在對實施例進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對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術語進行解釋。例如:
本文中若出現(xiàn)使用“第一”、“第二”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當由這些術語所限制。這些術語僅用來區(qū)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而不偏離本發(fā)明的教導。
[0019]另外,應當理解的是,當提及一元件“連接”或者“聯(lián)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地連接或直接地聯(lián)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間元件。相反地,當提及一元件“直接地連接”或“直接地聯(lián)接”到另一元件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
[0020]在本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術語僅僅用于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而無意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則單數(shù)形式意圖也包括復數(shù)形式。
[0021]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括”和/或“包括有”時,這些術語指明了所述特征、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個以上其他特征、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組的存在和/或附加。
[0022]關于實施例:
請參見圖1,圖1是本發(fā)明左前縱梁總成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左前縱梁總成,包括左前輪罩1、位于左前輪罩1 一端的左縱梁總成2以及連接于左前輪罩1與左縱梁總成2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所述左縱梁總成2由左縱梁前段21、左縱梁中段22以及左縱梁后段23組成,所述左縱前段21的第一端與所述左縱梁中段22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中段22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23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前段21包括第一第一縱梁211以及第一傾斜梁212,所述第一傾斜梁212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縱梁211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梁212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縱梁中段22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傾斜梁212具有弧度;所述左縱梁中段22包括第二傾斜梁221以及第二縱梁222,所述第二傾斜梁221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傾斜梁212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傾斜梁22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縱梁222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縱梁222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23的一端焊接;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呈一體成型的隆起狀,包括第一豎邊31、與第一豎邊31對應的第二豎邊32、連接于第一豎邊31和第二豎邊32頂部的第一橫邊33,所述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形成一下框的結構,還包括分別由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的內(nèi)側向上延伸的第一豎側壁34、第二豎側壁35以及橫側壁36,還包括一加強板37,所述加強板37的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一豎側壁34連接,它的第二側邊與所述第二豎側壁35連接,它的第三側邊與所述橫側壁36連接,所述加強板37、第一豎側壁34、第二豎側壁35以及橫側壁36連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強板37上與所述第三側邊相對的一邊設置有一第二橫邊38 ;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固定于所述左前輪罩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38固定于所述左縱梁中段22上。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貼于所述左前輪罩1的外側,并通過多個焊點焊接在所述左前輪罩1的外側上,所述第二橫邊38貼于所述左縱梁中段22的上端,并通過多個焊點與所述左縱梁中端的上端焊接。本實施例的左前縱梁總成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 —體成型,它呈一向上隆起的一個隆起結構,通過位于隆起下邊的三條邊與左前輪罩1焊接,通過位于下端的一條邊與左縱梁總成2焊接,使得它們之間的連接強度高。
[0024]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加強板37上多根豎直的加強筋371。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一豎邊31和第二豎邊32上分別設有多根加強筋371。這樣設置,可以增加它的補強力度,使得左前輪總成的抗碰撞力度更強。通過在第一橫邊33、第二橫邊38、第一豎邊31以及第二豎邊32上增加多個焊接點,使其與左前輪罩1和左縱梁總成2的焊接強度更高。
[0025]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見圖2,它的上端固定于左前輪罩上,下端固定在左縱梁總成2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呈一體成型的隆起狀,它包括第一豎邊31、與第一豎邊31對應的第二豎邊32、連接于第一豎邊31和第二豎邊32頂部的第一橫邊33,所述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形成一下框的結構,還包括分別由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的內(nèi)側向上延伸的第一豎側壁34、第二豎側壁35以及橫側壁36,還包括一加強板37,所述加強板37的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一豎側壁34連接,它的第二側邊與所述第二豎側壁35連接,它的第三側邊與所述橫側壁36連接,所述加強板37、第一豎側壁34、第二豎側壁35以及橫側壁36連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強板37上與所述第三側邊相對的一邊設置有一第二橫邊38 ;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固定于所述左前輪罩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38固定于所述左縱梁總成2上。
[0026]在所述加強板37的上端和下端設有定位孔,在所述加強板37的下端設有多個前機艙線束支架安裝孔以及離合操縱管路支架安裝點。所述前機艙線束支架安裝孔用于使前機艙線速支架安裝于該增加結構上,所述離合操縱管路支架安裝點用于對所述離合操縱管路支架進行安裝。
[0027]本實施例中,所述左縱梁總成2由左縱梁前段21、左縱梁中段22以及左縱梁后段23組成,所述左縱前段的第一端與所述左縱梁中段22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中段22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23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前段21包括一第一縱梁211以及第一傾斜梁212,所述第一傾斜梁212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縱梁211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梁212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縱梁中段22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傾斜梁212具有弧度;所述左縱梁中段22包括第二傾斜梁221以及第二縱梁222,所述第二傾斜梁221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傾斜梁212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傾斜梁22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縱梁222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縱梁222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23的一端焊接,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固定在左前輪罩上,它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38固定在所述左縱梁中段22的上端。
[0028]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豎邊31、第二豎邊32以及第一橫邊33貼于所述左前輪罩1的外側,并通過多個焊點焊接在所述左前輪罩1的外側上,所述第二橫邊38貼于所述左縱梁中段22的上端,并通過多個焊點與所述左縱梁中端的上端焊接。
[0029]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 —體成型,它的一體化結構減少了工裝開發(fā)費用,提高了強度,增加了左前輪左總的整體強度;并且,增加了多根加強筋371,使得整個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增加了側碰和偏置碰的,提高了安全性能。
[0030]在對該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進行碰撞實驗時,使兩個汽車以每公里六十碼的速度相碰撞,它的變形度小于采用現(xiàn)有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的變形度??梢钥闯?,采用本發(fā)明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3,大大地提升了整車的安全性能。
[0031]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左前縱梁總成,包括左前輪罩、位于左前輪罩一端的左縱梁總成以及連接于左前輪罩與左縱梁總成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縱梁總成由左縱梁前段、左縱梁中段以及左縱梁后段組成,所述左縱前段的第一端與所述左縱梁中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中段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前段包括第一縱梁以及第一傾斜梁,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縱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縱梁中段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一傾斜梁具有弧度;所述左縱梁中段包括第二傾斜梁以及第二縱梁,所述第二傾斜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傾斜梁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縱梁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縱梁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的一端焊接; 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呈一體成型的隆起狀,包括第一豎邊、與第一豎邊對應的第二豎邊、連接于第一豎邊和第二豎邊頂部的第一橫邊,所述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形成一下框的結構,還包括分別由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的內(nèi)側向上延伸的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還包括一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一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二側邊與所述第二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三側邊與所述橫側壁連接,所述加強板、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連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強板上與所述第三側邊相對的一邊設置有一第二橫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固定于所述左前輪罩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固定于所述左縱梁中段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左前縱梁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貼于所述左前輪罩的外側,并通過多個焊點焊接在所述左前輪罩的外側上,所述第二橫邊貼于所述左縱梁中段的上端,并通過多個焊點與所述左縱梁中端的上端焊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左前縱梁總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強板上多根豎直的加強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左前縱梁總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豎邊和第二豎邊上分別設有多根加強筋。
5.一種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它的上端固定于左前輪罩上,下端固定在左縱梁總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呈一體成型的隆起狀,其包括第一豎邊、與第一豎邊對應的第二豎邊、連接于第一豎邊和第二豎邊頂部的第一橫邊,所述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形成一下框的結構,還包括分別由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的內(nèi)側向上延伸的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還包括一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一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二側邊與所述第二豎側壁連接,它的第三側邊與所述橫側壁連接,所述加強板、第一豎側壁、第二豎側壁以及橫側壁連接后形成一隆起;在所述加強板上與所述第三側邊相對的一邊設置有一第二橫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固定于所述左前輪罩上,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固定于所述左縱梁總成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縱梁總成由左縱梁前段、左縱梁中段以及左縱梁后段組成,所述左縱前段的第一端與所述左縱梁中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中段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的第一端焊接;所述左縱梁前段包括一縱梁以及第一傾斜梁,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一端與所述縱梁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二端向上且向左縱梁中段的方向傾斜,所述第二傾斜梁具有弧度;所述左縱梁中段包括第二傾斜梁以及第二縱梁,所述第二傾斜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傾斜梁的第二端焊接,所述第二傾斜梁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縱梁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縱梁的第二端與所述左縱梁后段的一端焊接,所述左前輪罩增強結構的上端通過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固定在左前輪罩上,它的下端通過第二橫邊固定在所述左縱梁中段的上端。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左前輪罩增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邊、第二豎邊以及第一橫邊貼于所述左前輪罩的外側,并通過多個焊點焊接在所述左前輪罩的外側上,所述第二橫邊貼于所述左縱梁中段的上端,并通過多個焊點與所述左縱梁中端的上端焊接。
【文檔編號】B62D21/02GK104443044SQ201410671890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王權, 余桃, 羅垚 申請人:力帆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