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把由車把罩覆蓋的車輛。
背景技術:
例如,在機動二輪車中有時設有覆蓋車把的車把罩。已知有如下這樣的車輛在車把罩的上部設置儀表用開口部,并將儀表單元以顯示面與該儀表用開口部面對的方式安裝在車把罩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圖3))。
專利文獻I的圖3示出由車把罩(51)(帶括號的數(shù)字表示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符號。以下相同。)覆蓋了機動二輪車的車把(13)的機動二輪車。車把罩(51)包括安裝儀表單元(98)的車把罩主體(64);覆蓋儀表單元(98)的顯示面(99)的儀表罩(65)。
車把罩主體¢4)還包括覆蓋車把(13)的車輛前方側(cè)的前部罩半體¢6)和覆蓋車把(13)的車輛后方側(cè)的后部罩半體(67)。通過使緊固構(gòu)件(83)通過該后部罩半體(67) 下部的車把緊固部(81),并將緊固構(gòu)件(83)緊固到在車把(13)上設置的支架(78)上,由此將后部罩半體(67)安裝在車把(13)上。
然而,由于車把緊固部(81)及緊固構(gòu)件(83)向車把罩(51)的后方露出,因此駕駛員能夠觀察到,從而有損外觀性。作為對策,當另行設置其它部件來遮擋車把緊固部(81) 及緊固構(gòu)件(83)時,另行設置其它部件花費成本,此外由于另行安裝其它部件而導致生產(chǎn)率降低。因此,尋求能夠抑制部件成本并維持生產(chǎn)率,且提高外觀性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第4344671號公報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部件成本并維持生產(chǎn)率,且提高外觀性的車輛。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種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在覆蓋車把的車把罩的上部設有儀表用開口部,儀表單元以顯示面與該儀表用開口部面對的方式安裝在所述車把罩上,在所述車把罩的車輛前側(cè)設有照亮前方的照明裝置,所述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車把罩的背面中央下部設有將所述車把罩緊固于所述車把的車把緊固部,在所述車把罩上安裝有覆蓋所述儀表用開口部的周緣部的儀表罩,所述儀表罩的最前端與所述照明裝置的上端接近,所述儀表罩的最下端延伸至覆蓋所述車把緊固部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特征在于,儀表罩至少通過設置在車把罩的背面上的儀表罩背面卡止部和分別設置在車把罩的左右的側(cè)面上的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而安裝到車把罩上。
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特征在于,儀表罩背面卡止部在儀表用開口部的最下端與車把緊固部之間設置在車寬方向左右兩處。
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特征在于,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在車輛側(cè)視觀察下設置在車把兩端的把手的下方。
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特征在于,在儀表罩上設有使該儀表罩與車把罩卡止的前方卡止部,該前方卡止部配置在比儀表用開口部靠車輛前方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涉及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特征在于,車把罩由沿車輛前后方向分割開的前部罩半體及后部罩半體構(gòu)成,儀表罩背面卡止部及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安裝在后部罩半體上,前方卡止部安裝在前部罩半體上。
發(fā)明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中,在車把罩的背面中央下部設有將車把罩緊固于車把的車把緊固部,儀表罩的最前端與照明裝置的上端接近,且儀表罩的最下端延伸至覆蓋車把緊固部的位置。
由于使儀表罩的最前端接近照明裝置上端,因此即使不利用車把罩覆蓋照明裝置上方也可,能夠相應地減少車把罩的材料費。另外,由于利用儀表罩覆蓋車把緊固部,因此不需要另行設置覆蓋車把緊固部的其它部件,從而能夠抑制部件成本。
此外,由于使儀表罩的最下端延伸至覆蓋車把緊固部的位置,因此能夠從外方遮擋車把緊固部而提高外觀性。
由于使原有的儀表罩具有覆蓋照明裝置上方及車把緊固部的功能,沒有增加部件件數(shù),因此能夠抑制部件成本并維持生產(chǎn)率,且提高外觀性。
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儀表罩至少通過設置在車把罩的背面上的儀表罩背面卡止部和分別設置在車把罩的左右的側(cè)面上的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而安裝到車把罩上。
由于將儀表罩卡掛到儀表罩背面卡止部上后,將儀表罩緊固到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因此緊固作業(yè)變得容易,能夠 提高生產(chǎn)率。
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中,儀表罩背面卡止部在儀表用開口部的最下端與車把緊固部之間設置在車寬方向左右兩處。
由于儀表罩背面卡止部設置在車寬方向左右兩處,因此儀表罩的安裝作業(yè)變得容易,作業(yè)性得以提高。
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中,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在車輛側(cè)視觀察下設置在車把兩端的把手的下方。
由于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設置在把手的下方,因此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在把手遮的背后而不易從外方看到,外觀性得以提高。通過駕駛員握持把手,使得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更不易被看到,能夠進一步提高外觀性。
此外,儀表罩背面卡止部位于車把緊固部的上方,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位于車把緊固部的下方。即,儀表罩通過位于車把緊固部的上方的儀表罩背面卡止部緊固于車把罩,且通過位于車把緊固部的下方的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緊固于車把罩。其結(jié)果是,能夠在車把緊固部的上下安裝儀表罩,從而能夠考慮車把緊固部的位置而平衡良好且有效地將儀表罩安裝在車把罩上。
在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中,在儀表罩上設有使該儀表罩與車把罩卡止的前方卡止部。
除了儀表罩背面卡止部、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之外,儀表罩還通過前方卡止部卡止于車把罩。由于緊固部和卡止部多,因此儀表罩相對于車把罩的支承剛性得以提高。
在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中,車把罩由沿車輛前后方向分割開的前部罩半體及后部罩半體構(gòu)成,儀表罩背面卡止部及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安裝在后部罩半體上,前方卡止部安裝在前部罩半體上。
由于儀表罩跨前部罩半體和后部罩半體,因此前部罩半·體與后部罩半體的交界的一部分被儀表罩遮擋,從而能夠提高外觀性。
圖1是本發(fā)明涉及的機動二輪車的側(cè)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涉及的機動二輪車的主要部分側(cè)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涉及的機動二輪車的主要部分主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涉及的機動二輪車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涉及的機動二輪車的主要部分分解立體圖。
圖6是儀表罩的主視圖。
圖7是說明儀表罩相對于車把罩的位置的圖。
圖8是說明儀表罩的安裝的圖。
圖9是說明鉸鏈罩(knuckle guard)的安裝的圖。
圖10是鉸鏈罩的側(cè)視圖。
圖11是本發(fā)明涉及的機動二輪車的主要部分作用圖。
圖12是鉸鏈罩的作用圖。
符號說明
10 車輛(機動二輪車)
18 車把
31 車把罩
32 前部罩半體
33 后部罩半體
41 照明裝置
42 擋風罩
44 把手
47 前操縱桿
50 鉸鏈罩
51 上部連續(xù)面
52 定向壁
53 下部連續(xù)面
54 操縱桿插入孔
55 與車把罩的對合面
56 上前部安裝部
57 上后部安裝部
58 下部安裝部
59..后方部
61..與鉸鏈罩的對合面
62..切口部
63..分割面
66..背面中央下部
67..車把緊固部
68..上部傾斜面
69..下部傾斜面
70..儀表罩
73..最前端
74..最下端
78..前方卡止部
81..儀表用開口部
82..儀表單元
83..顯示面·
84..周緣部
105 背面
111 儀表罩背面卡止部
112..側(cè)面
114 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
121、122、125…安裝構(gòu)件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圖中及實施例中,“上”、“下”、 “前”、“后”、“左”、“右”分別表示從乘坐在機動二輪車上的駕駛員觀察到的方向。需要說明的是,附圖沿著符號的方向觀察。
實施例
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車輛10是小型摩托車型的機動二輪車10,具有從設置在車輛10的前部的頭管11向下方延伸的下行框架12 ;從該下行框架12的下部向車輛后方延伸的下框架13 ;從該下框架13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座椅軌道14。
另外,機動二輪車10具有由頭管11軸支承的底橋15 ;設置在該底橋15上,且在下部支承前輪16的前叉17 ;設置在該前叉17的上部,且對前輪16進行轉(zhuǎn)向的車把18 ;能夠上下擺動地設置在下框架13的后部,且在后部具備后輪21的動力單元22 ;與該動力單元22連接,將空氣向動力單元22供給的空氣濾清器23 ;設置在動力單元22與座椅軌道14 之間,吸收來自地面的沖擊的后緩沖件24 ;設置在座椅軌道14的上部,供乘客就坐的座椅 25 ;設置在座椅軌道14上,貯存燃料的燃料箱26。
車把18由與車把18 —體旋轉(zhuǎn)的車把罩31覆蓋,頭管11的車輛前方側(cè)由前罩34 覆蓋,下行框架12由護腿板35覆蓋,下框架13由底踏板36及底罩37覆蓋,座椅軌道14由側(cè)罩38及后罩39覆蓋。
在車把罩31的車輛前側(cè)設有照亮前方的照明裝置41,在車把罩31的上部設有防 風用的擋風罩42及后方確認用的后視鏡43,在車把罩31的車寬方向側(cè)部設有對在車把18 的兩端設置的把手44進行覆蓋的鉸鏈罩50。另外,在前輪16的上方設有前擋泥板45,在 后輪21的上方設有后擋泥板46。
接著,對車把罩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車把罩31由沿車輛前后方向分割開的車輛前側(cè)的前部罩半體32和 車輛后側(cè)的后部罩半體33構(gòu)成。
在前部罩半體32上,在與鉸鏈罩50抵接的對合面61上設有供前操縱桿47通過 的切口部62。該切口部62以從前部罩半體32與后部罩半體33的分割面63向車輛前方延 伸的方式形成。
在后部罩半體33上,在車寬方向的側(cè)面上設有供車把18通過的凹部65。該凹部 65以與切口 62相連的方式從分割面63向車輛后方形成。在后部罩半體33的背面中央下 部66設有將后部罩半體33緊固到車把18上的車把緊固部67 (詳細情況在后敘述)。
另外,儀表罩70從前部罩半體32的上部覆蓋到后部罩半體33的下部。擋風罩42 由擋風罩支架48支承,該擋風罩支架48通過在儀表罩70上部設置的支架用凹部72。儀表 罩70的最前端73與照明裝置41的上端49接近,且儀表罩70的最下端74延伸到覆蓋車 把緊固部67的位置。
接著,對前部罩半體32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在前部罩半體32的車寬方向兩端上側(cè)設有從車輛前端側(cè)向后上方傾 斜的上部傾斜面68。在前部罩半體32的車寬方向兩端下側(cè)設有從車輛前端側(cè)向后下方傾 斜的下部傾斜面69。
另外,儀表罩70的最前端73與照明裝置41的上端49接近,在車輛主視觀察下, 儀表罩70的車寬方向中央呈向上方鼓起的形狀。并且,儀表罩70的車寬方向端部與車把 罩31平滑地相連。
接著,對儀表罩的配置進行說明。
如圖4所示,在后部罩半體33的上部設有儀表用開口部81。以儀表單元82的顯 示面83面對該儀表用開口部81的方式將儀表單元82安裝在后部罩半體33上。以覆蓋儀 表用開口部81的周緣部84的方式將儀表罩70安裝在車把罩31上。
在前部罩半體32設有用于供支承后視鏡(圖3、符號43)的后視鏡桿(圖3、符號 85)通過的后視鏡用凹部86。后視鏡用凹部86以從分割面63朝向車輛前方延伸的方式成 形。
接著,對車把罩的安裝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車把18的車寬方向中央部由車把支柱87支承。需要說明的是,車把 支柱87由頭管(圖1、符號11)軸支承。車把18具有在在車把18的中央部88向前下方 延伸而設置,對前部罩半體32進行支承的前部罩支架91 ;在中央部88向后下方延伸而設 置,對后部罩半體33的車把緊固部67進行支承的后部罩支架92 ;分別設置在車把18的左 右上部93,對后部罩半體33的左右的上部緊固部94、94進行支承的上部支架95、95。另外, 在車把18上安裝有左右的擋風罩支架48、48。
后部罩半體33中,車把緊固部67通過螺栓96緊固于后部罩支架92,且左右的上 部緊固部94、94通過螺栓97、97緊固于上部支架95、95,由此將后部罩半體33安裝到車把 18上。
前部罩半體32中,在前部罩半體32的中央下部設置的前罩下部緊固部101通過 螺栓102緊固于前部罩支架91,且前部罩半體32的左右的前罩上部緊固部103、103通過螺 栓104、104緊固于后部罩半體33的左右的上部凸起部155、155,由此將前部罩半體32安裝 在車把18及后部罩半體33上。
需要說明的是,儀表罩70向車把罩31的安裝在后面進行敘述。
接著,對儀表罩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儀表罩70包括覆蓋前部罩半體(圖2、符號32)的上部的儀表罩上 部75 ;從該儀表罩上部75的后端向下方延伸而覆蓋后部罩半體(圖2、符號33),且具有開 口部76的儀表罩延伸部77。
開口部76呈與面對儀表用開口部(圖4、符號81)的儀表單元(圖4、符號82)的 顯示面(圖4、符號83) —致的形狀。在儀表罩上部75的里側(cè)設有將儀表罩70與前部罩半 體32卡止的左右的前方卡止部78、78。在開口部76的下方且在儀表罩延伸部77的里側(cè)設 置卡掛在后部罩半體33上的左右的鉤部79、79。儀表罩延伸部77在車寬方向上彎曲,在儀 表罩延伸部77的下側(cè)部設有與后部罩半體33的側(cè)部緊固的左右的橫孔71。
接著,對車輛側(cè)視觀察下的儀表罩相對于車把罩的位置進行說明。
如圖7所不,儀表罩上部75位于覆蓋車把罩31的上部的位置。儀表罩延伸部77 位于覆蓋后部罩半體33的背面105的位置,儀表罩70的最下端74位于比車把緊固部67 靠下方的位置。
儀表單元82設置在后部罩半體33上,且以顯示面83面對車輛后斜上方的方式 配置。另外,在前部罩支架91的前端設有焊接螺母106,通過使前部罩半體32與前部罩支 架91對合,并將螺栓102緊固于焊接螺母106,由此將前部罩半體32安裝在前部罩支架91 上。在后部罩支架92的前端設有焊接螺母107,通過使后部罩半體33與后部罩支架92對 合,并將螺栓96緊固于焊接螺母107,由此將后部罩半體33安裝在后部罩支架92上。
接著,對儀表罩的安裝進行說明。
如圖8所示,在后部罩半體33的背面105設有供鉤部79卡掛的儀表罩背面卡止 部111,在后部罩半體33的側(cè)面112設有供螺栓113緊固的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另外, 在前罩半體32的上部設有供前方卡止部78卡掛的儀表罩前方卡掛部115。
儀表罩70的安裝中,使儀表罩70以覆蓋車把罩31的上方的方式移動,從而使前 方卡止部78卡掛在儀表罩前方卡掛部115,接著,將鉤部79卡掛在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 并使螺栓113通過橫孔71且緊固到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由此將儀表罩70安裝到車把罩 31上。
接著,對鉸鏈罩的形狀和鉸鏈罩的安裝進行說明。
如圖9所示,鉸鏈罩50包括以與車把罩31的上部傾斜面68連續(xù)的方式設置,且 從車輛前端側(cè)向后上方傾斜而供行駛風流動的上部連續(xù)面51 ;以與該上部連續(xù)面51連續(xù) 的方式設置,使朝向上部連續(xù)面51的行駛風向車輛后方定向的定向壁52 ;以與車把罩31 的下部傾斜面69連續(xù)的方式設置,且從車輛前端側(cè)向后向方傾斜而供行駛風流動的下部連續(xù)面53 ;設置在與車把罩31對合的對合面55上,且供前操縱桿47插入的操縱桿插入孔 54。
另外,鉸鏈罩50具備在對合面55上且在操縱桿插入孔54的上方沿車輛前后方 向分開設置的上前部安裝部56及上后部安裝部57 ;在操縱桿插入孔54的下方且在向車寬 方向內(nèi)側(cè)延伸出的對合面55上設置的下部安裝部58。
對鉸鏈罩50的安裝進行說明。使鉸鏈罩50與車把罩31的對合面61抵接,使朝 向車寬方向內(nèi)方的安裝構(gòu)件121、122分別通過上前部安裝部56及上后部安裝部57,并將安 裝構(gòu)件121、122分別緊固于側(cè)部孔123、124。并且,使朝向上方的安裝構(gòu)件125通過下部安 裝部58,并將安裝構(gòu)件125緊固于下部孔126,由此將鉸鏈罩50安裝在車把罩31上。
接著,對車輛側(cè)視觀察下的鉸鏈罩的安裝狀態(tài)進行說明。
如圖10所示,鉸鏈罩50在操縱桿插入孔54的車輛后方側(cè)設有與切口部62重疊 的后方部59。通過該后方部59閉塞除了操縱桿插入孔54的部分以外的切口部62。操縱 桿插入孔54為能夠供前操縱桿47插入且進行擺動的必要最低限度的大小。
鉸鏈罩50以覆蓋前部罩半體32與后部罩半體33的分割面63的方式安裝在車把 罩31上。另外,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設置在把手44的下方。
接著,對以上所述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作用進行敘述。
如圖11所示,前部罩半體32在上部傾斜面68與下部傾斜面69之間設有前端部 127。由于在鉸鏈罩50的定向壁52以與該前端部127連續(xù)的方式進行設置,因此能夠提高 設計性,且能夠使行駛風以上下分開的狀態(tài)向車輛后方流動。
朝向上部傾斜面68的行駛風如箭頭(I)所示那樣流動,并且在上部連續(xù)面51上 通過定向壁52而如箭頭(2)所示那樣向車輛后方流動。朝向下部傾斜面69的行駛風如箭 頭(3)所示那樣流動,并且在下部連續(xù)面53側(cè)如箭頭(4)、(5)所示那樣向車輛后方流動。
接著,對鉸鏈罩中的操縱桿插入孔的后方部的作用進行說明。
圖12(a)是比較例的鉸鏈罩200,在前罩34內(nèi)上升的行駛風進入車把罩31內(nèi),并 如箭頭(6)所示那樣從切口部62向鉸鏈罩200內(nèi)排出。由于駕駛員握著把手44,因此箭頭(6)所示的行駛風與駕駛員的手接觸。
圖12(b)是實施例的鉸鏈罩50,在前罩34內(nèi)上升的行駛風進入車把罩31內(nèi)。由 于沒有設置行駛風的出口,因此行駛風如箭頭(7)所示那樣被操縱桿插入孔54的后方部59 遮擋。其結(jié)果是,即使駕駛員握著把手44,行駛風也不會與駕駛員的手接觸。
以下,集中記載以上所述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
通過圖2所示的結(jié)構(gòu),使儀表罩70的最前端73接近照明裝置41上端,因此即使 不用車把罩31覆蓋照明裝置41上方也可,相應地能夠降低車把罩31的材料費。另外,由 于利用儀表罩70覆蓋車把緊固部67,因此無需覆蓋車把緊固部67的其它部件,能夠抑制部 件成本。
此外,由于使儀表罩70的最下端74延伸至覆蓋車把緊固部67的位置,因此能夠 從外方遮擋車把緊固部67,從而提高外觀性。
由于使原有的儀表罩70具有覆蓋照明裝置41上方及車把緊固部67的功能,沒有 增加部件件數(shù),因此能夠抑制部件成本并維持生產(chǎn)率,且提高外觀性。
通過圖8所示的結(jié)構(gòu),由于將儀表罩70卡掛在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后,將儀表罩70緊固于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因此緊固作業(yè)變得容易,能夠提高生產(chǎn)率。
通過圖8所示的結(jié)構(gòu),由于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設置在車寬方向左右的兩處,因此儀表罩70的安裝作業(yè)變得容易,作業(yè)性得以提高。
通過圖10所示的結(jié)構(gòu),由于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設置在把手44的下方,因此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在把手44的背后而不易從外方看到,從而外觀性得以提高。通過駕駛員握持把手44,使得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更不易被看到,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外觀性。
此外,圖8所示的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位于車把緊固部67的上方,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位于車把緊固部67的下方。即,儀表罩70通過位于車把緊固部67的上方的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緊固于車把罩31,且通過位于車把緊固部67的下方的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緊固于車把罩31。其結(jié)果是,能夠在車把緊固部67的上下安裝儀表罩70,從而能夠考慮車把緊固部67的位置而平衡良好且有效地將儀表罩70安裝在車把罩31上。
通過圖7所示的結(jié)構(gòu),除了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之外, 儀表罩70還通過前方卡止部78卡止于車把罩31。由于緊固部和卡止部多,因此儀表罩70 相對于車把罩31的支承剛性得以提高。
通過圖2所不的結(jié)構(gòu),由于僅表罩70跨如部罩半體32和后部罩半體33,因此如部罩半體32與后部罩半體33的交界的一部分被儀表罩70遮擋,能夠提高外觀性。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涉及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在實施方式中適用于機動二輪車 10,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適用于三輪車、四輪車,只要是利用儀表罩覆蓋車把罩的結(jié)構(gòu)即可,也可以適用于其它車輛。
工業(yè)實用性
本發(fā)明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優(yōu)選適用于設有覆蓋車把的車把罩的車輛。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在覆蓋車把(18)的車把罩(31)的上部設有儀表用開口部(81),儀表單元(82)以顯示面(83)與該儀表用開口部(81)面對的方式安裝在所述車把罩(31)上,在所述車把罩(31)的車輛前側(cè)設有照亮前方的照明裝置(41),所述車輛(10)的前部結(jié)構(gòu)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把罩(31)的背面中央下部(66)設有將所述車把罩(31)緊固于所述車把(18)的車把緊固部(67), 在所述車把罩(31)上安裝有覆蓋所述儀表用開口部(81)的周緣部(84)的儀表罩(70), 所述儀表罩(70)的最前端(73)與所述照明裝置(41)的上端接近,所述儀表罩(70)的最下端(74)延伸至覆蓋所述車把緊固部¢7)的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儀表罩(70)至少通過設置在所述車把罩(31)的背面(105)上的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和分別設置在所述車把罩(31)的左右的側(cè)面(112)上的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而安裝到所述車把罩(31)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在所述儀表用開口部(81)的最下端(74)與所述車把緊固部(67)之間設置在車寬方向左右兩處。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在車輛側(cè)視觀察下設置在所述車把(18)兩端的把手(44)的下方。
5.根據(jù)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儀表罩(70)上設有使該儀表罩(70)與所述車把罩(31)卡止的前方卡止部(78),該前方卡止部(78)配置在比所述儀表用開口部(81)靠車輛前方的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的前部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把罩(31)由沿車輛前后方向分割開的前部罩半體(32)及后部罩半體(33)構(gòu)成, 所述儀表罩背面卡止部(111)及所述儀表罩側(cè)面緊固部(114)安裝在所述后部罩半體(33)上,所述前方卡止部(78)安裝在所述前部罩半體(32)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部件成本并維持生產(chǎn)率,且提高外觀性的車輛。所述車輛中,通過儀表罩(70)從前部罩半體(32)的上部覆蓋到后部罩半體(33)的下部。擋風罩(42)由擋風罩支架(48)支承,該擋風罩支架(48)通過設置在儀表罩(70)上部的支架用凹部(72)。儀表罩(70)的最前端(73)與照明裝置(41)的上端(49)接近,且儀表罩(70)的最下端(74)延伸至覆蓋車把緊固部(67)的位置。由于使儀表罩具有覆蓋照明裝置上方及車把緊固部的功能,沒有增加部件件數(shù),因此能夠抑制部件成本并維持生產(chǎn)率,且提高外觀性。
文檔編號B62J17/00GK103010349SQ201210339488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0日
發(fā)明者生井雅士, 久保田吉隆, 坂本順一, 北本寬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