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及其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部件及整車,特別涉及一種摩托車前導流罩結構及其 摩托車。
背景技術:
摩托車由于輕便靈活,行駛迅速,具有較強的道路適應性,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 由于摩托車具有上述優(yōu)點,其部件則有較為特殊的結構和要求;要求具有緊湊的結構、較穩(wěn) 定的安裝特性和較為整齊美觀的外觀。摩托車的車體對于摩托車來說屬于重要部件,而作為車體一部分的摩托車前導流 罩安裝在發(fā)動機及車架立管前下方,用于改善車體整體美感,同時改善車輛的流體動力學 特性,對于摩托車節(jié)能、安全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F(xiàn)有的前導流罩通過前導流罩支架進行安裝,其前導流罩支架采用桿狀支撐適形 彎曲后進行安裝,雖然進行固定安裝,但由于發(fā)動機排氣筒需要通過,且由于安裝前導流罩 的部位為不規(guī)則空間,因而前導流罩結構較為復雜,制作困難,且重量較大,不能適應于摩 托車靈活輕便的特性;同時由于整體采用懸臂安裝結構,因而強度較差,不利于前導流罩的 安裝穩(wěn)定性,導致具有較大的震動,易于損壞前導流罩及安裝部位。因此,需要對現(xiàn)有的前導流罩結構進行改進,用于安裝前導流罩的前導流罩支架 具有較為簡單的結構,制造容易,同時具有穩(wěn)定的安裝結構,摩托車行駛時能夠減小前導流 罩的震動,避免因震動導致的前導流罩及安裝部位的損壞,保證行駛安全性。
發(fā)明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及其摩托車,車體 上用于安裝前導流罩的前導流罩支架具有較為簡單的結構,制造容易,重量較輕,能適應于 摩托車靈活輕便的特性,同時具有穩(wěn)定的安裝結構,摩托車行駛時能夠減小前導流罩的震 動,避免因震動導致的前導流罩及安裝部位的損壞,保證行駛安全性。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包括前導流罩和前導流罩支架,所述前導流 罩支架包括前連接板、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前連接板左右兩端分別向后折彎使 其形成U形結構,U形結構的兩側邊分別與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一一對應固定連 接,前連接板設置用于連接前導流罩上邊的前連接部;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分列 車架立管左右兩側且上端部分別設置用于固定連接車架立管的支架上連接部,左條形側架 板和右條形側架板下端部分別設置用于連接發(fā)動機支架的支架下連接部,左條形側架板下 端部還設置用于連接前導流罩左翼板的左連接部,右條形側架板下端部還設置用于連接前 導流罩右翼板的右連接部。進一步,所述前連接板的U形結構兩側邊、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的板面 平行設置且平行于摩托車縱向中線;采用板面平行于摩托車縱向中線的結構,利于提高支 架上各部件能夠適應摩托車的運行特性,能夠承受較大的彎矩,從而增加安裝穩(wěn)定性和抗震性能。進一步,所述左連接部包括左連接桿和左連接板,左連接桿一端與左條形側架板 固定連接,另一端沿橫向向左延伸固定連接于左連接板,所述左連接板板面平行于左條形 側架板;所述右連接部包括右連接桿和右連接板,右連接桿一端與右條形側架板固定連接, 另一端沿橫向向右延伸固定連接于右連接板,所述右連接板板面平行于右條形側架板;本 結構具有較強的安裝適應能力和安裝穩(wěn)定性,且進一步避免部件的結構復雜性。進一步,所述右連接桿的長度大于左連接桿,摩托車發(fā)動機排氣筒通過右連接桿 下部;不需對部件進行適形加工,直接使排氣筒通過,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進一步,所述左連接桿和左連接板之間焊接有加強肋板,具有較明顯的支撐和減 震作用,進一步提高結構的穩(wěn)定性。進一步,所述左連接板和前導流罩左翼板之間、右連接板和前導流罩右翼板之間、 支架上連接部和車架立管之間、支架下連接部和發(fā)動機支架之間以及前連接部和前導流罩 上邊之間均通過連接孔由貫穿的螺釘固定連接;通過連接孔并由螺釘連接,具有拆裝簡單 方便的優(yōu)點,且能較好的限制前導流罩各個方向的自由度,具有較好的減震效果。進一步,所述前導流罩左翼板上位于左連接板和前導流罩左翼板之間、前導流罩 右翼板上位于右連接板和前導流罩右翼板之間以及導流罩上邊上位于導流罩上邊和前連 接部之間分別設置補償凸起,連接孔通過補償凸起,能夠使安裝配合面更緊密的貼合,提高 安裝穩(wěn)定性。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應用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的摩托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及其摩托車,車體 的前導流罩總成的前導流罩支架采用條形板結構組成,具有較好的抗彎矩能力,且根據(jù)安 裝需要進行組合,焊接方便容易,簡化整體結構和制造過程,使得前導流罩支架具有較為簡 單的結構,制造容易,重量較輕,能適應于摩托車靈活輕便的特性,同時具有穩(wěn)定的安裝結 構,摩托車行駛時能夠減小前導流罩的震動,避免因震動導致的前導流罩及安裝部位的損 壞,保證行駛安全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示意圖,如圖所 示本實施例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包括前導流罩8和前導流罩支架,所述前導流罩支架 包括前連接板1、左條形側架板7和右條形側架板2,前連接板1左右兩端分別向后折彎使 其形成U形結構,U形結構的兩側邊分別與左條形側架板7和右條形側架板2 —一對應固定 連接,前連接板1設置用于連接前導流罩8上邊的前連接部9 ;左條形側架板7和右條形側 架板2分列車架立管11左右兩側且上端部分別設置用于固定連接車架立管11的支架上連 接部,左條形側架板7和右條形側架板2下端部分別設置用于連接發(fā)動機支架(圖中沒有示
4出)的支架下連接部,左條形側架板7下端部還設置用于連接前導流罩左翼板的左連接部, 右條形側架板2下端部還設置用于連接前導流罩右翼板的右連接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連接板1的U形結構兩側邊、左條形側架板7和右條形側架板 2的板面平行設置且平行于摩托車縱向中線。本實施例中,所述左連接部包括左連接桿6和左連接板5,左連接桿6 —端與左條 形側架板7固定連接,另一端沿橫向向左延伸固定連接于左連接板5,所述左連接板5板面 平行于左條形側架板7 ;所述右連接部包括右連接桿4和右連接板3,右連接桿4 一端與右 條形側架板2固定連接,另一端沿橫向向右延伸固定連接于右連接板3,所述右連接板3板 面平行于右條形側架板2。本實施例中,所述右連接桿4的長度大于左連接桿6,摩托車發(fā)動機排氣筒10通過 右連接桿4下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連接桿6和左連接板5之間焊接有加強肋板。本實施例中,所述左連接板5和前導流罩8左翼板之間、右連接板3和前導流罩8 右翼板之間、支架上連接部(包括左條形側架板7的支架上連接部和右條形側架板2的支架 上連接部)和車架立管11之間、支架下連接部(包括左條形側架板7的支架下連接部和右條 形側架板2的支架下連接部)和發(fā)動機支架之間以及前連接部9和前導流罩8上邊之間均 通過連接孔由貫穿的螺釘固定連接;如圖所示,左連接板5設置連接孔5a,與前導流罩8左 翼板上的連接孔8c對應;右連接板3設置連接孔3a,與前導流罩8左翼板上的連接孔8b對 應;左條形側架板7的支架上連接部設置連接孔7a以及右條形側架板2的支架上連接部設 置連接孔2a,分別于車架立管上的連接孔對應;左條形側架板7的支架下連接部設置連接 孔7b以及右條形側架板2的支架上連接部設置連接孔2b,分別于發(fā)動機支架上的連接孔對 應;前連接板1的前連接部9設置連接孔9a,與前導流罩8上邊的連接孔8a對應。本實施例中,所述前導流罩8左翼板上位于左連接板5和前導流罩8左翼板之間、 前導流罩8右翼板上位于右連接板3和前導流罩8右翼板之間以及導流罩8上邊上位于導 流罩8上邊和前連接部9之間分別設置補償凸起,如圖所示連接孔8a、連接孔8b和連接 孔8c —一對應通過各自對應的補償凸起。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應用上述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的摩托車,該前導流罩總 成安裝在摩托車發(fā)動機前下方,通過摩托車車架立管11和發(fā)動機支架(圖中沒有示出)固 定,具有較高的安裝強度和定位性能,起到導流和美觀的作用;摩托車發(fā)動機排氣筒10右 前上方穿過導流罩并由右連接桿4下部通過并向后延伸。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 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 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包括前導流罩和前導流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導 流罩支架包括前連接板、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前連接板左右兩端分別向后折彎 使其形成U形結構,U形結構的兩側邊分別與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一一對應固定 連接,前連接板設置用于連接前導流罩上邊的前連接部;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分 列車架立管左右兩側且上端部分別設置用于固定連接車架立管的支架上連接部,左條形側 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下端部分別設置用于連接發(fā)動機支架的支架下連接部,左條形側架板 下端部還設置用于連接前導流罩左翼板的左連接部,右條形側架板下端部還設置用于連接 前導流罩右翼板的右連接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連接板的U形結 構兩側邊、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的板面平行設置且平行于摩托車縱向中線。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接部包括左連 接桿和左連接板,左連接桿一端與左條形側架板固定連接,另一端沿橫向向左延伸固定連 接于左連接板,所述左連接板板面平行于左條形側架板;所述右連接部包括右連接桿和右 連接板,右連接桿一端與右條形側架板固定連接,另一端沿橫向向右延伸固定連接于右連 接板,所述右連接板板面平行于右條形側架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連接桿的長度大 于左連接桿,摩托車發(fā)動機排氣筒通過右連接桿下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接桿和左連接 板之間焊接有加強肋板。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接板和前導流 罩左翼板之間、右連接板和前導流罩右翼板之間、支架上連接部和車架立管之間、支架下連 接部和發(fā)動機支架之間以及前連接部和前導流罩上邊之間均通過連接孔由貫穿的螺釘固 定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導流罩左翼板上 位于左連接板和前導流罩左翼板之間、前導流罩右翼板上位于右連接板和前導流罩右翼板 之間以及導流罩上邊上位于導流罩上邊和前連接部之間分別設置補償凸起,連接孔通過補 償凸起。
8.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至7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的摩托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及其摩托車,前導流罩總成包括前導流罩和前導流罩支架,前導流罩支架包括前連接板、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前連接板左右兩端分別向后折彎使其形成U形結構,U形結構的兩側邊分別與左條形側架板和右條形側架板一一對應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較好的抗彎矩能力,且根據(jù)安裝需要進行組合,焊接方便容易,簡化整體結構和制造過程,使得前導流罩支架具有較為簡單的結構,制造容易,重量較輕,能適應于摩托車靈活輕便的特性,同時具有穩(wěn)定的安裝結構,摩托車行駛時能夠減小前導流罩的震動,避免因震動導致的前導流罩及安裝部位的損壞,保證行駛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J17/00GK201863936SQ20102054226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張貴海 申請人:重慶隆鑫機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