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伸縮式半掛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掛車,尤其涉及一種可伸縮式半掛車。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所提供的用于直接裝載貨物或運輸集裝箱的半掛車因集裝箱的 規(guī)格差異而有所不同,這樣,在運輸不同規(guī)格的集裝箱時就需要配備對應規(guī) 格的半掛車,造成了運輸的不便,同時增加了成本。
特別是在一些特殊運輸領域運輸一些較長的特殊貨物時,就需要采用一 種可以適應這種特殊貨物的半掛車。
應運輸這種特殊貨物的需要,本領域的相關技術人員設計出來一種可伸 縮的半掛車。圖1是現有技術的可伸縮式半掛車的車架結構截面圖,如圖1
所示,這種可伸縮的半掛車包括由前架11及后架13所組成的車架1、安裝 在車架l下方的行走機構(圖未示)以及一包括定位銷及定位銷孔的定位裝 置2。所述前架11的后端套接于后架13的前端內,并且還包括一處于所述 前架11尾端下部并在處于套接狀態(tài)時處于后架13的前端內的滾動裝置5, 采用后架13縱梁包前架11縱梁的結構,伸縮時依靠固定在前架11上的滾動 裝置5來減小前架縱梁與后架縱梁之間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運輸 這種特殊貨物的需要。
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由于前架及后架縱梁之間大部分為面接觸,在 重載荷下前后縱梁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摩擦力,固定在前架縱梁尾端的滾動裝 置也常常在重載荷下失效,致使整車伸展時非常艱澀困難,更不理想的是, 由于后架的前端在一定的載荷下與前架間形成線接觸,它們之間存在很大的 剪切力,使得回縮時非常困難。另外,由于前架尾端需安裝滾動裝置,要求 后架縱梁的下翼板內側有足夠的寬度,翼板關于腹板不對稱,致使縱梁受力 不均。
由以上可以看出,現有技術所提供的可伸縮的半掛車結構非常復雜,伸 縮不順暢,操作不方便,成為了制造廠家及用戶頗為頭痛的問題。而且,現有技術的定位裝置一般為手動的,需為操作留出一定的位置空 間,其操作也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架伸縮順暢,操作方便的可伸
縮式半掛車。
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定位裝置操作方便的可伸縮式 半掛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伸縮式半掛車,其包括可伸縮式車架及安裝于所述車架下方的行 走機構,其中所述車架包括 一前架,所述前架由左、右兩前架縱梁和橫梁 構成; 一中架,所述中架的前端與所述前架的后端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中 架包括左、右兩中架縱梁,在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后端兩側均形成有第 一定位銷孔,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底面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摩擦塊,摩 擦塊左右對稱; 一后架,所述后架包括左、右兩后架縱梁以及在所述左、右 兩后架縱梁之間形成的容置空間,所述中架可伸縮的套設于所述后架的容置 空間中,在所述后架的左、右兩后架縱梁的側面上的多個位置均形成有與所 述第一定位銷孔相對位的第二定位銷孔;以及一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可 伸縮地穿設于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定位銷孔和所述第二定位銷孔中以將所述中 架與所述后架固定于預定伸縮位置。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其中所述前架與所述中架的前端連接處下側 面固定有至少一第一加固撐,所述第一加固撐垂直于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其中所述后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 部上方的至少一第二加固撐,所述第二加固撐垂直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 且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下端面支撐在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且上端面抵 頂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加固撐的下端面。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其中所述后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后架下端面 的至少一第三加固撐,所述第三加固撐垂直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為了防止由于過度拉伸而導致中架從后架的 容置空間脫出,其中所述中架還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外側面的兩第一防脫塊;以及所述后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防脫塊相配合的兩第 二防脫塊,所述兩第二防脫塊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的相對內側 面上且位于所述后架的前端處。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其中所述多個第二定位銷孔等距或不等距的 排列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上。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所述定位裝置為至少兩定位銷。 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目的,所述定位裝置為氣動定位裝置, 所述氣動定位裝置還包括分別與至少兩定位銷相對應的至少兩儲能氣泵及一 氣動控制系統(tǒng);所述氣動控制系統(tǒng)與所述至少兩儲能氣泵連接并通過所述儲
能氣泵控制所述定位銷的伸縮。為了更進一步的節(jié)約空間,所述氣動定位裝 置安裝于所述中架與第一定位銷孔匹配的位置。
而且, 一個所述第二加固撐位于所述后架的前端且下端面設置有一個導 滑塊。
最后,所述導滑塊為尼龍導滑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車架伸縮順暢、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而且 其定位裝置還進一步的采用氣動控制操作,操作起來安全方便。
圖1是現有技術的可伸縮式半掛車的車架結構截面圖2a是本實用新型的可伸縮式半掛車的前架及中架結構截面圖2b是本實用新型的可伸縮式半掛車的前架及中架結構俯視圖3a是本實用新型的可伸縮式半掛車的后架結構截面圖3b是本實用新型的可伸縮式半掛車的后架結構俯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可伸縮式半掛車的車架結構的切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便 于理解本實用新型而作說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如圖2a、圖2b、圖3a、圖3b所示的一種可伸縮式半掛車,其包括可伸 縮式車架1及安裝于所述車架下方的行走機構(圖未示),其中所述車架1包括 一前架ll,所述前架ll由左、右兩前架縱梁和橫梁(圖未示)構成;
一中架12,所述中架12的前端與所述前架11的后端固定連接為一體,且所 述中架12包括左、右兩中架縱梁121,及在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121的后 端兩側形成有第一定位銷孔2,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121的底面上均設置 有至少一個摩擦塊122,摩擦塊122左右對稱;一后架13,所述后架13包
括左、右兩后架縱梁131以及在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131之間形成容置空 間132,所述中架12可縮入所述后架13的容置空間132內,在所述后架13 的左、右兩后架縱梁131的兩側的多個位置均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定位銷孔2 相對位的第二定位銷孔137;以及一定位裝置3,所述定位裝置3可伸縮地穿 設于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定位銷孔2和所述第二定位銷孔137中以將所述中架 12與所述后架13固定于預定伸縮位置。'
按照上述方案安裝完畢后,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使車架1伸縮順暢,操 作方便的目的,其前架11與中架12焊合在一起,后架13為單獨的一個總成。 總體結構為后架13包中架12的結構,伸縮時后架13利用剎車制動系統(tǒng)固定 不動,通過牽引車的牽引力使前架11與中架12—起移動,即可以應不同場 合的需要而自由的調節(jié)車架l的長度。而且,與常見伸縮結構不同的是,該 種伸縮結構采用了中架12下方焊有摩擦塊122使得中架12與后架13之間的 摩擦為局部的面摩擦,大大減小了兩車架之間的摩擦力,使得伸縮非常順暢。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其中所述前架11與所述中架12的前端連接 處下側面固定有至少一第一加固撐111,所述第一加固撐111垂直于所述左、 右兩中架縱梁121,可以有效防止車架1由于受重力作用或路面狀況的影響 而導致的斷裂的發(fā)生。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其中所述后架13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 132內部上方的至少一第二加固撐133,所述第二加固撐133垂直于所述左、 右兩后架縱梁131,且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121的下端面支撐在所述左、 右兩后架縱梁131且上端面抵頂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加固撐133的下端面。尤 其是在后架13的前端剪切力最為集中的地方的第二加固撐133下加裝了導滑 塊134,進一步減小了摩擦力。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其中所述后架13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后架13 下方的至少一第三加固撐135,所述第三加固撐135垂直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131。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為了防止由于過度拉伸或定位銷失效而導致
的中架12從后架13的容置空間132中脫出,其中所述中架12還包括分別設 置于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外側面的兩第一防脫塊126;以及所述后架13 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防脫塊126相配合的兩第二防脫塊136,所述兩第二防脫 塊136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131的相對內側面上且位于所述后 架13的前端處。上述第一防脫塊126及第二防脫塊136配合而使中架12不 容易從后架13的容置空間132中脫出。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其中所述后架13的前端的兩側形成的第二定 位銷孔137為多個,并且所述多個的定位銷孔137等距或不等距的均勻排列 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131的兩側。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的構思,所述定位裝置3為至少兩定位銷31。 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目的,如圖4所示,所述定位裝置3為 氣動定位裝置,所述氣動定位裝置還包括分別與至少兩定位銷31相對應的至 少兩儲能氣泵32及一氣動控制系統(tǒng)(圖未示);所述氣動控制系統(tǒng)與所述至 少兩儲能氣泵32連接并通過所述儲能氣泵32控制所述定位銷31的伸縮。為 了更進一步的節(jié)約空間,其中所述氣動定位裝置安裝于所述中架12的后端 內。
而且,一個所述第二加固撐133位于所述后架13的前端且下端面設置有 一個導滑塊134。
最后,所述導滑塊134為尼龍導滑塊。
本實用新型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具有車架伸縮順暢、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而 且其定位裝置還進一步的采用氣動控制操作,操作起來安全方便。
通過以上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希望能更清楚描述本實用新型,但并非以 上述所公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 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有 相等性的安排。
權利要求1、一種可伸縮式半掛車,其包括可伸縮式車架及安裝于所述車架下方的行走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包括前架,所述前架由左、右兩前架縱梁和橫梁構成;中架,所述中架的前端與所述前架的后端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中架包括左、右兩中架縱梁,在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后端兩側均形成有第一定位銷孔,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底面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摩擦塊,摩擦塊左右對稱;后架,所述后架包括左、右兩后架縱梁以及在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之間形成的容置空間,所述中架可縮入所述后架的容置空間中,在所述后架的左、右兩后架縱梁的側面上的多個位置均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定位銷孔相對位的第二定位銷孔;以及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分別可伸縮地穿設于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定位銷孔和所述第二定位銷孔中以將所述中架與所述后架固定于預定伸縮位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架與所述中架的前端連接處下側面固定有至少一第一加固撐,所述第一加固撐垂直于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部上方的至少一第二加固撐,所述第二加固撐垂直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且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下 端面支撐在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且上端面抵頂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加固撐的 下端面。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后架下端面的至少一第三加固撐,所述第三加固撐垂直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架還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兩中架縱梁的外側面的兩第一防脫塊;以及所述后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防脫塊相配合的兩第二防脫塊,所述兩第二 防脫塊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的相對內側面上且位于所述后架的 前端處。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第二定位銷孔等距或不等距的排列于所述左、右兩后架縱梁上。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裝置為至少兩定位銷。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裝置為氣動定位裝置,所述氣動定位裝置還包括分別與至少兩定位銷連動的至少兩儲能氣泵及一氣動控制系統(tǒng);所述氣動控制系統(tǒng)與所述至少兩儲能氣泵連接并通過所述儲能氣泵控制 所述定位銷的伸縮,所述氣動定位裝置安裝于所述中架與第一定位銷孔匹配 的位置。
9、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 一個所述第二 加固撐位于所述后架的前端且下端面設置有一個導滑塊。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伸縮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滑塊 為尼龍導滑塊。
專利摘要一種可伸縮式半掛車,其包括可伸縮式車架及安裝于車架下方的行走機構,所述車架包括前架;中架,所述中架的前端與前架的后端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中架包括左、右兩中架縱梁,其后端兩側均形成有第一定位銷孔,左、右兩中架縱梁的底面上均設置至少一摩擦塊,摩擦塊左右對稱;后架,所述后架包括左、右兩后架縱梁以及在左、右兩后架縱梁間的容置空間,所述中架可縮入后架的容置空間中,后架的左、右兩后架縱梁的側面上均形成有多個與第一定位銷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銷孔;定位裝置,其可伸縮地穿設于相對應的第一定位銷孔和第二定位銷孔中以將中架與后架固定于預定伸縮位置。其具有車架伸縮順暢、操作安全方便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B62D21/14GK201148175SQ20072018204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李永強, 董華周, 濤 邢, 黑偉陽 申請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