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折疊嬰兒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可折疊嬰兒車架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兒車。背景技術:
嬰兒車在使用時需要盡可能大的空間,給嬰兒車內的嬰兒一個寬 敞的空間,這樣就會把嬰兒車的體積做得很大,增加包裝運輸成本, 在包裝和存儲中需要盡可能小的體積來方便運輸和存儲,現(xiàn)有的折疊 嬰兒車都只能在一個方向折疊,不能橫向和縱向同時折疊,折疊后體 積仍然較大,不能滿足降低成本和方便攜帶運輸?shù)囊?,市場上需?有一種可橫向和縱向同時折疊的折疊比例更大的嬰兒車來滿足人們 的需求。
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作了有益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折疊后體積較大,不能滿足 降低成本和方便攜帶運輸?shù)牟蛔?,提供一種折疊后體積很小,成本低 且方便攜帶運輸可橫向和縱向同時折疊的嬰兒車架。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可折疊嬰兒車架,包括相互對稱的左支架和右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間連接有相互交叉的并在交叉處鉸接的內 拉支桿一和內拉支桿二,所述的左支架、右支架分別包括豎向收折架,
所述的豎向收折架上連接有扶手桿,所述的豎向收折架為由底架外橫 桿、后支桿上段、前后連接件、前支桿順次鉸接構成的四桿機構。
如上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拉支桿一、內 拉支桿二、底架外橫桿與后支桿下段順次鉸接構成四桿機構。
如上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桿與前后連 接件之間鉸接有扶手支桿,所述的左支架與右支架之間設有交叉支桿 一和交叉支桿二,所述的后支桿上段、前后連接件、扶手支桿、交叉 支桿一、交叉支桿二順次鉸接構成的五桿機構。
如上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 之間設有三段順次鉸接的第一支桿、中間支桿、第二支桿。
如上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支桿與扶手 桿鉸接處設有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包括推動輪、帶動輪,推動輪和帶 動輪之間設有卡合齒輪,所述推動輪由設置在扶手桿上的按鈕通過拉 線拉動,所述的扶手支桿與前后連接件鉸接,前后連接件內設有由帶 動輪通過拉線拉動并控制前支桿與前后連接件之間轉動的插塊,所述 前支桿上設有與插塊對應的凹槽。
如上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在扶手桿與扶 手支桿之間設有遮陽支架。所述的遮陽支架為由扶手桿、棚架下支桿、 棚架前支桿、棚架上拉桿順次鉸接構成的四桿機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兩套四桿機構和一套五桿機構,在折疊嬰兒車 時可可橫向和縱向同時折疊,使折疊后的嬰兒車在橫向和縱向體積更
小,方便包裝運輸和存儲,在打開狀態(tài)時,嬰兒車的后輪比前輪間距 寬,增大了使用空間和穩(wěn)定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前視結構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側視結構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后視結構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控制結構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可折疊嬰兒車架,包括相互對稱的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所 述的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之間連接有相互交叉的并在交叉處鉸接 的內拉支桿一6和內拉支桿二7,所述的左支架IOO、右支架200分 別包括豎向收折架2,豎向收折架2上連接有扶手桿14,所述的豎向 收折架2為由底架外橫桿8、后支桿上段10、前后連接件11、前支 桿12順次鉸接構成的四桿機構;所述的內拉支桿一 6、內拉支桿二 7、 底架外橫桿8、后支桿下段9順次鉸接構成四桿機構;所述的扶手桿 14與前后連接件11之間鉸接有扶手支桿13,所述的左支架100和右 支架200之間設有交叉支桿一 15和交叉支桿二 16,所述的后支桿上 段10、前后連接件11、扶手支桿13、交叉支桿一 15、交叉支桿二 16順次鉸接構成的五桿機構。
所述的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之間設有三段順次鉸接的第一支 桿17中間支桿18、第二支桿19。所述的扶手支桿13與扶手桿14鉸 接處設有控制機構20,控制機構20包括推動輪21、帶動輪22,推
動輪21和帶動輪22之間設有卡合齒輪23,所述推動輪21由設置在 扶手桿14上的按鈕30通過拉線拉動,所述的扶手支桿13與前后連 接件11鉸接,前后連接件11內設有由帶動輪22通過拉線拉動并控 制前支桿12與前后連接件11之間轉動的插塊40,所述前支桿12上 設有與插塊40對應的凹槽41。所述扶手在扶手桿14與扶手支桿13 之間設有遮陽支架50。所述的遮陽支架50為由扶手桿14、棚架下支 桿51、棚架前支桿52、棚架上拉桿53順次鉸接構成的四桿機構。
收折時,先將棚架前支桿52上提,就可以利用四桿機構將整個 遮陽支架50往上折疊,扳動按鈕30帶動推動輪21將卡合齒輪23推 入扶手支桿13內,卡合齒輪21與扶手桿14上的卡合齒輪脫開,使 扶手桿14可相對扶手支桿13轉動,扶手桿14帶動帶動輪22轉動, 帶動輪22連著鋼絲繩帶動插塊40,插塊40就從插槽41內拔出,前 支桿12就可以相對于扶手支桿轉動,橫向收折架3的六桿機構就可 以收折,再將扶手支桿13往前折疊,豎向收折架2的四桿機構收折 并由后支桿上段10帶動后支桿下段9帶動收折底架1的四桿機構就 橫向收折,所述的后支桿上段10和后支桿下段9為一體。打開時為 反向動作。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兩套四桿機構和一套五桿機構,在折疊嬰兒車 時可可橫向和縱向同時折疊,使折疊后的嬰兒車在橫向和縱向體積更
小,方便包裝運輸和存儲,在打開狀態(tài)時,嬰兒車的后輪比前輪間距 寬,增大了使用空間和穩(wěn)定性。
權利要求1、可折疊嬰兒車架,包括相互對稱的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之間連接有相互交叉的并在交叉處鉸接的內拉支桿一(6)和內拉支桿二(7),所述的左支架(100)、右支架(200)分別包括豎向收折架(2),所述的豎向收折架(2)上連接有扶手桿(14),所述的豎向收折架(2)為由底架外橫桿(8)、后支桿上段(10)、前后連接件(11)、前支桿(12)順次鉸接構成的四桿機構。
2、 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內拉支桿一 (6)、內拉支桿二 (7)、底架外橫桿(8)與后支桿下段(9)順次鉸接構成四桿機構。
3、 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扶手桿(14)與前后連接件(11)之間鉸接有扶手支桿(13),所述 的左支架(100)與右支架(200)之間設有交叉支桿一 (15)和交叉 支桿二 (16),所述的后支桿上段(10)、前后連接件(11)、扶手支 桿(13)、交叉支桿一 (15)、交叉支桿二 (16)順次鉸接構成的五桿 機構。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之間設有三段順次鉸接的第一支桿(17)、中間支桿(18)、第二支桿(19)。
5、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扶手支桿(13)與扶手桿(14)鉸接處設有控制機構(20),控制 機構(20)包括推動輪(21)、帶動輪(22),推動輪(21)和帶動輪 (22)之間設有卡合齒輪(23),所述推動輪(21)由設置在扶手桿 (14)上的按鈕(30)通過拉線拉動,所述的扶手支桿(13)與前后 連接件(11)鉸接,前后連接件(11)內設有由帶動輪(22)通過拉 線拉動并控制前支桿(12)與前后連接件(11)之間轉動的插塊(40), 所述前支桿(12)上設有與插塊(40)對應的凹槽(41)。
6、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疊嬰兒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扶手在扶手桿(14)與扶手支桿(13)之間設有遮陽支架(50),所 述的遮陽支架(50)為由扶手桿(14)、棚架下支桿(51)、棚架前支 桿(52)、棚架上拉桿(53)順次鉸接構成的四桿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折疊嬰兒車架,包括相互對稱的左支架和右支架,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間連接有相互交叉的并在交叉處鉸接的內拉支桿一和內拉支桿二,所述的左支架、右支架分別包括豎向收折架,所述的豎向收折架上連接有扶手桿,所述的豎向收折架為由底架外橫桿、后支桿上段、前后連接件、前支桿順次鉸接構成的四桿機構。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折疊后體積較大,不能滿足降低成本和方便攜帶運輸?shù)牟蛔?,提供一種折疊后體積很小,成本低且方便攜帶運輸可橫向和縱向同時折疊的嬰兒車架。
文檔編號B62B7/06GK201189882SQ200720179130
公開日2009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姜勝軍 申請人:中山樂美達日用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