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輕型轎車前輪傾角調(diào)整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作調(diào)整和固定輕型轎車前輪傾角的專門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經(jīng)過長期運行,特別是運營車輛工作兩年以后,由于事故和疲勞的原因,汽車的架頭松軟變形,導致前輪減震裝置上部兩處固定位置的間距縮短2-4CM;而下擺臂之間的距離則伸長1-2CM。上述間距變化的結果是汽車前輪傾角與標準值比較發(fā)生明顯變化,不僅會出現(xiàn)行駛、轉向發(fā)沉,方向不穩(wěn)等問題,而且減震裝置起浮不靈活,造成嚴重磨損,致使減震效果不靈,并易于損壞。另一方面,輪胎的磨損也因此更嚴重。
有的運營車輛發(fā)現(xiàn)上述問題后到修理廠維修調(diào)整和四輪定位,但過于嚴重者,通過四輪定位也無法根本上解決問題。反復修理調(diào)整不僅增加維修成本,而且影響車輛的運營效率。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輕型轎車前輪傾角調(diào)整固定架,達到汽車前輪傾角可調(diào)、可固定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左支撐桿和右支撐桿,它們之間通過兩端分別帶有反正螺紋的反正螺栓連接在一起。
當本實用新型安裝在上支點時,左支撐桿和右支撐桿的外端分別固定有法蘭盤,稱為上架;當本實用新型安裝在下支點時,左支撐桿和右支撐桿的外端分別開設有安裝孔,稱為下架。
上架的作用是支撐作用,下架的作用是拉緊作用,其共同作用是固定前輪減震裝置上部兩處固定位置的間距和下擺臂之間的距離,達到固定前輪傾角的目的。同時,通過旋擰左右支撐桿之間的反正螺栓,使本實用新型整體伸縮,用以調(diào)整前輪傾角。因此,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汽車前輪傾角可調(diào)、可固定的目的。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緊湊,安裝使用非常方便,造價低,適合大規(guī)模推廣等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作上架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用作下架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左支撐桿4和右支撐桿2,它們的內(nèi)端分別開設有內(nèi)螺紋。反正螺栓3將它們連接在一起。之所以稱為反正螺栓,是因為其兩端的螺紋走向相反,分別與左右支撐桿端部的內(nèi)螺紋相配合。當旋轉該反正螺栓3時,左右支撐桿向外伸長或向內(nèi)縮短。
如圖1所示,左右支撐桿的兩端分別焊接固定有一法蘭盤1,稱作上架。該上架一般設計為圖示的弓形,目的是為了安裝時充分利用機內(nèi)空間。法蘭盤1用于將本上架固定在汽車前輪減震裝置上部的位置上。
如圖2所示,左右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安裝孔5,稱作下架。該下架一般設計為圖示的形狀,目的是為了安裝時充分利用機內(nèi)空間。安裝孔5用于將本下架固定汽車前大架底部,左右下擺臂和大架連接的位置。
權利要求1.一種輕型轎車前輪傾角調(diào)整固定架,其特征是包括左支撐桿(4)和右支撐桿(2),它們之間通過兩端分別帶有反正螺紋的反正螺栓(3)連接在一起。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轎車前輪傾角調(diào)整固定架,其特征是左支撐桿(4)和右支撐桿(2)的外端分別固定有法蘭盤(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轎車前輪傾角調(diào)整固定架,其特征是左支撐桿(4)和右支撐桿(2)的外端分別開設有安裝孔(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輕型轎車前輪傾角調(diào)整固定架,包括左支撐桿(4)和右支撐桿(2),它們之間通過兩端分別帶有反正螺紋的反正螺栓(3)連接在一起。上架的作用是支撐作用,下架的作用是拉緊作用,其共同作用是固定前輪減震裝置上部兩處固定位置的間距和下擺臂之間的距離,達到固定前輪傾角的目的。同時,通過旋擰左右支撐桿之間的反正螺栓,使本實用新型整體伸縮,用以調(diào)整前輪傾角。因此,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汽車前輪傾角可調(diào)、可固定的目的。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緊湊,安裝使用非常方便,造價低,適合大規(guī)模推廣等特點。
文檔編號B62D17/00GK2630080SQ0321771
公開日2004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5月26日
發(fā)明者牟武忠, 牟寧 申請人:牟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