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性體履帶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能在鏈節(jié)或鐵制履帶板上安裝的彈性體履帶板。
作為橡膠墊型的以往技術,例如特開平7-152305號公報所公開的那樣,圖6為該公報所記載的彈性履帶板的側視圖。在圖6中,在芯骨12接地側面的周圍,在兩端部位硫化粘結著橡膠等彈性體13,芯骨12中央部非接觸地面的側面露在外部,用插入安裝孔14的螺栓安裝在圖中未示出的鏈節(jié)上。彈性體13的接地面,由芯骨12的安裝面12a和大致平行的平面13a形成,而且在履帶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位(兩翼部位),形成了有規(guī)定傾斜角的傾斜端面16。
但是,在所述的特開平7-152305公告中記載的以往的彈性體履帶板,會產生以下的問題。
由于彈性體履帶板的接地面,由與鏈節(jié)安裝面12a平行的平面13a形成,在瀝青及混凝土等硬而平整的路面行進時彈性體13的接地面積大,與上述的接地面的摩擦系數增大。為此履帶式車輛在左右轉彎行進時,該彈性體履帶板滑動困難,因此不易操縱,不能平穩(wěn)轉向,因而破壞了乘載舒適感。同時由于摩擦系數大,彈性體13的平面部分13a的磨損大,存在著縮短彈性體履帶板的使用壽命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以所述的問題為著眼點,提供了能在硬而平整的路面平穩(wěn)轉彎,使用壽命長的彈性體履帶板。
為了達到所述的目的,本發(fā)明之1是一種裝卸可能地安裝在連結成環(huán)狀的鏈節(jié)或鐵制履帶板上的彈性體履帶板,在彈性體接地面?zhèn)壬?,形成朝向履帶寬度方向傾斜的傾斜接地面,并使其與平坦路面的接地范圍為大致平行于履帶前后方向的軸線的直線或點狀。
另外,本發(fā)明之2是一種裝卸可能地安裝在連結成環(huán)狀的鏈節(jié)或鐵制履帶板上的彈性體履帶板,在彈性體接地面?zhèn)壬希纬蓮穆膸挾确较虻闹醒氲陌疾康膬啥瞬扛浇羶梢矶烁浇?,在接觸地面時,呈兩翼端側高于所述凹部側的端部的傾斜的傾斜接地面。
根據第1項發(fā)明,第2項發(fā)明,彈性體履帶板在與硬而平整的路面接地時,與傾斜接地面的履帶前后方向軸線成大致平行的棱線或點狀的凸起(第1發(fā)明)或凹部部位側面端部(第2發(fā)明)的狹窄范圍接觸地面,因其接地面積小,轉向時彈性體與路面的摩擦變小。因此,能夠平穩(wěn)地轉向,不僅可以提高乘載舒適度,同時可以延長彈性體履帶板的使用壽命。
作為本發(fā)明之3,所述的傾斜接地面也可以是曲面。
根據此結構,履帶板即使在向左右方向傾斜時,接地部位只是左右滾動,因此能夠維持接地面積非常小的狀態(tài)。另外,由于將該傾斜面成圓弧形狀,與路面的接觸成點接觸,由于是非常狹小的范圍接地,能使摩擦系數變得極小。以上結果,提高了左右回轉時的乘載舒適度,并且極大提高了其磨損壽命。
作為本發(fā)明之4,將所述的傾斜接地面的周圍形成內曲面或外曲面。
此種結構,由于傾斜接地面周圍的棱角部位不易受到損壞,而且不易磨損,因此能進一步延長彈性體履帶板的壽命。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彈性體履帶板側視圖。
圖3(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彈性體履帶板主視圖,(b)為其側視圖(僅左半部分)。
圖4(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4的彈性體履帶板主視圖,(b)為其側視圖。(僅左半部分)。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5的彈性體履帶板側視圖。
圖6為以往的彈性體履帶板側視圖。
圖中1-彈性體履板,2-芯骨,2a-安裝面,3-彈性體,3a、3b、3c、3d-傾斜接地面,4-安裝孔,5-凹部,6-傾斜端面,7-傾斜側面,11-鏈節(jié),12-芯骨,13-彈性體,13a-平面部,14-安裝孔,16-傾斜端面。
圖1,是實施例1的彈性體履帶板的側視圖。在圖1中,彈性體履帶板1具有芯骨2和在芯骨2周圍硫化粘接的橡膠等彈性體3。在彈性體3的履帶寬度方向(圖示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接地面?zhèn)壬显O置了凹部5,在凹部5上,有將彈性體3及芯骨2從接地面到非接地面貫通的左右安裝孔4、4。芯骨2的非接地面?zhèn)鹊闹醒氩砍蕪膹椥泽w3露出的狀態(tài),各個芯骨2的所述暴露面成為,通過被插入在左右安裝孔4、4內的螺栓(圖中未示),被安裝在左右1對鏈節(jié)11、11上的安裝面2a。從彈性體3的所述凹部5左右兩側至履帶板兩翼端(左右端)周圍的接地面,在從側面看去時,有相對于上述安裝面2a的規(guī)定的傾斜角θ□對著左右的端部形成了離開路面一定高度的傾斜面3a。另外,在彈性體3的兩翼端部上,形成了具有比上述傾斜接地面3a傾斜角θ還大的傾斜角的傾斜端面6,該傾斜端面6近旁的芯骨2兩翼端部的傾斜角度與傾斜端面6的傾斜角大致相同。
另外,在所述中,傾斜接地面3a對于鏈節(jié)11的安裝面2a傾斜,但不限于此,該彈性體履帶板接地時,其兩翼端側面需要比傾斜接地面3a中央部離開路面的高度高。
根據所述的結構,本彈性體履帶板1以傾斜接地面3a與平坦的路面接觸。即,左右傾斜接地面3a,3a和中間的凹部5邊緣部的狹窄范圍接觸地面,接地面積變得非常小,轉向時的彈性體3與路面之間的摩擦變小,所以轉向可以平穩(wěn)進行。因此,轉彎行進順暢提高乘載舒適度,同時降低了彈性體3的磨損程度,可以延長其壽命。
下面,以圖2說明實施例2。對于與上圖相同的結構使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后面同此。
在實施例2中,從彈性體3的凹部5左右兩側至履帶板兩翼端(左右端)近旁范圍的接地面包括由具有從側面看去的規(guī)定曲率半徑R1的曲面形成的傾斜接地面3b。傾斜接地面3b,是從凹部5側面的中央部向兩翼平滑地動增大傾斜角度的曲面。傾斜接地面3b的凹部5側面端部切線方向的角度θ1,最好大于使其接地面積小到規(guī)定值以下的角度。另外,曲率半徑R1可以任意大。
根據本實施例,左右的傾斜接地面3b,3b與中間凹部5的邊緣部狹小的范圍接地。而且,履帶板即使向左右傾斜,與路面接觸部位也只是左右移動,可以維持在接地面積非常小的狀態(tài)。因此,同上所述,轉向時的彈性體3與路面的摩擦變小,能夠平穩(wěn)轉向,隨著轉彎行進時乘載舒適度的提高,延長了彈性體3的磨損壽命。
下面,參照圖3說明實施例3。圖3(a)是實施例2的彈性體履帶板主視圖,圖3(b)是其側視圖(僅是左半部分)。在圖3中,從彈性體3的凹部5左右兩端至履帶板兩翼端(左右端)近旁范圍內的接地面上,形成從側視方向看去具有相對安裝面2a的規(guī)定的傾斜角θ,朝著左右端部的方向離開路面的高度越高的傾斜接地面3c,該傾斜接地面3c與兩翼端部的傾斜端面6的棱線部位及傾斜接地面3c與兩翼部的傾斜側面7的棱線部位,分別形成曲率半徑為R2、R3、R4的軸面R,或規(guī)定的軸面C(圖中所示為軸面R)。在本實施方式中,傾斜接地面3C由傾斜的平面而形成,但也可以如實施例2那樣,形成從側面看去的曲面。同時,曲率半徑R2、R3、R4也可以任意大。
本實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與所述實施例1相同,故在此省略。
下面,參照圖4,說明實施例4。圖4(a)是構成實施例4的彈性體主視圖,圖4(b)是其側視圖(僅是左半部)。
在圖4中,從彈性體3的凹部5左右兩側至履帶板兩翼(左右端)近旁范圍的接地面上,形成從側面看去的相對安裝面2a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角θ,朝向左右端部的方向離開路面的高度越高的傾斜接地面3d,該傾斜接地面3d在從正面看去時,形成具有規(guī)定曲率半徑的凸面的圓底形狀。該曲率半徑,從兩翼端部的曲率半徑R5至凹部5側面端部的曲率半徑R6圓滑地變大。另外,曲率半徑R5、R6可以任意大。
本實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與所述的實施例1相同,特別是圓底形狀的傾斜接地面3d與硬而平整路面的接觸部分正如圖4(a)所示的那樣,近似于點接觸的狹小范圍,所以兩者間的摩擦變得極小,能夠非常平穩(wěn)地轉向。同時大幅度提高了摩損壽命。
下面,參照圖5說明實施例5,圖5是構成實施例5的側視圖。在圖5中,從彈性體3左右接地面的履帶板寬度方向的中間位置A至履帶板兩翼端(左右端)近旁范圍的接地面上,形成從側面看去的相對鏈節(jié)安裝面2a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角θ,朝向左右端部的方向離開路面的高度越高的傾斜接地面3e,在從所述左右接地面的履帶板寬度方向的中間位置A至彈性體3凹部5左右兩側范圍的接地面上,形成從側面看去的相對安裝面2a具有規(guī)定的傾斜角γ,朝向凹部5其離開路面的高度越高的傾斜接地面3f。傾斜接地面3e和傾斜接地面3f交叉的棱線部位,也可以形成軸面R和軸面C。
根據本實施例,彈性體履帶板1以所述的中間位置A接地,形成傾斜接地面3e和傾斜接地面3f交叉的棱線部位狹小范圍接地,由于接地面積變小,提高了左右轉動時的乘載舒適度,同時提高了彈性體履帶板的壽命。
另外,傾斜接地面3e及傾斜接地面3f也可以是平面,或者如圖2所示的曲面,還可以是圖4所示的圓底曲面。另外,所述的中間位置A可以是接地面內的任意位置。
另外,在以上的實施例中,僅以安裝在鏈節(jié)上的橡膠履帶板型的彈性體履帶板為例加以說明,但不只限于此,例如安裝在鐵制履帶板接地面的所謂后置墊型彈性體履帶板也適用于本發(fā)明。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效果如下。
彈性體履帶板的接地面,使其接地時離開路面的高度,兩翼端側面比中間側面高,由此形成傾斜面,瀝青及混凝土等硬而平整的路面與彈性體的接地僅限于履帶板中間側面的狹小范圍。因此,在所述路面左右轉彎行進時,路面和彈性體的摩擦變小,使轉向平穩(wěn)切換,提高了轉向時的乘載舒適度。同時,由于轉向時路面與彈性體的摩擦變小,能夠提高彈性體的磨損壽命。
權利要求
1.一種彈性體履帶板,是一種裝卸可能地安裝在連結成環(huán)狀的鏈節(jié)(11)或鐵制履帶板上的彈性體履帶板,其特征在于在彈性體(3)的接地面?zhèn)壬希纬沙蚵膸挾确较騼A斜的傾斜接地面(3a),并使其與平坦路面的接地范圍為大致平行于履帶前后方向的軸線的直線或點狀。
2.一種彈性體履帶板,是一種裝卸可能地安裝在連結成環(huán)狀的鏈節(jié)(11)或鐵制履帶板上的彈性體履帶板,其特征在于在彈性體(3)的接地面?zhèn)壬?,形成從履帶寬度方向的中央的凹?5)的兩端部附近至兩翼端附近,在接觸地面時,呈兩翼端側高于所述凹部(5)側的端部的傾斜的傾斜接地面(3a)。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彈性體履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接地面(3b、3d)為曲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彈性體履帶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傾斜接地面(3c)的周圍形成內曲面或外曲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安裝在環(huán)狀鏈節(jié)(11)的彈性體履帶板,其彈性體(3)的接地面,從履帶寬度方向中間的凹部(5)的兩側附近至兩翼端附近,形成在接地時兩翼端側面比所述的凹部(5)側端高、相對鏈節(jié)的安裝面(2a)傾斜的傾斜接地面(3a)。所述的傾斜接地面(3b、3d)也可以是曲面。最好使所述的傾斜接地面(3c)的周圍成為內曲面或外曲面。從而,能夠使車輛在硬質平坦的路面上進行順利的轉向,并具有使用壽命長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62D55/26GK1442337SQ0310706
公開日2003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5日
發(fā)明者渡邊裕明 申請人: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