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特別是高速鐵路客車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中國,鐵路客車是人們出行的重要客運交通工具。第六次鐵路大提速后,我國鐵路客運跨入了 250km/h以上的高速時代,設計時速已提高到400km/h。高速客車密閉性高,車廂內的環(huán)境舒適度及空氣品質完全依賴空調送風系統(tǒng)的保證,而空調送風系統(tǒng)的送風回風主要靠風道來完成,因此對空調送風系統(tǒng)中的風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軌道車輛高速運行時,密閉的車廂內同樣遵循冷暖氣流交匯時冷氣流下沉,暖氣流上升的自然規(guī)律,導致暖空氣會停留在車廂的上層而冷空氣會停留在車廂的下層。為此必須將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制冷與制熱狀態(tài)下的供風區(qū)別對待,制冷時主要需從車廂上部供風,而制熱時主要需從車廂的下部供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它的應用能夠對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在制冷與制熱狀態(tài)下的送風起到導向分流調節(jié)作用。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具有風門執(zhí)行器、連桿機構、第一風門、第二風門,所述的連桿機構包括旋轉中軸、第一連桿、第二連桿、驅動第一風門側擺的第一側擺裝置、驅動第二風門側擺的第二側擺裝置,所述的第一風門活動安裝在第一側擺裝置上,所述的第二風門活動安裝在第二側擺裝置上,所述的第一側擺裝置通過第一連桿與旋轉中軸連接,所述的第二側擺裝置通過第二連桿與旋轉中軸連接,所述的旋轉中軸與風門執(zhí)行器的輸出端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風門、第二風門同時向內側擺或同時向外側擺。進一步地,所述的旋轉中軸的中部與風門執(zhí)行器的輸出端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風門執(zhí)行器控制旋轉中軸的旋轉方向,通過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一側擺裝置、第二側擺裝置使第一風門、第二風門向不同方向側擺,第一風門、第二風門側擺后可封閉或開啟相應出風口,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對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在制冷與制熱狀態(tài)下的送風起到導向分流調節(jié)作用。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風門、第二風門同時向外側擺的示意圖;[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風門、第二風門同時向內側擺的示意圖;其中1.風門執(zhí)行器,21.旋轉中軸,22.第一連桿,23.第二連桿,24.第一側擺裝置,25.第二側擺裝置,3.第一風門,4.第二風門。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如圖I所示,一種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具有風門執(zhí)行器
I、連桿機構、第一風門3、第二風門4,連桿機構包括旋轉中軸21、第一連桿22、第二連桿23、驅動第一風門3側擺的第一側擺裝置24、驅動第二風門4側擺的第二側擺裝置25,第一風門3活動安裝在第一側擺裝置24上,第二風門4活動安裝在第二側擺裝置25上,第一側擺裝置24通過第一連桿22與旋轉中軸21連接,第二側擺裝置25通過第二連桿23與旋轉中軸21連接,旋轉中軸21與風門執(zhí)行器I的輸出端連接。第一風門3、第二風門4同時向內側擺或同時向外側擺。旋轉中軸21的中部與風門執(zhí)行器I的輸出端連接。安裝使用時,該分流調節(jié)裝置安裝在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的風道出風口處,風道有4個出風口,分別為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第三出風口、第四出風口,第一風門3向外側擺時封閉第一出風口同時開啟第二出風口,第一風門3向內側擺時封閉第二出風口同時開啟第一出風口,第二風門4向外側擺時封閉第四出風口同時開啟第三出風口,第二風門4向內側擺時封閉第三出風口同時開啟第四出風口。第一出風口與第四出風口與軌道車輛車廂底部的進風口相通,第二出風口與第三出風口與軌道車輛車廂頂部的進風口相通。如圖2所示,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制冷狀態(tài)時,風門執(zhí)行器I控制旋轉中軸21的旋轉方向,通過第一連桿22、第二連桿23、第一側擺裝置24、第二側擺裝置25使第一風門3、第二風門4同時向外側擺,第一風門3封閉第一出風口,第二風門4封閉第四出風口,空調送風系統(tǒng)的冷風從第二出風口與第三出風口送出至軌道車輛車廂頂部的進風口進入車廂,從車廂頂部供冷。圖2中所示箭頭方向為冷風流動方向。如圖3所示,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制熱狀態(tài)時,風門執(zhí)行器I控制旋轉中軸21的旋轉方向,通過第一連桿22、第二連桿23、第一側擺裝置24、第二側擺裝置25使第一風門
3、第二風門4同時向內側擺,第一風門3封閉第二出風口,第二風門4封閉第三出風口,空調送風系統(tǒng)的熱風從第一出風口與第四出風口送出至軌道車輛車廂底部的進風口進入車廂,從車廂底部供熱。圖3中所示箭頭方向為熱風流動方向。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對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在制冷與制熱狀態(tài)下的送風起到導向分流調節(jié)作用。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風門執(zhí)行器、連桿機構、第一風門、第二風門,所述的連桿機構包括旋轉中軸、第一連桿、第二連桿、驅動第一風門側擺的第一側擺裝置、驅動第二風門側擺的第二側擺裝置,所述的第一風門活動安裝在第一側擺裝置上,所述的第二風門活動安裝在第二側擺裝置上,所述的第一側擺裝置通過第一連桿與旋轉中軸連接,所述的第二側擺裝置通過第二連桿與旋轉中軸連接,所述的旋轉中軸與風門執(zhí)行器的輸出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風門、第二風門同時向內側擺或同時向外側擺。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中軸的中部與風門執(zhí)行器的輸出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冷暖風分流調節(jié)裝置,具有風門執(zhí)行器、連桿機構、第一風門、第二風門,連桿機構包括旋轉中軸、第一連桿、第二連桿、驅動第一風門側擺的第一側擺裝置、驅動第二風門側擺的第二側擺裝置,第一風門活動安裝在第一側擺裝置上,第二風門活動安裝在第二側擺裝置上,第一側擺裝置通過第一連桿與旋轉中軸連接,第二側擺裝置通過第二連桿與旋轉中軸連接,旋轉中軸與風門執(zhí)行器的輸出端連接。第一風門、第二風門同時向內側擺或同時向外側擺。本實用新型能夠對軌道車輛空調送風系統(tǒng)在制冷與制熱狀態(tài)下的送風起到導向分流調節(jié)作用。
文檔編號B61D27/00GK202574237SQ20122014186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31日
發(fā)明者楊健, 姚鴿, 徐群力, 趙學文, 楊雪東 申請人:江蘇新譽空調系統(tǒng)有限公司, 新譽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