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開拉門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內藏式司機室門開拉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司機室門多采用在門框上隱藏安裝導軌,在門上安裝與導軌匹配的滾輪,滾輪在導軌上運動實現(xiàn)門的開閉,但其存在有振動時滾輪可能會脫出導軌的隱患,影響運營安全;此外,現(xiàn)有的滾輪導軌式門導軌與滾輪之間容易磨損,須定期檢查更換,后期檢修維護成本投入過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內藏式司機室門開拉結構,有效的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內藏式司機室門開拉結構,包括固定梁、光軸導軌、滑車組件和門板;
上述固定梁橫向設置;
上述光軸導軌橫向固定在上述固定梁的一側,并與固定梁平行;
上述滑車組件套設在上述光軸導軌上,并可沿上述光軸導軌移動;
上述門板豎直設置在上述滑車組件下方,且其上端與上述滑車組件連接固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門移動過程中穩(wěn)定性較好,不易掉落。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上述光軸導軌兩端分別通過導軌支座安裝在上述固定梁的一側。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光軸導軌的安裝。
進一步,上述滑車組件的下端橫向設有連接件,上述門板的上端與上述連接件連接固定。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滑車組件與門板的安裝固定。
進一步,上述滑車組件包括橫向設置的套筒、兩個直線軸承和兩組環(huán)形的油封;
上述套筒內部中空且兩端開口,兩個上述直線軸承間隔套設在上述套筒的內壁上,并靠近上述套筒的兩端端部位置;
上述光軸導軌穿過上述套筒及兩個直線軸承,并與兩個上述直線軸承滑動配合;
兩組上述油封與兩個直線軸承一一對應設置,并分別套設在上述套筒兩端開口內,且與套筒內壁密封連接;
每組上述油封均與對應的直線軸承抵接,且其內側均與上述光軸導軌的外表面接觸;
兩個上述直線軸承與套筒和光軸導軌之間共同構成一個環(huán)形的注油腔,上述套筒上端設有與上述注油腔連通的注油嘴。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滑車組件結構簡單,通過注油嘴利于對內部加潤滑油,整個結構設計合理,經(jīng)久耐用。
進一步,上述套筒內壁上對應注油腔的位置設有間隔套,上述間隔套兩端分別與兩個上述直線軸承抵接,上述注油嘴依次穿過套筒和間隔套的側壁并與上述注油腔連通。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間隔套與兩個直線軸承相抵,可確保直線軸承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松動,穩(wěn)定性較好。
進一步,上述套筒下端一體成型的設有橫向設置的連接板,上述連接件上端與上述連接板連接固定,下端與上述門板的上端連接固定。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套筒與連接件的連接固定。
進一步,上述連接件為縱截面為l型的條狀板,上述連接件的上端通過螺栓與上述連接板連接固定,上述連接件的下端通過螺栓與上述門板的上端端部連接固定。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該結構利于與連接件分別與連接板和門上端的連接固定。
進一步,上述導軌支座包括座體和卡合件,上述座體包括連接座和一體成型設置在連接座一側的圓弧槽,上述圓弧槽上端開口,上述光軸導軌的端部伸入圓弧槽內并抵接在槽底上,且其端部的上端與上述圓弧槽的上端齊平;上述卡合件固定在圓弧槽遠離光軸導軌的一端端部并與光軸導軌的端部抵接,上述卡合件的上端一體成型的設有卡板,上述卡板水平延伸至抵接在上述圓弧槽的上端,并與上述光軸導軌端部的上端抵接。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該導軌支座結構簡單,拆裝比較方便,利于光軸導軌的拆卸安裝。
進一步,上述連接件一端安裝有橡膠觸碰頭,且上述橡膠觸碰頭與上述光軸導軌位于固定梁的同一側,上述固定梁對應上述橡膠觸碰頭的一端設有限位塊,上述滑車組件沿光軸導軌移動過程中,可帶動橡膠觸碰頭移動至與上述限位塊抵接或遠離。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橡膠觸碰頭與限位塊的配合,可確保在手動開拉門時能夠在兩者碰撞時停止門的移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內藏式司機室門開拉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內藏式司機室門開拉結構中滑車組件的截斷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內藏式司機室門開拉結構中導軌支座與光軸導軌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固定梁,2、光軸導軌,3、滑車組件,4、門板,5、導軌支座,6、連接件,11、限位塊,31、套筒,32、直線軸承,33、油封,35、注油嘴,36、間隔套,51、座體,52、卡合件,311、連接板,511、連接座,512、圓弧槽,521、卡板,61、橡膠觸碰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內藏式司機室門開拉結構包括固定梁1、光軸導軌2、滑車組件3和門板4;
上述固定梁1橫向設置;
上述光軸導軌2橫向固定在上述固定梁1的一側,并與固定梁1平行;
上述滑車組件3套設在上述光軸導軌2上,并可沿上述光軸導軌2移動;
上述門板4豎直設置在上述滑車組件3下方,且其上端與上述滑車組件3連接固定。
使用過程中,將固定梁1、光軸導軌2、滑車組件3均隱藏安裝在門框的上端車廂廂壁內,將門板4位于門框內并與門框大小尺寸匹配,一般的在門框的下端設置滑槽或滑軌,以使門板4的下端伸入在滑槽或滑軌內,確保門板能夠完全遮蓋住門框,在門框兩側的其中一側內部設有供門板推入或拉出的活動腔,另一側安裝有鎖座,在門板4上對應門框另一側的位置設有與鎖座配合的鎖具,使用過程中,手動向左右兩側拉動門板4,門板4帶動滑車組件3沿光軸導軌2軸向移動,門板4可移動至鎖具與鎖座鎖緊的位置并完全遮蓋住門框(關門狀態(tài)),或移動至活動腔內(開門狀態(tài))。
優(yōu)選的,上述光軸導軌2兩端分別通過導軌支座5安裝在上述固定梁1的一側,利于光軸導軌2的的安裝固定。
優(yōu)選的,上述滑車組件3的下端橫向設有連接件6,也就是吊置門板4的吊件,上述門板4的上端與上述連接件6連接固定,確?;嚱M件4與門板4之間易于連接穩(wěn)固。
較佳的,如圖2所示,上述滑車組件3包括橫向設置的套筒31、兩個直線軸承32和兩組環(huán)形的油封33;
上述套筒31內部中空且兩端開口,兩個上述直線軸承32間隔套設在上述套筒31的內壁上,并靠近上述套筒31的兩端端部位置;
上述光軸導軌2穿過上述套筒31及兩個直線軸承32,并與兩個上述直線軸承32滑動配合;
兩組上述油封33與兩個直線軸承32一一對應設置,并分別套設在上述套筒31兩端開口內,且與套筒31內壁密封連接;
每組上述油封33均與對應的直線軸承32抵接,且其內側均與上述光軸導軌2的外表面接觸;
兩個上述直線軸承32與套筒31和光軸導軌2之間共同構成一個環(huán)形的注油腔,上述套筒31上端設有與上述注油腔連通的注油嘴35,光軸導軌2可沿兩個直線軸承32的內壁軸向移動,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可通過注油嘴35向注油腔內注入潤滑油,以降低光軸導軌2表面能夠與直線軸承32之間摩擦力,降低兩者摩擦造成的磨損,使兩者經(jīng)久耐用。
較佳的,上述套筒31內壁上對應注油腔的位置設有間隔套36,上述間隔套36兩端分別與兩個上述直線軸承32抵接,上述注油嘴35依次穿過套筒31和間隔套36的側壁并與上述注油腔連通,通過在套筒31內設置間隔套36,可確保兩個直線軸承32能夠良好的在套筒31內定位固定,不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移位的不良狀況,保證整個滑車組件3結構緊湊、穩(wěn)固。
優(yōu)選的,上述套筒31下端一體成型的設有橫向設置的連接板311,上述連接件6上端與上述連接板311連接固定,下端與上述門板4的上端連接固定因套筒31一般為圓柱體或多邊形圓柱體結構,其與連接件6直接連接較為不易,因此在生產(chǎn)套筒31時在其下端加工制造連接板311以使套筒31能夠輕易的與其他部件實現(xiàn)連接。
較佳的,上述連接件6為縱截面為l型的條狀板,上述連接件6的上端通過螺栓與上述連接板311連接固定,上述連接件6的下端通過螺栓與上述門板4的上端端部連接固定,一般的連接件6的長度應該是門板4的寬度的至少一半以上,并安裝在門板4上端的中間位置,以確保門板4吊置的穩(wěn)定性,該連接件6的設計合理,不論是與門板4還是連接板311之間的連接都比較牢固。
較佳的,如圖3所示,上述導軌支座5包括座體51和卡合件52,上述座體51包括連接座511和一體成型設置在連接座511一側的圓弧槽512,上述圓弧槽512上端開口,上述光軸導軌2的端部伸入圓弧槽512內并抵接在槽底上,且其端部的上端與上述圓弧槽512的上端齊平;上述卡合件52固定在圓弧槽512遠離光軸導軌2的一端端部并與光軸導軌2的端部抵接,上述卡合件52的上端一體成型的設有卡板521,上述卡板521水平延伸至抵接在上述圓弧槽512的上端,并與上述光軸導軌2端部的上端抵接,該導軌支座5拆裝比較簡單,通過將光軸導軌2端部置于圓弧槽512內,再通過卡合件52對光軸導軌2的端部進行限位固定即可,拆裝時拆除卡合件52,將光軸導軌2從圓弧槽512內拿出即可。
較佳的,上述連接件6一端安裝有橡膠觸碰頭61,且上述橡膠觸碰頭61與上述光軸導軌2位于固定梁1的同一側(即就是附圖1中的右側,門板4打開時朝向右側拉動),上述固定梁1對應上述橡膠觸碰頭61的一端(右端)設有限位塊11,上述門板4開門時,帶動滑車組件3沿光軸導軌2移動,并帶動橡膠觸碰頭61移動至與上述限位塊11抵接,門板4停止移動,關門時,帶動滑車組件3反向沿光軸導軌2移動,并帶動橡膠觸碰頭61移動遠離上述限位塊11,并使得門板4左側的鎖具與左側門框上的鎖座觸碰鎖緊。
上述固定梁1為橫向設置的長方形板,其為板狀時利于光軸導軌2的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