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輪胎更換機或類似物的改進的胎圈分離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用于輪胎更換機或類似物的改進的胎圈分離單元。
背景技術(shù):
輪胎更換機通常用于將車輪安裝到各自的輪圈/從各自的輪圈拆卸。如已知的,在能夠?qū)⑤喬钠湓诟髯缘妮喨ι系臍んw完全拆卸下來之前,需要將輪胎的胎圈從其輪圈本身的胎圈保持邊緣拆開。該操作通過ー種合適的胎圈分離單元來執(zhí)行,該胎圈分離單元通常設(shè)置在輪胎更 換機本身上。已知類型的胎圈分離單元突出包括一臂,所述臂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根據(jù)ー實質(zhì)上豎直的軸線鉸接到輪胎更換機的機身,該第二端部具有胎圈分離エ具,也稱為刀片。在機身上固定有一支撐元件,可用于在胎圈分離操作中正確地安裝輪圈。該支撐元件具有ー支撐表面,也稱為襯墊,所述支撐表面由合適的材料制成,并且通常以增加與輪子的摩擦系數(shù)的方式而被滾花。已知類型的胎圈分離單元通常包括用于運動臂的例如是流體執(zhí)行器缸類型的線性執(zhí)行器。執(zhí)行器缸的套筒被鉸接到機身且可繞一豎直軸線轉(zhuǎn)動,而桿部可在ー拔出位置和ー縮回位置之間運動且與臂滑動連接。桿部具有一驅(qū)動元件,在從拔出位置到縮回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所述驅(qū)動元件適用于接合到臂上以將其朝向機身驅(qū)動。在使用過程中,在胎圈分離單元的閑置位置,缸的桿部通常是拔出的,而臂由于ー個回位彈簧的作用則處于相對于輪胎更換機的機身的接近位置,其中所述臂可繞其鉸接軸線自由轉(zhuǎn)動。一旦輪子的要進行胎圈分離的部分對應(yīng)于襯墊被合適地定位,操作者便手動地運動臂,直至刀片位于與胎圈的一部分相接觸為止。隨后,操作者啟動執(zhí)行器缸,將桿部從拔出位置運動到縮回位置。這樣,臂便被桿部驅(qū)動,而刀片推動輪胎胎圈,將其從輪圈的邊緣拆開。隨后,執(zhí)行器缸的桿部被運動至拔出位置,而操作者手動地將插入在輪胎和輪圈之間的刀片拔出。一旦將輪子被拆卸下來,由于回位彈簧的作用,臂被再次運動到相對于輪胎更換機的機身的接近位置。然而,已知的胎圈分離單元卻具有許多缺點。具體來說,在胎圈分離之后,插入在輪胎和輪圈之間的刀片的拔出操作必須由操作者手動地執(zhí)行。這要求操作者付出不可忽視的體力,特別是對于大輪子,這種體力在一天的工作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重復(fù)很多次。此外,在刀片保持陷入輪胎胎圈和輪圈邊緣之間的常見的情況下,這種工作變得需要不止ー個操作者,結(jié)果是浪費了人力和時間。文獻號EP20100194050描述了ー種能克服這些缺點的胎圈分離單元,其能夠在胎圈分離后自動移除插在輪胎和輪圈之間的刀片。在這種胎圈分離単元中,具體來說,執(zhí)行器的桿部具有一推力元件,該推力元件適用于在桿部本身從縮回位置運動至拔出位置過程中接合到臂上的各自對應(yīng)的參考元件上,從而使刀片運動離開輪子。不過,這種已知的胎圈分離單元也可以有改迸,目標(biāo)具體來說在于根據(jù)要進行胎圈分離的輪胎的類型、輪胎本身的尺寸和/或使用該單元的操作者的具體要求而允許更大的操作多祥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種用于輪胎更換機或類似物的改進的胎圈分離單元,其能在胎圈分離操作過程中將操作者的人工勞動降至最小,且同時允許根據(jù)要進行胎圈分離的輪胎類型、輪胎本身的尺寸和/或使用該裝置的操作者的具體要求而進行多祥化的使用。本發(fā)明的另ー個目的是提供ー種用于輪胎更換機或類似物的改進的胎圈分離單元,其能在ー種使用起來簡單、合理、容易且有效并且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的范圍內(nèi)克服所述的已有技術(shù)的缺點。上述目的通過本發(fā)明的ー種用于輪胎更換機或類似物的改進的胎圈分離單元來實現(xiàn),其包括臂,具有胎圈分離工具且在ー離開位置和一工作位置之間與ー支撐結(jié)構(gòu)可轉(zhuǎn)動地連接,其中在該離開位置,所述胎圈分離工具與所述支撐結(jié)構(gòu)實質(zhì)上間隔開,在該工作位置,所述胎圈分離工具被放置成實質(zhì)上接近所述支撐結(jié)構(gòu);執(zhí)行器裝置,具有至少ー個與所述臂滑動連接的活動元件;用于拖動所述臂的拖動裝置,與所述活動元件連接并適用于在所述活動元件從ー拔出位置到ー縮回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操作以將所述臂帶到所述工作位置;以及在所述活動元件和所述臂之間的暫時耦接裝置,適用于在所述活動元件從所述縮回位置到所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操作以將所述臂從所述工作位置帶到所述離開位置,其特點是該胎圈分離單元包括選擇裝置,所述選擇裝置與所述暫時耦接裝置連接并適用于操作/分開所述暫時耦接裝置。
本發(fā)明的其它特點和優(yōu)點將通過對ー種用于輪胎更換機或類似物的改進的胎圈分離單元的優(yōu)選但非唯一的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所述實施例僅作為例子示出而非限定在附圖中,其中圖I為安裝在傳統(tǒng)的輪胎更換機上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胎圈分離單元的軸測圖;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胎圈分離單元的細部,其中選擇裝置配置用來操作暫時耦接裝置;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胎圈分離單元的細部,其中選擇裝置配置用來分開暫時耦接裝置;圖4至9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胎圈分離單元的操作的平面圖,其中暫時耦接裝置處于操作構(gòu)型。
具體實施例方式具體參考這些圖,整體地用I表示的為胎圈分離單元,其能被安裝在已知類型的輪胎更換機上,并且可用于在輪胎本身的安裝/拆卸操作之前將輪胎的胎圈從輪子的對應(yīng)輪圈上首先拆開。胎圈分離單元I包括臂2,所述臂2具有第一端部2a和第二端部2b,所述第一端部2a鉸接到支撐結(jié)構(gòu)3并可繞實質(zhì)上豎直的鉸接軸線轉(zhuǎn)動,所述第二端2b部具有例如是常規(guī)刀片(blade)或類似物的類型的胎圈分離工具4。支撐結(jié)構(gòu)3可由例如傳統(tǒng)的輪胎更換機M的機身而形成。 支撐結(jié)構(gòu)3上固定有支撐元件5,亦稱襯墊,可用于正確地定位要進行胎圈分離的輪子R。臂2適用于在ー離開位置和一工作位置之間擺動,其中在該離開位置,胎圈分離工具4與支撐元件5實質(zhì)上間隔開;在該工作位置,胎圈分離單元4被放置成實質(zhì)上接近支撐元件5,并適用于壓在要進行胎圈分離的輪子R的輪胎上。弾性回位元件,因為是已知類型因而在圖中未示出,其被放置在支撐結(jié)構(gòu)3和臂2之間,并可操作用以將臂2從離開位置帶回到工作位置。胎圈分離單元I還包括具有活動元件7的執(zhí)行器裝置6,所述活動元件7與臂2滑動連接并可在ー拔出位置和ー縮回位置之間運動。具體來說,非限制性地參考圖中示出的胎圈分離單元I的實施例,執(zhí)行器裝置6由流體執(zhí)行器缸或類似物的類型的線性執(zhí)行器組成。線性執(zhí)行器6具有固定部8,所述固定部8由線性執(zhí)行器本身的套筒組成,鉸接到支撐結(jié)構(gòu)3并可繞ー實質(zhì)上豎直的軸線轉(zhuǎn)動?;顒釉?由線性執(zhí)行器6的活動桿部組成。
具體來說,桿部7被臂2上的滑動支撐裝置可軸向滑動地支撐,所述滑動支撐裝置在圖示中示意性地示出并用附圖標(biāo)記9表示,并且桿部7可在縮回位置和拔出位置之間運動,其中在該縮回位置,桿部7部分地容納在套筒8中,在該拔出位置,桿部7從套筒8完全伸出。桿部7具有臂2的拖動裝置10,適用于在桿部本身從拔出位置到縮回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操作以將臂2運動至工作位置。具體但非排他地參考圖示中示出的胎圈分離單元I的實施例,拖動裝置10由ー頭部組成,所述頭部具有固定到桿部7的自由端的實質(zhì)上加寬的形狀且適用于在桿部本身從拔出位置到縮回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接合到滑動支撐裝置9上。然而,不能排除拖動裝置10的其它實施例。有利地,胎圈分離單元I包括在桿部7和臂2之間的暫時耦接裝置,適用于在桿部本身從縮回位置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工作。具體來說,暫時耦接裝置使得在從縮回位置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能夠利用桿部7來將臂2從工作位置運動到離開位置。
這樣能夠自動地拔出在胎圈分離操作之后插入在輪子R的輪圈和輪胎之間的胎圈分離工具4。有利地,胎圈分離單元I包括在圖示中整體地用附圖標(biāo)記11表示的選擇裝置,所述選擇裝置與暫時耦接裝置連接,適用于操作(圖2)和分開(圖3)暫時耦接裝置本身。具體來說,選擇裝置11的設(shè)置允許了胎圈分離単元I 的多祥性使用,允許根據(jù)要進行胎圈分離的輪子R的輪胎的類型、輪胎本身的尺寸和/或使用胎圈分離單元I的操作者的具體要求來操作或分開上述暫時耦接裝置。具體但非排他地參考圖示中示出的胎圈分離單元I的實施例,暫時耦接裝置包括與桿部7連接成整體的推力元件10和與臂2連接的參考元件12。推力元件10適用于在桿部7從縮回位置至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接合到參考元件12上。有用地,推力元件10由用于將臂2驅(qū)動到工作位置的相同的頭部組成。參考元件12可在一操作位置和ー脫離位置之間運動,其中在該操作位置,參考元件12被布置成沿著頭部10的軌跡,在該脫離位置,參考元件12實質(zhì)上離開頭10的軌跡。上述的暫時耦接裝置還包括推力彈簧或類似物的類型的反襯彈性裝置(contrastelastic means) 13,適用于反襯參考元件12從操作位置到脫離位置的運動。有用地,暫時耦接裝置包括用于引導(dǎo)參考元件12的引導(dǎo)裝置,適用于引導(dǎo)參考元件本身在操作位置和脫離位置之間的運動。具體來說,參考元件12的引導(dǎo)裝置包括滑動元件14,所述滑動元件14支撐參考元件12,并與固定到臂2上的直線引導(dǎo)元件15滑動連接。具體參考圖示中示出的實施例,滑動元件14由ー銷組成,所述銷具有在參考元件12處的ー個端部。直線引導(dǎo)元件15由管型支撐組成,所述管型支撐固定到臂2并具有可軸向滑動地容納銷14的座。推力彈簧13安裝在管型支撐15的座中,圍繞銷14,并且可操作用以將參考元件12運動到操作位置。有用地,參考元件12a具有第一接觸表面12a,當(dāng)臂2處于工作位置時,所述第一接觸表面12a相對于頭部10的軌跡實質(zhì)上成直角。第一接觸表面12a適用于在桿部7從縮回位置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被頭部10接合,以將臂2從工作位置運動到離開位置。參考元件12還包括第二接觸表面12b,當(dāng)臂2處于工作位置時,第二接觸表面12b相對于頭部10的軌跡實質(zhì)上傾斜。第二接觸表面12b適用于在桿部7從拔出位置到縮回位置的運動過程中被頭部10接合,用于參考元件12從操作位置到脫離位置的運動。具體來說,第一接觸表面12a和第二接觸表面12b被限定在參考元件12的實質(zhì)上彼此相対的面上。具體但非唯一地參考圖示中示出的胎圈分離單元I的實施例,選擇裝置11由用于將參考元件12鎖定在脫離位置上(圖3)的鎖定裝置組成。有用地,鎖定裝置11包括保持元件16,所述保持元件16與參考元件12連接成整體并可在以下位置之間運動-操作位置,示出于圖2,其中參考元件12在所述工作和脫離位置之間可自由運動;-分開位置,示出于圖3,其中參考元件12被鎖定在脫離位置上。其結(jié)果是,當(dāng)保持元件16處于操作位置時,桿部7和臂2之間的暫時耦接裝置在桿部本身的從縮回位置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工作,允許使用桿部7用于臂2從工作位置到離開位置的運動。相反地,當(dāng)保持元件16處于分開位置時,桿部7上的推力彈簧10在桿部本身從縮回位置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不接合到參考元件12上。這樣,因此,臂2從工作位置到離開位置的運動,且因此也是刀片從輪子R的拔出,能夠由操作者人工地完成。
鎖定裝置11還包括用于在上述操作和分開位置之間引導(dǎo)保持元件16的引導(dǎo)裝置17。優(yōu)選地,用于引導(dǎo)保持元件16的引導(dǎo)裝置17由設(shè)置在臂2上的槽組成并具有-第一部分17a,沿與參考元件12的運動方向?qū)嵸|(zhì)上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二部分17b,沿與參考元件12的運動方向?qū)嵸|(zhì)上垂直的方向延伸。在實際事實中,當(dāng)保持元件16處于上述操作位置時,其便滑動配合在槽17的第一部分17a內(nèi)。相反地,當(dāng)保持件16處于上述分開位置時,其便配合在槽17的第二部分17b內(nèi)。因此,在后一種情況下,保持元件16被槽17的第二部分17b的邊緣保持在脫離位置。具體來說,槽17設(shè)置在臂2的板2c上。板2c支撐同一暫時耦接裝置的管型支撐15。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保持元件16由控制桿組成,所述控制桿滑動安裝在槽17內(nèi)中且至少部分地從槽本身延伸到臂2的外部。此外,槽17的形狀優(yōu)選地被設(shè)置成倒L形,其中第一部分17a和第二部分17b是直的且彼此成直角。此外,控制桿16固定到滑動元件14的與支撐參考元件12的端部相対的端部。下面描述胎圈分離單元I的操作。首先,操作者利用選擇裝置11來操作和分開臂2和桿部7之間的暫時耦接裝置。如果操作者決定停止暫時耦接裝置,他/她便使控制桿16在槽17的第一部分17a內(nèi)滑動,直至參考元件12從工作位置移動到脫離位置為止。隨后,他/她將控制桿16運動到槽17的部分17b內(nèi)(圖3)。在該位置,參考元件12完全縮回并被鎖定在脫離位置,并且對于胎圈分離單元I來說是完全無效的。相反地,如果操作者決定操作暫時耦接裝置,他/她便使控制桿16在槽17的第二部分內(nèi)滑動,直至其與第一部分對應(yīng)為止。因此,推力彈簧13的作用將參考元件12從脫離位置回位到工作位置(圖2)。下面描述暫時耦接裝置處于操作構(gòu)型中的胎圈分離單元的使用。
當(dāng)胎圈分離單元未被使用吋,線性執(zhí)行器的桿部處于拔出位置上,在這種構(gòu)型中,臂能自由地繞其鉸接軸線轉(zhuǎn)動(圖4)。在使用過程中,操作者首先對應(yīng)于支撐元件15定位要進行胎圈分離的輪子R,并人工地移動臂2以便對應(yīng)于輪子R的輪胎的一部分定位胎圈分離工具4 (圖5)。隨后,操作者操作線性執(zhí)行器6,桿部7從拔出位置運動到縮回位置。在該運動過程中,頭部10運動到與參考元件12相接觸并接合到第二接觸表面12b上,將參考元件本身從操作位置運動至脫離位置(圖6)。一旦頭部10移動超越了參考元件12,參考元件12便通過推力彈簧13回位到操作
位置上。
隨后,頭部10接合到滑動支撐裝置9上,將臂2驅(qū)動到工作位置。結(jié)果是,胎圈分離工具4壓上輪子R的輪胎上,直至胎圈被運動離開輪圈的邊緣(圖 7)。桿部7然后從縮回位置運動到拔出位置,而在該運動過程中,頭部10接合到參考兀件12的第一接觸表面12a。結(jié)果是,臂2被推到離開位置,而胎圈分離工具4被拔出并運動離開輪子R(圖8)。最后,當(dāng)桿部7到達拔出位置時,頭部10移動超越了參考元件(圖9)而臂2通過回位弾性裝置回位到工作位置(圖4)。事實上,已經(jīng)明確了所述發(fā)明是如何實現(xiàn)所提出的目的的。具體來說,要強調(diào)的事實是,處于臂和線性執(zhí)行器的桿部之間的暫時耦接裝置和用于操作/分開該暫時耦接裝置的選擇裝置能夠?qū)⒉僮髡咴谔トΨ蛛x過程中的人工勞動最小化,同時,允許了根據(jù)要進行胎圈分離的輪胎的類型、輪胎本身的尺寸和/或使用機器的操作者的具體要求而進行的胎圈分離單元的多祥化的使用。
權(quán)利要求
1.ー種用于輪胎更換機或類似物的改進的胎圈分離單元(I),包括臂(2),所述臂(2)具有胎圈分離工具(4)且在ー離開位置和一工作位置之間與ー支撐結(jié)構(gòu)(3)可轉(zhuǎn)動地連接,其中在該離開位置,所述胎圈分離工具(4)與所述支撐結(jié)構(gòu)(3)實質(zhì)上間隔開,在該エ作位置,所述胎圈分離工具(4)被放置成實質(zhì)上接近所述支撐結(jié)構(gòu)(3);執(zhí)行器裝置(6),所述執(zhí)行器裝置(6)具有至少ー個與所述臂(2)滑動連接的活動元件(7);用于拖動所述臂(2)的拖動裝置(10),所述拖動裝置(10)與所述活動元件(7)連接并適用于在所述活動元件(7)從ー拔出位置到ー縮回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操作以將所述臂(2)帶到所述工作位置;以及在所述活動元件(7)和所述臂(2)之間的暫時耦接裝置(10,12,13,14,15),所述暫時耦接裝置(10,12,13,14,15)適用于在所述活動元件(7)從所述縮回位置到所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操作以來將所述臂(2)從所述工作位置帶到所述離開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分離單元包括選擇裝置(11),所述選擇裝置(11)與所述暫時耦接裝置(10,12,13,14,15)連接并適用于操作/分開所述暫時耦接裝置(10,12,13,14,15)。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暫時耦接裝置(10,12,13,14,15)包括至少ー個與所述活動元件(7)連接的推力元件(10)和至少ー個與所述臂(2)連接的參考元件(12),所述推力元件(10)適用于在所述活動元件(7)從所述縮回位置到所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接合到所述參考元件(12)上,以將所述臂(2)從所述工作位置帶到所述離開位置。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參考元件(12)在一操作位置和至少ー個脫離位置之間可運動,其中在該操作位置,所述參考元件(12)被布置成沿著所述推力元件(10)的軌跡,在該脫離位置,所述參考元件(12)實質(zhì)上離開所述推力元件(10)的軌跡。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選擇裝置(11)包括鎖定裝置(11),所述鎖定裝置(11)與所述參考元件(12)連接且適用于將所述參考元件(12)鎖定在所述脫離位置。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裝置(11)包括至少ー個保持元件(16),所述保持元件(16)與所述參考元件(12)連接成整體并在ー操作位置和一分開位置之間可運動,其中在該操作位置,所述參考元件(12)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脫離位置之間可自由運動,在該分開位置,所述參考元件(12)被鎖定在所述脫離位置。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裝置(11)包括所述保持元件(16)的引導(dǎo)裝置(17),適用于引導(dǎo)所述保持元件(16)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分開位置之間的運動。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16)的所述引導(dǎo)裝置(17)包括至少ー個槽(17),所述槽(17)具有沿著與所述參考元件(12)的運動方向?qū)嵸|(zhì)上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至少ー個第一部分(17a)、和沿著與所述參考元件(12)的運動方向?qū)嵸|(zhì)上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至少ー個第二部分(17b),所述保持元件(16)在被布置到所述操作位置時滑動配合在所述第一部分(17a)中,并且在被布置到所述分開位置時配合在所述第二部分(17b)中。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槽(17)的所述第一部分(17a)和所述第二部分(17b)中的至少ー個是實質(zhì)上直的。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17)是實質(zhì)上L形的。
10.如權(quán)利要求5至9中一個或多個所述的胎圈分離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16)包括至少ー個控制桿(16)或類似物。
11.如權(quán)利要求2至10中一個或多個所述的胎圈分離單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暫時耦接裝置(10,12,13,14,15)包括弾性反襯裝置(13),適用于反襯所述參考元件(12)從所述操作位置到所述脫離位置的運動。
12.如權(quán)利要求2至11中一個或多個所述的胎圈分離單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參考元件(12)包括至少ー個與所述推力元件(10)的軌跡實質(zhì)上成直角的第一接觸表面(12a),當(dāng)所述臂(2)處于所述工作位置時,所述第一接觸表面(12a)適用于在所述活動元件(7)從所述縮回位置到所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被所述推力元件(10)接合,以將所述臂(2)運動到所述離開位置。
13.如權(quán)利要求2至12中一個或多個所述的胎圈分離單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參考元件(12)包括至少ー個相對于所述推力元件(10)的軌跡實質(zhì)上傾斜的第二接觸表面(12b),所述第二接觸表面(12b)適用于在所述活動元件(7)從所述拔出位置到所述縮回位置的運動過程中被所述推力元件(10)接合,以將所述參考元件(12)運動到所述脫離位置。
14.如權(quán)利要求2至13中一個或多個所述的胎圈分離單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暫時耦接裝置(10,12,13,14,15)包括所述參考元件(12)的引導(dǎo)裝置(14,15),適用于引導(dǎo)所述參考元件(12)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分開位置之間的運動
15.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胎圈分離単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參考元件(12)的所述引導(dǎo)裝置(14,15)包括至少ー個用于支撐所述參考元件(12)的滑動元件(14)、和至少ー個與所述臂(2)連接的直線引導(dǎo)元件(15),所述滑動元件(14)通過放置在所述彈性反襯裝置(13)之間而與所述引導(dǎo)元件滑動連接。
16.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一個或多個所述的胎圈分離單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16)固定到所述滑動元件(14)。
17.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分離單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執(zhí)行器裝置(6)包括至少ー個線性執(zhí)行器(6),而所述活動元件(7)由所述線性執(zhí)行器(6)的至少ー個活動的桿部⑵組成。
18.如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胎圈分離單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元件(10)包括至少ー個頭部(10),所述頭部(10)具有與所述桿部(7)的自由端整體地連接的實質(zhì)上加寬的形狀。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輪胎更換機或類似物的改進的胎圈分離單元(1),包括臂(2),具有胎圈分離工具(4)且在離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間與支撐結(jié)構(gòu)(3)可轉(zhuǎn)動地連接,在離開位置,胎圈分離工具與支撐結(jié)構(gòu)實質(zhì)上間隔開,在工作位置,胎圈分離工具放置成實質(zhì)上接近支撐結(jié)構(gòu);執(zhí)行器裝置(6),具有與臂滑動連接的活動元件(7);用于拖動臂的拖動裝置(10),與活動元件連接并適用于在所述活動元件從拔出位置到縮回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操作以將臂帶到工作位置;在活動元件和臂之間的暫時耦接裝置(10,12,13,14,15),適用于在活動元件從縮回位置到拔出位置的運動過程中操作以將臂從工作位置帶到離開位置;和選擇裝置(11),與暫時耦接裝置連接并適用于操作/分開所述暫時耦接裝置。
文檔編號B60C25/13GK102795064SQ201210164608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5月24日
發(fā)明者博納茨尼·法伯里茨 申請人:古麗亞諾集團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