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有機薄膜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自粘保護膜。
背景技術:
隨著it、電子類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和許多新興高科技應用領域的開發(fā),對電子產品的保護膜需求越來越大。近年來,液晶顯示器等超薄顯示器常被用作個人電腦、超薄電視機等的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器主要由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組組成。一般來說,背光模組由光源、反射膜、導光板、上擴散膜、上增亮膜、下增亮膜、下擴散膜組成。而擴散膜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將點光源或線光源轉化成均勻的面光源,目的是為了提高液晶顯示器正視亮度。為了在加工和搬運時防止擴散膜表面的污漬或劃傷,需要對其進行表面保護。作為擴散膜表面保護膜,要求保護膜具有適當粘著力。且擴散膜貼合保護膜后會收成母卷,這要求保護膜在受到卷緊作用承受擠壓后,不會產生薄膜不易剝離等狀況。同時要求保護膜剝離后,不能污染被粘物表面。對薄膜外觀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能因表面保護膜中的晶點等凸部缺陷或卷皺等而在被粘物上產生洼坑或變形等打痕缺陷。
一直以來,擴散膜表面保護膜大多采用兩種類型:
(一)涂膠保護膜,其具有粘著層,且粘著層一般涂布為低分子樹脂,粘著強度范圍大,被廣泛應用。然而此種保護膜用于制造時,必須使用有機溶劑,此制程為非環(huán)保制程,會產生異味,且必須二次烘烤加工才能去除有機溶劑,因此造成成本的增加。另外,涂膠保護膜容易在光學模片微結構表面造成殘膠及污傷,且撕膜時易產生較高的靜電而使該光學級膜片應用于背光模塊時,會有畫質品質不佳的問題,造成產品不良率提高。
(二)自粘保護膜。由于擴散膜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擴散粒子,導致保護膜與膜片的接觸面積較小,因此為了提供合適的穩(wěn)定的粘合力,保護膜一般是橡膠類高粘膜,粘著層與基材層的表面直接接觸。自粘保護膜通常存在以下問題:母卷解卷時所需的解卷力比較大,若以膜卷的形式長期保管,會導致解卷力逐漸增大,薄膜卷筒的剝離性不佳,從而會產生操作性顯著降低的問題。且不同類型自粘保護膜貼覆擴散膜時,也會存在其它的問題,如粘著力不穩(wěn)定和不均等,使擴散膜與保護膜粘著不牢或出現氣泡、褶皺和粘死現象,或在運輸、保管過程中存在暴露于高溫中的情況,而引起粘著力變化很大,導致薄膜撕不開等問題。
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種在長期存放及溫度變化條件下粘著力穩(wěn)定、且解卷力較小的自粘保護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粘保護膜,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自粘保護膜在長期存放及溫度變化條件下粘著力不穩(wěn)定、且解卷力過高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自粘保護膜,其包括基材層和位于基材層上的粘著層,按重量百分比計,粘著層的材料包括50~90%的組分a和10~50%的組分b,其中組分a為sebs熱塑性彈性體,組分b為第一無規(guī)聚丙烯、第一低密度聚乙烯和tpo熱塑性彈性體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計,粘著層的材料包括60~90%的組分a和10~40%的組分b。
進一步地,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8~0.95g/cm3,熔融指數為5~50g/10min;優(yōu)選地,第一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0.92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優(yōu)選地,第一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15~0.960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優(yōu)選地,tpo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3~0.95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
進一步地,基材層包括表層及芯層,芯層位于表層和粘著層之間。
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表層的材料包括20~90份的第一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10~80份的第二低密度聚乙烯;優(yōu)選地,按重量份計,表層的材料包括20~40份的第一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60~80份的第二低密度聚乙烯。
進一步地,第一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密度為0.90~0.91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優(yōu)選地,第二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15~0.930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
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表層的材料還包括2~6份的防粘顆粒;優(yōu)選地,防粘顆粒的粒徑為5~10μm;優(yōu)選地,防粘顆粒為二氧化硅顆粒、硅酮顆粒、酰胺顆粒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按重量份計,芯層的材料包括50~90份的第二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10~50份的第二無規(guī)聚丙烯;優(yōu)選地,芯層的材料包括60~80份的第二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20~40份的第二無規(guī)聚丙烯。
進一步地,第二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密度為0.90~0.91g/cm3,相對分子量為50000~300000,熔融指數為3~30g/10min;優(yōu)選地,第二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0.91g/cm3,相對分子量為30000~200000,熔融指數范為3~30g/10min。
進一步地,表層的厚度為4~8μm;優(yōu)選芯層的厚度為24~32μm;優(yōu)選粘著層的厚度為4~8μm。
應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自粘保護膜,其包括基材層和位于基材層上的粘著層,按重量百分比計,粘著層的材料包括50~90%的組分a和10~50%的組分b,其中組分a為sebs熱塑性彈性體,組分b為第一無規(guī)聚丙烯、第一低密度聚乙烯和tpo熱塑性彈性體中的一種或多種。該保護膜粘合性和剝離性好,粘著力隨溫度和時間變化較小,且母卷解卷力隨時間變化和溫度變化也小,易解卷。除此以外,本發(fā)明提供的自粘保護膜還具有低晶點和潔凈度高的優(yōu)點,非常適宜作為擴散膜的表面保護膜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正如背景技術部分所描述的,現有技術中的自粘保護膜在長期存放及溫度變化條件下粘著力不穩(wěn)定、且解卷力過高。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自粘保護膜,包括基材層和位于基材層上的粘著層,按重量百分比計,粘著層的材料包括50~90%的組分a和10~50%的組分b,其中組分a為sebs熱塑性彈性體,組分b為第一無規(guī)聚丙烯、第一低密度聚乙烯和tpo熱塑性彈性體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述自粘保護膜中,包括基材層和位于基材層上的粘著層。粘著層保證了保護膜的粘著特性,基材層為保護膜提供力學性能。具體地,上述粘著層中,組分a為sebs熱塑性彈性體,其具有較好的耐溫性能,既具有可塑性,又具有高彈性;組分b為第一無規(guī)聚丙烯、第一低密度聚乙烯和tpo熱塑性彈性體中的一種或多種,這三種聚合物具有較好的柔韌性,且具有較高的透明性和自清潔性。將以上兩類組分按照上述用量關系形成粘著層,能夠顯著改善自粘保護膜的粘著性能,使其具有較好的粘合性和剝離性,粘著力隨溫度和時間變化較小,且母卷解卷力隨時間變化和溫度變化也小,易解卷。除此以外,本發(fā)明提供的自粘保護膜還具有低晶點和潔凈度高的優(yōu)點,非常適宜作為擴散膜的表面保護膜使用。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按重量百分比計,粘著層的材料包括60~90%的組分a和10~40%的組分b。將兩種組分之間的用量關系控制在該范圍內,能夠進一步綜合各組分的性能,使自粘保護膜具有更佳的粘著性能,且使透明度等其他方面的性能更加平衡。
如前所述,只要粘著層中采用上述材料,即可有效改善保護膜的粘著性能。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8~0.950g/cm3,熔融指數為5~50g/10min。該類sebs熱塑性彈性體具有更優(yōu)異的耐溫性能,同時兼具更好的可塑性和高彈性,作為組分a能夠進一步提高保護膜的粘著力穩(wěn)定性和易解卷性能。優(yōu)選地,第一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0.92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該類無規(guī)聚丙烯具有更好的柔韌性和透明性,而且樹脂清潔度更高,這有利于進一步改善保護膜的粘著特性、透明度和自清潔性。優(yōu)選地,第一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15~0.960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該類低密度聚乙烯性質更為較柔軟,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化學穩(wěn)定性、加工性能,作為粘著層組分能夠進一步改善保護膜的解卷性、化學穩(wěn)定性和加工性能。更優(yōu)選地,第一低密度聚乙烯的相對分子量為10000~100000。優(yōu)選地,tpo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3~0.95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該類tpo熱塑性彈性體分子量分布比較窄,結晶度低,透明性和光澤度更優(yōu)良,同時與其它樹脂相容性較好。
上述自粘保護膜中,基材層的作用即使為保護膜提供力學性能。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基材層包括表層及芯層,芯層位于表層和粘著層之間。以表層和芯層共同作為基材層,除了能夠相應提供更好的力學性能以外,表層還可以提供較好的成膜性能。
上述基材層中,表層和芯層的材料可以使用保護膜基材層常用的材料。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計,表層的材料包括20~90份的第一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10~80份的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該材料形成的表層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其強度和硬度、彈性都更佳。優(yōu)選地,按重量份計,表層的材料包括20~40份的第一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60~80份的第二低密度聚乙烯。該用量關系下的表層具有更佳的力學性能和成膜性能。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密度為0.90~0.91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該類嵌段聚丙烯的強度、硬度、彈性方面的表現更加綜合。優(yōu)選地,第二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15~0.930g/cm3,熔融指數為3~30g/10min。該類低密度聚乙烯與嵌段聚丙烯配合形成的表層,能夠提供更佳的力學性能和成膜性能,同時,表層的清潔性能更佳。
除了第一嵌段聚丙烯和第二低密度聚乙烯以外,為了進一步改善表層的防粘性,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計,表層的材料還包括2~6份的防粘顆粒。加入該用量的防粘顆粒,除了進一步改善表層的防粘性外,還能使表層及整體保護膜保持較高的透明度和低晶度。優(yōu)選地,防粘顆粒的粒徑為5~10μm;優(yōu)選地,防粘顆粒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硅顆粒、硅酮顆粒、酰胺顆粒中的一種或多種。
上述芯層的材料也可以采用保護膜基材層中的常用材料。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計,芯層的材料包括50~90份的第二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10~50份的第二無規(guī)聚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其強度和硬度、彈性都更佳,無規(guī)聚丙烯強度高而且有韌性,硬度較佳且具有較好的延伸性,這兩種材料在上述用量關系下形成的芯層,其各方面的力學性能更佳。更優(yōu)選地,芯層的材料包括60~80份的第二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20~40%的第二無規(guī)聚丙烯。
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二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密度為0.90~0.91g/cm3,相對分子量為50000~300000,熔融指數為3~30g/10min。該類型的嵌段聚丙烯在強度、硬度、彈性方面的表現更加平衡。優(yōu)選地,第二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0.91g/cm3,相對分子量為30000~200000,熔融指數范為3~30g/10min。該類型的無規(guī)聚丙烯強度更高而且有韌性,比低密度聚乙烯更硬,也略能伸長。采用上述類型的材料形成的芯層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
上述各層的厚度可以進行調節(jié),優(yōu)選表層厚度占整體厚度的10~20%,芯層厚度占整體厚度的60~80%,粘著層厚度占整體厚度的10~20%。該比例關系下保護膜的力學性能、粘著性能、透明度等各方面的表現均更為綜合。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表層的厚度為4~8μm;優(yōu)選芯層的厚度為24~32μm;優(yōu)選粘著層的厚度為4~8μm。這樣設置各層的厚度,能夠進一步平衡保護膜的各項性能指標。
總之,本發(fā)明提供的自粘保護膜,具有解卷力小、耐溫良好、易撕易貼、無殘膠等特性。常溫下貼合擴散膜的粘著力為5~30gf/25mm,且收卷儲存在自然環(huán)境中,粘著力在5~30gf/25mm,粘著力隨環(huán)境變化較小。
本發(fā)明的自粘保護膜,可以利用本領域常規(guī)的制作方法進行制作,比如:在無塵車間應用三層共擠流延工藝生產,且采用超臨界氮氣流體輸送系統(tǒng),在源頭上減少了晶點的產生,同時在生產制程過程中應用缺陷檢測儀和β射線厚度測試儀等設備對薄膜的外觀缺陷和厚度進行在線跟蹤檢測,使薄膜同時具有厚度均勻、潔凈度高、無雜質、外表平滑、低晶點等優(yōu)良特性。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這些實施例不能理解為限制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對于保護膜的性能測試方法如下:
(1)厚度測試
采用馬爾測厚儀,參照標準為gb/t6672。
(2)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測試
采用美國的美特斯mts拉力試驗機,參照標準為gb/t1040.3。
(3)剝離力測試(粘著力)
采用科健儀器拉力試驗機,參照標準為gb/t2792。
(4)透光率及霧度測試
采用德國byk化學公司的at-4725透射霧影儀,參照標準為gb/t2410。
(5)解卷力測試
采用科健儀器拉力試驗機。
以下各實施例中的保護膜的生產工藝流程如下:將各層按各組分配比后進行加溫流延工藝:擠出機擠出—t型口模流延—氣刀—流延輥—冷卻輥—β射線測厚儀—切廢邊—缺陷檢測儀—卷取。
在熔體流延過程中,t型口模流延過程中機頭的溫度為230℃;流延輥表面經過精加工,轉速穩(wěn)定,流延輥溫度控制在25℃;冷卻輥溫度控制在30℃;在流延輥的上方有氣刀裝置,在模頭下方有真空箱裝置,氣刀吹壓功率控制為40%,真空抽吸功率控制為20%;同時控制模頭抽吸功率在60%;薄膜經冷卻輥后,經β射線測厚儀自動調控t型口模間隙,控制流延膜厚度的平均誤差在2%以內。同時根據膜的厚度、生產速度等調整好收卷張力,收卷張力控制在100n。
實施例1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90/1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6.0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8.0g/10min。
芯層由嵌段聚丙烯和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70/3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5g/cm3,熔融指數為7.0g/10min。
表層由低密度聚乙烯、嵌段聚丙烯和防粘母粒按重量比20/75/5配比進行復配而成。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21g/cm3,熔融指數為6.0g/10min。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防粘母粒為人工合成二氧化硅顆粒,其密度為0.910g/cm3,熔融指數為12.0g/10min,粒徑5μm。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1(需要說明的是,厚度分別為各層總厚度,以及表層、芯層、粘著層的各層厚度,下同):
表1
實施例2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60/4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9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22g/cm3,熔融指數范圍為4.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2:
表2
實施例3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tpo熱塑性彈性體按重量比75/25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tpo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9g/cm3,熔融指數為7.0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92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3:
表3
實施例4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90/1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2g/cm3,熔融指數為30.0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95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4:
表4
實施例5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60/4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3.0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8g/cm3,熔融指數為50.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5:
表5
實施例6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50/5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88g/cm3,熔融指數為32.0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7g/cm3,熔融指數為4.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6:
表6
實施例7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90/1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8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15g/cm3,熔融指數范圍為3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7:
表7
實施例8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50/5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95g/cm3,熔融指數為50.0g/10min。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6g/cm3,熔融指數范圍為3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8:
表8
實施例9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50/5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7g/cm3,熔融指數為4.0g/10min。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范圍為32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9:
表9
實施例10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tpo熱塑性彈性體按重量比60/4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tpo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95g/cm3,熔融指數為3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8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10:
表10
實施例11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tpo熱塑性彈性體按重量比50/5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tpo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3g/cm3,熔融指數為10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95g/cm3,熔融指數為8.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11:
表11
實施例12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tpo熱塑性彈性體按重量比50/5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tpo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80g/cm3,熔融指數為11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96g/cm3,熔融指數為4.0g/10min。
芯層材料同實施例1;
表層材料同實施例1;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12:
表12
實施例13
粘著層的材料同實施例1;
芯層由嵌段聚丙烯和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60/4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91g/cm3,熔融指數為3g/10min。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30g/10min。
表層由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和防粘母粒按重量比34/60/6配比進行復配而成。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15g/cm3,熔融指數為30g/10min。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密度為0.91g/cm3,熔融指數為10g/10min。防粘母粒人工合成二氧化硅密度為0.910g/cm3,熔融指數為12.0g/10min,粒徑10μm。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13:
表13
實施例14
粘著層的材料同實施例1;
芯層由嵌段聚丙烯和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80/2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30g/10min。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1g/cm3,熔融指數為3g/10min。
表層由低密度聚乙烯、嵌段聚丙烯和防粘母粒按重量比40/58/2配比進行復配而成。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30g/cm3,熔融指數為3g/10min。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3g/10min。防粘母粒人工合成二氧化硅密度為0.910g/cm3,熔融指數為12.0g/10min,粒徑10μm。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14:
表14
實施例15
粘著層的材料同實施例1;
芯層由嵌段聚丙烯和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90/1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89g/cm3,熔融指數為11g/10min。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89g/cm3,熔融指數為2g/10min。
表層由低密度聚乙烯和嵌段聚丙烯按重量比90/1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2g/10min。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92g/cm3,熔融指數為11g/10min。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15:
表15
對比例1
粘著層采用sebs熱塑性彈性體與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40/6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其中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6.0g/10min。sebs熱塑性彈性體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8.0g/10min。
芯層由嵌段聚丙烯和無規(guī)聚丙烯按重量比40/6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無規(guī)聚丙烯的密度為0.905g/cm3,熔融指數為7.0g/10min。
表層由低密度聚乙烯和嵌段聚丙烯按重量比40/60配比進行復配而成。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921g/cm3,熔融指數為6.0g/10min。嵌段聚丙烯的密度為0.90g/cm3,熔融指數為5.0g/10min。
所制得的保護膜物理性能測試如表16:
表16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fā)明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實施例1至15中提供的自粘保護膜均具有較佳的粘著力和較低的解卷力,且力學性能良好,并具有較好的透明度、較低的霧度和較高的清潔性能。特別地,將各層的組分配比和材料密度、熔融指數等性能進行優(yōu)選后,保護膜的粘著力常溫粘著力更為適宜,在5~35gf/25mm,且經時3d、7d后,粘著力變化較小,表明其粘著力穩(wěn)定性更好;且保護膜的解卷力較小,在45~95gf/25mm,且綜合性能表現更佳。
總之,本發(fā)明提供的自粘保護膜粘合性和剝離性好,粘著力隨溫度和時間變化較小,且母卷解卷力隨時間變化和溫度變化也小,易解卷。除此以外,本發(fā)明提供的自粘保護膜還具有低晶點和潔凈度高的優(yōu)點,非常適宜作為擴散膜的表面保護膜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