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包括釜體、夾套、電機、攪拌軸、原料進口、原料出口、第一配料進口、第二配料進口、出料口和攪拌槳,所述釜體的上端設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轉動軸與攪拌軸傳動連接,所述攪拌軸設在釜體內(nèi),所述攪拌軸上設有攪拌槳,所述釜體的外壁上設有夾套,所述夾套的上部設有原料進口,所述夾套的底部設有原料出口,所述釜體的頂部設有第一配料進口和第二配料進口,所述釜體的底部設有出料口;工藝包括以下流程:原料水解、原料輸送、合成、換熱、粘度調配和儲存,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夠減少加熱和降溫時間,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減少電能耗,減少熱能浪費。
【專利說明】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硅膠生產(chǎn)工藝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配膠釜的作用就是通過將高低粘度不一樣的膠通過計算配比后攪拌達到生產(chǎn)需要的粘度。這種工藝在硅膠行業(yè)非常適用。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107膠生產(chǎn)工藝中,107膠原料儲缸的原料直接進入合成釜內(nèi)升溫生產(chǎn),生產(chǎn)好的107膠約定俗200度的高溫,進入配膠釜配需要的粘度,則需要等溫度降下來,才能使用。在冷卻的過程中散發(fā)的熱能不能被有效的利用,又由于原料生產(chǎn)前需從常溫加熱至200度以上,才能達到工藝要求,從而增加了加熱和降溫時間,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增加電能耗,浪費熱能。
【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能夠減少加熱和降溫時間,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減少電能耗,減少熱能浪費。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包括釜體、夾套、電機、攪拌軸、原料進口、原料出口、第一配料進口、第二配料進口、出料口和攪拌槳,所述釜體的上端設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轉動軸與攪拌軸傳動連接,所述攪拌軸設在釜體內(nèi),所述攪拌軸上設有攪拌槳,所述釜體的外壁上設有夾套,所述夾套的上部設有原料進口,所述夾套的底部設有原料出口,所述釜體的頂部設有第一配料進口和第二配料進口,所述釜體的底部設有出料口。
[0006]作為優(yōu)選,所述攪拌軸的上端通過軸承座與釜體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軸的下端通過軸承座與釜體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軸的上端通過聯(lián)軸器與電機的轉動軸固定連接,所述電機通過支撐座與釜體固定連接。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釜體的頂部設排氣閥,所述排氣閥為自動排氣閥。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攪拌軸上設有上中下三個攪拌槳,所述上下兩個攪拌槳均為斜葉槳式攪拌槳,所述中間一個攪拌槳為平直葉槳式攪拌槳。
[0009]作為優(yōu)選,所述攪拌軸上設有上中下三個攪拌槳,所述上下兩個攪拌槳均為斜葉槳式攪拌槳,所述中間一個攪拌槳為平直葉槳式攪拌槳。
[0010]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0011]a)原料水解:將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和水加入原料罐水解,并攪拌進行充分水解,得到水解料;
[0012]b)原料輸送:通過泵組將水解料送入換熱配膠釜的夾套內(nèi),然后再進入合成釜;
[0013]c)合成:將合成釜內(nèi)的水解料控制一定溫度和真空條件,蒸出低沸物,在加氫氧化鉀,待反應至一定粘度時,加入磷酸中和,脫除低分子,得到高溫107膠;
[0014]d)換熱:將得到的高溫107膠送入配膠釜,通過配膠釜的夾套內(nèi)的原料進行吸熱降溫,完成換熱;
[0015]e)粘度調配:將高低粘度不一樣的膠通過計算配比后和得到的107膠攪拌達到生產(chǎn)需要的粘度;
[0016]f)儲存:將粘度調配好的膠通過泵組送入存儲罐。
[0017]作為優(yōu)選,所述步驟a)中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和水的比例為100:0.2?100:5。
[0018]作為優(yōu)選,所述步驟c)中成釜內(nèi)的水解料控制溫度為90?170°C,真空為0.09?
0.095MPa,加入氫氧化鉀為10?120ppm,加入磷酸為15?120ppm,中和時間為20?50分鐘,脫除低分子時溫為160?200°C,真空為0.09?0.095MPa。
[0019]作為優(yōu)選,所述步驟e)攪拌時間為25?35分鐘,轉速為200?400min
[002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將釜體的外壁上設有夾套,夾套的上部設有原料進口,夾套的底部設有原料出口,需要加溫的原料通過原料進口進入夾套內(nèi),需要調配粘度的高溫膠進入釜體內(nèi),通過夾套內(nèi)的原料進行吸熱降溫,完成原料換熱,換熱好的原料進入合成釜內(nèi)生產(chǎn),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夠減少加熱和降溫時間,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減少電能耗,減少熱能浪費。
[0021]本發(fā)明的特征及優(yōu)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換熱配膠釜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本發(fā)明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流程圖。
[0024]圖中:1_釜體、2-夾套、3-電機、4-攪拌軸、5-原料進口、6-原料出口、7-第一配料進口、8-第二配料進口、9-出料口、10-攪拌槳、11-排氣閥、12-支撐座、13-安裝座、14-支撐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參閱圖1,本發(fā)明一種換熱配膠釜,包括釜體1、夾套2、電機3、攪拌軸4、原料進口
5、原料出口 6、第一配料進口 7、第二配料進口 8、出料口 9和攪拌槳10,所述釜體I的上端設有電機3,所述電機3的轉動軸與攪拌軸4傳動連接,所述攪拌軸4設在釜體I內(nèi),所述攪拌軸4上設有攪拌槳9,所述釜體I的外壁上設有夾套2,所述夾套2的上部設有原料進口 5,所述夾套2的底部設有原料出口 6,所述釜體I的頂部設有第一配料進口 7和第二配料進口 8,所述釜體I的底部設有出料口 9,所述攪拌軸4的上端通過軸承座與釜體I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軸4的下端通過軸承座與釜體I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軸4的上端通過聯(lián)軸器與電機3的轉動軸固定連接,所述電機3通過支撐座12與釜體I固定連接,所述釜體I的頂部設排氣閥11,所述排氣閥11為自動排氣閥,所述攪拌軸4上設有上中下三個攪拌槳10,所述上下兩個攪拌槳10均為斜葉槳式攪拌槳,所述中間一個攪拌槳10為平直葉槳式攪拌槳,所述夾套2的外壁上設有安裝座13,所述安裝座13上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安裝有支撐柱14。
[0026]參閱圖2,本發(fā)明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0027]a)原料水解:將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和水加入原料罐水解,并攪拌進行充分水解,得到水解料;
[0028]b)原料輸送:通過泵組將水解料送入換熱配膠釜的夾套內(nèi),然后再進入合成釜;
[0029]c)合成:將合成釜內(nèi)的水解料控制一定溫度和真空條件,蒸出低沸物,在加氫氧化鉀,待反應至一定粘度時,加入磷酸中和,脫除低分子,得到高溫107膠;
[0030]d)換熱:將得到的高溫107膠送入配膠釜,通過配膠釜的夾套內(nèi)的原料進行吸熱降溫,完成換熱;
[0031]e)粘度調配:將高低粘度不一樣的膠通過計算配比后和得到的107膠攪拌達到生產(chǎn)需要的粘度;
[0032]f)儲存:將粘度調配好的膠通過泵組送入存儲罐。
[0033]所述步驟a)中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和水的比例為100:0.2?100:5,所述步驟c)中成釜內(nèi)的水解料控制溫度為90?170°C,真空為0.09?0.095MPa,加入氫氧化鉀為10?120ppm,加入磷酸為15?120ppm,中和時間為20?50分鐘,脫除低分子時溫為160?200°C,真空為0.09?0.095MPa,所述步驟e)攪拌時間為25?35分鐘,轉速為200 ?400min。
[0034]本發(fā)明工作過程:
[0035]本發(fā)明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在工作過程中,將原料罐內(nèi)的水解料通過泵組從原料進口 5打入夾套2內(nèi),然后從原料出口 6進入合成釜加熱生產(chǎn),生產(chǎn)好的高溫膠通過第一配料進口 7進入釜體I內(nèi),通過夾套2內(nèi)的原料進行吸熱降溫,完成原料換熱,換熱好的原料進入合成釜內(nèi)生產(chǎn),待生產(chǎn)好的膠降溫后,在從第二配料進口 8加入不同粘度的膠混合,配好的膠在通過出料口 9排出釜體I,合成釜內(nèi)生產(chǎn)好的膠在進入釜體I內(nèi),如此循環(huán),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夠減少加熱和降溫時間,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減少電能耗,減少熱能浪費。
[0036]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說明,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任何對本發(fā)明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換熱配膠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體(I)、夾套(2)、電機(3)、攪拌軸(4)、原料進口(5)、原料出口(6)、第一配料進口(7)、第二配料進口(8)、出料口(9)和攪拌槳(10),所述釜體(I)的上端設有電機(3),所述電機(3)的轉動軸與攪拌軸(4)傳動連接,所述攪拌軸(4)設在釜體(I)內(nèi),所述攪拌軸(4)上設有攪拌槳(9),所述釜體(I)的外壁上設有夾套(2),所述夾套(2)的上部設有原料進口(5),所述夾套(2)的底部設有原料出口(6),所述釜體(I)的頂部設有第一配料進口(7)和第二配料進口(8),所述釜體(I)的底部設有出料口(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配膠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4)的上端通過軸承座與釜體(I)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軸(4)的下端通過軸承座與釜體(I)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軸(4)的上端通過聯(lián)軸器與電機(3)的轉動軸固定連接,所述電機(3)通過支撐座(12)與釜體(I)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配膠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體(I)的頂部設排氣閥(11),所述排氣閥(11)為自動排氣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熱配膠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4)上設有上中下三個攪拌槳(10),所述上下兩個攪拌槳(10)均為斜葉槳式攪拌槳,所述中間一個攪拌槳(10)為平直葉槳式攪拌槳。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換熱配膠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4)上設有上中下三個攪拌槳(10),所述上下兩個攪拌槳(10)均為斜葉槳式攪拌槳,所述中間一個攪拌槳(10)為平直葉槳式攪拌槳。
6.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a)原料水解:將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和水加入原料罐水解,并攪拌進行充分水解,得到水解料; b)原料輸送:通過泵組將水解料送入換熱配膠釜的夾套內(nèi),然后再進入合成釜; c)合成:將合成釜內(nèi)的水解料控制一定溫度和真空條件,蒸出低沸物,在加氫氧化鉀,待反應至一定粘度時,加入磷酸中和,脫除低分子,得到高溫107膠; d)換熱:將得到的高溫107膠送入配膠釜,通過配膠釜的夾套內(nèi)的原料進行吸熱降溫,完成換熱; e)粘度調配:將高低粘度不一樣的膠通過計算配比后和得到的107膠攪拌達到生產(chǎn)需要的粘度; f)儲存:將粘度調配好的膠通過泵組送入存儲罐。
7.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和水的比例為100:0.2?100:5。
8.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成釜內(nèi)的水解料控制溫度為90?170°C,真空為0.09?0.095MPa,加入氫氧化鉀為10?120ppm,加入磷酸為15?120ppm,中和時間為20?50分鐘,脫除低分子時溫為160 ?200°C,真空為 0.09 ?0.095MPa。
9.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種采用換熱配膠釜的硅膠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e)攪拌時間為25?35分鐘,轉速為200?400min。
【文檔編號】C08G77/16GK104138724SQ201410322833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fā)明者】張可勝 申請人:浙江匯杰有機硅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