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溫電煅爐的多級冷卻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煅燒無煙煤或石油焦的冷卻系統(tǒng)結構,屬炭素煅燒技術。
背景技術:
電煅爐是用于炭素材料煅燒的設備,它的熱源是電流通過導電電極由爐內充滿被煅燒炭 素材料自身電阻發(fā)熱,以達到煅燒炭素材料相應性能的目的。按物料煅燒情況分,電煅爐可 分為3個區(qū)域預熱區(qū)、煅燒高溫區(qū)、冷卻區(qū)?,F有電煅爐在冷卻區(qū)基本采用一級水冷夾套 的冷卻方式。
隨著煅燒原料及產品的多元化,電煅爐的操作參數應隨煅燒原料及產品的變化而發(fā)生變 化。但是,隨著煅燒溫度大幅提高后,采用現有的一級水冷夾套冷卻,極易使夾套受熱面溫 度過高,從而使水冷夾套損壞,進而導致事故的發(fā)生,因此采用原有冷卻形式已無法滿足電 煅爐高溫冷卻及安全使用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溫電煅爐的多級冷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既可在較小 的空間將高溫物料冷卻,又可有效避免由于高溫物料直接冷卻帶來的冷卻間壁溫度過高的弊 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在爐體之內、下部電極的下部設 置有下部電極水冷套,在爐體之外、下部電極處有外水冷套,在外水冷套下面有二級水冷套 ,在二級水冷套之下有水冷盤。
下部電極水冷套的結構為多個進水口,進水口從底部進入,多個出水口,冷卻水從電 極水冷套的頂板下排出。
外水冷套的結構為多點、分區(qū)進出水,進出水各自獨立,互不影響。
二級水冷套的結構為多點、分區(qū)進出水,進出水各自獨立,互不影響,分塊制作,便 于安裝,拆卸。
水冷盤的結構為分區(qū)進出水,進出水各自獨立,互不影響;分為兩半制作,中間絕緣 ,便于安裝,拆卸;可減少大電流可能帶來的電磁效應,減少能量損耗。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煅燒物料由料斗1通過爐蓋2進入爐內,爐蓋2下沿到上部電極3的 下沿這一段被稱為煅燒預熱區(qū),物料在此進行預熱;上部電極3的下沿到下部電極5的上沿,
為加熱高溫區(qū),物料在此區(qū)域完成煅燒工作;下部電極5的上沿到出料口即水冷盤8為冷卻區(qū) ,達到煅燒質量的物料在此區(qū)域進行冷卻,達到要求的出爐溫度。
在電煅爐冷卻區(qū)即下部電極5頂面以下,首先由外水冷套9對物料進行一次冷卻;隨著物 料下移,下部電極水冷套6對物料進行二次冷卻;同時,水冷套7直接與物料接觸,對物料進 行冷卻;當物料排出時,最后由水冷盤冷卻。達到排料溫度后,物料即可排出。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多重冷卻,物料達到要求的排料溫度,同時降低了高溫物料 一開始就與水冷壁接觸,而造成水冷壁壁溫過高的現象,大大提高水冷壁的使用安全及使用 壽命,減少可能發(fā)生的停爐事故,提高了電煅爐的安全性、可靠性、穩(wěn)定性,經濟效益也可 得到顯著提高。
圖l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由料斗l、爐蓋2、上部電極3、爐體4、下部電極5及下部電極 水冷套6、外水冷套7、 二級水冷套8、水冷盤9組成。如圖1所示,其連接關系如下在爐體4 之內、下部電極5的下部安裝下部電極水冷套6,在爐體4的下部之外面安裝外水冷套9,在外 水冷套9下面安裝二級水冷套7,在二級水冷套7之下安裝水冷盤8。
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高溫電煅爐的多級冷卻系統(tǒng),它包括料斗(1)、爐蓋(2)、上部電極(3)、爐體(4)、下部電極(5),其特征在于在爐體(4)之內、下部電極(5)的下部有下部電極水冷套(6),在爐體(4)的下部之外面有外水冷套(9),在外水冷套(9)下面有二級水冷套(7),在二級水冷套(7)之下有水冷盤(8)。
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高溫電煅爐的多級冷卻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外水冷套(9)與爐膛間用耐火材料隔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溫電煅爐的多級冷卻系統(tǒng),它包括料斗(1)、爐蓋(2)、上部電極(3)、爐體(4)、下部電極(5),其特征在于在爐體(4)之內、下部電極(5)的下部有下部電極水冷套(6),在爐體(4)下部之外面有外水冷套(9),在外水冷套(9)下面有二級水冷套(7),在二級水冷套(7)之下有水冷盤(8)。本發(fā)明通過多重冷卻,物料達到要求的排料溫度,同時降低了高溫物料一開始就與水冷壁接觸,而造成水冷壁壁溫過高的現象,大大提高水冷壁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壽命,減少可能發(fā)生的停爐事故,提高了電煅爐的安全性、可靠性、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C01B31/02GK101377384SQ20071020153
公開日2009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30日
發(fā)明者包崇愛, 寧前進, 勇 彭 申請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