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備臭氧的生產(chǎn)設備。
目前生產(chǎn)臭氧的方法有化學法、紫外線法、電解法和電暈法四種?;瘜W法生產(chǎn)的臭氧量太少,成本高,無實用價值。紫外線法產(chǎn)量較低,應用范圍具有局限性。電解法可以供給高濃度的臭氧,但仍處于試驗室狀態(tài),很難達到工業(yè)化生產(chǎn)水平。電暈法采用“高頻陶瓷沿面放電臭氧生成技術”,解決了臭氧發(fā)生器的小型化、實用化問題,成為目前唯一的工程化技術。但這種陶瓷沿面放電臭氧發(fā)生器是將金屬膏印刷膜燒結在陶瓷表面,金屬電極裸露在外,由于金屬離子的遷移和臭氧的腐蝕性,因此這種臭氧發(fā)生器的使用壽命短。而且這種臭氧發(fā)生器在工作時是沿著陶瓷板上的電暈極的周邊放電形成電暈,電暈極板面積越大,極間電容越大,電能無功耗越大,其電能轉換率約為3%~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采用在電極之間空隙中加入金屬振子的結構,而且電極與振子均用氧化鋁陶瓷包裹保護,達到提高電能轉換率,延長器件使用壽命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這種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包括由端瓷固定板5和側瓷固定板9組成的放電倉2,固裝在放電倉2上的高壓高頻輸入12、14,及開在放電倉2上的進氣口10、出氣口11,其改進之處在于固裝在放電倉2上的極板4分成兩組,每組至少為一片,分別相交叉間隔排列,且放置在極板4內(nèi)部的導體13分別與高壓高頻輸入12、14并聯(lián);每相鄰的兩極板4之間放置固定在放電倉2上的管式振子1,且管式振子1與極板4之間不接觸;所述的極板4與管式振子1外周均包裹氧化鋁陶瓷。
所述的管式振子1為內(nèi)部中空的導體。
所述的管式振子1兩端與冷卻管7相通,冷卻管7上開有冷卻介質入口6和冷卻介質出口8。
所述的端瓷固定板5內(nèi)放置導體3。
由于這種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在兩個電極之間加入高導電率金屬振子,工作時振子與兩個電極之間空隙中放電,將通過器件的電流形成電暈,可獲取高濃度臭氧,使電能轉換率高達10%以上。而且電極和振子用氧化鋁陶瓷包裹保護,根除了器件電極氧化和離子漂移等因素,可將器件連續(xù)使用壽命延長到十萬小時以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該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的主剖視圖;圖2為該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的側剖視圖;圖3為該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的A-A剖視圖。
請參閱
圖1至圖3所示,圖中放電倉2由端瓷固定板5和側瓷固定板9組成一封閉空間,高壓高頻輸入12、14貫穿放電倉2固裝在端瓷固定板5上,進氣口10、出氣口11開在側瓷固定板9上。極板4固裝在放電倉2的側瓷固定板9上,將放電倉2等分成若干等體積的空間。極板4分成兩組,每組至少為一片,分別相交叉間隔排列。極板4內(nèi)放置導體13,相應的導體13也分成兩組,分別與高壓高頻輸入12、14并聯(lián)。每相鄰的極板4之間放置管式振子1,且管式振子1與極板4之間不接觸。極板4與管式振子1外周均包裹氧化鋁陶瓷。管式振子1固定在側瓷固定板9上,并且管式振子1所在的平面與進氣口10、出氣口11所在的平面垂直。管式振子1內(nèi)部中空,采用高導電率的金屬制成,并且其兩端與冷卻管7相通。冷卻管7上開有冷卻介質入口6和冷卻介質出口8,冷卻介質通過在管式振子1內(nèi)部流動,達到冷卻器件的目的。上下兩個端瓷固定板5內(nèi)分別放置導體3,起到高頻屏蔽的作用。
制備臭氧時,輸入高壓高頻電流,管式振子1與兩極板4之間空隙中放電,形成電暈。同時空氣由進氣口10進入放電倉2,在電暈作用下形成高濃度臭氧,然后由出氣口11輸出。
權利要求1.一種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包括由端瓷固定板(5)和側瓷固定板(9)組成的放電倉(2),固裝在放電倉(2)上的高壓高頻輸入(12)、(14),及開在放電倉(2)上的進氣口(10)、出氣口(11),其特征在于固裝在放電倉(2)上的極板(4)分成兩組,每組至少為一片,分別相交叉間隔排列,且放置在極板(4)內(nèi)部的導體(13)分別與高壓高頻輸入(12)、(14)并聯(lián);每相鄰的兩極板(4)之間放置固定在放電倉(2)上的管式振子(1),且管式振子(1)與極板(4)之間不接觸;所述的極板(4)與管式振子(1)外周均包裹氧化鋁陶瓷。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式振子(1)為內(nèi)部中空的導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式振子(1)兩端與冷卻管(7)相通,冷卻管(7)上開有冷卻介質入口(6)和冷卻介質出口(8)。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瓷固定板(5)內(nèi)放置導體(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備臭氧的生產(chǎn)設備。這種臭氧發(fā)生器包括放電倉、高壓高頻輸入,其改進之處在于極板分為兩組,每組至少一片,分別相交叉間隔排列,且放在極板內(nèi)的導體分別與高壓高頻輸入并聯(lián);每相鄰兩極板之間放置管式振子,且振子與極板之間不接觸;極板與振子外周包裹氧化鋁陶瓷。這種管式振子臭氧發(fā)生器提高了電能轉換率,延長了器件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C01B13/11GK2447322SQ0025836
公開日2001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0月24日
發(fā)明者張建英 申請人:張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