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鈦合金材料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醫(yī)用β型鈦合金棒材的熱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生物醫(yī)療用鈦合金,全球近年來的發(fā)展趨勢為:1、無毒性(不含al、v等元素);2、低彈性模量(越接近人體骨骼的30gpa左右越好)。ti-mo系合金彈性模量最低約為50gpa,是理想的植入材料。ti-15mo(unsr58150)合金是一種β型鈦合金,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開發(fā),發(fā)現(xiàn)該合金彈性模量低、強度高、抗疲勞性能優(yōu)越且生物相容性良好,在醫(yī)療領域應用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1998年正式開始在醫(yī)療領域臨床應用。
ti-15mo合金有三種交付狀態(tài),betaannealedcondition(β區(qū)退火態(tài))、alphaplusbetaannealedcondition(兩相區(qū)退火態(tài))、alphaplusbetaannealedplusagedcondition(固溶時效態(tài))。betaannealed條件下合金可獲得完整的再結晶β相組織,合金彈性模量較低。alphaplusbetaannealed條件下合金的強度和塑性都會非常好。alphaplusbetaannealedplusaged條件下合金會獲得高抗拉強度和疲勞強度,且性能水平優(yōu)于ti6al4v(eli)。但ti-15mo合金對熱處理制度和處理參數(shù)較為敏感,因此,開發(fā)一種有效的生物醫(yī)用β型鈦合金棒材的熱處理方法十分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物醫(yī)用β型鈦合金棒材的熱處理方法,用于對φ9.5mm~φ25mm規(guī)格的ti-15mo合金進行熱處理,獲得組織均勻、性能穩(wěn)定的ti-15mo鈦合金棒材。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物醫(yī)用β型鈦合金棒材的熱處理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制備橫、縱向組織均勻的φ9.5mm~φ25mm規(guī)格ti-15mo棒坯;
步驟2,熱處理:
將步驟1制得的ti-15mo棒坯置于熱處理爐中,在betaannealed條件下或者alphaplusbetaannealed條件下熱處理;
步驟3,對熱處理后的棒坯加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
本發(fā)明的特點還在于,
步驟2中betaannealed條件下熱處理,具體為:將棒坯在β轉變溫度以上加熱、保溫,出爐后水冷。
加熱溫度為β轉變溫度以上30℃~50℃,保溫時間為40min~80min。
水冷所使用的冷卻水水溫不大于50℃,棒坯轉移入水時間不大于10s,水平入水。
步驟3中加熱矯直溫度為β轉變溫度以上20℃~30℃。
步驟2中alphaplusbetaannealed條件下熱處理,具體為:將棒坯在β轉變溫度以下加熱、保溫,出爐后空冷。
加熱溫度為β轉變溫度以下160℃~180℃,保溫時間為300min~360min。
步驟3中加熱矯直溫度為β轉變溫度以下40℃~50℃。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種生物醫(yī)用β型鈦合金棒材的熱處理方法,針對ti-15mo鈦合金的本身的性能特點,通過選擇合適的熱處理溫度、保溫時間、并嚴格控制操作過程,來實現(xiàn)棒材的組織和性能的優(yōu)化。ti-15mo鈦合金對熱處理參數(shù)較為敏感,溫度過低或者保溫時間過短,棒材的再結晶程度不夠,達不到使用要求;溫度過高或者保溫時間太長,晶粒長大,棒材室溫拉伸塑性數(shù)據(jù)降低,綜合力學性能不佳,故選擇合適的熱處理制度,既可以保證材料完成再結晶,滿足使用要求,又可高效低耗完成棒材熱處理,得到組織均勻,綜合性能良好的ti-15mo棒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熱處理得到的狀態(tài)1(betaannealedcondition(β區(qū)退火態(tài)))的ti-15mo鈦合金棒材的橫向組織高倍圖;
圖2是本發(fā)明熱處理得到的狀態(tài)1(betaannealedcondition(β區(qū)退火態(tài)))的ti-15mo鈦合金棒材的室溫力學性能;
圖3是本發(fā)明熱處理得到的狀態(tài)2(alphaplusbetaannealedcondition(兩相區(qū)退火態(tài)))的ti-15mo鈦合金棒材的橫向組織高倍圖;
圖4是本發(fā)明熱處理得到的狀態(tài)2(alphaplusbetaannealedcondition(兩相區(qū)退火態(tài)))的ti-15mo鈦合金棒材的室溫力學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一種生物醫(yī)用β型鈦合金棒材的熱處理方法,用于對φ9.5mm~φ25mm規(guī)格的ti-15mo合金進行熱處理,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制備橫、縱向組織均勻的φ9.5mm~φ25mm規(guī)格ti-15mo棒坯。
步驟2,將ti-15mo棒坯置于熱處理爐中進行熱處理:
熱處理爐為ⅲ類爐,有效加熱區(qū)溫度均勻性不低于±10℃,控溫儀準確度不低于0.3級;ti-15mo棒坯的熱處理過程為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或者alphaplus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
1)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采用ⅲ類熱處理爐,在β轉變溫度以上30℃~50℃,保溫時間為40min~80min,處理后水冷。熱處理爐有效區(qū)控溫儀表均達設定溫度后,棒坯裝爐,爐溫再次到達設定溫度后保溫開始,爐門開啟即保溫結束;快速出爐,棒坯轉移入水時間不大于10s,水平入水,冷卻水水溫不大于50℃。熱處理后棒材在β轉變溫度以上20℃~30℃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棒材。
在該條件下熱處理制備得到的ti-15mo鈦合金棒材,組織均勻,彈性模量低,綜合性能良好,適合關節(jié)系統(tǒng)等對強度和塑性均有要求的產(chǎn)品。
2)alphaplus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采用ⅲ類熱處理爐,在β轉變溫度以下160℃~180℃,保溫300min~360min,保溫結束后空冷至室溫。熱處理爐有效區(qū)控溫儀表均達設定溫度后,棒坯裝爐,爐溫再次到達設定溫度后保溫開始,爐門開啟即保溫結束;棒坯出爐轉移至冷床,水平放置,空冷至室溫。熱處理后棒材在β轉變溫度以下40℃~50℃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棒材。
在該條件下熱處理制備得到ti-15mo鈦合金棒材,組織均勻,強度較高,適合齒科等承力部件的產(chǎn)品要求。
ti-15mo鈦合金對熱處理參數(shù)較為敏感,溫度過低或者保溫時間過短,棒材的再結晶程度不夠,達不到使用要求;溫度過高或者保溫時間太長,晶粒長大,棒材室溫拉伸塑性數(shù)據(jù)降低,綜合力學性能不佳,故選擇合適的熱處理制度,既可以保證材料完成再結晶,滿足使用要求,又可高效低耗完成棒材熱處理,得到組織均勻,綜合性能良好的ti-15mo棒材。
圖1是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制備得到的狀態(tài)1(betaannealedcondition(β區(qū)退火態(tài)))ti-15mo鈦合金棒材的橫向組織高倍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棒材高倍組織為完整的再結晶β相組織,均勻細小,圖2是此狀態(tài)下的棒材的室溫力學性能,合金棒材有較低的彈性模量和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圖3是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制備得到的狀態(tài)2(alphaplusbetaannealedcondition(兩相區(qū)退火態(tài)))ti-15mo鈦合金棒材的橫向組織高倍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棒材的橫向組織細小均勻,α+β相彌散分布,圖4是此狀態(tài)下的棒材的室溫力學性能,合金棒材強度較高,塑性良好,延伸率達20%,優(yōu)于ti6al4v(eli)等常規(guī)植入用鈦合金10%的指標,耐磨,在生物醫(yī)用領域有良好應用前景。
實施例1
步驟1,制備橫、縱向組織均勻的φ25mm規(guī)格ti-15mo棒坯,棒材β轉變溫度為750℃。
步驟2,步驟1得到的棒材,在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得到狀態(tài)1的棒材。設定熱處理制度為:780℃下保溫80min,出爐水冷。操作時,熱處理爐控溫儀表設定溫度為780℃,超溫保護儀表設定溫度為790℃。熱處理爐有效區(qū)控溫儀表均達780℃后,棒坯裝爐;控溫儀表再次達780℃,保溫開始;保溫80min后,開爐門,保溫結束;棒坯出爐,在10s時水平入水槽,冷卻水為流動水,水溫控制在30℃左右,熱處理后棒材在770℃下加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棒材。
或者將步驟1得到的棒材,在alphaplus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得到狀態(tài)2的棒材。設定熱處理制度為:590℃下保溫360min,出爐空冷至室溫。熱處理爐控溫儀表設定溫度為590℃,超溫保護儀表設定溫度為600℃;熱處理爐有效區(qū)控溫儀表均達590℃后,棒坯裝爐;控溫儀表再次達590℃,保溫開始;保溫360min后,開爐門,保溫結束;棒坯出爐,轉移至冷床,水平放置,空冷至室溫;熱處理后棒材在710℃下加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棒材。
實施例2
步驟1,制備組織均勻的φ9.5mm規(guī)格ti-15mo棒坯,棒材β轉變溫度為755℃。
步驟2,將步驟1得到的棒材,在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得到狀態(tài)1的棒材。設定熱處理制度為:795℃下保溫40min,出爐水冷。熱處理爐控溫儀表設定溫度為795℃,超溫保護儀表設定溫度為805℃;熱處理爐有效區(qū)控溫儀表均達795℃后,棒坯裝爐;控溫儀表再次達795℃,保溫開始;保溫40min后,開爐門,保溫結束;棒坯出爐,在6s時水平入水槽,冷卻水為流動水,水溫為40℃;熱處理后棒材在780℃下加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棒材。
或者將步驟1得到的棒材,在alphaplus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得到狀態(tài)2的棒材。設定熱處理制度為:590℃下保溫300min,出爐空冷至室溫。熱處理爐控溫儀表設定溫度為590℃,超溫保護儀表設定溫度為600℃;熱處理爐有效區(qū)控溫儀表均達590℃后,棒坯裝爐;控溫儀表再次達590℃,保溫開始;保溫300min后,開爐門,保溫結束;棒坯出爐,轉移至冷床,水平放置,空冷至室溫;熱處理后棒材在710℃下加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棒材。
實施例3
步驟1,制備組織均勻的φ18mm規(guī)格ti-15mo棒坯,棒材β轉變溫度為750℃。
步驟2,步驟1得到的棒材,在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得到狀態(tài)1的棒材。設定熱處理制度為:800℃下保溫60min,出爐水冷。熱處理爐控溫儀表設定溫度為800℃,超溫保護儀表設定溫度為810℃;熱處理爐有效區(qū)控溫儀表均達800℃后,棒坯裝爐;控溫儀表再次達800℃,保溫開始;保溫60min后,開爐門,保溫結束;棒坯出爐,在8s時水平入水槽,冷卻水為流動水,水溫為50℃;熱處理后棒材在780℃下加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棒材。
或者將步驟1得到的棒材,在alphaplusbetaannealed條件下處理,得到狀態(tài)2的棒材。設定熱處理制度為:570℃下保溫330min,出爐空冷至室溫。熱處理爐控溫儀表設定溫度為570℃,超溫保護儀表設定溫度為580℃;熱處理爐有效區(qū)控溫儀表均達570℃后,棒坯裝爐;控溫儀表再次達570℃,保溫開始;保溫330min后,開爐門,保溫結束;棒坯出爐,轉移至冷床,水平放置,空冷至室溫;熱處理后棒材在700℃下加熱矯直,磨削加工至成品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