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打磨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抱閘制動器鋁風葉旋轉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打磨臺適用于各種焊接、拋光、打磨和工件去毛刺、等離子切割等。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醫(yī)藥、冶金、電力、化工、建材、鑄造、機械制造等行業(yè)的物料回收、除塵回收及空氣過濾。隨著消費者對家具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和國家對家具廠環(huán)保要求越來越高,家具廠對家具生產中家具表面打磨環(huán)節(jié)越來越重視。但在打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而且粉塵中還含有大量的苯等有害化學物質。這些嚴重超標的粉塵及粉塵中的有害物質極大地傷害了工人的身體健康。在如今日益注重環(huán)保的時代,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就可能會嚴重破壞企業(yè)形象,從而帶來降低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成本等許多不良影響。現有的打磨臺不方便對抱閘制動器鋁風葉進行轉動控制,不方便對抱閘制動器鋁風葉進行打磨處理,打磨操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可以對抱閘制動器鋁風葉進行轉動控制,抱閘制動器鋁風葉在磨臺上實現打磨處理的抱閘制動器鋁風葉旋轉打磨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抱閘制動器鋁風葉旋轉打磨裝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一側上設有第一側板,底板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二側板,第二側板與第一側板的端部之間設有頂板,第一側板的內側壁位置設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側板的內側壁位置設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與第一固定板上設有驅動電機,第一固定板與頂板之間設有第一裝夾板,第一裝夾板設置在驅動電機的一側,第二固定板與頂板之間設有第二裝夾板,第二裝夾板設置在驅動電機的另一側;驅動電機的下部設有驅動軸,驅動軸的上端與驅動電機連接,驅動軸的下端外周面套裝有固定鎖母;底板的上方設有磨臺,磨臺呈水平布置,底板上設有氣缸,氣缸的上部設有伸縮軸,伸縮軸呈豎直布置,伸縮軸的上端設置在磨臺的底部;底板上設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與磨臺的一側之間設有第一緩沖彈簧,底板上設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與磨臺的另一側之間設有第二緩沖彈簧;第一固定座上設有第一扣座,第一扣座的橫截面為L型形狀,第一扣座設置在氣缸的一側,第二固定座上設有第二扣座,第二扣座的橫截面為L型形狀,第二扣座設置在氣缸的另一側;第二側板的側壁上設有切削液輸送灌,切削液輸送灌連接有輸送管,輸送管上設有控制開關,輸送管的一端與切削液輸送灌連接,輸送管的另一端設有噴射頭,噴射頭設置在磨臺的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設有第一限位座,第一限位座上設有第一螺紋柱,第一螺紋柱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底板上設有第二限位座,第二限位座上設有第二螺紋柱,第二螺紋柱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管與切削液輸送灌之間設有控制泵。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側板的外側壁上設有底座,切削液輸送灌設置在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設有扣塊,扣塊設置在切削液輸送灌的外側壁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伸縮軸的上端與磨臺的底部之間設有固定螺母。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底板可以對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進行支撐,通過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可以對頂板進行固定;通過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可以對驅動電機進行固定安裝,通過第一裝夾板與第二裝夾板可以對驅動電機進行裝夾安裝;通過第一扣座與第二扣座可以對氣缸進行牢固扣裝;氣缸通過伸縮軸可以控制磨臺實現升降微調,通過第一緩沖彈簧與第二緩沖彈簧可以對磨臺進行復位操控;使用者可以將待處理的抱閘制動器鋁風葉套裝在驅動軸的下端外周面上,通過固定鎖母可以使抱閘制動器鋁風葉牢固地安裝在驅動軸的下端上;磨臺的頂面與抱閘制動器鋁風葉的下部接觸;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可以對抱閘制動器鋁風葉進行轉動控制,抱閘制動器鋁風葉在磨臺上實現打磨處理;關閉氣缸,氣缸通過伸縮軸可以控制磨臺下降,從而方便取出打磨后的抱閘制動器鋁風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抱閘制動器鋁風葉旋轉打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fā)明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是:
如圖1所示,一種抱閘制動器鋁風葉旋轉打磨裝置,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一側上設有第一側板12,底板11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二側板13,第二側板13與第一側板12的端部之間設有頂板14,第一側板12的內側壁位置設有第一固定板15,第二側板13的內側壁位置設有第二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16與第一固定板15上設有驅動電機17,第一固定板15與頂板14之間設有第一裝夾板18,第一裝夾板18設置在驅動電機17的一側,第二固定板16與頂板14之間設有第二裝夾板19,第二裝夾板19設置在驅動電機17的另一側;驅動電機17的下部設有驅動軸20,驅動軸20的上端與驅動電機17連接,驅動軸20的下端外周面套裝有固定鎖母21;底板11的上方設有磨臺22,磨臺22呈水平布置,底板11上設有氣缸23,氣缸23的上部設有伸縮軸24,伸縮軸24呈豎直布置,伸縮軸24的上端設置在磨臺22的底部;底板11上設有第一固定座25,第一固定座25與磨臺22的一側之間設有第一緩沖彈簧26,底板11上設有第二固定座27,第二固定座27與磨臺22的另一側之間設有第二緩沖彈簧28;第一固定座25上設有第一扣座30,第一扣座30的橫截面為L型形狀,第一扣座30設置在氣缸23的一側,第二固定座27上設有第二扣座31,第二扣座31的橫截面為L型形狀,第二扣座31設置在氣缸23的另一側;第二側板13的側壁上設有切削液輸送灌36,切削液輸送灌36連接有輸送管37,輸送管37上設有控制開關38,輸送管37的一端與切削液輸送灌36連接,輸送管37的另一端設有噴射頭39,噴射頭39設置在磨臺22的上方;底板11上設有第一限位座33,第一限位座33上設有第一螺紋柱32,第一螺紋柱32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底板11上設有第二限位座35,第二限位座35上設有第二螺紋柱34,第二螺紋柱34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輸送管37與切削液輸送灌36之間設有控制泵40;第二側板13的外側壁上設有底座41,切削液輸送灌36設置在底座41上;底座41上設有扣塊42,扣塊42設置在切削液輸送灌36的外側壁位置;伸縮軸24的上端與磨臺22的底部之間設有固定螺母29。
本發(fā)明抱閘制動器鋁風葉旋轉打磨裝置,通過底板11可以對第一側板12與第二側板13進行支撐,通過第一側板12與第二側板13可以對頂板14進行固定;通過第一固定板15與第二固定板16可以對驅動電機17進行固定安裝,通過第一裝夾板18與第二裝夾板19可以對驅動電機17進行裝夾安裝;通過第一扣座30與第二扣座31可以對氣缸23進行牢固扣裝;氣缸23通過伸縮軸24可以控制磨臺22實現升降微調,通過第一緩沖彈簧26與第二緩沖彈簧28可以對磨臺22進行復位操控;使用者可以將待處理的抱閘制動器鋁風葉套裝在驅動軸20的下端外周面上,通過固定鎖母21可以使抱閘制動器鋁風葉牢固地安裝在驅動軸20的下端上;磨臺22的頂面與抱閘制動器鋁風葉的下部接觸;驅動電機17通過驅動軸20可以對抱閘制動器鋁風葉進行轉動控制,抱閘制動器鋁風葉在磨臺22上實現打磨處理;關閉氣缸23,氣缸23通過伸縮軸24可以控制磨臺22下降,從而方便取出打磨后的抱閘制動器鋁風葉。
其中,底板11上設有第一限位座33,第一限位座33上設有第一螺紋柱32,第一螺紋柱32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底板11上設有第二限位座35,第二限位座35上設有第二螺紋柱34,第二螺紋柱34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所以通過第一螺紋柱32可以套裝待處理的抱閘制動器鋁風葉,通過第二螺紋柱34可以套裝打磨處理后的抱閘制動器鋁風葉。
其中,輸送管37與切削液輸送灌36之間設有控制泵40;所以通過控制泵40可以方便對輸送管37進行控制。
其中,第二側板13的外側壁上設有底座41,切削液輸送灌36設置在底座41上;底座41上設有扣塊42,扣塊42設置在切削液輸送灌36的外側壁位置;所以可以對切削液輸送灌36進行牢固安裝。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