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
【背景技術】
[0002]稀土,曾稱稀土金屬,或稱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第m族副族元素鈧、釔和鑭系元素共17種化學元素的合稱。稀土是制造被稱為“靈巧炸彈”的精密制導武器、雷達和夜視鏡等各種武器裝備不可缺少的元素。因其天然豐度小,又以氧化物或含氧酸鹽礦物共生形式存在,故叫“稀土”。稀土有“工業(yè)維生素”的美稱。稀土一詞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名稱。稀土元素是從18世紀末葉開始陸續(xù)發(fā)現(xiàn),當時人們常把不溶于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態(tài)分離出來的,雖然在地球上儲量非常巨大,但冶煉提純難度較大,顯得較為稀少,得名稀土。一般而言,地球上的稀土以稀土氧化物形式存在。稀土有〃工業(yè)維生素〃的美稱。現(xiàn)如今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shù)為57到71的15種鑭系元素氧化物,以及與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氧化物的價值將越來越大。稀土在工業(yè)生產(chǎn)的過程中,稀土的萃取至關重要,但是傳統(tǒng)的稀土冶煉提純難度大,人們不容易提純。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的缺陷,提供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包括萃取槽、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所述第一支撐柱上設置有蓄電池,所述第二支撐柱上設置有攪拌開關和加熱開關,所述第一支撐柱和所述第二支撐柱頂端設置有所述萃取槽,所述萃取槽內設置有加熱片,所述萃取槽上設置有支架和原料進口,所述支架上設置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上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葉片,所述萃取槽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分液管道,所述第一分液管道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底部連接有第二萃取槽,所述第二萃取槽的地步設置有第二分液管道,所述第二分液管道上設置有第二閥門。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萃取槽和所述第二萃取槽均是透明玻璃材料制成的所述萃取槽和所述第二萃取槽。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分液管道和第二分液管道均是透明玻璃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一分液管道和第二分液管道。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數(shù)量為三個,所述第二萃取槽的數(shù)量為三個。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撐柱的底部設置有充電插口。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攪拌開關和所述加熱開關,所述加熱開關電性連接所述加熱片,所述攪拌開關電性連接所述電動機。
[001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通過電動機和攪拌扇葉的配合,能夠有效的對稀土進行攪拌,通過設置的加熱片,可以對稀土進行加熱處理,通過第二萃取槽,可以進行多次萃取,提高稀土的純度,因第一萃取槽和第二萃取槽均采用透明玻璃,方便了人們的觀察,該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方便了人們對稀土的提純,方便了稀土的萃取。
【附圖說明】
[0012]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第一支撐柱;2、蓄電池;3、加熱片;4、原料進口;5、電動機;6、支架;7、轉軸;8、萃取槽;9、攪拌葉片;10、第一分液管道;11、第一閥門;12、第二萃取槽;13、攪拌開關;14、加熱開關;15、第二閥門;16、第二分液管道;17、第二支撐柱;18、充電插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6]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包括萃取槽
8、第一支撐柱I和第二支撐柱17,所述第一支撐柱I上設置有蓄電池2,所述第二支撐柱17上設置有攪拌開關13和加熱開關14,所述第一支撐柱I和所述第二支撐柱17頂端設置有所述萃取槽8,所述萃取槽8內設置有加熱片3,所述萃取槽8上設置有支架6和原料進口 4,所述支架6上設置有電動機5,所述電動機5上設置有轉軸7,所述轉軸7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葉片9,所述萃取槽8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分液管道10,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上設置有第一閥門11,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的底部連接有第二萃取槽12,所述第二萃取槽12的地步設置有第二分液管道16,所述第二分液管道16上設置有第二閥門15。所述萃取槽8和所述第二萃取槽12均是透明玻璃材料制成的所述萃取槽8和所述第二萃取槽12。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和第二分液管道16均是透明玻璃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和第二分液管道16。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的數(shù)量為三個,所述第二萃取槽12的數(shù)量為三個。所述第一支撐柱I的底部設置有充電插口 18。所述蓄電池2電性連接所述攪拌開關13和所述加熱開關14,所述加熱開關14電性連接所述加熱片3,所述攪拌開關13電性連接所述電動機5。
[0017]使用時,將稀土從進口處放入萃取槽8內,加入溶劑,打開攪拌開關13對萃取槽8進行攪拌,根據(jù)實際需要可選擇是否加熱,攪拌完成后,看稀土溶液分層,通過第一閥門11,進行提取,提取后的容易進入第二萃取槽12,在進行萃取,以達到提純的效果。
[0018]該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通過電動機和攪拌扇葉的配合,能夠有效的對稀土進行攪拌,通過設置的加熱片,可以對稀土進行加熱處理,通過第二萃取槽,可以進行多次萃取,提高稀土的純度,因第一萃取槽和第二萃取槽均采用透明玻璃,方便了人們的觀察,該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方便了人們對稀土的提純,方便了稀土的萃取。
[0019]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包括萃取槽(8)、第一支撐柱(I)和第二支撐柱(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柱(I)上設置有蓄電池(2),所述第二支撐柱(17)上設置有攪拌開關(13)和加熱開關(14),所述第一支撐柱(I)和所述第二支撐柱(17)頂端設置有所述萃取槽(8),所述萃取槽(8)內設置有加熱片(3),所述萃取槽(8)上設置有支架(6)和原料進口(4),所述支架(6)上設置有電動機(5),所述電動機(5)上設置有轉軸(7),所述轉軸(7)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葉片(9),所述萃取槽(8)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分液管道(10),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上設置有第一閥門(11),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的底部連接有第二萃取槽(12),所述第二萃取槽(12)的地步設置有第二分液管道(16),所述第二分液管道(16)上設置有第二閥門(15)。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槽(8)和所述第二萃取槽(12)均是透明玻璃材料制成的所述萃取槽(8)和所述第二萃取槽(12)。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和第二分液管道(16)均是透明玻璃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和第二分液管道(16)。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液管道(10)的數(shù)量為三個,所述第二萃取槽(12)的數(shù)量為三個。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柱(I)的底部設置有充電插口(18)。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蓄電池(2)電性連接所述攪拌開關(13)和所述加熱開關(14),所述加熱開關(14)電性連接所述加熱片(3),所述攪拌開關(13)電性連接所述電動機(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包括萃取槽、第一支撐柱和第二支撐柱,所述第一支撐柱上設置有蓄電池,所述第二支撐柱上設置有攪拌開關和加熱開關,所述第一支撐柱和所述第二支撐柱頂端設置有所述萃取槽,所述萃取槽內設置有加熱片,所述萃取槽上設置有支架和原料進口,所述支架上設置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上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葉片,所述萃取槽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分液管道,所述第一分液管道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分液管道的底部連接有第二萃取槽。該種稀土多功能萃取槽,能夠有效的對稀土進行攪拌,可以對稀土進行加熱處理,可以進行多次萃取,提高稀土的純度,方便了人們的觀察,方便了人們對稀土的提純。
【IPC分類】C22B59/00, C22B3/02
【公開號】CN205387589
【申請?zhí)枴緾N201620179738
【發(fā)明人】黃珺, 陳婷, 劉艷
【申請人】鄧干平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