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磨床附屬部件,具體的說是一種應用于數(shù)控水鉆磨床的下料機構。
背景技術:
對于水鉆(水晶鉆石)的加工傳統(tǒng)的方法是采用人工夾持坯料進行打磨和拋光, 因效率低下,打磨質量差已逐漸被機械化加工所代替。目前國內采用的水鉆基本都由上料 機、磨床、拋光床、換面機、下料機等部件組成,特別是上、下料機的操作,由氣缸頂出上料模 具,加熱上料的夾具,夾具黏上膠粉后與上料模具對接取料,完成上料,下料工序則是則是 加熱夾具使膠粉融化后自動脫落,上料、下料需要至少兩人進行操作,各部件的運動需要不 停的控制氣閥來完成,勞動強度大,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用于數(shù)控水鉆磨床的 下料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靈活,對磨床下料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單人便可完成作業(yè),效
率提高。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其特征在 于包括支撐板,支撐板的底面上安裝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桿穿過支撐板后連接料箱總成, 所述料箱總成的一端安裝有驅動機構,料箱總成內安裝與驅動機構連接的用于下料的銅毛 刷。 進一步的,所述的料箱總成包括料箱,料箱底部固接有襯板,氣缸的活塞桿與襯板 連接,所述的銅毛刷穿裝在料箱內。 進一步的,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設于襯板一端的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 銅毛刷一端通過鏈輪組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襯板的兩端豎直安裝有連接片,兩個連接片頂部之間穿裝用于加 熱的U形銅管,U形銅管位于銅毛刷的正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的兩端設有調節(jié)行程用的導軌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的導軌機構包括垂直安裝在支撐板兩端的直線軸承,直線軸承頂 部與支撐板固接,直線軸承的軸孔內滑動穿裝有圓柱導軌,圓柱導軌的上端活絡頂接于襯 板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的底面上還安裝有兩個用于連接磨床機架的直角支架。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發(fā)明提供的下料機構結構簡單,操作便捷,料箱總成通過數(shù)控磨
床電氣控制中心對氣缸的控制實現(xiàn)與磨床夾具的對接,在加熱銅管對夾具預熱后,利用銅 毛刷的轉動刷落夾具上的坯料,無需人工操作便可完成下料工序,由于整個下料過程實現(xiàn) 自動化控制,節(jié)省了人力,加工成本也相應下降。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為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包括支撐板2,支撐板2的底面上 安裝有氣缸l,氣缸1的活塞桿穿過支撐板2后連接料箱總成,所述料箱總成的一端安裝有 驅動機構,料箱總成內安裝與驅動機構連接的用于下料的銅毛刷32。 料箱總成包括料箱3,料箱3底部固接有襯板31,氣缸1的活塞桿與襯板31連接, 所述的銅毛刷32穿裝在料箱3內;驅動機構包括設于襯板31 —端的驅動電機4,驅動電機 4的輸出軸與銅毛刷32 —端通過鏈輪組件41連接;襯板31的兩端豎直安裝有連接片34, 兩個連接片34頂部之間穿裝用于加熱的U形銅管33, U形銅管33位于銅毛刷32的正上方。 支撐板2的兩端設有調節(jié)行程用的導軌機構,導軌機構包括垂直安裝在支撐板2 兩端的直線軸承5,直線軸承5頂部與支撐板2固接,直線軸承5的軸孔內滑動穿裝有圓柱 導軌51,圓柱導軌51的上端活絡頂接于襯板31兩端。支撐板2的底面上還安裝有兩個用 于連接磨床機架的直角支架21。 下料時,磨床夾具轉至料箱3總成的上方位置,夾具處于垂直狀態(tài),料箱3總成抬 升至夾具所在位置,U形銅管33開始對夾具頭部加熱,融化膠粉,銅毛刷32在驅動電機4的 帶動下旋轉,銅毛刷32旋轉的位置剛好與水鉆對應,通過銅毛刷32不斷的旋轉,刷落夾具 上的水鉆,水鉆落入料箱3內,完成下料,料箱3總成與夾具各自退回原位等待下道工序。
權利要求
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板(2),支撐板(2)的底面上安裝有氣缸(1),氣缸(1)的活塞桿穿過支撐板(2)后連接料箱總成,所述料箱總成的一端安裝有驅動機構,料箱總成內安裝與驅動機構連接的用于下料的銅毛刷(32)。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箱總成包 括料箱(3),料箱(3)底部固接有襯板(31),氣缸(1)的活塞桿與襯板(31)連接,所述的銅 毛刷(32)穿裝在料箱(3)內。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機構包 括設于襯板(31) —端的驅動電機(4),驅動電機(4)的輸出軸與銅毛刷(32) —端通過鏈輪 組件(41)連接。
4. 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板(31) 的兩端豎直安裝有連接片(34),兩個連接片(34)頂部之間穿裝用于加熱的U形銅管(33), U形銅管(33)位于銅毛刷(32)的正上方。
5. 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支撐板(2)的 兩端設有調節(jié)行程用的導軌機構。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軌機構包 括垂直安裝在支撐板(2)兩端的直線軸承(5),直線軸承(5)頂部與支撐板(2)固接,直線 軸承(5)的軸孔內滑動穿裝有圓柱導軌(51),圓柱導軌(51)的上端活絡頂接于襯板(31) 兩端。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 板(2)的底面上還安裝有兩個用于連接磨床機架的直角支架(2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數(shù)控水鉆磨床用下料機構,包括支撐板,支撐板的底面上安裝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桿穿過支撐板后連接料箱總成,所述料箱總成的一端安裝有驅動機構,料箱總成內安裝與驅動機構連接的用于下料的銅毛刷。料箱總成包括料箱,料箱底部固接有襯板,氣缸的活塞桿與襯板連接,所述的銅毛刷穿裝在料箱內;驅動機構包括設于襯板一端的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銅毛刷一端通過鏈輪組件連接;通過本發(fā)明的實施使整個下料過程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節(jié)省了人力,加工成本也相應下降。
文檔編號B24B9/06GK101722451SQ20091015705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袁玲 申請人:平湖思杰騰汽車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