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線切割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穩(wěn)定型線切割機。
背景技術:
線切割機主要由機床、數控系統(tǒng)和高頻電源這三部分組成,機床由床身、儲絲機構、線架、XY工作臺、油箱等部件組成。繞在儲絲筒上的鉬絲經過線架作高速往復運動。加工工件固定在XY工作臺上。X、Y兩方向的運動各由一臺步進電機控制。數控系統(tǒng)每發(fā)出一個信號,步進電機就走一步,并通過中間傳動機構帶動兩方向的絲杠旋轉,分別使得X、Y工作臺進給。
其能切割材料,如高強度、高韌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細小和形狀復雜的零件。線切割技術、線切割機床正在各行各業(yè)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但是如今的線切割機在長時間使用后,其機床上的掛載部件會因重量過重而導致零件變形,最終導致切割路徑發(fā)生變化,無法達到較高的切割精度,并且使用時容易產生晃動,因此掛載處的連接件常常使用高強度金屬,雖然可以有效的避免,但是成本高,長時間使用后還是存在一定的變形量,不利于量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穩(wěn)定型線切割機,本實用新型加工精度高,穩(wěn)定性好,使用壽命長,并且成本得到控制。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穩(wěn)定型線切割機,包括基準平臺,所述基準平臺表面設置有立梁柱,所述立梁柱上設置有延伸平臺,所述延伸平臺頂部的表面上設置有三軸移動機構,所述三軸移動機構一側設置有第一線切割部,所述三軸移動機構帶動所述第一線切割部移動,所述第一線切割頭設置在延伸平臺的前端一側,所述第一線切割部下方設置有第二線切割部,所述第二線切割部設置在立梁柱上,所述立梁柱一側面上還設置有切割線張緊機構,所述延伸平臺一側面上還設置有第一過線通道,所述第二線切割部內設置有第二過線通道,所述第一過線通道、切割線張緊機構和第二過線通道位于同一側上,所述第二線切割部下方的基準平臺上設置有工件移動機構,所述工件移動機構頂部設置有工件載具平臺,所述立梁柱后側的基準平臺上還設置有切割線傳動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三軸移動機構包括第一轉載底板,所述轉載底板表面設置有沿U軸方向運動的第一移動機構,所述第一移動機構上設置有箱式固定架并與箱式固定架的底面固定,所述箱式固定架的前端面上設置有沿V軸方向運動的第二移動機構,所述第二移動機構上設置有第二轉載底板,所述第二轉載底板表面設置有沿Z軸方向運動的第三移動機構,所述第三移動機構上設置有第一線切割部,所述箱式固定架的底面和前端面之間垂直設置,所述箱式固定架的前端面與第二轉載底板平行設置,所述箱式固定架的底面與第一轉載底板表面平行設置,所述第一轉載底板表面與基準平臺表面平行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動機構與第二移動機構均包括絲杠傳動機構和兩個直線導軌,兩個所述直線導軌平行設置并且分別設置在絲杠傳動機構兩側,所述第三移動機構為電動滑臺。
進一步的,所述箱式固定架包括底面、設置在底面兩側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以及設置在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間的均勻設置的三個橫板,所述橫板表面開設有若干通孔,所述底面、前端面、后端面和橫板一體澆筑成型。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線切割部包括第一延長臂,所述第一延長臂底部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第一切割頭,所述連接板內部還設置有導流通道,所述導流通道與第一切割頭貫通連接并且通過管道接頭與切削液軟管連接,所述第一延長臂內設置有預留通道,所述切削液軟管設置在預留通道內并且一端穿過預留通道與供液裝置連接,所述第一線切割部一側的三軸移動機構上還設置有第一導輪和第一導電塊。
進一步的,所述導流通道一端與第一切割頭貫通,另一端與連接板的側邊貫通,位于上述側邊的導流通道內設置有堵頭,所述導流通道還通過支流通道與連接板表面貫通,所述支流通道上設置有管道接頭。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延長臂與三軸移動機構之間還設置有錯位板,所述錯位板與第一延長臂之間還設置有加強筋板。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線切割部包括第二切割頭,所述第二切割頭設置在導流座上,所述導流座通過軟管與供液裝置連接,所述導流座固定設置在第二延長臂上,所述第二延長臂固定設置在立梁柱上,所述第二延長臂上設置有第二過線通道,所述第二過線通道貫通所述切割線張緊機構和所述第二切割頭,所述第二切割頭下方的第二過線通道內設置有第二導輪和第二導電塊。
進一步的,所述切割線張緊機構包括上張緊部和下張緊部,所述上張緊部和下張緊部均包括入線輪、出線輪以及設置在入線輪和出線輪之間調節(jié)張力的張力輪,所述上張緊部和下張緊部的兩個張力輪分別設置在連接臂兩端,所述連接臂設置在導向滑軌上,所述導向滑軌固定設置在立梁柱上,所述導向滑軌一端還設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與連接臂之間設置有恒張力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切割線傳動機構底部設置有第四移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裝置的三軸移動機構固定設置在延伸平臺頂部表面,即立梁柱頂部,因此其重量均由立梁柱支撐承受,而三軸移動機構所需要承受的僅僅是第一切割部的重量,重量轉移后承載重量的連接部件受力極小,因此使用時穩(wěn)定性極高,不會發(fā)生零件變形或者移位等問題,有效保障運行精度,并且提高了使用壽命。
2、第一切割部中所引用的切削液采用軟管接入,與接頭配合后供液,因此第一延長臂與連接板之間不存在需要密封的問題,在組裝鎖固時也無需考慮密封,組裝使用后不會因密封圈老化而漏液,有效簡化了組裝難度和避免了漏液風險,保證切削液的正常供給。
3、切割線張緊機構中上張緊部和下張緊部的張力輪采用同步運行方式設置,同步后使得上張緊部和下張緊部的張力一致,因此能夠保證上張緊部和下張緊部之間的切割線始終保持繃緊狀態(tài),避免兩者不同步而導致兩者之間的切割線出現松弛問題,有效保障切割精度,切割良率極高。
4、切割線傳動機構底部設置有第四移動機構,保證切割線的出線和收線的位置始終保持一致,穩(wěn)定運行。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三軸移動機構與第一線切割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線切割部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線切割部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線切割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切割線張緊機構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與圖2所示,一種穩(wěn)定型線切割機,包括基準平臺1,基準平臺表面設置有立梁柱2,立梁柱上設置有延伸平臺21,延伸平臺頂部的表面上設置有三軸移動機構3,三軸移動機構的重量完全由延伸平臺承載,而延伸平臺與立梁柱為一體結構,即將所有重量都轉移到了立梁柱上,三軸移動機構一側設置有第一線切割部4,三軸移動機構帶動第一線切割部移動,完成U、V、Z三軸的空間運動,第一線切割頭設置在延伸平臺的前端一側,第一線切割頭的重量均掛載在三軸移動機構上,而三軸移動機構設置在延伸平臺頂部,因此只有第一線切割頭的重量會對整體結構產生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三軸移動機構的重量產生的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均被立梁柱支撐抵消,移動機構的重量不會對移動機構與立梁柱之間的連接部件產生水平向上的掛載受力,在運行時,各個部分的移動機構所承載的重量也極大的減少,因此各部件的連接出所承受的重量也減少,大大降低了運動產生的磨損而導致的運動間隙,能夠有效且持久的的保證運動精度,特別是掛載處的組件,由于支撐重量的降低,正對材料強度的要求大大降低,并且長時間運行也不會出現磨損或變形等問題,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第一線切割部下方設置有第二線切割部5,第二切割部與第一切割部配合實現對零件的切割,第二線切割部設置在立梁柱上,立梁柱一側面上還設置有切割線張緊機構6,通過切割線張緊機構以保證第二切割部與第一切割部之間的切割線的張緊度,以提供優(yōu)質的切割環(huán)境,延伸平臺一側面上還設置有第一過線通道22,第二線切割部內設置有第二過線通道51,以滿足切割線穿設安裝的需要,第一過線通道、切割線張緊機構和第二過線通道位于同一側上,第二線切割部下方的基準平臺上設置有工件移動機構7,與三軸移動機構配合形成多維切割效果,工件移動機構頂部設置有工件載具平臺71,方便安裝工件,工件載具平臺由C型架搭設而成,C型架表面開設有若干鎖固孔,便于鎖固載具,立梁柱后側的基準平臺上還設置有切割線傳動機構8,以提供切割絲移動動力。其第一過線通道和切割線張緊機構所對應的立梁柱和延伸平臺側表面上設置有容置凹槽,容置凹槽有效容納上述兩個部分,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容置凹槽位于切割線傳動機構一側的槽壁上還設置有上切割線避讓口和下切割線避讓口,便于設置。切割線傳動機構底部設置有第四移動機構81,通過實時移動使得切割線放線的位置始終在上切割線避讓口和下切割線避讓口處。
如圖3所示,三軸移動機構包括第一轉載底板31,第一轉載底板是將整個三軸移動機構與延伸平臺連接的重要部件,轉載底板表面設置有沿U軸方向運動的第一移動機構32,第一移動機構上設置有箱式固定架33并與箱式固定架的底面固定,第一移動機構動作帶動箱式固定架沿U軸方向移動,箱式固定架的前端面上設置有沿V軸方向運動的第二移動機構34,第二移動機構上設置有第二轉載底板35,第二移動機構動作帶動第二轉載底板沿V軸方向移動,第二轉載底板表面設置有沿Z軸方向運動的第三移動機構36,第三移動機構上設置有第一線切割部,第三移動機構動作帶動第一線切割部沿V軸方向移動,三個移動機構即能夠保證第一線切割部能夠沿U、V、Z三軸方向實現空間任意點位移動,箱式固定架的底面和前端面之間垂直設置,箱式固定架的前端面與第二轉載底板平行設置,箱式固定架的底面與第一轉載底板表面平行設置,第一轉載底板表面與基準平臺表面平行設置,通過上述限定以保證相互之間的垂直度,以便于實現位置移動的機械性定位,在制備時,先對箱式固定架的底面與前端面的垂直度進行切割校對,以保證兩個面的垂直角度,然后安裝第二轉載底板,通過第二移動機構調整第二轉載底板與箱式固定架前端面的平行度,調整結束后將箱式固定架固定在第一轉載底板上并調整第一轉載底板表面與箱式固定架底面之間的平行度,最后即可安裝在延伸平臺上,安裝好后通過儀器校準,檢測第一轉載底板表面與基準平臺之間的平行度,當出現角度片偏差時,對第一轉載底板再次加工直至校對合格。
其中,第一移動機構與第二移動機構均包括絲杠傳動機構和兩個直線導軌,兩個直線導軌平行設置并且分別設置在絲杠傳動機構兩側,第三移動機構為電動滑臺,以充分滿足移動需要,并且也有效保證移動定位的順暢度和精準度。
而箱式固定架包括底面331、設置在底面兩側的前端面332和后端面333、以及設置在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間的均勻設置的三個橫板334,橫板表面開設有若干通孔335,底面、前端面、后端面和橫板一體澆筑成型,整體結構形成后具有優(yōu)越的剛性強度,并且移動時承載的重量小,不會發(fā)生抖動情況,提高了移動精度。
如圖3至圖5所示,第一線切割部包括第一延長臂41,第一延長臂底部設置有連接板42,連接板上設置有第一切割頭43,以帶動切割線移動切割工件,連接板內部還設置有導流通道44,導流通道與第一切割頭貫通連接并且通過管道接頭與切削液軟管連接,第一延長臂內設置有預留通道45,切削液軟管設置在預留通道內并且一端穿過預留通道與供液裝置連接,在可供液的前提下,將軟管隱藏,避免軟管受到傷害而破裂,此處軟管與導流通道的結合設計使得連接板與第一延長臂組合連接時,不會出現漏液的情況,兩者之間也無需采用密封手段,生產組裝更加便利,有效解決了切削液的漏液問題,第一線切割部一側的三軸移動機構上還設置有第一導輪37和第一導電塊38,保證切割的正常進行。
導流通道一端與第一切割頭貫通,另一端與連接板的側邊貫通,位于上述側邊的導流通道內設置有堵頭46,導流通道還通過支流通道441與連接板表面貫通,支流通道上設置有管道接頭,通過上述設計,在生產時,只需要在連接板側邊一次打孔成型導流通道,然后在連接板表面打孔貫通導流通道而成型支流通道即可,加工簡單可靠,無難度,便于批量生產。
第一延長臂與三軸移動機構之間還設置有錯位板411,錯位板將第一延長臂朝向立梁柱的側邊設置,便于配合切割線的位置設置,錯位板與第一延長臂之間還設置有加強筋板412,提高連接強度。
如圖6所示,第二線切割部包括第二切割頭52,第二切割頭設置在導流座53上,導流座通過軟管與供液裝置連接,導流座提供第二切割頭使用的切削液,導流座固定設置在第二延長臂54上,第二延長臂57固定設置在立梁柱上,第二延長臂以延長配合第一切割頭切割,第二延長臂上設置有第二過線通道,第二過線通道貫通切割線張緊機構和第二切割頭,第二切割頭下方的第二過線通道內設置有第二導輪55和第二導電塊56,保證切割線的穿入使用。
如圖7所示,切割線張緊機構包括上張緊部61和下張緊部62,上張緊部和下張緊部均包括入線輪63、出線輪64以及設置在入線輪和出線輪之間調節(jié)張力的張力輪65,入線輪和出線輪以保證切割線從切割線傳動機構中順利導入,然后再順利導出至第一切割頭和第二切割頭出,上張緊部和下張緊部的兩個張力輪分別設置在連接臂66兩端,連接臂設置在導向滑軌67上,導向滑軌固定設置在立梁柱上,導向滑軌一端還設置有保持架,保持架與連接臂之間設置有恒張力彈簧68,通過將切割線的上下兩部分實行同步張力輸出的方式,保證第一線切割部和第二線切割部兩處的切割線張力始終能夠保持一致,避免了兩處切割線張力不一致而導致第一線切割部和第二線切割部之間的切割線松弛的問題,也有效解決了切割穩(wěn)定性差的問題,提高切割精度和良率。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