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螺旋錐齒輪的主動輪加工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錐齒輪主動輪端面驅動精車夾具,包括連接桿、蓋板、推板、驅動銷、頂尖、夾具體、前蓋。
背景技術:
加工螺旋錐齒輪主動輪時為了保證切齒精度,對車坯的軸向尺寸、徑向跳動、定位軸徑尺寸要求很高。一般來說徑向跳動0.015以內,軸徑尺寸保證在0.02以內?,F(xiàn)有的端面驅動機構中的頂尖是做成可前后活動的,單靠后頂尖的液壓作用力將工件壓入驅動銷驅動和利用頂尖來定位,由于頂尖是活動的這樣會存在間隙不能穩(wěn)定保證跳動公差和軸徑尺寸,只能采用多加預磨工序來保證軸徑尺寸和徑向跳動公差。如此加工需要的設備多,生產效率低、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在加工螺旋錐齒輪主動輪過程中軸向、徑向、定位軸徑等尺寸高精度要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錐齒輪主動輪端面驅動精車夾具,包括連接桿、蓋板、推板、驅動銷、頂尖、夾具體、前蓋,所述夾具體與所述前蓋連接,所述驅動銷、頂尖分別與所述前蓋的驅動銷孔及內腔配合,所述連接桿通過所述蓋板與所述推板連接構成一個構件在所述夾具體內腔作往復運動推動所述驅動銷與頂尖一起實現(xiàn)對工件的定位。
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銷數(shù)量為3;所述頂尖與所述前蓋的內腔配合是過盈配合固定;
所述連接桿一端設有外螺紋與機床液壓推桿螺紋聯(lián)接,中部設有環(huán)形行程槽,另一端端面中央設有球形孔,所述球形孔外周邊設有螺絲孔;
所述推板一端設有與所述連接桿的所述球形孔相對應的連接球頭,另一端設有與所述夾具體內腔相接的球面體;
所述蓋板為兩分體半圓,設有與所述推板的所述連接球頭相配的球形孔并設有與所述連接桿端面螺絲孔相對應的螺孔,所述蓋板用螺絲固定于所述連接桿端面上;
所述驅動銷一端設置成球形,另一端設置成v形,v形端外圓上銑有一平面;
所述夾具體呈圓錐形,設有外錐、內腔、定位外圓,所述外錐與機床主軸錐孔配合,所述內腔分別與所述連接桿、推板配合,所述定位外圓與所述前蓋端面內孔配合,所述夾具體安裝于機床主軸頭上,通過螺栓鎖緊;
所述前蓋設計有端面內孔、驅動銷孔和內腔孔,所述端面內孔和所述夾具體定位外圓配合,所述驅動銷孔、內腔孔分別與所述驅動銷、頂尖的外表面配合,所述前蓋通過螺栓連接安裝于所述夾具體端面上;
在本發(fā)明中,連接桿、蓋板、推板、驅動銷、頂尖、夾具體、前蓋的配合精度要求高,夾具總成在車床上裝配好后頂尖錐面跳動要求達到0.005以內。
為保證驅動銷在工作時,只能前后移動而不產生旋轉,確保驅動銷按設計角度有效切入工件,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設置防轉蓋板,所述防轉蓋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前蓋上,所述防轉蓋板設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具有與所述驅動銷平面配合的平面,所述驅動銷穿過所述限位孔。
為保證連接桿和推板整體構件的行程,避免產生干涉,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夾具體外錐上設有定位螺絲孔,定位螺絲穿過所述定位螺絲孔固定于所述連接桿上的環(huán)形行程槽上。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和原理如下:
夾具按一定的裝配順序裝配于機床上,檢測校準頂尖的跳動0.005以內。
將加工的工件預先放置于機床的前后頂尖之間,踩下液壓開關,前后液壓頂尖一起動作將工件頂緊(后液壓頂尖對工件的力要大于前驅動銷對工件的力)。前液壓缸通過機床液壓推桿、推板推動驅動銷主動向前壓入工件的端面實現(xiàn)對工件的鎖緊驅動。由于推板兩端設置有球面結構,因此可自動根據三個驅動銷的受力情況作微小的浮動,避免頂尖中心孔的精度受干涉,保證了產品的裝夾精度。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簡單可靠,裝夾方便,一次裝夾可完成整根齒輪軸的精車加工,易于保證軸的尺寸精度,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主視剖面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結構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圖1、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結構主視剖面,一種用于錐齒輪主動輪端面驅動精車夾具,包括連接桿1、蓋板2、推板3、驅動銷4、頂尖5、夾具體6、前蓋7,所述夾具體6與所述前蓋7連接,所述驅動銷4、頂尖5分別與所述前蓋7的驅動銷孔72及內腔73配合,所述連接桿1通過所述蓋板2與所述推板3連接構成一個構件在所述夾具體6內腔62作往復運動推動所述驅動銷4與頂尖5一起實現(xiàn)對工件的定位。
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銷4數(shù)量為3;
所述頂尖5與所述前蓋7的內腔配合是過盈配合固定;
所述連接桿1一端設有外螺紋11與機床液壓推桿螺紋聯(lián)接,中部設有環(huán)形行程槽12,另一端端面中央設有球形孔13,所述球形孔13外周邊設有螺絲孔14;
所述推板3一端設有與所述連接桿1的所述球形孔13相對應的連接球頭31,另一端設有與所述夾具體6內腔62相接的球面體32;
所述蓋板2為兩分體半圓,設有與所述推板3的所述連接球頭31相配的球形孔并設有與所述連接桿1端面螺絲孔相對應的螺孔,所述蓋板2用螺絲固定于所述連接桿1端面上;
所述驅動銷4一端設置成球形,另一端設置成v形,v形端外圓上銑有一平面;
所述夾具體6呈圓錐形,設有外錐61、內腔62、定位外圓63,所述外錐61與機床主軸錐孔配合,所述內腔62分別與所述連接桿1、推板3配合,所述定位外圓63與所述前蓋7端面內孔71配合,所述夾具體6安裝于機床主軸頭上,通過螺栓81鎖緊;
所述前蓋7設計有端面內孔71、驅動銷孔72和內腔孔73,所述端面內孔71和所述夾具體6定位外圓63配合,所述驅動銷孔72、內腔孔73分別與所述驅動銷4、頂尖5的外表面配合,所述前蓋7通過螺栓82連接安裝于所述夾具體6端面上;
在本發(fā)明中,連接桿1、蓋板2、推板3、驅動銷4、頂尖5、夾具體6、前蓋7的配合精度要求高,夾具總成在車床上裝配好后頂尖錐面跳動要求達到0.005以內
為保證驅動銷在工作時,只能前后移動而不產生旋轉,確保驅動銷4按設計角度有效切入工件,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設置防轉蓋板9,所述防轉蓋板9通過螺栓83固定在所述前蓋7上,所述防轉蓋板9設有限位孔91,所述限位孔91具有與所述驅動銷4平面配合的平面,所述驅動銷4穿過所述限位孔91。
為保證連接桿和推板整體構件的行程,避免產生干涉,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夾具體6外錐上設有定位螺絲孔64,定位螺絲10穿過所述定位螺絲孔64固定于所述連接桿1上的環(huán)形行程槽上。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和原理如下:
夾具按一定的裝配順序裝配于機床上,檢測校準頂尖的跳動0.005以內。
將加工的工件預先放置于機床的前后頂尖之間,踩下液壓開關,前后液壓頂尖一起動作將工件頂緊(后液壓頂尖對工件的力要大于前驅動銷對工件的力)。前液壓缸通過機床液壓推桿、推板推動驅動銷主動向前壓入工件的端面實現(xiàn)對工件的鎖緊驅動。由于推板兩端設置有球面結構,因此可自動根據三個驅動銷的受力情況作微小的浮動,避免頂尖中心孔的精度受干涉,保證了產品的裝夾精度。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簡單可靠,裝夾方便,一次裝夾可完成整根齒輪軸的精車加工,易于保證軸的尺寸精度,效率高。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做出了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各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