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再生金屬加料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
背景技術:
以廢舊金屬制品和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的金屬廢料為原料煉制而成的有色金屬及其合金。又稱二次有色金屬。早在銅器時代就使用再生有色金屬,即將廢舊金屬器物回爐重熔。到20世紀,出現(xiàn)了專業(yè)化的再生金屬工業(yè),并得到蓬勃發(fā)展。金屬,特別是有色金屬的廢料回收,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的利用,具有投資省、能耗少、經濟效益顯著的特點。
現(xiàn)在再生鋁的生產材料大多為鋁制品的包裝,如鋁制易拉罐,鋁制易拉罐的內部有空腔,因此在對鋁制易拉罐進行熔煉的之前需要將其進行壓縮,這一過程通常包含在加料過程中;加料時通常要用到加料裝置,在許多加料裝置中需要通過皮帶傳送機對原料進行輸送,現(xiàn)有皮帶傳送機為方便移動都在其底部設有行動輪,但在這些行動輪沒有有效的卡鎖結構,而皮帶傳送機在工作的過程中會產生振動,產生的振動很容易使行動輪發(fā)生轉動,導致皮帶傳送機在工作時移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包括皮帶傳送機和壓縮箱,所述壓縮箱的內部設有第一板件,所述壓縮箱背面的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傳動軸和壓縮箱的背面轉動套接,所述電機的傳動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圓盤,所述圓盤的表面偏心處固定連接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表面轉動套接有第一桿件,所述第一桿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的表面轉動套接有第二桿件,所述第二桿件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擠壓塊,所述壓縮箱的一側設有入料口,所述壓縮箱下表面一端設有出料口,所述皮帶傳送機的底部設有行動輪,所述行動輪包含有輪框,所述輪框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三轉軸,所述第三轉軸的表面轉動套接有外輪和內輪,所述內輪的側面和外輪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內輪的表面設有卡槽,所述輪框的上端內部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內部設有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中部轉動套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錐齒輪,所述螺紋桿的下端通過螺紋卡嵌連接有卡塊,所述輪框的一側轉動套接有第四轉軸,所述第四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錐齒輪,所述第二錐齒輪和第一錐齒輪嚙合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卡塊的下端和第一凹槽的下端滑動卡嵌連接,且卡塊的形狀為立方柱體。
優(yōu)選的,所述第四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旋鈕。
優(yōu)選的,所述卡塊的尺寸和卡槽的尺寸吻合。
優(yōu)選的,所述皮帶傳送機的上端位于壓縮箱的內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設有壓縮箱,壓縮箱通過電機轉動帶動擠壓塊對原料進行壓縮處理,壓縮完成后的原料可直接從出料口漏入到壓縮箱下方的熔煉爐中;在皮帶傳送機的下方設有通過轉動旋鈕可以進行卡鎖的行動輪,可以在皮帶傳送機工作時保持行動輪靜止不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的壓縮箱主視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的壓縮箱右視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的行動輪外觀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的行動輪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分述標記如下:1、皮帶傳送機,2、壓縮箱,21、第一板件,22、圓盤,23、第一轉軸,24、第一桿件,25、第二轉軸,26、第二桿件,27、擠壓塊,28、出料口,29、入料口,3、行動輪,31、輪框,32、第三轉軸,33、外輪,34、內輪,341、卡槽,4、第一凹槽,41、第二板件,42、螺紋桿,43、第一錐齒輪,44、第二錐齒輪,45、第四轉軸,46、卡塊,47、旋鈕,5、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智能壓縮轉移系統(tǒng)的固體再生金屬加料移動平臺,包括皮帶傳送機1和壓縮箱2,皮帶傳送機1的上端位于壓縮箱2的內部,壓縮箱2的內部設有第一板件21,壓縮箱2背面的固定連接有電機5,電機5的表面設有開關,電機5通過開關和外部電源連接,電機5的型號為y100l1-4-2.2kw,電機5的傳動軸和壓縮箱2的背面轉動套接,電機5的傳動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圓盤22,圓盤22的表面偏心處固定連接有第一轉軸23,第一轉軸23的表面轉動套接有第一桿件24,第一桿件2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轉軸25,第二轉軸25的表面轉動套接有第二桿件26,第二桿件26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擠壓塊27,壓縮箱2的一側設有入料口29,皮帶傳送機1的上端由入料口29進入到壓縮箱2的內部,壓縮箱2下表面一端設有出料口28,皮帶傳送機1的底部設有行動輪3,行動輪3便于皮帶傳送機1的移動,行動輪3包含有輪框31,輪框31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三轉軸32,第三轉軸32的表面轉動套接有外輪33和內輪34,內輪34的側面和外輪33的側面固定連接,內輪34的表面設有卡槽341,輪框31的上端內部設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的內部設有第二板件41,第二板件41的中部轉動套接有螺紋桿42,螺紋桿42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錐齒輪43,螺紋桿42的下端通過螺紋卡嵌連接有卡塊46,卡塊46的下端和第一凹槽4的下端滑動卡嵌連接,且卡塊46的形狀為立方柱體,卡塊46在第一凹槽4中無法轉動,但可以上下移動,卡塊46的尺寸和卡槽341的尺寸吻合,輪框3的一側轉動套接有第四轉軸45,第四轉軸45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旋鈕47,第四轉軸45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錐齒輪44,第二錐齒輪44和第一錐齒輪43嚙合連接。
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時:加料時,先打開開關使電機5工作,電機5帶動圓盤22轉動,圓盤22轉動使第一桿件24和第二桿件26進行運動,并帶動擠壓塊27進行往復運動,原料通過皮帶傳送機1先傳送進壓縮箱2的內部,掉入到擠壓塊27一端的空間中,被擠壓塊27和壓縮箱2的內壁擠壓,然后從出料口28掉出,落入到熔煉爐中進行加料;在將皮帶傳送機1的安裝完成后,旋動旋鈕47,使第二錐齒輪44帶動第一錐齒輪43進行轉動,第一錐齒輪43帶動螺紋桿42轉動,螺紋桿42轉動使卡塊46向下移動并卡嵌入卡槽341中,使內輪44和外輪43無法轉動,也使行動輪3的整體無法進行移動。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